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远行(中篇)

君交如水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可可把巨石阵当成大积木了,她觉得好好玩哦,兴奋得欢呼雀跃起来(照片由可可妈妈抓拍)</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最后的远行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中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 谨以此篇游记,留存给跟随姥爷、姥姥和妈妈远行的外孙女可可</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撰文/摄影/剪辑(署名的除外):张一兵</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可的病见好多了,已不再发烧,但还有点咳嗽。幸亏女儿带了对症治疗的药,否则后果难料。</p><p class="ql-block"> 6月24日发病那天,我询问女儿可可发烧的情况?当时在车上,她怕惊动大家,悄悄对我说,可可已烧到40度!我得知后如雷轰顶,心中惶恐不安!幼童发病讯猛,来者不善。依当时的条件,可可不仅得不到安稳的休息,而且也得不到合理的饮食。我还担心她病情得不到控制,多少会影响到大家的行程,而且还要拖累领队莉莉。如果我平时是个迷信之人,现在一定会祷告:希望菩萨保佑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小视频:在阿黛尔镇上一家中餐馆吃午饭,可可的病虽然见好,但她却没有胃口,仍在喝白粥,咽榨菜。因米用完了,我在餐馆开的超市里,又买了1公斤大米</i></b></p> <p class="ql-block">  7月3日晚,我在团群里发布了此行游记的上篇,并附言征求大家对自己游记中未经事先授权,就采用他人信息的认可意见。没想到梁总、领队莉莉和部分团友,看过后直接就转发了这篇游记。次日早上起来,我发现一夜之间,游记的阅读量居然过千了!并且收获不少点赞和评论。对此,我要感谢大家的鼓励和分享!</p><p class="ql-block"> 当今以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火爆传播形式出现的视觉资讯,攻城掠地,抢夺了小说、诗词、文章、影视剧等传统媒介的地盘,以文字、图片、电影、电视为载体的传播途径,受到了严重挑战,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貌似创新的前者,已成为思想精神上的奶头乐。久而久之,人们在视觉得到极大满足的情况下,将不需要思考,或不善于思考,或不勤于思考,甚至不屑于思考。这是一种很危险的社会倾向,不断变换形式所致的娱乐至死之虞,警钟应该长鸣!</p><p class="ql-block"> 好象扯远了,言归正传。</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该图片由团友三毛发在团群里</i></b></p> <p class="ql-block">  游记上篇公开后,次日吃早餐时,团友阿雯见到我就说,她在等着看我写游记的下篇呢。我昨晚发布游记后,如释重负,晚上甚至睡了个好觉。听闻此言,又感到压力袭来。心想着途中写作的艰辛,吃早餐食物时,居然形同嚼蜡。</p><p class="ql-block"> 或许有人会说,路上可以好好玩,回去后再写嘛。事实上,旅途上所见所闻触发的认识、感悟、启发甚至奇思妙想,大多转瞬即逝,尤其对我这个没有博闻强记能力的老人来说,过后能原原本本把经过记录下来,已实属不易。</p><p class="ql-block"> 记得2017年跟团去美国做深度游,那时还不会借助软件写游记。回来后想过要认真写下来,却找不到在途中曾经涌现和即兴产生的那种灵感了,只好作罢。现在再回顾那段旅程,感觉已变得支离破碎,成为残存的记忆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小视频:团友阮绘霞拍摄剪辑的视频作品:《 莫赫悬崖 》</i></b></p> <p class="ql-block">  7月1日,星期一,阴有阵雨。行程第10天,今天前往利默里克,参观那里的阿黛尔小镇,当晚住罗斯莱尔的酒店。</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我们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但团里仍有不少人提到这个值得纪念的节日一一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因此,在车上有人提议集体高唱几首有代表性的歌曲以示庆祝,得到大家的赞同。在行驶的车厢里,顿时响起嘹亮而激动人心的歌声。过后还有人用手机选曲播放自己喜欢的红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鲜红的党旗,由无数先烈的鲜血所染红</b></p> <p class="ql-block">  车里这群中国人,都是在新中国出生成长起来的。其中绝大多数人,虽然一生坎坷,仍挥泪洒汗,艰苦奋斗,报效祖国。时代没有辜负他们。当他们来到晚年时,那个因中国共产党和无数先烈牺牲而建立起来的共和国,让他们过上安定而幸福的晚年生活。因此,他们懂得感恩。</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小视频:大家在车上唱红歌的情景(团友阿华剪辑制作)</i></b></p> <p class="ql-block">  旅行途中,领队莉莉讲到欧洲的历史和文化,宗教和信仰,还有战争与和平。她口若悬河,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我一直在认真倾听她的讲述,并惊㤉她的专业功课做得如此之好,并认同她绝大多数观点和基于客观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莉莉讲完后,我一时兴起,也对信仰和迷信的区别,谈了下自己的愚见。我根据两次自驾去西藏旅行的亲身经历,并结合自己人生过往的所见所闻,我认为凡是追求来世报的思想行为,才算得上真正的信仰。因为信仰这种精神追求,既不会为眼前利益所打动,更不会因遭遇挫折而改变,甚至永世可为之艰苦卓绝,必要时毫不犹豫献身去捍卫。而迷信则完全不同,虽然也是一种精神追求,但其着眼于私欲和私利,寻求满足个人需求或为达到某种个人目的。人们常说的 “ 临时抱佛脚 ” ,就是对迷信追求现实的一种嘲讽。由此可见,凡是追求现世报的思想行为,统统都属于迷信。</p><p class="ql-block"> 这里请别误解,信仰和迷信只是人类的自由思想行为,与个人道德品质无关,与是否高尚和下作的素质水平也无关。</p><p class="ql-block"> 旅游路上,在临时组建的集体里,来自不同行业,有着不同背景,经历不同人生的人,大家彼此进行交流互鉴,相互间或有裨益。</p><p class="ql-block"> 车走了大约一个小时,到阿黛尔小镇已是上午9点半。</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圆形巨大的花圃,长满盛开的鲜花,老伴最喜欢这种美丽壮观的景象</i></b></p> <p class="ql-block">  以下是领队莉莉向大家介绍阿黛尔所写的文案:</p><p class="ql-block"> “ 阿黛尔号称爱尔兰最美丽的村庄,目前的样式定格于十九世纪初期,两百多年来从未改变,沿街两侧的茅草屋是其最显著的标志,一直作为国家重点文化遗产得到保护,这些屋顶茅草并非搭建时就有足量厚度,而是通过每年不断的翻新补充,至今最厚处甚至超过一米,形成特有的景致,每家茅草屋前也修饰的特别精致,色泽饱满,古朴中透露出无限生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阿黛尔小镇的街边,随处可见这样的民居</b></p> <p class="ql-block">  世界很奇妙,尤其是在欧洲,有着许多著名的乡村小镇。