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晨光的工作

劲松1165005

<p class="ql-block">撰文:劲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片: 1981年绍兴城区照片,摘自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音乐:不忘初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嘎晨光”是伢(我们)绍兴话的时间代词,即绍兴方言,意思为那个时候,也可以理解为过去。</p><p class="ql-block">先看葛些毛(现在,绍兴方言),伢老小区里,除了楼房就是小包车(伢乡下人曾对小轿车的称呼),楼幢之间满满的,一辆紧靠一辆。老小区改造后,原来的绿化带也被改造掉了,停上了业主家的小包车,私家车太多了。公路上,车辆那是一辆接着一辆,绝尘而去。以一斑而观之,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变化之大,令人瞠目!</p> <p class="ql-block">小区里的私家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想以前嘎晨光,真的不好言语。记得还是1981年年底晨光(时候),结束知青生话,我从内蒙古纳林套海农场调回绍兴。改革之初,与“文革”前相比,人的思想已开始变化,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已开始,当然,其它的几乎是还未改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新地方新单位时,刚好县里准备接收第四批军队转业干部,单位工作扎实而细致,给我和张同志(嘎晨光单位里领导、同事之间都互称同志)的工作是:对准备接收安排在县级机关部门工作的军转干部,家庭情况作实地了解,需要满城关的跑。那时,我还没有脚踏车(自行车),脚踏车凭票供应,一下子也搞不到票。于是乎,张同志只好每天推着自己的脚踏车跟我步行,过石桥时,还得扛着它,从城南到城北,城东到城西,幸亏那时的城区还不算大,只在环城路以内,但光走路也累呀,且工作效率也不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我的初中老师给我搞来一张绍兴“飞花”牌自行车票,终于告别了没有自行车上下班的日子!但是,从荒漠来到城市,适应也有一个过程。一天下午,骑车从城北回城南单位,因那时候,城中南北向只有一条解放路可以通车,但整天也见不到几辆汽车,骑行在路中心线上,从大江桥顺坡而下,突然迎面驶来一辆卡车,双方“惊”急刹车,结果是遭来司机一顿臭训。原在内蒙农场,那是大路朝天由我行,哪有那么多规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2年初,绍兴南部山区会稽山顶还有积雪晨光,我被调入县委工作部门。嘎晨光,可能因为十年的动乱,干部青黄不接,需选拔一批优秀农村青年充实干部队伍,我的工作就是,对由公社(镇)党委推荐的农村优秀青年进行考察了解。那时全县有十个区、69个乡镇公社,我这一组负责五个区。嘎晨光没有公务车,更无私驾车,到山区、平原的乡镇公社所在地,只有定时定点的班车,从城北桥的汽车站开往平水、王坛,开往柯桥、钱清,从皋埠、富盛,一天两个班次。不象现在公交实行村村通,嘎晨光连乡乡通都做不到。到水乡,只有轮船,全县也只有几条水路通轮船,大多数地方,只靠11路两只脚步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记忆中,我们到水乡的公社,早上6点钟赶到城北桥坐轮船,到乡镇公社再入住当地供销社旅馆,吃在供销社食堂,还得步行到大队(村),找人谈话。待工作结束,步行,到另一个乡镇公社工作,结束,再步行,换一公社(到大队),再步行!循环,往复!</p><p class="ql-block">到山区的乡镇公社,早上到城北桥汽车站,赶班车,到目的地入住供销社旅馆,工作结束,再到另一乡镇公社,又是步行,循环,往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供销社的旅馆,没有工作条件,白天找人谈话,了解情况,晚上得写材料,嘎晨光,个人穷,单位也穷,旅馆按装15支光的灯泡照明,暗得可以!有些旅馆没写字台,只好用寸凳(一种方凳)当桌子写材料。一次我们到越峰乡公社,白天爬山到村了解被考察人员情况,晚上回到陈村供销社旅馆,窗户,没窗门,是用黑布遮挡着,风呼呼的往屋里灌,门,则依靠在门框上。当了解到第二天只有早上6时(冬天,天未亮)才有一班车时,我的搭档老陈找到食堂人员,在第二天早晨5时半给做了一碗光面吃,人热呼了,也顺利坐上了班车返城,否则得耽搁一天晨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考察了解农村优秀青年工作完成以后,一年多晨光都跟着我的师傅李同志跑农村线即区乡公社(那时公社还未撤销),几乎大部分晨光都在乡下工作,有时早出晚归,有时在区乡一住几天。嘎晨光,条件差,规距多,除了交通困难,在区乡公社食堂就餐也有诸多不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涂区,靠近杭州湾畔,是新围垦而建成的区政府,嘎晨光,没有直接到那边的班车,区公所又建在前不着村后不靠店的地方,因此,前往那里,得提前一天打电话,告诉他们给帮助蒸一碗饭,留一碗盐菜。因为早上乘车到中间的三江村,再步行到海涂区公所,赶不上中午饭点,赶到后,得先向他们借饭菜票,交了饭菜票,食堂人员才给饭菜。海涂区公所在独立空间,设立有一客房,我们晚上就住在区里。为了更多掌握了解情况,一早,就步行另外乡镇公社,待到下午,又步行走老海塘,过三江老闸,到三江村坐班车回城,这种走法,我们何止一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就是到其他区、乡公社工作,到基层的第一件事,必须先卖饭菜票,这是规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其间还出现过一件让人十分尴尬的事情,一次,我只身一人到所属某区公所办事,结束时,因未到中午就餐时间,就没有购买饭菜栗,准备赶往汽车站,搭乘过路汽车回城。区领导送我下楼,路过食堂,他邀我参观一下后,就直奔车站。结果,后来就有消息传来,说本人嫌弃饭菜差而未就餐!当时只是考虑时间尚早不能浪费,再是购买饭菜票又很麻烦,且引出尴尬之事,最后只好向组织说明情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实在话,发展才是硬道理,一点没错。嘎晨光,交通很不发达,工作很不方便,生活很不容易。40多年过去,现在我们绍兴哪家没有私家车,满城满街都是电驴子(电瓶车),公用自行车,多方便。对比一下,改革开放好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