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65年,大牛家,第一次见到大海。大海高一我高三,大海小我几岁,新中国同龄人。一次,李老(李六如)到大海父母家。见到大海说,我的那本书里(即《六十年的变迁》),有一个人物就是用你的名字。《六十年的变迁》书里第294位人物陈大海,大革命时代的进步青年。我们的陈大海(压题照,央视《东方之子》访谈,央视拍照;其余自拍),新中国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 【照片】1997年,华阳大厦,大海与大牛等</p> <p class="ql-block"> 1968年,我们都下乡了。大海、大牛、我,都下乡西丰凉泉公社。大海,中兴。大牛,德贤。我,勤廉。时有接触见面。按道理,大海腿部不好,可以不下乡。我猜想是他家里的意见。公社开会,见过几次。大牛的德贤,我倒是去过多次。后来,陆续回城。大海回沈,安排在轴承厂。东站,大老远的,腿又不好,也是难为他。</p><p class="ql-block"> 1973年,我当兵回来。大海调到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我去看他,当时,他在搞射流技术。到书店买了几本书一看,啊,自动控制的一种新技术。我是白丁,差距太大。当时,我在电子研究所,工人。我搞数字电路,成天贴集成电路印刷版。</p><p class="ql-block"> 1978年,我考入(NEU)自动控制系研究生,与大海来往密切,经常到他们所查阅文献。他给我介绍了几位老同志,对我帮助很大。一位,潘裕焕研究员。他对我的研究方向系统辩识,给予很高评价。他对伪随机二进制码的研究,对我很有启发。另一位,蒋卡林研究员,对我也很有影响。他对于中国控制论早期学者谢绪恺聂义勇判据的评论,我至今记得。后来,大海写的回忆录《怪人蒋(卡林)先生》,读后哭笑不得,实际上是一个知识分子在那个特殊年代里之所为之所不为。</p> <p class="ql-block"> 【照片】1986年,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两位国家863专家大海与薛劲松(陈薛)等</p> <p class="ql-block"> 1981年年末,大海和自动化所薛劲松研究员出席我的研究生论文答辩。我是文革后自动控制系第一届研究生,第一个答辩。那次答辩,四个小时。现在答辩,一两个小时即可完成。当时,学术研讨争鸣,答辩非常激烈。今天来看,答辩委员会阵容很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有国内自动控制领域著名专家,有863专家。当年,答辩委员会前辈先生们都已经不在了。大海,我们算是晚辈,尚在。大海的到场,我至今记得,内心总有一种欣慰,总有一种感激。</p> <p class="ql-block"> 【照片】1998年,棋盘山。大海和亚玲</p> <p class="ql-block"> 1986年,大海搬到五一大院,一楼。大海说,这是他的工作业绩,所里分配到的房子。他邀请我去,孩子三岁,分到房子,自然是喜事。亚玲很是客气,光明清澈,快人快语。说我穿军服裤子,黄胶军鞋,不像机关里的人。大海说,他在上海经委主持完成办公自动化系统(OA),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我很替他高兴,了不起。当时,改革开放刚刚起步,中国科学院这样的国家级研究部门,谁也没有现成经验。大海在这样一个研究所,如此勇气,如此挑战,我是想不到的。后来,又成为国家863成员,我更是没有想到,非常为他高兴。我认识蒋新松,中国机器人先驱,也是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所长。很少人能入他的法眼,蒋新松看重大海,就是敢于开创,善于开创。后来,大海破格晋升为副研和正研。</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大海结合自动化专业出来办公司,高技术公司。这段时间,他很累的。我去看过他多次,太紧张了。</p><p class="ql-block"> 2012年,大海为老三届、老年人创办了一个网站。经历三个阶段,城南四合院,四合院网站,四合院公众号。开始,人不多,有人称城南四合院。华阳大厦83室,成了聚集场所。后来,建立了网站。这是有影响力的社交空间,还经常举办讲习班,很多老同学热心服务,这是鼎盛时期。近年来,演化为常态的稳定的四合院公众号。</p> <p class="ql-block"> 【照片】2012年,四合院网站的建立</p> <p class="ql-block"> 大海,为网络为公号写过不少文章,《我的伦敦日记》,《罗马尼亚剧变前夜》,《一个“官二代”的低调人生》等等。《我的伦敦日记》,有一段大海女儿参观大英博物馆的故事。大海女儿指着那些中国文物对她的英国同学说,那是他们从中国抢来的。“不会吧?” 一个同学怀疑说。“一百多年前的英国,已经很文明了。”“一百多年前,我爷爷的爸爸当兵去过中国。虽然我没见过他,可我爷爷却是个非常非常善良的老头,他的爸爸怎么会是强盗呢?” 另一个同学补充道。读到这段对话,我很震撼,很宽慰。一个身在异国他乡的女孩,深明大义,无愧炎黄子孙。又,《一个“官二代”的低调人生》,大海深情回忆发小刘刚,引起广泛反响。低调人生是什么,说到底,就是不要恩荫,要努力,要奋斗,要向前向上向前冲。</p><p class="ql-block"> 2014年,大海力挺《刘宝田日记》,帮助承担文字录入整理工作。《日记》工作,几乎三年。一天,大海来电话,刘刚病危,大海和我到医院看望刘刚。刘刚为《日记》耗尽心血,大海为之倾尽全力,《日记》在刘刚去世前出版。《刘宝田日记》一部老干部的日记,跨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两个时期,存史资政省人。写的是衣食住行,日常工作,涉及鄂豫边区,东北,辽宁沈阳等地700余位人物。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位老干部,这样真实记录历史,很罕见的。这是一部难得的我党地方执政史,意义不能低估。</p><p class="ql-block"> 2020年,三年疫情,我与大海联系不断,经常到K11餐叙。一人一盘喜家德水饺,两个小咸菜,大海有时要一杯南瓜汁。天南海北,古今中外,交流交流,心情舒畅。</p><p class="ql-block"> 2024年,大海和我K11首次会面,谈到大牛去世。我们是很悲痛的。又,五一期间,几位老同学见面,大海也来了。逝者如斯夫,60年了,真快。</p><p class="ql-block">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p><p class="ql-block"> 大海往事,晚年记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