它们中间,有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取胜,有以浓郁的人文景观见长,还有以传统的古典出彩,或者二者、三者兼有。阿黛尔小镇便是这样一个美丽的小镇,而且它的名声很大,旅行界众所周知。因此,阿黛尔小镇在爱尔兰的旅游地位极高,堪称全爱尔兰最美的乡镇。</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女儿为我们3人在民居前拍照</i></b></p> <p class="ql-block">  阿黛尔小镇位于爱尔兰梅格河东岸,以古朴美丽的茅草屋小村庄为特色。每户人家的前庭后院里,种植有漂亮的草坪,刷上粉彩的墙壁,枯黄色的茅草屋顶,色彩明快的门窗,以及那满眼争奇斗艳的各色鲜花,……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在阿黛尔小镇,任选一处拍照,都有不错的效果</i></b></p> <p class="ql-block">  有旅游达人这样说过,在阿黛尔最好的悠闲方式便是坐着 “ 发呆 ”。天气好的时候,坐在一处惬意的地方,喝上一杯爱尔兰咖啡,独自享受属于自己静谧而悠闲的午后时光,忘却一切烦恼。</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惊叹这里的美景美色,我也情不自禁加入留影行列</i></b></p> <p class="ql-block">  阿黛尔的主街上,间或会看见古老的石头建筑,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残垣断壁,静静的伫立在那里,与随处可见的茅草屋,共同构成了一幅幅沧桑的画面。让人不禁浮想联翩,努力想把这种景色刻印在自己的脑海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在同一地点,女儿抱着可可,定格这一瞬间</i></b></p> <p class="ql-block">  记得女儿还小的时候,那时候没条件出去旅游。也在她大约4岁的时候,有次我出差去柳州,决定带母亲和女儿去看望那里的亲戚。女儿得知后,兴奋得提前为自己准备行装,出发当天早早就起床了。</p><p class="ql-block"> 现在条件今非昔比,女儿时常带可可出去旅游,因此可可见多识广。在她看来,到英国旅游,和去深圳玩耍,两者没啥区别,都不及在幼儿园好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同一地点为可可拍的照片,有时需要几选一,才会让她未来满意</i></b></p> <p class="ql-block">  可可在很多情况下是被拍照的,几乎没见过她主动要求为自己拍照。因为在她这个年纪,尚未形成与大人同频的审美观。因此,整个旅程中,我没听她赞叹过什么地方有多美。</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女儿在一家兼做生意的民居前</i></b></p> <p class="ql-block">  女儿善于观察,她所欣赏的景色和特点,或选取拍照的地点,或对抓取景物的要求,与我多有不同。她没有从众心理,排斥人山人海,不去争先恐后。她看重自己的审美,坚持自己的原则。</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可可甚至不懂得拍照的意义,她时而乐意,时而抵触,完全看自己心情</i></b></p> <p class="ql-block">  阿黛尔小镇被称为爱尔兰最美的小镇,绝非浪得虚名。无法否认,这里特有的茅草屋、神秘的城堡、年代久远的建筑、常春藤点缀的修道院,绚丽多彩的花草世界,活脱脱就是一个梦幻中的童话世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有时为与可可合个影,还得哄着她</i></b></p> <p class="ql-block">  我因没能在记事时的年纪见过自己的祖辈而终身抱撼!甚至认为这是一种残缺的人生。我羡慕现在的孩童,他们绝大多数人,能在祖辈的陪伴关怀下快乐成长。未来当祖辈不在之后,他们心中还有根的情结,从而维系亲情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老伴牵着可可,在花圃前合影</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为达到女儿的要求,我在此为她拍了几张照片,她最后选用了这张</i></b></p> <p class="ql-block">  在网上看到一位名叫 “ 林海 ” 的诗人,他为阿黛尔小镇创作了两首诗,第一首:</p><p class="ql-block"> “ 茅草屋。夕照乡村,彩云飘。</p><p class="ql-block"> 风摇绿草鸟莺娇,鸟莺娇。</p><p class="ql-block"> 沾来紫气染衣袍,</p><p class="ql-block"> 茅草屋。人醉桃源自逍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老伴贴近鲜花的特写照(女儿拍照)</i></b></p> <p class="ql-block">  第二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霞染阿黛尔,鸟雀枝头颂。</p><p class="ql-block"> 乡径草茵茵,远客诗情涌。</p><p class="ql-block"> 拂面有仙风,阵阵花香送。</p><p class="ql-block"> 城堡醉痴迷,闲云随风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不大懂诗,这大概就叫做 “ 诗与远方 ” 吧!团友文子在这方面展露过才华,不知他感觉诗意如何?</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我们一家在一起合影(团友雨中花拍照)</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我为可可在一辆老爷车旁拍照</i></b></p> <p class="ql-block">  这里还是艺人张若昀和唐艺昕结婚的地方,2019年6月27日,他俩在阿黛尔庄园举办了婚礼。</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团友阿雯爱美,不光会打扮自己,也会欣赏其他的美(领队莉莉拍照)</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午餐在阿黛尔镇上一家中餐馆吃团餐</i></b></p> <p class="ql-block">  午餐后又踏上旅途,前往下一站罗斯莱尔。不走回头路的行程路线,用 “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 来形容颇为贴切。沿途的美景,淡化了我在长途乘车时的疲劳和枯燥。</p><p class="ql-block"> 途经一片放养奶牛的牧场,有人吵吵停车下去看看。司机坡尔听不懂,但莉莉听懂了,她吩咐坡尔停一会车。</p><p class="ql-block"> 牧场草地高出路面1米多高,我找缓坡爬了上去,贴围栏边近距离观察奶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小视频:这里的牛不怕人,见有人来,竟向我走过来,像主人欢迎客人似的</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可可在坡下吵吵也要看,梁总把她托举给我,他还为我们拍了视频。