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28年至1942年,弘一法师留居闽南14年,驻锡过泉州承天寺、开元寺、光明寺、清源洞、百源寺、温陵养老院、晋江草庵、澄渟院、福林寺、永春普济寺等地。所到之处,法雨广披,嘉言卓行,影响深远。他所中意的闽南,他所留恋的泉州,修行安度的晚晴,悲欣交集的遗墨……都是泉州无比宝贵的文化珍宝。</p> <p class="ql-block">泉州,开元寺,弘一法师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p><p class="ql-block">这首曲调悠扬的《送别》的词作者是李叔同,中国现代著名的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更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p><p class="ql-block">然而比起这些名衔,李叔同更广为人知的名号是“弘一法师”,普度众生的善行,让他成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被誉为僧德昭昭的云水高僧。</p> <p class="ql-block">李叔同于1880年的10月23日出生在天津官宦世家,原名李文涛,号叔同,从小衣食无忧,天赋聪明并且饱读诗书。</p> <p class="ql-block">李叔同出生时,父亲李世珍已经68岁高龄。李世珍中过举人和进士,做过吏部主事,后来辞官经商,将津门李家发展为当地首富。</p><p class="ql-block">由于李世珍的长子早夭、次子羸弱,66岁的他便纳了17岁的小康之家的女孩王凤玲为侧室,一年多后李叔同出生。</p><p class="ql-block">这让李世珍非常开心,然而他毕竟年岁已高,在陪伴李叔同四年之后,便油尽灯枯而去。因为李世珍一生信奉佛教,因此在他撒手人寰之前,他命人请来大佛寺的净圆高僧,为他吟诵《金刚经》送他西归。</p><p class="ql-block">正是在一遍又一遍的《金刚经》的吟诵声中,李世珍闭上了眼睛,而跪在门外的李叔同,在一片哭声中接受了佛教的启蒙。当不满5岁的李叔同流利地背诵出《金刚经》的时候,众人都很惊讶,但却不知道这也为李叔同后来皈依佛门埋下了伏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除了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之外,李叔同对篆刻非常感兴趣,跟随家里的账房先生徐耀廷学习篆刻,那时候他才十来岁。</p><p class="ql-block">后来,17岁的李叔同又师从国学名士唐育垕进一步学习篆刻,21岁时便出版了《李庐印谱》,颇具个人精神,被当时的社会所认可。</p> <p class="ql-block">因为时局动乱,刚经历丧母之痛的李叔同选择去日本留学,进入东京美术专门学校专修油画,尤其是他创作的人体画非常出色。</p> <p class="ql-block">而对戏剧非常钟爱的李叔同,不仅编写了《文野婚姻》这样的成熟剧本,他还组建了“春柳剧社”,排演《茶花女》等著名作品。</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李叔同在《茶花女》中饰演了剧中的女主角玛格丽特,他刚出场就惊艳四座,现场掌声雷动,可谓一鸣惊人。</p><p class="ql-block">至于李叔同娴熟的钢琴演奏、音乐创作等技能,更是他在多年的历练过程中逐渐掌握的,才让他成长为文化届的知名人士。</p> <p class="ql-block">1916年冬天第一次去虎跑寺进行20天的断食修行,让李叔同的身心得到很大的滋养,后来更是多次去虎跑寺居住修行。</p><p class="ql-block">当然,李叔同想要正式出家的选择,无可避免地被身边的人规劝,但即使是最亲近的爱人,也无法阻挡他做出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李叔同于1918年的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大慈寺举行了剃度仪式,正式落发为僧,正名演音,法号弘一。</p><p class="ql-block">正是因为与佛法有缘,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宣扬佛法的大慈大爱中,终于让身边的人支持了他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年青时的孜孜以求,还是后来当老师的治学严谨,以至于中年后的出家为僧,李叔同从来不会敷衍自己,反而事事认真对待。