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L.)是千屈菜科千屈菜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也被称为水枝柳、水柳、对叶莲等。这种植物原产于欧洲和亚洲的温带地区,现在已被广泛引种到全球多个地区,包括北美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千屈菜喜欢生长在河岸、湖畔、溪沟边和潮湿的草地上,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和喜水湿的特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上生长更好。</b></p><p class="ql-block"><b>形态特征上,千屈菜具有粗壮的根茎和直立多分枝的茎,株高一般在30至100厘米之间。叶子对生或轮生,呈披针形或宽披针形,花朵密集生于枝顶,形成大型的穗状花序,花瓣6枚,红紫色或淡紫色,花期通常在7月至9月。</b></p><p class="ql-block"><b>千屈菜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被用于园林景观中人工湿地的营造,是水景中优良的竖线条材料。此外,它的全草也可入药,据《贵州民间药物》等文献记载,可以治疗痢疾、肠炎、便血等症,外敷还可治外伤出血。在食用方面,嫩茎叶可作野菜食用,具有悠久的历史。12</b></p><p class="ql-block"><b>由于千屈菜的种子繁殖能力强,且根状茎粗壮,具有强大的地下蔓延能力,生长迅速,人类对其的园艺栽培加速了其在全球的传播,尤其在加拿大和美国的许多湿地生态系统中,千屈菜已成为入侵物种。</b></p> <p class="ql-block"><b>千屈菜,中药名。为千屈菜科植物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L.的全草。分布于全国各地。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血之功效。常用于痢疾,泄泻,便血,血崩,疮疡溃烂,吐血,衄血,外伤出血</b></p> <p class="ql-block"><b>千屈菜,也被称为水柳,是一种可以食用的植物,其嫩茎叶是主要的食用部位。以下是千屈菜的几种食用方法:</b></p><p class="ql-block"><b>凉拌。采摘回来的嫩水柳清洗干净后,焯水一到两分钟左右,过凉水捏干水分,加入蒜泥、香醋、生抽、芝麻油、鸡精等凉拌,清香可口。</b></p><p class="ql-block"><b>炖汤。把焯熟后的水柳加上煎好的鸡蛋一起炖汤,熬至变色后加入适当的调料出锅。</b></p><p class="ql-block"><b>蒸菜。将嫩茎叶切碎,拌上适量的面粉,水开后上笼蒸15分钟左右,用调好的料汁搅拌均匀后食用。</b></p><p class="ql-block"><b>涮火锅。嫩茎叶涮火锅也特别的鲜美。</b></p><p class="ql-block"><b>制成干菜。先把鲜水柳焯水后沥干水分,晒干收藏。想吃的时候提前用温水泡发,可以做成各种美食。</b></p><p class="ql-block"><b>此外,千屈菜还可以与茶叶一起水煎服,作为茶饮用于身体调理。千屈菜的嫩茎叶也可以摘下后洗净,入沸水中焯一下,然后凉拌、炒食、做汤均可。有的则切碎,拌面粉内蒸食;有的用鲜菜下面条食;还有的作为火锅配料等。古代,民间还将千屈菜制成干菜,以备冬春之需</b></p> <p class="ql-block"><b>千屈菜的花语是孤独和寂寞。这种植物因其花朵成簇向上生长的特性,象征着努力奋斗和积极拼搏的精神品质。在中国植物学史上,《救荒本草》与《本草纲目》中均有提及,千屈菜被赋予了爱和童趣的含义,显示了人们对它的钟爱。此外,千屈菜还有“在河畔迷了路的孩子”的别称,进一步强调了其孤独和寂寞的花语意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