可可从没在野外如此近距离观看过牛群,似乎有点害怕,不一会就要求下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后来在车上,可可告诉我,她看到牛脖子上栓着写有编号的牌子了,还能说出这个编号来。这孩子的注意力和机灵劲让我意外。</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小视频:我和可可在观察牛群(梁总拍摄)</i></b></p> <p class="ql-block">  听说晚饭又吃西餐,我就感到一阵乏味。我不喜欢吃西餐的讲究和流程,更不喜欢西餐主食的味道,唯一还有点喜欢的,就是餐后那道甜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晚饭吃的西餐,完全出乎我所料,这份酥鸭意面,竟被我吃得精光</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离开这间不起眼的西餐厅时,我不忘回头拍了张照片做纪念</i></b></p> <p class="ql-block">  下榻酒店建在密林深处,位于一个不知名的湖边,环境优美而宁静。我喜欢酒店远离喧嚣,远离闹市,酒店是个休息的地方,如此最好。</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在酒店大堂,大家等待安排房间</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从客房窗户,可看到附近的一片湖水</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7月2日,星期二,阴天。行程第11天,今天从罗莱斯尔乘坐跨海渡轮前往威尔士首府卡迪夫,游览过后再去巴斯市,参观那里的巴斯浴场。最后游览巴斯附近的英国小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为赶已预订好船票的渡轮,大家起了个大早。所住酒店距码头不远,车程十几分钟就赶到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跨海渡轮的底舱停车区,车辆停放得不很紧凑,远不及琼州海峡的跨海渡轮,车辆被船工要求停放得密不透风,特别考验司机的技术</i></b></p> <p class="ql-block">  旅行大巴车载客上船后,下车人流从最近的通道往甲板上走。每条通道的墙上,刷有不同颜色的油漆,以便返回上车时识别,不至于迷路。</p><p class="ql-block"> 威尔士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位于英国西南部。它东邻英格兰,西临圣乔治海峡,南面布里斯托尔海峡。北靠爱尔兰海。威尔士的首府和最大的城市就是卡迪夫,也是威尔士政府的所在地。威尔士总面积为20,766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00万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又坐了一次跨海渡轮,老伴、女儿和可可在客舱餐厅桌旁休息。可可的病已经好了,我们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i></b></p> <p class="ql-block">  威尔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凯尔特人时期,随后又经历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和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入侵。在政治上,威尔士亲王是威尔士的象征性君主,但不具有实际的政治权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我带可可来到甲板上,为她拍照留念</i></b></p> <p class="ql-block">  渡轮在浩瀚无际的大西洋上航行了3个多小时,才到达威尔士的港口码头。我们的车开出渡轮,直奔首府卡迪夫。</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在途中一个服务区休息</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服务区内的游戏机,供来往旅客玩玩</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上过卫生间出来,可可依偎在姥姥身上休息</i></b></p> <p class="ql-block">  这次带着可可跟团到国外旅游,上卫生间是个大问题。一路走来,感觉上趟卫生间实属不易。每次有上卫生间的机会,大家都特别看重和珍惜。俗话说:过了这个村,没有下个店。大人还好些,可以憋着忍受,可幼童就不一样了。好在女儿带了些虽不算足够,但关键时候确能解决问题的尿不湿。</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服务区附近停的几辆房车。现在看到这种情形,来自中国的人,不觉得有什么了</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途经一座大型斜拉桥,在中国游客眼里,这种景观已司空见惯(梁总拍照)</i></b></p> <p class="ql-block">  下午赶到卡迪夫市已过3点。威尔士拥有600 多座城堡,来到威尔士的人,几乎都会被这里的城堡所吸引。</p><p class="ql-block"> 卡迪夫城堡是该市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该城堡始建于公元11世纪,当时是为了控制和统治卡迪夫和其周边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堡几经易主,逐渐发展成为一座战略性的城堡。在13世纪,它成为当时威尔士亲王的财产,并在其后的几个世纪中扮演了重要的军事要塞角色。</p><p class="ql-block"> 不巧,我们到达时卡迪夫城堡正在维修,处于关闭状态。还好大门没关上,我们得以进去,在不远处拍照。</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卡迪夫城堡景区大门(团友雨中花拍照)</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雄浑坚固的卡迪夫城堡主堡</i></b></p> <p class="ql-block">  19世纪,卡迪夫城堡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改造,使其成为一座富丽堂皇的哥特式建筑。这次改造由建筑师埃德蒙德·格林斯罗普勋爵主持,他为城堡增添了许多新的特色,包括壮观的石制大塔楼、高大的窗户和华丽的装饰。</p><p class="ql-block"> 卡迪夫城堡里距大门不远处,安放着一只长有飞冀的红龙雕塑。这只红龙是有来历的,它是欧洲最古老的居民——有近4000年历史的凯尔特民族的图腾。</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卡迪夫城堡里长有飞冀的红龙雕塑</i></b></p> <p class="ql-block">  卡迪夫城堡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远的历史背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此外,城堡还拥有一个美丽的花园,可为游客提供一个宁静的休闲场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老伴身后的围档,遮住了城堡内的广场</b></p> <p class="ql-block">  上上世纪80年代,正值维多利亚时代,也就是大不列颠 “日不落帝国 ” 最为鼎盛的时期,现在人们习惯使用的冷热水龙头、抽水马桶等卫生洁具,就已经在城堡里出现。