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读《把锦旗献给敬爱领袖毛泽东主席》</p><p class="ql-block">一文有感</p><p class="ql-block"> 《把锦旗献给敬爱领袖毛泽东主席》一文是庆阳麻氏优秀族人麻韬和妻子张秀礼合著《同耘华集》一书中收录的一篇短文。《同耘华集》是我庆阳麻氏优秀族人麻韬和妻子张秀礼在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工作认真负责,勤奋好学,重视调查研究,关心群众疾苦,严于律己,坚持自己写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和讲话材料的部分文章选收集印成册,是留给我庆阳麻氏的一本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 麻韬,男,甘肃省庆阳县(现庆城县)人。生于1926年,1942年参加革命。历任庆阳县民众教育馆馆长、陇东分区团地委副书记、共青团甘肃省委组织部长、副书记,武威地区副专员,甘肃省轻工业厅副厅长、省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共酒泉地委书记,省农牧厅长、党组书记,省人大民族侨务委员会主任。团中央七届委员、党的十二大代表、甘肃省委六届委员、省人大七届常委。《同耘华集》成书时(1996年6月)任省海外交流协会常委。</p><p class="ql-block"> 读《同耘华集》一书,我为我的这位族人(按辈分麻韬是我侄辈)在5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展现出来的谦虚谨慎、兢兢业业、实事求是、襟怀坦荡、奋不顾身的工作作风和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精神所感动,然更为有感的则是因为我虽然比作者年龄小,但同生于毛泽东时代,对作者文中记叙他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并为毛主席敬献锦旗之过程那朴素无华的描写中透露出来的对伟人的敬仰,和铭记一生、实践一生伟人对自己的教导,以及自己受伟人的教诲所形成甘当人民公仆的世界观驻足于自己精神世界的烙印的记载有着身同之感受,似乎自己也在受伟人的教诲,自己也是当时的聆听者一样。</p><p class="ql-block"> 作者在《同耘华集》的前言中就深情的写到:“在5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我(麻韬)受到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接见。特别是1942年,15岁时参加了“陇东学生赴延安观光团”,第一次见到了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并聆听了毛主席的重要讲话,还代表观光团把写着闪闪发光的“人民舵手”四个大字的锦旗献给了伟大领袖毛主席,这是我终生难忘的时刻”。作者这样写,可见伟人的人格魅力对尚处少年的作者之影响。</p><p class="ql-block"> 在《把锦旗献给敬爱领袖毛泽东主席》一文中,作者讲述了组织“陇东学生赴延安观光团”准备到任务结束的过程,说明了陇东地委决定的目的就是要让陇东中学第一期毕业的学生受一次实际的再教育,并报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批准的活动。观光团53人历时七天,背着单薄的铺盖、穿着粗布单衣、草鞋,,克服沿途吃住行的困难,行程500多华里,徒步奔赴心心向往的革命圣地延安。到达延安后,边区政府交际处、教育厅派三名干部负责接待工作。观光团游览了延安市容,参观了毛主席、朱总司令住过的地方。在王家坪、边区政府参观时,曾受到朱德总司令、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副主席李鼎铭的接见,听取了他们的重要讲话。且先后听取了贺龙、董必武、吴玉章、徐特立、周扬的讲话,听取了他们对革命形势和任务的分析和对年轻革命者的希望和要求。在教育部门的安排下,抗大、延大、鲁艺等学校和白求恩和平医院、安塞兵器厂等也是他们的参观对象,每一处参观,部门的热情接待和详尽的介绍,使观光团成员们深深感到了革命大家庭的温暖和老一辈对年轻人的厚望。</p><p class="ql-block"> 在延安参观见到毛主席是观光团全体成员的心愿。当得知他们的心愿将得到满足时,他们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十五岁的麻韬是观光团年龄最小的,当他和张自强把红色金边黄穗、左上方写着“献给敬爱的领袖毛主席”,左下方写着“陇东学生赴延安观光团”敬献及年、月、日,中间写着闪闪发光的“人民舵手”四个大字的锦旗献给毛主席时,毛主席接过锦旗后弯下腰来问了麻韬和张自强的姓名、年龄,在他们二人一一回答之后,毛主席又用手慈父般的抚摸着二人的头,激动的麻韬热泪直流。