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一生》:认命和不认命,拥有的是不同的人生

萍水相逢

<h3>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一生创作了350多篇中短篇小说。</h3></br><h3>在其长篇小说《一生》中,作者着重塑造并描写了贵族女孩雅娜跌宕起伏的一生。</h3></br><h3>与此同时,还有另外几位女性角色也值得被关注,比如,丽松姨妈、罗莎莉,还有雅娜的母亲阿黛莱德夫人。</h3></br><h3>每个女性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或胆小羞怯,或聪慧倔强,或得过且过,性格不同,认知不同,选择不同,命运不同。</h3></br><h3><strong>诚然,无论是虚构的故事,还是真实的现实,没有谁可以完全主宰自己的命运,但认命和不认命,最终所面对和拥有的,是不同的人生。</strong></h3></br><h3>她们的《一生》,其实也折射出现实当中一些女性的命运,或可带给我们一点启发。</h3></br><h3><h3>01 没有“配得感”的人,是过不好这一生的</h3></br></h3></br><h3>说起丽松姨妈,故事里就是这样称呼她的。</h3></br><h3>她是雅娜的姨妈,是男爵夫人的妹妹。</h3></br><h3>丽松姨妈第一次出现,是在雅娜即将结婚的时候。</h3></br><h3>办喜事时,全家决定不邀外客,只邀请丽松姨妈。</h3></br><h3>于是,婚礼前几天,丽松姨妈就带着一大堆礼品光临府邸。</h3></br><h3>可是由于人微礼轻,隔天,大家就已经不在意她的存在了。</h3></br><h3>但她内心对于这门婚事格外上心,她把自己整日关在房子里,以极大的热忱,亲手给外甥女做贴身衣物。</h3></br><h3>丽松姨妈时不时还会将自己做的东西,拿给男爵夫人看看,男爵夫人只是淡淡地一句:“快别费心啦,丽松。”</h3></br><h3>丽松姨妈出场时,已经42岁,她个头不高,样貌和善,未婚,无子女,却已经显出老态。</h3></br><h3>小时候,丽松不叫丽松,叫丽丝。</h3></br><h3>奈何她生性敏感,自觉配不上这样娇艳的名字。</h3></br><h3>长到一定年纪,大家见她没有嫁出去,也不可能嫁出去了,就给她改名为丽松。</h3></br><h3> <h3>一个很讽刺的现实就是,假如一个人长期没有配得感,真的会失去他(她)以为自己所不配拥有的东西。</h3></br><h3>有了雅娜之后,丽松就成了丽松姨妈,这样一个身份的转变,意味着原本很小的自我又小了一圈。</h3></br><h3>小时候她既不调皮,模样也不俊美,总是安安静静地待在角落里,不惹麻烦,也不引人注意,人家就渐而也将她遗忘。</h3></br><h3>她平时沉默寡言,不惹人注意,但内心其实还是渴望被看见的,只是这份渴望在现实中长久得不到回应,于是只能被一再压抑。</h3></br><h3><strong>“她就像一个影子或者一件熟悉的物品,就像一个活家具,司空见惯而从来无人关切。”</strong></h3></br><h3>她胆小又害羞,这一习性长大了也如影随形,连见姐姐姐夫也会害羞。</h3></br><h3>他们待她不错,但只是泛泛的情意,毕竟男爵一家乐善好施,天生仁慈,待其他人也温和友善。</h3></br><h3>20岁那年,丽松姨妈差点投水自杀,具体缘由不详。</h3></br><h3>她的父母当时以为甚是荒唐,气过之后便很快将她遗忘。</h3></br><h3>大家只以她神经过于脆弱而搪塞过去,却没有人真正关心她一句,也没有谁过问她因何想不开。</h3></br><h3>渐渐地,全家人都对她流露出轻微的蔑视,连雅娜小时候,也凭借儿童敏感的天性,不把她放在眼里,不与她亲近。</h3></br><h3>她是一个不被人在意、也不被人需要的人。</h3></br><h3>可是人人都有爱与尊重的需要,她的这份需求自小不被满足,心里就缺了一角,一直空着。</h3></br><h3><strong>没有“配得感”的女孩子,一生都活得小心翼翼无所适从。</strong></h3></br><h3>自从20岁那年被从死神手中拉回来以后,丽松姨妈就这样默默无闻地又继续生活了好多年。</h3></br><h3>转眼外甥女要嫁人了,她也42岁了,却还是孑然一身。</h3></br><h3>受邀参加婚礼,她内心既为雅娜欢喜,也感觉自己尚且被人需要,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血缘和亲情的维系,还有那么一些存在感。