青城山上的道观

查强中

<p class="ql-block">1968年12月,驻校的工宣隊,给我戴上白专学生的帽子,将我分配到四川解放军农场接受再教育。乘火车入川后,我到成都杜甫草堂军垦农场临時办事处报到。被告知,相隔一天后才有军車,送我们去位于什邡县九里埂的军垦农场。</p><p class="ql-block">我与好友利用这一天空閒,决定去成都附近的青城山一游。因久闻青城天下幽,是全真道道教的圣地,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p><p class="ql-block">乘公交车到达离成都68公里的青城山下,只見青城山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曲径通幽,名不虚传。</p> <p class="ql-block">穿过刻有“青城山”三个大字的牌坊,就开始爬山。</p> <p class="ql-block">沿着上山的石梯,拾级而上。</p> <p class="ql-block">相传轩辕黄帝遍历五岳,封青城山为"五岳丈人",故又名为丈人山。名为青城山,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青城山林木青翠,终年常绿,诸峰环绕,状若城廓。故为"青城"山。 另一种是青城山原名为"清城山",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薇、天帝所居"故名"清城",唐代时佛教发展迅速,佛教和道教在山上发生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儿,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然而诏书将"清城"写成了"青城",所以改称青城山,此据并非传说,山上至今保留有唐代碑文诏书全文以佐。</p> <p class="ql-block">山上有著名的有天师洞、上青宫等道观。</p> <p class="ql-block">在上青宫大殿内,我首次看到刻在楠木板上的老子《道德经》。</p><p class="ql-block">《道德经》中句子有時很难理解。</p><p class="ql-block">如在第五十八章有,</p><p class="ql-block">其政闷闷,其民淳(chún)淳(chún);其政察察,其民缺缺。</p><p class="ql-block">便向大殿中一位鹤发童颜,白须飘飘的老道请教。当時正处文革中,老道惊恐地看着我们说:“我们现在是旅游接待单位的工作人员,其它一概不知。”后来通过交谈,老道渐渐放下了戒心。他解释道“其政闷闷”是指当政者不搞一天一个政策的新花样,与民休养生息,所以当政者看起来“闷闷”,老百姓能安居乐业。“其政察察”指当政者事无巨细都要管 ,忙得不可开交,老百姓一天到晚被“察察”,老百姓就民不聊生,苦日子来了“缺缺”。</p> <p class="ql-block">仅管已过去了56年,但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不虚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