在领队向主席汇报了观光团在延安参观学习情况后,毛主席用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缓慢的语调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抗日战争的形势,强调了尽管形势严峻,但正义必胜;虽然蒋介石为首的反动派对抗日根据地和陕甘宁的反共封锁与侵扰,但在我们的反击下和开展大生产运动,粉碎了敌人的包围和侵犯,我们没有被敌人困死,相反我们胜利了,更强大了。最是麻韬牢记一生的是主席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你们在学校里是学习,这次到延安参观也是学习,到工作岗位上还要继续学习,工作是更好的学习。你们到工作岗位上后,不是去当官,而是去为人民服务的,要做人民的公仆,你们把群众的事办好了,人民才会拥护你。革命的路程还长,革命胜利后还要建设新中国,在革命和建设道路上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遇到困难时怎么办,这好像小孩子学着走路一样,有的孩子跌倒了总是大喊大叫要妈妈扶起来才肯向前走;有的孩子跌了跤自己爬起来继续向前走,你们要像后面这样的孩子摔了跤自己爬起来,打掉身上的尘土,继续向前走”。主席一个多小时的讲话,麻韬他们洗耳聆听雅雀无声。但有时主席的手势、反问、笑声不时引起其他中央领导的插话和笑声。在我们今天看来,这就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人格魅力和当时中央领导人的团结和蓬勃向上的生气,有这样的掌舵者和领导集体,革命不胜利那是不可能的。</p><p class="ql-block">一次参观活动,是一次最实际的学习,听了没有听到过的讲话和介绍,看到了没有见过的的地方、单位和实物,学到了书上没有学过的道理和知识。如同麻韬所讲:主席那高瞻远嘱、生动、深刻的讲话对自己的教育犹为深刻,为自己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坚定了革命必胜的信念,主席的讲话一直是自己的座右铭和言论行动的指南。</p><p class="ql-block"> 作者麻韬在《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确立》一文中直言不讳说到是毛主席给他们的这次讲话使自己明确了一个道理:参加工作不能为自己过上好日子,要让人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只有为人民办好了事,群众才会信任、支持你。古人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当年只有十五岁的麻韬,正处于思想可塑的阶段,一棵阳光下的禾苗,又受天降雨露的滋润,成就了麻韬为人民服务的一生。这才有他心系群众的本性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后来主动的为贫困地区工作,如解决庆阳县城市吃水困难、甘南乳品厂奶源困难、甘南州师资缺乏和干部工作太低的困难、阿克塞县城群众吃水困难、肃南县草原蝗虫危害困难、积石山县电站建设困难、东乡县人畜饮水困难,临夏市开发区建设困难等等。</p><p class="ql-block"> 在前几年,我曾写过一篇《庆阳麻氏三杰》的短文,当时对麻韬的生平了解的不多,只是大概的介绍了麻韬是革命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三杰”中唯一一直从政者,如今看到麻韬和夫人张秀礼同著的《同耘华集》一书,算是对麻韬生平的一次重新了解。</p><p class="ql-block"> 斯人已去多年,精神永留,印象至深者当为《把锦旗献给敬爱领袖毛泽东主席》这篇文章,故以“有感”之形式推介我麻氏有识之士闲暇之余读读该文,也不枉麻韬写书之时要“给下一代留点精神财富”之初衷。我喝墨不多,读麻韬遗作心有所感,写此拙文,其目的是提醒我庆阳麻氏后人不忘初心,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确立一定要心系人民群众,联想耿彪同志回庆阳时的中共党史著名“耿彪之问”,《同耘华集》或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教材。</p><p class="ql-block"> 幸慰的是《同耘华集》的另一作者张秀礼女士以九十多岁之高龄在金城兰州颐养天年。借此文结尾之际,顺致张秀礼女士身体健康!感谢麻韬与你为我庆阳麻氏留下了一本流传千古的精神食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庆阳麻氏第十一世后人: 麻生福 写於西安</p><p class="ql-block"> 2024 年7月12 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