</h3></br><h3>她兴冲冲带了好多礼物前来,可是次日,人们就已经不在意她的存在。</h3></br><h3>她知道自己不重要,因此也总是自觉地退居人后,只有用餐时才会露个脸。</h3></br><h3>若是她不出现,也不会被谁想起,也没有人会主动问一句,“咦,怎么没看见丽松?”</h3></br><h3>她走路总是小碎步,无声无息,从不触碰任何物品,即便触碰,也都是轻轻的,软软的。</h3></br><h3> <h3>莫泊桑以犀利的语言这样形容她:</h3></br><h3><strong>她在家中毫无地位,她这种人,就连亲人也一直感到很陌生,仿佛尚未经过勘探,死了也不会给家里留下空虚和缺憾。</strong></h3></br><h3><strong>她这种人枉生一世,既不能进入生活,入世随俗,也不能赢得在周围生活的人的爱心。</strong></h3></br><h3>读完不禁有些唏嘘。</h3></br><h3>从小缺爱的人,内心是没有力量的,她向前走的每一步,都需要自己为自己打气。</h3></br><h3>性格某些时候,确实会决定命运。</h3></br><h3>但如果因为软弱害羞,而一直缩在角落里,自己的世界就被封闭了,生命的可能性也就被压抑了。</h3></br><h3>我们无法完全看到丽松姨妈的一生,是如何具体度过的,但也可以通过故事情节,略知一二。</h3></br><h3>她孑然一身,活得小心翼翼,自认为不重要,也自己忽略自己,身边的人看来,她也似乎可有可无。</h3></br><h3>20岁那年她奋力一跃,想结束自己的生命,既然活着无足轻重,不如死去抹掉一切痛苦。</h3></br><h3><strong>然而死神未收,她也没有从那次经历中,尝试换一种活法。</strong></h3></br><h3>她内心曾多么期待被看见,被心疼,可是活下来仍无人在意她,家人只是轻描淡写地认为,她内心过于脆弱。</h3></br><h3>丽松姨妈在《一生》中并未出现过几次,一次是雅娜结婚,一次是雅娜怀孕生产,一次是雅娜的母亲离世,还有一次是于连死后,雅娜和父亲、丽松姨妈带着保尔重返故乡,三个人一起照顾保尔。</h3></br><h3>丽松姨妈一生没有被爱,但她内心却善良有爱(当然也不乏仍有讨好的成分,缺爱的人,会不由自主地去讨好身边的人,获得认同感和价值感)。</h3></br><h3>但无论如何,她对于雅娜和雅娜的孩子,是发自内心真挚的爱。</h3></br><h3>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对待自己的态度,都是一面镜子,别人以此为参照,来对待我们。</h3></br><h3>若是自己都不重视自己、不爱自己,即便有些光打在身上,也无法照亮内心世界。</h3></br><h3>这一生最重要的,不是被他人看见,而是即使别人看不见你,你也要自己看见自己——看见内在的脆弱,看见内在的需求,看见自己身上的闪光点,看见自我的价值,看见生活的希望所在。</h3></br><h3><strong>拥有配得感,相信你很好,才可能吸引到与内在同频的力量,用以构建自己的人生。</strong></h3></br><h3> <h3><h3>02 习惯会成就一个人,也会毁掉一个人</h3></br></h3></br><h3>故事中对于阿黛莱德夫人笔墨不多,但也可以从一些细节的刻画,看出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h3></br><h3>她可以说是一个几乎没什么个性的人物,因为她处于一种近乎“休眠”的状态,无论是身体方面,还是心灵方面,都显得没什么活力。</h3></br><h3>与男爵结婚后,她就成了男爵夫人,过着养尊处优却单调乏味的生活,</h3></br><h3>自从早先由于胸闷看过一次医生,听大夫说了“心脏肥大症”这个名称,此后,这几个字眼简直长在了她头脑中。</h3></br><h3>男爵夫人开口闭口就是“她的”心脏肥大症,好像那是一件什么自己的私有物品,甚至可以听出来某种隐隐的优越感。</h3></br><h3>男爵也跟着说,“我妻子的心脏肥大症”。</h3></br><h3>雅娜则说,“妈妈的心脏肥大症”。</h3></br><h3>人性中的弱点就是,任何一种观念、语言、行为,如果不有意识地筛选和调整,形成习惯之后,就容易被固化下来,成为那个人的一部分。</h3></br><h3>男爵夫人不知不觉间,带着“她的”心脏肥大症生活了好多年。</h3></br><h3>她一直以病号自居,偶尔才谨遵医嘱出去走走,出去的时候,还得裹得严严实实,有人搀扶。</h3></br><h3><strong>所以尽管生活上服侍十分周到,一个人心灵上相信自己是带病之身,身体也就总不见好。