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行

黄常友

<p class="ql-block">匆匆,太匆匆!十天的西安之行,沉浸在马氏点穴的学习里,时光转瞬即逝。</p><p class="ql-block">祖国的传统医学,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璀璨的瑰宝。马氏点穴,更是独具特色的一枝奇葩。师爷马秀棠创立并总结出版的«中国医用点穴学»,在八十年代就连续十次印刷发行,深得无数读者喜爱,许多人仅凭书本自学,就解决了不少困扰自己或者家人的问题。在一位中医朋友的推荐之下,我也买书实践了几例,效果立竿见影,于是决定追根溯源,趁假期赶赴西安,拜见马建民师父。</p> <p class="ql-block">一定有人会问:几天时间学习,你就掌握马氏点穴了吗?你就能够治病了吗?</p><p class="ql-block">我的回答是:尽管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啃读«中国医用点穴学»并练习手法,也有近三十年业余中医的基础,但对于马氏点穴,我还是初次拿起铅笔的小学生,刚刚能够歪歪扭扭的写得出横竖撇捺、几个偏旁部首而已。要成为书法家,那还真是“雄关漫道真如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有道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无数读者的验证反馈,师兄师姐们的成功案例坚定了我们的信念,相信在师父的指引下,努力的我们将来也会劈风斩浪。</p> <p class="ql-block">明月皎洁,万物喜其滋润,而盗贼恶其光明。中医的优秀,常常遭到很多人的质疑,还有中医黑的种种攻击。网络上每有名人遭遇疑难重症,评论里必定有人质询中医,为什么不出手?治好了就能出名啊,就可以争取诺贝尔奖啊……</p><p class="ql-block">西医治病,大多时候眼里只有“病”。中医治病,常常看到的是“病”背后的人,以及与病人千丝万缕联系着的各种因素。一个病,能不能治,不能简单决定于医生。相信没有谁不曾读过«扁鹊见蔡桓公»,遇见蔡桓公,扁鹊尚且三十六计走为上呢!</p><p class="ql-block">中医的渊博,那是“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中医之所以被别有用心的人说成不科学,那是现在的科学认识还不清楚。用一个有限的认知,来评价几千年历史验证的有效医疗手段,这不是“以蠡测海”吗?增广有言: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在浮躁的现代社会里,大家向前看,向钱看,还有几人愿意登到高处看看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此次西安之行,不仅得遇明师,更结识许多令人敬佩的师兄师姐们。</p><p class="ql-block">杨坚瑞师姐,初听到这个名字,我首先想到的是«史记.项羽本纪»里的“披坚执锐”。的确,师姐是披荆斩棘,冲破生活的重重困难而来到西安的。十五年前,师姐就买了«中国医用点穴学»自学,直到2017年才有机会到西安,正式拜师学习十余天。2019年师姐再次赶赴西安,一边打工,一边坚持学习。打工的地方,基本上都夜里十二点以后才下班,师姐每天很早就跑一段路到车站,再乘坐公交车赶到师父那儿,学习完两个小时,又匆匆返回打工的地方,就这样坚持了三个多月;南友文师兄开着很大的店铺,坤易师兄每天从西安的最南端乘坐两小时公交,在几年的时间里,他们都风雨无阻,每天准时赶到师父楼下;李想师姐,曾经各个城市开连锁店,还有连锁店朱雪娟师姐,她们都坚持学习;翟桂枝师姐,退休年龄带三个孙子,还为了照顾八十高龄的姨妈,一个人来到陌生的城市学习马氏点穴……</p> <p class="ql-block">马氏点穴平和安静,尤需操作者屏息凝神,方能调动身体气血,师父也是平易近人,低调谦和的人。</p><p class="ql-block">学习的日子,我常常想起诗人泰戈尔的诗句:“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p><p class="ql-block">我想,这是对马氏点穴和师父最好的诠释吧。我们有幸得到师父的春风化雨教导,一定都会好好实现我们的理想!</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