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行·2024赏古建之旅(-)

<p class="ql-block">初夏,我们在晋南这个巨大的天然古建筑博物馆中游历了19天。在这里到处都能看到令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的古建筑;看到精湛的、大小不一的各类木、石、砖等雕刻品;看到色彩繁多、神态逼真、活灵活现的塑雕、彩绘、壁画……。每天都有惊喜,流连忘返。在这里古建的珍贵不仅是它的艺术、体量等方面的价值,更珍贵的还是它的历史价值。这次我们见到了从隋唐五代至清代上千年的各具建筑特色的古建,初次了解了一些相关木结构建筑的基本知识,十分惬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上党门——中国古建筑中的一朵奇葩</b></p> <p class="ql-block">上党门这个建筑群仅包括一座门及东西两座钟鼓楼而已。它建于隋开皇年间的遗址上,现仍旧矗立着,显示着它的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上党”一词在古文中,指太行山上最高的地方,东汉刘熙的《释名》中,解释道:“党,所也。在于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党。”</p> <p class="ql-block">景区介绍碑</p><p class="ql-block">“上党门位于长治市内,为上党郡署(后为潞安府衙)的大门,是古代上党的象征。</p><p class="ql-block">上党之称,殷商已有。上党门始建于隋开皇年间(581–606年),唐玄宗李隆基任潞州别驾时,在衙署增修飞龙宫、德风亭、忘云轩等。最盛时亭、堂、楼有二百八十余间。元代毁于兵火。现存上党门和钟楼均为明洪武年重建。鼓楼是明成化七年(1471年)增建。(注:此说法与有些资料相佐)</p><p class="ql-block">上党门建筑,门厅与楼台高低错落、交相辉映,是一处富有民族风格的地方衙署的古建筑,极具历史文化和观赏价值。……”</p><p class="ql-block">1996年1月1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长治市文物旅游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6年潞安府衙(上党门)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上党门位于长治市西大街的府坡街北端,为长治市的最高点,海拔1500米。</p><p class="ql-block">上党门与西侧的钟楼、东侧的鼓楼平行排列,斗拱密致,脊兽富丽,高低有别,错落有致。其坐北朝南,居高临下,挺拔独立。</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有名的“上党门”的全景。站在对面一眼就看出,两边的楼阁与大门的距离是不对称的。 </p> <p class="ql-block">建筑群东侧是鼓楼,其南面檐下匾额上有“风驰 ”二字。</p> <p class="ql-block">建筑群西侧是钟楼,其南面檐下匾额上写有“云动”二字。</p> <p class="ql-block">正中的上党门,坐北向南,巍巍耸立。大门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明间辟门,两边青砖砌筑扇形墙面。大门之上为单檐悬山顶,灰脊灰兽,简板布瓦装修。</p> <p class="ql-block">两只明代的石狮左右护门,虽已老矣,但不减当年威武之势。</p> <p class="ql-block">门前石台东西侧还各有一只元代石狮雕,其气势依然犹在,兽王就是兽王!</p> <p class="ql-block">门外八字形影壁,上面无任何装饰,这是此影壁与众不同的地方。有人解说,无装饰就是“无事”,衙门无事就是天下无事。这种构思巧妙,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大门内正中悬挂着一个长方形牌匾,上边用隶书书写“上党门”三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一九八四年重修的木樑结构。</p> <p class="ql-block">门内后面两侧立有石碑。东侧石碑立于明嘉靖十二年腊月(1534年)。以楷书记载嘉靖年间平定青羊山起义后,潞州升为潞安府一事。(网上信息)</p> <p class="ql-block">穿过大门右转向东几步便来到进入鼓楼的小门,门楣镶有砖雕“司暮”匾额,一把锁封门。</p><p class="ql-block">鼓楼由青砖砌筑城垛、券洞和踏道,上边建有二层砖木结构阁楼,广深三间,是重檐歇山顶。楼顶飞檐,四角悬挂铜质风铃。</p> <p class="ql-block">出大门向左西行十几米后便是钟楼的入口处,门楣镶有砖雕“司钟”匾额。</p><p class="ql-block">钟楼的层次、结构、形态与鼓楼相同。</p> <p class="ql-block">钟楼下一条由彩色条形鹅卵石铺设的小路吸引了我,真漂亮!</p> <p class="ql-block">沿着小路走,看到城墙街边的花园,清新、脱俗。古今之美在这里交融,大美!</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1、上党门的始建年代为隋唐。