</strong></h3></br><h3>这是男爵夫人对待自己身体方面的习惯。</h3></br><h3>生活中,她和男爵都为人谦和,乐善好施,但是她性格里也有懦弱的成分。</h3></br><h3>她似乎从来不记恨人,爱憎并不分明,并且自己的态度,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女儿在一些事情上的抉择。</h3></br><h3>比如,对于男爵年轻时的风流韵事,她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h3></br><h3>后来,当自己女儿雅娜遭遇情感的背叛痛苦不堪时,她想到了自己早年的经历,加上神甫从旁以上帝之名颇有微词,于是这位母亲就淡淡地来了句,“算了吧,雅娜。”</h3></br><h3>在她看来,生命中很多事情,似乎都不那么重要,都可以一句“算了”了事,但那些痛苦和伤害,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h3></br><h3>一些内在观念的陋习,一生都未得以根除,一生也都在暗暗地改变着命运。</h3></br><h3>雅娜在某些事情上,显然步了母亲的后尘,但她又不如母亲那般真的淡然。</h3></br><h3>雅娜对于一些情感的伤害,心里既想放下,又无法真正说服自己,她也一生都没能安顿好自己的内心。</h3></br><h3>前半生为了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痛不欲生;后半生为了儿子掏心掏肺却因过分溺爱,走向另一种极端。</h3></br><h3><strong>有些“算了”是真的算了,有些“算了”看似过去了,却在潜意识隐隐地愤愤不平,继续影响着一个人。</strong></h3></br><h3>雅娜之所以过不好那一生,一部分原因也在于,有些问题从来没有被好好正视、被好好解决。</h3></br><h3>很多次自己明明受到伤害,为避免争执她选择了忍气吞声,就连最后于连二次出轨,她也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h3></br><h3>有些伤口被强行盖住,有些情绪被勉强压抑下去,久而久之连她自己也以为真的不在意了。</h3></br><h3>可是她后来想紧紧抓住孩子,去主宰孩子的命运,就说明内在还是十分没有安全感,十分匮乏,那是因为历来的创伤从未真正被治愈过。</h3></br><h3>习惯会成就一个人,也会毁掉一个人。</h3></br><h3>没有原则的软弱和心慈,有时候就是将自己推向另一种深渊。</h3></br><h3> <h3><h3>03 与其抱怨命运不公,不如试试自我救赎</h3></br></h3></br><h3>罗莎莉自小在男爵夫人身边待着,与雅娜虽说是主仆,但也情同姐妹。</h3></br><h3>雅娜出嫁时,作为使女,罗莎莉也一并跟着去了白杨田庄。</h3></br><h3>在雅娜和于连婚后旅行归来当天,于连就同她发生了关系,并且罗莎莉怀了于连的孩子。</h3></br><h3>后面孩子出生,于连不愿意承担责任,害怕自己名声不保,还以粗暴恶劣的态度想打发这对母子离开,被不知情的雅娜拦下来,孩子送到邻居家寄养,罗莎莉身体恢复后,继续待在雅娜身边服侍,此事就不了了之。</h3></br><h3>雅娜怀孕后,于连又跟使女罗莎莉在一起,雅娜因此差点跳崖自尽。</h3></br><h3>在一家人的商量下,最终,于连的过错被轻易原谅,使女罗莎莉经由神甫找了一个农民出嫁,男爵一家给了使女价值两万法郎的庄园作为嫁妆,农民青年答应娶雅娜,并且抚养那个孩子。</h3></br><h3>罗莎莉的命运,前半生也是一言难尽,但后半生,算是苦尽甘来。</h3></br><h3>婚后,丈夫老实本分,又不懒惰,加上罗莎莉从小在贵族家庭耳濡目染,也习得不少东西,两人一起,倒是将日子过得风风火火。</h3></br><h3>她的丈夫因病去世后,罗莎莉与儿子相依为命,儿子勤勉善良,罗莎莉又聪慧能干。</h3></br><h3>他们的生活虽不及贵族雍容华贵,但庄园被打理得很好,他们也有自己的产业,便可衣食无忧。</h3></br><h3>雅娜晚年因父亲离世、儿子常年不回家又债台高筑,她一边顾影自怜,一边又想办法去帮儿子还债,她自己身体衰弱,腿脚不便,晚景凄凉。</h3></br><h3><strong>罗莎莉在那个时候出现,成为她的“主心骨”,帮她解决了不少现实问题。</strong></h3></br><h3> <h3>罗莎莉依然以使女身份陪伴雅娜左右,怕她一个人闷在家里会胡思乱想,于是出主意变卖庄园,给雅娜重新买了宅院,带她离开,一方面,减轻因不断回忆过往带来的内心忧悒,另一方面,好让雅娜不为钱财发愁,可以生活得好点儿。