</p><p class="ql-block">即使不谈出家之前在虎跑寺的断食的认真体验,他在杭州师范教书的七年时间里,引导学生重视音乐和美术科更是兢兢业业。</p><p class="ql-block">他不仅在杭州的《教育周报》上发表《歌唱法大略》等文章,更是在教学之余,组织师生们创办手抄石印刊物《白阳》。</p> <p class="ql-block">李叔同的弟子丰子恺曾说:“弘一法师由翩翩公子变而为留学生,再变而为教师,三变而为道人,四变而为和尚。</p><p class="ql-block">每做一种人,都做得十分像样;好比全能的优伶,起青衣像青衣,起老生像老生,都是‘认真’的缘故。”</p><p class="ql-block">的确如此,虽然李叔同这一生的角色众多且悬殊太大,但每一次都能转换自如,离不开他做事认真的人生态度。</p> <p class="ql-block">李叔同开创了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先河,致力于将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有机结合起来,贯彻到教育活动中去,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的人才。</p><p class="ql-block">如果不是他认真地对待每一种身份,必然不会做出如此多的事情,成为影响后世良久的人物。</p> <p class="ql-block">1942年10月13日,时年62岁的李叔同在诵经声中沉睡过去,一代法师弘一走完了人生旅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以“悲欣交集”评价这一生的李叔同,成为一座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丰碑,也如一曲非凡的乐章,在精神的时空中回荡。</p> <p class="ql-block">佛家有言:“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法尔如是。”</p><p class="ql-block">世间的一切人和一切事,皆是因为有缘而相聚,也会因为缘尽而离散,这本来就是人间常态。</p> <p class="ql-block">承天寺位于泉州市中心,它与开元寺、崇福寺并称泉州三大丛林。承天寺最早始建于五代时期,为此地节度使的南园,后改建为佛寺,北宋年间赐名承天寺。</p> <p class="ql-block">宋时承天寺香火旺盛,殿堂宏伟,有榕径午阴、偃松清风、塔无禽栖、瑶台明月、卷帘朝日、推蓬晚雨、方池梅影、啸庵竹声、鹦山暮云、石如鹦鹉十景。</p> <p class="ql-block">泉州有“泉南佛国”、“闽南蓬莱”之名。2005年,泉州市宗教局统计,泉州全地区共有宗教寺庙宫观5553座,其中市区内有1115座。</p> <p class="ql-block">承天寺的山门坐东向西,高悬“月台”字匾,故承天寺又名月台寺。</p> <p class="ql-block">山门壁柱有弘一法师题联:“有无量自在,入不二法门”。(沙门一音是弘一法师的法号)。</p> <p class="ql-block">“有无量自在,入不二法门”的意思是通过修行实践,可以达到一种无限的自由与可能性状态。这种“自在”意味着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上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信,并能自由地做出选择,不受环境和自我限制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进入山门是一条长百米的甬道,甬道南侧是七座佛塔,间植榕树。高大的榕树从不越出墙外,有“榕不过墙”之奇观。南面墙壁上有弘一大师手迹“南无阿弥陀佛”、“升无上道、得正法流”、“善悟无碍,永得大安”等禅悟。甬道尾端左转为寺宇密集建筑,全都坐北向南。</p> <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皈依佛门后写的字独具性灵,被世人称为“弘体书法”。</p> <p class="ql-block">月台别院对面两棵古树,不知为何,树皮脱落,但顶部仍有枝叶。</p> <p class="ql-block">“月台别院”,是弘一法师的旧居,在承天寺西侧。承天寺是法师在泉州主要的住锡地。在他居留闽南14年中,法师的户籍就落于泉州承天寺。</p> <p class="ql-block">承天寺也是弘一大师荼毗的地方,大师圆寂后七天,即一九四二年农历九月十一下午七时 ,在承天寺荼毗(梵语发音tu pi二声)即火葬。此为弘一法师化身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