中轴线布局是自唐代开始成为规范,在后世宋、元、明、清才逐渐普及。早期这种不对称建筑布局现在国内外仍有案例。比如,日本奈良法隆寺院落(奈良时代,相当于隋代)以及河北正定开元寺院落(唐)都是保留了建筑群不对称格局的实物案例,隋唐是以不对称建筑群布局为主要呈现方式。</p><p class="ql-block">明初时,是在前代遗址上重建上党门建筑群的,因此便延续了隋唐的不对称格局。因而坐落在上党大地的代表性建筑——上党门,便以其不对称的格局,成为中国古建筑中的一朵奇葩,体现了它独有的历史价值。(以上自网络信息摘编)</p> <p class="ql-block">2、钟鼓楼在城市中起着“晨钟暮鼓”的报时作用。在此地它们的位置与中国传统城市建筑布局“东钟西鼓”的理念截然相反,不知何故。这也是称其为“奇葩”建筑之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2、绛守居园池——我国现存唯一的隋代官家园林</b></p> <p class="ql-block">在新绛县有这么一座名声不大但地位显赫的园林——绛守居园池。它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唯一一座隋代园林,始建于隋开皇十六年,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绛古称绛州,隋开皇三年州治迁到现址。可以说,唐朝之前,这里建制比较高,设州府,最高长官是太守。“绛守居园池”的“绛守”即绛州太守,“居”即居住的地方,也就是说,绛守居园池是绛州衙署(绛州大堂)的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据工作人员介绍,现存园池木构基本是明清风貌,但园池的整体结构、水系等保留了历史风貌。</p><p class="ql-block">此园池为隋开皇十六年内军将军临汾县令梁執开创。</p><p class="ql-block">有一年绛州大旱,城池附近的井水又多卤咸,既不能饮,又不可浇灌田园,而相距不远的鼓堆泉却无序乱流。他考察地形,兴修水利,沿路开凿12道灌渠,引来清凉的泉水,解决了百姓饮水和田地灌溉的问题。当时部分水流至城内州衙后,形成了一个小水池。历代州官在此建亭台楼榭,植花载木,便是园池雏形,至唐代才发展成官署园林。</p><p class="ql-block">梁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主导的水利工程“有功于民则祀之”。到了唐代,散文家、绛州刺史樊宗师作《绛守居园池记》,让园池声名远播,为后人留下了关于这座园池的最初描述。 现在的绛州居园池里的土岗顶上依旧有纪念梁執的梁公祠,他的功绩被永载史册,流芳百世。</p> <p class="ql-block">唐宋时期许多文人墨客岑参,范仲淹,欧阳修,梅尧臣等曾到此咏诗作赋,留有大量的文墨名联。北宋大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有“静境合通仙,消荫不知暑”的佳句赞美园池。像这样可以和苏州园林相媲美的写意山水园林,在古代的北方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在黄土高原则更属凤毛麟角,其价值非同寻常。</p> <p class="ql-block">绛守居园池简介</p><p class="ql-block">绛守居园池东西长174.9米,南北宽95.45米,总面积16594.21平方米,为山西省置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置点公园,是我国现存唯一的隋代官家园林,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据《山西通志)卷六十”古迹”所蒙,隋开皇十六年(596),内军将军临汾令梁執引鼓堆泉水开渠濯溉,余水入城内州街,挖土成池,蓄水为沼,筑堪建事、植花栽木,園池即成,经历代修葺补建,渐成胜景。岑参、范仲淹、欧阳修、李垂、富弼、梅尧臣等名人曾游此賦诗赞颂。</p> <p class="ql-block">绛守居园池园门——虎豹门</p> <p class="ql-block">此名得于门前两侧的砖雕,左边有猛虎,右边有豹子,它们代表权利与威严。古时,官员退衙到后花园游憩消遣,必经此门。</p> <p class="ql-block">洄莲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洄莲亭</p><p class="ql-block">池南构亭,名洄莲亭。史料记载,唐时洄莲亭建于池子中央。现存的洄莲亭半架于池上,为明依唐重修,高约10米,高耸似阁,歇山顶,三面皆窗,进深见方。亭外周匝石栏杆绕。</p> <p class="ql-block">莲池。</p> <p class="ql-block">凉亭</p> <p class="ql-block">园中体水系保持着隋代样子。</p> <p class="ql-block">清代二层小楼(宴节楼)遗址。</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此景点是在参观降州大堂之后去的。因景区中午静园,急急忙忙只在大门部分转了一下,没能进内部细赏,遗憾!(大部分资料摘编自网络信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