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带钩,古人所系腰带的挂钩,主要用于钩系束腰的革带。最早出现于距今4000多年左右的良渚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普及,逐渐成为古人重要的生活用器,汉晋之后逐渐被带扣取代。但玉质带钩作为礼器和赏玩器,沿用至明清。</p> <p class="ql-block">带钩精巧,无论厚重的铜铁、璀璨的金银、温润的玉石、剔透的水晶,经过古代工匠巧夺天工的技艺,都能制作成精巧的各式带钩。带钩奇妙,凶猛的瑞兽、远古的传说、身边的动物、日常的用具,都能变幻成带钩奇妙的造型;带钩美丽,华美的错金银、绮丽的绿松石镶嵌、繁复的雕刻镂空,都能将带钩装饰得更加美丽。带钩虽小,但细细品味,便能从这蕞尔小物中体会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感受到精妙绝伦中国工艺,领略到妙不可言的东方美学。</p> <p class="ql-block">带钩是我国古代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论尊卑、讲礼仪。即使是带钩这样的小配饰,也能从它繁复的形制中看出我国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贵族使用的带钩,工艺复杂,图案精致,经常采用上古神话故事之类的题材进行创作。如伏義创世、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等,带钩作为古人生活中常见的器物记载着这些故事,透漏出了先人的认知观念,也传承延续了这些历史文化。那些复杂的工艺装饰、多彩的图案故事,代表了一个时期的时尚,也为我们勾勒出生动的华夏图景。</p> <p class="ql-block">何为带钩 </p><p class="ql-block">带钩,最初单称为“钩”,见于《左传》《国语》《管子》等书,出土带钩在自身铭文中也称为钩。“带钩” 全称似始于《史记•齐太公世家》,因为用于胡服,带钩又从胡名,有犀比、鲜卑、饰比、犀毗、脊纰等名称。带钩造型多样,但是大多数都由钩首、钩体和钩钮三个部分,也有个别的异形带钩。钩面常饰各种纹饰或铭文,钮面也偶有饰纹。</p><p class="ql-block">带钩起源于西周,随着时代发展其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大,战国中晚期至两汉,带钩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生活在中国北方的游牧部落和中原各国,南方楚国、岭南百越、西南的巴、蜀、滇和夜郎故地都曾出土过带钩。</p><p class="ql-block">及至东汉时期带钩分布的范围更为广泛,北起今内蒙古、辽宁,南到两广、云贵,东达江浙,西去玉门关。魏晋以后,带钩的范围大大缩小。</p> <p class="ql-block">龙首错金银九镶铁质带钩</p> <p class="ql-block">龙首虎形链条青铜带钩(战國)</p> <p class="ql-block">马首阴刻几何纹</p><p class="ql-block">玉质带钩(底下包铜)</p> <p class="ql-block">饕餮纹,也称兽面纹,是我国古代青铜器上最具代表性的纹饰之一,其图案对称,给人以狞厉的美感,在每个时期形象不尽相同。饕餮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怪兽,以贪吃著称,古人用其警示自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