从这些细节中可看出,150多年前的英国,已开始进入现代化。</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我们一家人,在城堡高墙下合影留念(梁总拍照)</i></b></p> <p class="ql-block">  1983年, 卡迪夫与厦门结为友好城市,这是我国与英国之间的第一对友好城市。 现如今的卡迪夫,除了在经济与服务业上蓬勃发展,更是一处绝佳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城堡对面街道旁的建筑,也颇有特色</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朝卡迪夫城堡方向看它对面的步行街</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步行街不远处的一个路口,正对着一座高耸的塔楼,老伴要求我在此为她拍照</i></b></p> <p class="ql-block">  漫步街头,卡迪夫既有美轮美奂的古典建筑,又有时髦现代的高楼大厦。大街上人流如织,到处是举着相机的游客。市中心面积不算太小的卡迪夫,称得上是英国南部少有的具有都会感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英伦风情,异国邂逅(团友卢小芹拍照)</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离开卡迪夫城堡后,我在车上遥拍到的钟楼尖塔</i></b></p> <p class="ql-block">  行程没安排去看钟楼尖塔,后在网上查到关于它的介绍:</p><p class="ql-block"> 卡迪夫钟楼尖塔是卡迪夫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市中心,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 这座钟楼尖塔,也被称为卡迪夫城堡钟楼,也是卡迪夫城堡的一部分,早在公元一世纪就由罗马人建造,经历了多次的修建和改造。卡迪夫钟楼尖塔的设计和建造,体现了多个历史时期的风格和特点。它的外观和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过多次变化。/</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为连贯行程路线,我在途中一个服务区留影,以便写游记时回忆</i></b></p> <p class="ql-block">  车又开行约一个小时,终于到达吃晚饭的地方。来前梁总在群里给大家打预防针,希望大家对在英国的住宿和就餐条件,不要抱太高期望,尤其是对英国的饭菜。因此,我和老伴带了不少方便面之类的简易而不难吃的小食品,以备不时之需。</p><p class="ql-block"> 然而10天过去了,大家感到住宿和吃饭的情况都不错,尤其是经常吃的中餐,往往好过预期。团友天元不时还会点评,这桌菜在南宁或是柳州,没有300或500吃不到。</p><p class="ql-block"> 这是个预想不到的大事情。</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大家在一家叫 “ 丰瑞楼 ” 的中餐馆吃晚饭</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今天行程内容虽然丰富,但围坐吃饭时还不算晚</i></b></p> <p class="ql-block">  抵达下榻的酒店已是晚上7点。外面依然亮如白昼。我们所在这段时间,正是英国和爱尔兰白天时间最长的季节。</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在巴斯市下榻的希尔顿旗下的酒店</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酒店客房的布局和陈设,中规中矩</i></b></p> <p class="ql-block">  到酒店进了客房,我累得一点气力也没有了。每晚换一家酒店的走法,我越来越吃不消了。尽管很疲惫,晚上却不能自然入睡,必须服两粒安定才能睡着,每晚如此。</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客房窗户正对着的一棵大柳树,垂枝青翠,生气盎然</i></b></p> <p class="ql-block">  女儿说要随领队莉莉去逛巴斯市区,问我俩去不去?我当时实在走不动了,就没有去。老伴兴致盎然,她和女儿带着可可去了。</p><p class="ql-block"> 后来从群里看到他们在所到之处拍的一些照片和视频,尤其是皇家新月楼这个地方,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真后悔没去。</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老少三代人,在宛如月牙一般的皇家新月楼前(团友阿华拍照)</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摄影佳作,看点:动与静,成熟映衬幼雅(团友邓臣斌拍照)</i></b></p> <p class="ql-block">  皇家新月楼由30栋连为一体的住宅组合构成,总长150米,由建筑师小约翰·伍德设计。皇家新月楼的道路与房屋都排列成新月弧形,优美的曲线尽显高雅贵族之风范,高雅贵族式的曲线,令人沉醉于建筑艺术的美当中。这里有被誉为英国最高贵的街道,门前的大片草坪,也是野餐休闲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小视频:在皇家新月楼前的大草坪上,部分女团友与当地姑娘们热烈互动(团友邓臣斌拍摄)</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小视频:团友阿华拍摄剪辑制作的视频作品《 皇家新月楼 》</i></b></p> <p class="ql-block">  7月3日,星期三,阴间多云。行程第12天,今天上午去参观巴斯古罗马浴场,然后去参观闻名遐迩的巨石阵,之后将踏上称为 “ 浪漫之路 ” 乡间道路,观赏英国的田园风光。</p><p class="ql-block"> 可可的病完全好了,我们3个大人的心情放松起来。可可此行走到这里,表现得不是一般的乖,她不时发出的童声和弯如月牙的笑眼,她顺应环境和条件而产生的随行纪律意识,她对大人们调侃打趣时的附合,. . . . . . 不仅仅是可圈可点,而是广受大家称赞。有团友甚至总结说:“ 一路上只听到可可的笑声,从没听到她的哭声 ”。</p><p class="ql-block"> 有时在酒店房间,她还不时有板有眼地念叨 “ 放飞自我,格局打开 ”,令我们忍俊不禁。</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可可来到酒店餐厅,准备吃早餐</i></b></p> <p class="ql-block">  带着个4岁的幼童随团出国旅游,毕竟没有单枪匹马的大人们来得利索。从酒店前往巴斯浴场的路程有点远,女儿推着童车,我们急急忙忙往前赶,还是落在了后面。等赶到浴场入口时,大家正在入口排队,等待放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小视频:我们走在去巴斯浴场的街道上</i></b></p> <p class="ql-block">  巴斯位于伦敦往西156公里处。大约在公元60年左右,古罗马人因为巴斯的温泉资源,在此建造了浴池和神庙,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巴斯市古罗马浴场旁边的古老建筑</i></b></p> <p class="ql-block">  关于巴斯,领队莉莉在文案中这么写道:</p><p class="ql-block"> “ 巴斯的得名,是因为洗浴。