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p><p class="ql-block"> ——苏轼</p><p class="ql-block"> 灵隐景区飞来峰,山水林壑冠于西湖,同时它还是我国古代石窟艺术的宝库之一。在飞来峰的岩石洞里、石壁上,分布着历代的石刻造像380多尊,堪称洋洋大观。您能看到唐代的遗韵、宋代的精巧、元代的汉梵交融。您能感受到有血有肉的艺术与山水融合之美、精神与信仰力量之美、古代与当下传承之美。</p> <p class="ql-block"> 青林洞(射旭洞)口,理公石床上面一排小罗汉佛菩萨像及洞口左壁的许多小罗汉佛像。据《淳祐临安志》引陆羽记云:“晋慧理宴息于(理公岩)下,岩下通人往来,后有僧于岩上周围镌小罗汉佛菩萨像。”陆羽为唐肃宗时人,按他所描述,飞来峰石刻造像自唐代就有了。</p><p class="ql-block"> 青林洞口,理公床右侧石壁上有五代后周广顺元年(951)滕绍宗镌造的弥陀、观音、大势至三尊佛像。由于离地面太近,像已不完整,特别是面容全部被毁,殊为可惜。后周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最后一个朝代(951一960)后周滕绍宗飞来峰青林洞造像题名:“党山清信弟子滕绍宗□□右□敬,舍净财于石室内镌造弥陁、□尊,观音、势至。伏为自身恐有多劫,冤潜今生,故误。伏愿□天□之胜,因涤累劫之债滥。时广顺元年岁月辛亥四月三日镌纪。”</p> <p class="ql-block"> 宋:胡承德居士,灵隐造像题名,在飞来峰青林洞口,右侧浮雕佛会图左侧。“弟子胡承德,伏为四恩三有,命石工镌卢舍那佛会一十七身,所期来往观瞻,同生净土。时大宋乾兴□□四月日记。”字体俊美,为北宋初期规整楷书典型。浮雕“毗卢舍那佛会”一龛,是宋真宗乾兴元年(1022)镌造。内共17尊像,中间是毗庐舍那,它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左侧是文殊菩萨骑狮,牵狮的是拂森;右侧是普贤菩萨骑象,牵象的是獠蛮;两旁还有菩萨和天王;在龛楣上还浮雕两尊飞天。浮雕非常精致,技法娴熟,结构完整,形象生动,为江南宋代之精品,颇富装饰的趣味。</p> <p class="ql-block"> 宋:陆庆居士行书题刻:“清信弟子陆庆并妻李氏一娘,造观世音菩萨一尊,乾兴元年(1022)四月日记。”</p><p class="ql-block"> 吴越造弥陀佛像纪,在飞来峰青林洞中。</p> <p class="ql-block"> 玉乳洞,洞口东端两侧有北宋十八罗汉造像,是咸平四年(1001)汤用捐钱雕造。</p><p class="ql-block"> 天圣四年(1026)马氏一娘捐造的禅宗六祖像,分别是初祖达摩、二祖惠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合称“震旦六祖。”此时,我仿佛听到六祖慧能在点化众生:“菩堤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世间一切物象是空幻,安然活在当下,即不是消极逃遁,又不是艰难抉择,就能够从浮世里从容走出,心灵干净如水色,寻找梦里曾见过的菩堤花开。</p> <p class="ql-block"> 心的净化,是最高深的禅意。向北饶过理公塔,西面就是龙弘洞。洞口左下方有三组浮雕,高僧取经的故事。第一组,东汉时白马驮经故事。东汉时期,汉明帝派遣使者出使西域,到达(今阿富汗至中亚一带),遇到在此传播佛法的天竺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邀请他们入汉传法,公元67年,高僧随使者一起用白马将经书驮回洛阳,汉明帝还专门在洛阳城建了白马寺,两位高僧在此译出了著名的四十二章经。历史上因此称之为“白马驮经。”</p><p class="ql-block"> 第二组,是三国魏(220一265)颖川人士失士行取经故事,是我国内地最早去西域求法的僧人,浮雕三人牵二马作阔步行进状,惜头部皆已残损。</p><p class="ql-block"> 第三组, 家喻户晓的名著《西游记》,就是吴承恩以玄奘取经为蓝本创作的。唐吋,高僧玄奘从长安出发,向西经西域,历经艰险,到达印度。在印度学成之后,玄奘携带经书回到长安。玄奘先后在多个寺院翻译佛经,还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据《旧唐书》记载,玄奘还把老子的《道德经》翻译成梵文,传入印度。</p><p class="ql-block"> 据专家推断和从风格看,三组浮雕全长6.7米,为宋代作品。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文化交流融汇的实证。</p> <p class="ql-block"> 在沿溪的山腰间,有一南宋时镌造的弥勒佛坐像。弥勒一手按布袋上,一手持念珠,嘻笑颜开,祖腹踞坐,造形自然,神态逼真,是飞来峰最大的造像,充分展示出宋代造像结构完整,技法精巧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 飞来峰有元代造像68龛,大小合计117尊。绝大部分都分布在冷泉溪南岸和洞穴周围的岩崖峭壁上。其中题记清晰可辩的有19尊。雕刻于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到(1292)年间。是由江南释教都总统领扬琏真伽主持营造。</p><p class="ql-block"> 在通天洞口外有一龛大白伞佛母像,头戴宝冠,上身赤裸,全跏跌坐于仰莲座上,左手持伞盖。龛楣上刻藏文、汉文各一行:“一切如来顶髻中出大白伞盖佛母。”</p> <p class="ql-block"> 过壑雷亭,有尊胜佛母坐像,三面八臂,面上各具三眼,面容兼具寂静,愉悦与凶忿相,身如秋月,皎白无瑕貌如妙龄少女,安坐于莲花月轮上。修持尊胜佛母法门,能增长寿命及福慧,消除元始以来一切罪业,免除一切凶灾。</p> <p class="ql-block"> 元:徐僧录等飞来峰青林洞口题刻造像记,楷书。僧录是元代设置的一种地方性僧官,所辖僧录司,是宗教管理机构之一,掌管有关僧侣等事务,受地方都总管制。杭州路僧录负责管理杭州地区佛教以及僧人事务。</p><p class="ql-block"> 元:玉林帖木儿题名,书法结字紧凑,笔势沉着,刻工精准,为元人题刻之精者。“判官玉林帖木儿”生平不详。</p> <p class="ql-block"> 冷泉溪南边还有金刚手菩萨、宝藏神坐像、无量寿佛、多宝天王佛像等,刀法精炼,线条流畅,是飞来峰造像中的精品之作。</p> <p class="ql-block"> 顺着历史幽深的洞窟寻去,那条通往禅意的路径铺满了菩堤。站在飞来峰前,在迷离的禅境里追寻更辽阔的清醒,清凉的光阴会慢慢浸润千丝万缕的浮躁,让那些迷失在世间沼泽里的众生,走向平和通达的人生途径。</p><p class="ql-block">飞来峰的造像艺术,无疑是一份珍贵的遗产,它用无声的语言,民间流传的神话,诠释了佛教中国化的哲学思想,承续着古老朴素的艺术形式、精神信仰、历史文化底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