</h3></br><h3>罗莎莉还为雅娜出谋划策,断绝了雅娜对保尔经济上的援助,好让其迷途知返。</h3></br><h3>从前雅娜对保尔的一切不合理要求无条件满足,可是直到她年迈体弱,保尔的来信中张口闭口依然是钱,从未真正关心过她。</h3></br><h3>雅娜暗自比较过她和使女的一生,已然安于不公正的残酷的命运了。</h3></br><h3>雅娜感慨自己步步不顺,这一生交了厄运,并且暗自相信人生祸福自有前定。</h3></br><h3>她目睹自己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不再敢有所企望,甚至于连最简单的一些事情,整日犹豫不决,害怕一动就出差错,得不到好的结果。</h3></br><h3>到最后干脆给自己下了一个判决书:</h3></br><h3>她动不动就念叨这句话,好像那已然成为自己的诅咒。</h3></br><h3>罗莎莉可不信这些,自小做了使女,服侍别人,长大后又经历了诸多波折,嫁给一个庄稼汉一起过日子。</h3></br><h3>底层人民的生活多不容易,她亲眼见过,也亲自体验过。</h3></br><h3>罗莎莉说:</h3></br><h3><strong>“您还没有必须干活才有饭吃呢,还没有早晨六点必须起来去上工呢,您若是到那种地步又怎么说呢?</strong></h3></br><h3><strong>世上有多少女人都不得不过那种穷日子,等到人老了,就要在穷困中死去。”</strong></h3></br><h3>雅娜当然还会继续抱怨,说自己孤苦伶仃,儿子抛下她不管。</h3></br><h3>罗莎莉则会更加气呼呼地反驳:</h3></br><h3>“这也算个事!哼!多少孩子应征去当了兵!多少孩子到美洲去谋生啊!”</h3></br><h3>“到时候总要分开的,老年人和年轻人,就不适合待在一起。”</h3></br><h3>她的话句句戳心,但句句揭露现实。</h3></br><h3><strong>人生在世,不能一直活在幻想里,不能持续陷入遗憾和悔恨中,总要面对现实,好好生活。</strong></h3></br><h3>不得不说,罗莎莉其实是《一生》当中,几位女性里面最后活得最通透、最清醒也最自强的一个。</h3></br><h3>她要是像雅娜那样自怨自艾,觉得自己苦命然后就认命,估计到老两人的处境也不相上下,可她没有。</h3></br><h3>说起来,雅娜从一出生就含着金汤匙,比所少人起点高,比多少女孩子幸运,可是她后来一把好牌打烂了,这不能只怪她遇人不淑,也因她到底过于心软、善良、缺乏底线和原则,并且没有主动尝试为自己做点什么,此外,就是她经历太多之后,内心认命了。</h3></br><h3>尽管罗莎莉最后竭尽全力在帮她,让她的生活好过一点,可说到底,雅娜到最后,也没有自我觉醒。</h3></br><h3><strong>人一旦自己认命了,别人奈何不了她,也救赎不了她。</strong></h3></br><h3><strong>别人大可以从生活上开导她,帮助她,但无法代替她,去完成她自己生命中的因果。</strong></h3></br><h3>她内心的苦,也终究只能自己慢慢消化,自我疗愈。</h3></br><h3>人这一辈子,与其抱怨命运的不公,不如试试自我救赎,活出自己的价值。</h3></br><h3> <p class="ql-block"><b>&lt;写在最后&gt;</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完莫泊桑的《一生》,发现原来其中每个女性角色都各有其悲苦,她们的命运,紧扣当时的社会环境,少有自己可以做主的权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如罗莎莉一样的女性已然自我觉醒,尝试去扩大自身力量以期与现实相抗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这一生,既不如想象得那么好,也不那么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诸多不如意,中途以为无路可走,挣扎一番,到最后总还是过得去,最怕自我放弃,自我质疑,自我否定,彻底在命运面前倒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你准备认命的时候,不妨先给生命一些缓冲的时间、一点留白的机会,从《一生》中汲取些力量,再重新出发。</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