两千年前,罗马人在这里发现了温泉,兴建了庞大的浴场,并将这座小城命名为“ 浴”,后译为英语Bath。这里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没有一幢丑陋的建筑,所有的街道和建筑都完好地保留着18世纪的模样,每一条街道都有着优美迷人的曲线。巴斯浴场(Roman Baths)是这座城市不可忽视的代表之一。</p><p class="ql-block"> 这个古老的罗马浴场,建于公元43年左右,巍峨的罗马式建筑,石雕的细节,以及古老的温泉池,罗马帝国时期的繁华和奢华近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巴斯一一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城市,英伦千年古城。以其知名的古罗马千年温泉和乔治时代城市建筑而闻名于世!巴斯古城令人叹为观止的美源于产自于当地的天然石材-【巴斯石】。因其色如蜂蜜,也称蜂蜜岩。乔治时代的城市规划设计与建造,把这种蜂蜜岩的美发挥到了极致!</p><p class="ql-block"> 黄昏时分,漫步在金色夕阳笼罩下的巴斯古城很安静,不知不觉走到了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奥斯丁的故居…少不了一阵摆拍。走过圆形广场,便来到了壮丽大气的皇家新月楼,它建造于1767年-1775年,整座皇家新月楼是由30座联排别墅组成的宏伟建筑。</p><p class="ql-block"> 普尔特尼石拱桥是巴斯市中心最古老的桥梁,它和另外一座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市区的维琪奥桥有着相同的设计理念与风格,都是连接老城市中心的核心要道,都拥有相同的优雅身姿….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我为女儿在浴场二楼拍照留念</i></b></p> <p class="ql-block">  英国有许多美丽的小城,据说能与巴斯媲美的少之又少。初到巴斯的人,一定会惊叹于这里的建筑,用蜂蜜色的巴斯岩修建的整座城市,雄伟壮观,古典端庄,风格统一,这是乔治王时代的建筑风貌,也是英国18世纪的建筑师老约翰·伍德和小约翰·伍德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在浴池边拍到的浴池全景图</i></b></p> <p class="ql-block">  巴斯城市不大,但此地因古罗马人的喜爱,他们在这里修建了很多有特点的建筑。现在这里依然能探寻到古罗马的痕迹,有的建筑甚至比伦敦的古建筑还要略胜一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为可可拍照的,这取决于她的心情,有时还要哄她,这张照片就是哄她才拍下的</i></b></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缓缓走进这座古浴场的时候,确实被这些建筑和装饰的奢华所震撼。这个在二千年前建造的古罗马浴场,能保存得这么好,真是一个奇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有时为可可拍照,她还会扮丑脸</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浴场陈列的苏利斯·密涅瓦女神的铜头像</i></b></p> <p class="ql-block">  从巴斯浴场出来,因我昨晚没随莉莉去逛街,女儿为了不让我错过她认为值得看的地方,利用距集合还有富余的时间,带我过去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一处街心园林里,草坪如茵,绿树葱葱,打理得非常漂亮</i></b></p> <p class="ql-block">  巴斯是英国唯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这座被田园风光包围着的古典优雅的小城,拥有英国最高贵的街道和曲线最优美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沿途的街景,一辆红色双层巴士,上层可露天观光市容</i></b></p> <p class="ql-block">  在巴斯教堂的东边,是贯穿巴斯市区的雅芳河。河上横跨着的便是普尔特尼石拱桥,是英国的一级保护建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小视频:在雅芳河边拍到不知名的水鸟,经水坝扬起的激流,还有受到一级保护的普尔特尼石栱桥</i></b></p> <p class="ql-block">  普尔特尼石栱桥连接着巴斯的老城和新城,大桥两侧散落着许多18世纪乔治王朝时代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巴斯街道上随处可见的古建筑</i></b></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要去参观世界闻名的巨石阵了。</p><p class="ql-block"> 领队莉莉在文案中是这样介绍巨石阵的: </p><p class="ql-block"> “ 埃及有金字塔、中国有三星堆、巴比伦有 “ 空中花园 ”......英国就有独一无二的巨石阵,在英国人的心目中,这是一个神圣的地方。这个带着神秘面纱的史前文明遗址,一直等待着人们去揭开。</p><p class="ql-block"> 几个世纪以来,没有人知道巨石阵的真正用途,也没有人知道是谁建造了巨石阵,而古老的传说和人们的种种推测,让巨石阵更增加了神秘的氛围。”</p><p class="ql-block"> 公元1130年,英国的一位神父在一次外出时,偶然发现了巨石阵。从此这座由巨石构成的奇特古迹,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女儿为我们祖孙3人在巨石阵前合影</i></b></p> <p class="ql-block">  有句顺口溜:“ 巨石阵,百慕大,野人躲在神农架,……” 读到这句话时,相信你已经嗅到一股浓浓的 “ 神秘 ” 气息。没错,作为英国最神秘的考古发现,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欧洲著名的史前文化遗址,英国巨石阵也被冠以了 “ 世界未解之谜 ” 的称号。</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我和老伴,女儿抱着可可,一起在巨石阵前合影留念(团友阮绘霞拍照)</i></b></p> <p class="ql-block">  英国考古学家研究发现,巨石阵比较准确的建造年代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的索尔兹伯里平原上,一些巍峨巨石呈环形屹立在绿色的旷野间,这就是英伦三岛最著名、最神秘的史前遗迹一一巨石阵。</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利用隔空视距差,女儿手抚巨石阵的石块</i></b></p> <p class="ql-block">  巨石阵不仅在建筑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天文学上也同样有着重大意义:它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另外,其中还有两块石头的连线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因此,人们猜测,这很可能是远古人类为观测天象而建造的,可以算是天文台最早的雏形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老伴则做出手托巨石阵的造型</i></b></p> <p class="ql-block">  英国考古专家还在巨石阵附近,发掘出青铜器时代早期一位弓箭手的坟墓。