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依稀可见的领袖画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故乡的西池塘,自从有了自来水后就废弃了。然而,池塘两个门洞之间照壁上的毛主席画像,尽管经历了50年的风雨洗礼,但是仍然朦朦胧胧,依稀可见。我每次回村经过这里时,都会驻足几分钟,怀着崇敬的心情,仔细的凝视一会这幅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作品。而我的思绪也不由得又回到那个遥远的孩提时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1972年,国家水利部门的一个黄河提水工程——西范扬水站修建成功。西范扬水站的南干渠道从我们村的西边上经过,给这个严重缺水的2000多口人的村子,提供了蓄水的大好机遇。第二年,在大队的统一领导下,全村6个生产队的社员在村子的西头,距离南干渠道100米的地方,突击会战,挖成了这面占地10亩大的池塘。当扬水站上水浇地时,我们村就借机把池塘放满了水。从此,祖祖辈辈为人畜吃水而愁白了头,累断了腰的乡亲们终于不再为水而熬煎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进池塘挑水要从池门下经过。池门的设计是左右两个门洞,两个门洞之间下面是进水沟,进水沟的上面,建了一个4米宽,2米多高的照壁墙。那时候,有一句毛主席语录叫的很响: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西范扬水站能够建成上水,就是在毛主席兴修水利思想的指引下取得的成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毛主席。池塘的照壁墙竣工后,大队请来了画匠,在照壁墙上画了一幅毛主席画像。画像上的毛主席身着绿色军装,头戴军帽,红光满面,神采奕奕,表情慈祥的手扶着栏杆,站在天安门的成楼上。说来也是奇怪,我们村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不论你走到距画像十几米外的任何一个角度后回头去看,毛主席好像总在满面笑容的注视着你。你走动,他的眼神也跟你在走动;你换个方向,他的眼神好像也随着你在转向。尽管当时的政治气氛是“破四旧、立四新”反对封建迷信,但村里上了年纪的人仍然说,这就是毛主席的神气所在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我们村原本还有几个池塘,但是一直是靠天蓄水。经常是久旱无雨时,几个池塘都成了干壳子。人们不得不搅动井轱辘,从36丈深的老井打水用。自从有了西池塘之后,吃水才有了保障。大家说,这就是托了毛主席的福啊!每天早上,浩浩荡荡的挑水人流,挑着水桶,叮哩当啷的从四面八方而来。离池塘还很远,形象逼真的“毛主席”就会笑容可掬的,双目有神的迎接着你的到来。当你从池塘把水挑上来后,他老人家又目送你而去。那些年,全村人几乎每天都能见到“毛主席”。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西池塘照壁上的领袖像是我们村一道独特而靓丽的地标图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毛主席画像画出来的时候,我十岁左右,正在上小学,星期天,同学们就三三两两结队,欢呼跳跃着来到池塘看毛主席像。胆子大的同学,还在毛主席像的下部分摸一摸,感觉一番。看完画像之后,我们就在池塘边上玩耍。拿着小树枝挑逗在水中游着的小鱼、蝌蚪、小青蛙,偶尔还伸手在水里捞上一把。年龄长到十几岁后,我也加入了挑水的队伍,更是天天会跟毛主席像照面的。可以说,这幅毛主席画像伴随了我们村所有的六零后至八零后孩子们的成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岁月蹉跎,年轮增长。几十年很快过去了。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村里安装上了自来水。于是,西池塘便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乡亲们也鲜有机会去跟领袖像谋面了。再后来很长的一段日子里,废弃的西池塘底长满了杂草,积满了淤泥。池坡也由于缺乏修补和管理,它开始漏水了。每次刚下了雨池塘蓄上水没几天,水又漏完了。天长日久,池塘的照壁也裂了缝,并慢慢的倾斜起来。当年光彩夺目的毛主席像也开始褪色了。这让过路的人们看一眼就感到遗憾和惋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几年前,我们村修了环村路。北环村路从池塘边上经过。村里上了年岁的人们每次从这里经过,都会情不自禁的看上照壁墙一眼,留恋几秒钟让人怀念的,还依稀可见的毛主席像。这几年,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步伐,池塘的维修和保护纳入村级办实事的计划。池塘里面的淤泥和杂草清除了,一周围上了不锈钢栏杆和铁丝网。清凌凌的,碧波荡漾的池塘水又像当年一样,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每到晚上,池塘里又响起了久违的,清脆的蛙叫声、蛐蛐声。但唯只有照壁墙还待修整。当然,毛主席画像的抢救保护也在人们的期待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