研究发现,此人大约生活于公元前2300年,巨石阵正是在此前后于伦敦西南120公里外的埃姆斯伯里形成。他坟墓中的陪葬品多达上百件,包括金耳环、铜刀子和很多陶器。此人可能是当时巨石阵附近地区的一位显赫人物,一些考古学家因此猜测他参与主持建造了巨石阵。</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女儿在巨石阵前的自拍照</i></b></p> <p class="ql-block">  这处圆形石林已经在这个一马平川的平原上矗立了几千年。根据放射性碳定年法的结论,巨石阵约建于公元前4000-2000年,属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青铜时代。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人确切知道当初建造它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也没有人知道古代威尔士人是如何把这些几十吨重的巨石运到300多公里之外的索尔兹伯里平原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小视频:团友阮绘霞拍摄剪辑制作的作品《 神秘的巨石阵 》</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团友走走看看在巨石阵前(团友卢小芹拍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团友天元在巨石阵前(卢小芹拍照)</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团友云游四海在巨石阵前(团友诚信拍照)</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小视频:来到巨石阵,每个人都想在此留下点什么而别出心裁,团友阿华在巨石阵前的各种造型动作(拍摄者不详,阿华剪辑制作)</i></b></p> <p class="ql-block">  看过巨石阵后,大家集合上车,前往被称为 “ 浪漫之路 ” 的拜伯里地区。领队莉莉在文案中是这样介绍的:</p><p class="ql-block"> “ 有人说,英国的灵魂在乡村。雨中漫步浪漫之路一一拜伯里。雨中古老的村落古朴又清新。陡顶蜜色的石屋,仍是数百年前的风貌。
潺潺的溪水,又清又浅,又快又急。来到这里的,都心怀一份对乡村田园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如果有蓝天白云的话,拜伯里的景色会更出彩</i></b></p> <p class="ql-block">  拜伯里小镇是英国格洛斯特郡科茨沃尔德区的一个乡村和民政教区,位于科隆河畔,距离赛伦塞斯特10.5公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我为老伴、女儿和可可在美丽的科隆河畔合影</i></b></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着陡斜屋顶的蜂蜜色石头小屋,曾居住着为附近的阿灵顿磨坊提供缩绒布料织布工人。阿灵顿排屋建于1380年,最初作为寺院羊毛店,17世纪转成织布小屋,现在被皇家艺术学院保存,是拍摄最多的科茨沃尔德的场景之一,曾被多部电影和电视作为拍摄地,其中最出名的是《星尘》和《布里吉特·琼斯的日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老伴为我们3人在同一地点合影</i></b></p> <p class="ql-block">  1902年,自然学家亚瑟·赛文在此建立了拜伯里鳟鱼农场。这个农场借当地的河流溪水饲养褐鳟,每年这里的养殖场可以产出约6百万的鳟鱼卵。</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可可站在一处导引路牌边,穿着不俗</i></b></p> <p class="ql-block">  据说英国人坚持认为他们不属于近在咫尺的城市,而属于相对远离自己的乡村。言下之意,真正的英国人应该是个乡下人,英国人对乡村生活有着无限的向往。所以才有这样的说法:如果有机会去英国,一定要去那里的乡村看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科隆河上的三孔桥</i></b></p> <p class="ql-block">  在我看来,英国人对他们那里乡村的认识和理解,有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我认为凡是环境优美之处,一定是气候适宜,地多人少,不为贫穷所困,当地人懂得生活的地方。如果你不信,你可到广西西部一些乡村看看,那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实际上也不错。尤其是近年来通过扶贫和进行的美丽乡村建设,很多乡村一天天在变好变美。</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通往排屋的路边,有颗树身形成巨大树洞的路树,女儿竟能完全探身进去,可可在树洞前所做的姿势,不知是何意</i></b></p> <p class="ql-block">  著名的科隆河流经小镇中心,‌是泰晤士河的一条支流。‌清澈的河水里有很多带状水生植物,细长的带叶随着水流漂舞,极为养眼。科隆河的存在,为拜伯里小镇增添了更多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从拜伯里小镇中心流过的科隆河</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小视频:梁总和夫人小米,在三孔桥头解说附近的美景(团友阮绘霞拍摄)</i></b></p> <p class="ql-block">  这次由南宁中旅 “ 佳音世界旅行 ” 组织的赴英国、爱尔兰深度旅游团,共有39人,分A、B两个团。两团各坐各车,各有各的领队,走同一条路线。作为总控人,梁总和小米分驻A团和B团。</p><p class="ql-block"> 我们有幸分在A团,事实上有不少团友是冲梁总来的。大家一路上多得梁总关照,旅行结束后,大多有一种满满的快乐感和获得感。</p><p class="ql-block"> 有人甚至还不想按时回国,愿意加钱再继续深度游。</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在拜伯里,我和老伴居然没看到这片美丽的花园,女儿说她看到了</i></b></p> <p class="ql-block">  拜伯里的阿灵顿排屋是英国护照内页上的著名建筑保护区,也是科茨沃尔德区的一个主要旅游目的地,是英国在布鲁塞尔的《 迷你欧洲 》展览中展示的六个地方之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团友雨中花在欣赏眼前美景(梁总拍照)</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当晚下榻万豪旗下的德尔塔乡村酒店</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虽说是乡村酒店,但里面的排场却不小</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可可好想尝尝妈妈买的饮料,但又记得妈妈说吃甜的东西会咳嗽,所以很乖地拿起又放下</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晚上9点,我们还在吃西餐,外面天还没黑</i></b></p> <p class="ql-block">  7月4日,星期四,多云天气。行程第13天,上午先去莎士比亚的家乡斯特拉特福德,参观莎士比亚夫人安妮 海瑟薇的故居,然后再去参观莎士比亚故居。下午再去牛津大学参观。</p><p class="ql-block"> 1564年4月23日,传统上被认为是文坛巨匠莎士比亚的生日。莎士比亚是一名商人/法警的儿子。莎士比亚早在18岁就结了婚,并与大他8岁的妻子安妮·海瑟薇育有三个孩子。距离英国伦敦西北约两小时车程的斯特拉特福,是莎士比亚的家乡。传说这里既是莎士比亚的出生地,也保留着安妮·海瑟薇婚前的旧居。</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沙翁夫人安妮的故居,环境幽雅,后花园长满绿叶乔木、各种果树、盛开鲜花,草坪如毡,十分恬静</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安妮故居已做为名人遗址,开放供人们参观</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老伴用童车推着可可,来到安妮故居</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我和身材魁梧的司机坡尔,在安妮故居后花园里合影(老伴拍照)</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在这个巨大的藤架里,司机坡尔与女团友们最后一次合影</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小视频:等其他人走光后,可可爬上藤架,我抓住机会给可可拍个单人的</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我和可可坐在安妮故居后花园的木凳上,老伴为我们合影</i></b></p> <p class="ql-block">  此行有两件没想到的重要事情,其中一件是,旅行社为我们安排了一位好领队莉莉。之所以这么评价她,一是我个人的认同,二是基于大家的共识,三是旅行实践证明,我们大家都是对的。</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同理,出门远游,能有个让自己称心如意的引领者兼助行者,实属可遇不可求之福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在安妮故居,我和老伴与莉莉合影留念(团友天元拍照)</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小视频:《 莎士比亚出生地 》(团友雨中花拍摄剪辑的作品)</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我和老伴在安妮故居前合影留念(梁总拍照)</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老伴与故居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合影</i></b></p> <p class="ql-block">  在安妮故居,梁总在故居外选择到一个很好的拍照点,背景是完整的安妮故居。他坚持那里站了很久,为很多团友拍照留念。</p><p class="ql-block"> 这一路上,梁总没少为大家拍照,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很多天不停在做这样的好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团友三毛在安妮故居前独影留念(梁总拍照)</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团友开心皑皑在安妮故居前独影留念(梁总拍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前来参观安妮故居的游客非常多,排起长长的队伍</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听故居工作人员介绍安妮故居的情况,莉莉在一旁翻译</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进入安妮故居房间内参观,莉莉在向大家做讲解</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在安妮故居花园里,莉莉为可可拍的照片,只见她笑脸如花</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两位男团友文子和天元在一起合影(领队莉莉拍照)</i></b></p> <p class="ql-block">  事实上,关于莎士比亚故居,在英国存在巨大的争议。有利益或利害相关集团,各执一词,莫衷一是。</p><p class="ql-block"> “ 我们相信威廉·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就出生在这个房间。” 莎士比亚故居出生室内的一块牌子上这么写道。来此参观的游客,会看到床边放着一个摇篮,上面铺着毯子和一个枕头。导游通常会开始介绍莎士比亚童年的故事——他如何在这些房间玩耍、吃饭和做梦。实际上,关于他童年的资料一片空白。从他1564年受洗礼,到1582年结婚,没有任何关于这一期间的文字记录。</p><p class="ql-block"> 既然远道来此,我们这群不明就里的游客,就权当是吧。</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莎士比亚故居外景</i></b></p> <p class="ql-block">  来看大文豪莎士比亚故居的游客还真不少。故居前那条街上,行人熙熙攘攘,商业氛围很浓,各类店铺生意奇好。当地人因这位大文豪而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莎翁故居前的莎士比亚雕像</i></b></p> <p class="ql-block">  关于莎士比亚故居,领队莉莉所写的文案介绍:</p><p class="ql-block"> “ 莎士比亚——不仅仅是英国的骄傲,更是英国的文化象征。莎士比亚的故乡坐落在风光秀美的埃文河畔,充满英格兰乡土田野的迷人魅力。莎士比亚出生地,他的妻子安妮海瑟薇小屋 、得到无微不至的保护,展示英国和莎士比亚上百年的历史。街道两侧几乎全是莎士比亚有关的书店、餐馆、酒吧和商店,画册、等纪念品品,无不与莎士比亚有关,莎翁的名字和头像遍布各种商品包装。似乎空气中都弥漫着莎士比亚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莎士比亚故居里的餐厅</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莎士比亚故居内的陈设</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莎士比亚故居的卧室</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在莎士比亚故居里,我为可可拍照,她手持刚在莎士比亚书店为她买的一本童画册。说不定她长大后的某一天,她还会来到这个地方</i></b></p> <p class="ql-block">  莎士比亚故居附近还有一间主要经营莎翁作品的书店。书架上摆放各个时期莎翁经典的剧作书籍,印制精美。还有后人根据莎翁剧作衍生编写的各种读本和童话系列。</p><p class="ql-block"> 我当时在想,文学巨匠莎翁的作品,现在还有多少人会读?人们每天忙着在手机上登录社交软件,刷各种短视频,进行各种闲聊,. . . . . 同样的情况,即便在中国,现在还有多少人去读四大名著?去读各个时期出彩的文学作品?恐怕没有这样的统计数据,只有出版商和经销商心里清楚了。</p> <p class="ql-block">  下午来到牛津大学城,行走在街上,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研学队伍,尤其来自中国的中学生为最多。 </p><p class="ql-block"> 领队莉莉关于牛津大学的文案介绍:</p><p class="ql-block"> “ 一个名声显赫的学术殿堂,其历史悠久,荣誉无数。其坐落于英国牛津市,是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其确切成立时间可以追溯到1096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经千年风雨,依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在泰晤士河畔,有一个传说中牛群涉水而过的地方,便是牛津。12世纪中叶,因为政治纷争,英国学生被禁止前往巴黎大学学习,许多学者回到牛津,这里因此成为了知识的圣地……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基督教堂学院前的学生(团友雨中花拍照)</i></b></p> <p class="ql-block">  牛津大学是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也是世界上现存第二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牛津大学的具体建校时间已不可考,但有档案明确记载的最早授课时间为1096年。亨利二世在1167年禁止英国学生就读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因得到英国王室的大力支持而迅速发展。2024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牛津大学位列第3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牛津大学的基督教堂学院,后来作为哈利波特食堂的取景地而成为网红打卡点(女儿拍照)</i></b></p> <p class="ql-block">  牛津大学共有39个学院,这些学院与学校的关系类似于美国的联邦制,其中6个准学院被称为永久性私人学堂,为各个宗教教派而创办。</p><p class="ql-block"> 牛津城内多为塔状建筑,故又得名 “ 塔城 ” 。中世纪的塔楼古色古香,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弥漫着浪漫气息。圣玛丽教堂是牛津大学的主教堂,已经有近千年历史,建筑宏伟而华丽。这是一座哥特式建筑,教堂的尖顶被一些教会历史称为英格兰最美丽的尖顶之一,教堂的塔钟也是英格兰最古老的塔钟之一,至今钟摆装置仍然运转正常,登上钟塔可以饱览整个牛津的风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小视频:领队莉莉在街旁给大家讲关于叹息桥的故事</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牛津大学著名的叹息桥(团友雨中花拍照)</b></p> <p class="ql-block">  后来查百度百科,才得知牛津大学叹息桥的由来,据说与牛津大学的毕业考试严格性有关。一种说法是: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毕业考试非常严格,平时不努力学习的学生,考试通不过,拿不到文凭,这些学生往往会来到叹息桥上叹息、流泪,后悔没有好好学习。因此,校方把这座桥命名为叹息桥,以此来警示学生要勤奋学习,不可懈怠。</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种说法是:校方会让犯了错误的学生来到这里反省,作为一种惩罚。学生反省之后,往往叹息,悔不当初。</p><p class="ql-block"> 但无论是哪种说法,都无法得到官方和正史的证实,但这些传说和故事,为叹息桥增添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来前梁总准备好大字横幅,在剑桥大学里都没展现。现在来到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旁边,让大家扯起横幅合影留念(领队莉莉拍照)</i></b></p> <p class="ql-block">  这次到英国旅游,让我最看不懂的地方就是牛津大学。没错,在领队莉莉的引导和解说下,经过或进入过多所学院。但由于停留时间短,走马观花;还由于自己英文识别能力变差,到眼前的地方都不知是何处?完全没看明白牛津大学的布局和结构,更不用说去弄清楚牛津大学各学院的名称和面貌了。还因年纪大忘性大,即使当时听莉莉讲过,不出5分钟也会忘掉。拍了不少照片,回家打开手机一看,真分不出哪个地方是哪所学院。就算努力去回忆,还是对不上号。</p><p class="ql-block"> 牛津大学过去辉煌过,现在仍在辉煌,但未来呢?我认为很不确定。人们根据残留时延的信息,在为莘莘学子寻找受教育路径时,一定要有超前认识和独立思考。未来的就业理想和个人成功,需要强大产业来成全和实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小视频:在牛津城大街上拍的街景,街上都是年轻人,充满朝气与活力</i></b></p> <p class="ql-block">  当天前往酒店的路上,领队莉莉告诉大家第二天确定要换司机。坡尔为我们的服务,在到达酒店后结束。莉莉还一改之前的提议,不再建议大家给坡尔小费了。</p><p class="ql-block"> 司机坡尔作为我们的专车司机,到今天为止,已为我们连续开了12天的车。一路上,我观察并确信坡尔是个本份人,他工作称职,待客和气,驾技娴熟,出车守时。不知他因为什么冒犯了领队莉莉?</p><p class="ql-block"> 虽然这样,我依然认为,司机坡尔这些天无论做错什么,但他还是辛辛苦苦,最终把我们安全送达结束他工作的地方。期间,他为每个人无数次提上提下过沉重的行李箱。中国人常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尽管这些都是他职责所在。</p><p class="ql-block"> 即将与坡尔告别时,我和女儿走在了最后,两人分别给了他小费。坡尔看上去颇为开心,他分别与我们拥抱告别。女儿给他小费,则是因为她作为母亲,更在意的是这一路上,坡尔对小孩的喜爱,给可可带来了乐趣。</p><p class="ql-block"> 莉莉次日上车解释说,坡尔这人虽然不坏,但他老是撒谎,出车前又不提前做好功课,路上出了不该出的状况,所以她无法认可他。</p><p class="ql-block"> 事后我曾将心比心想过,如果当时竟无一人给坡尔小费,他会怎样想?内心肯定会极其不满,甚至还会异常愤怒。这股火气,最终会撒在谁的身上?我当然希望不是撒在全体中国人身上,从而使他今后有可能变为一个仇视,甚至敌视中国人的人。</p><p class="ql-block"> 后来不时想起这些,心情仍然很沉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当晚下榻的酒店</i></b></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回到家的第5天。我的时差还没完全倒过来。老伴的情况比我还糟糕,这是她没想到的。我不知道这种时差转换,对老年人的健康影响究竟有多大?会不会因此而折寿?想到这些,我更确信这次旅行,是自己此生最后的远行!</p><p class="ql-block"> 原计划游记只写上、下篇,没想到后面的游程内容太多,又不想忽略过去。还考虑到只有下篇的话,因篇幅太长,到时在美篇平台上,打印不进一册书里。于是游记重新布局为上、中、下篇,上篇保持原来内容,中篇从原下篇中拆出。</p><p class="ql-block"> 中篇的内容,是我在倒时差的日子里写的,加上老眼昏花,脑子不够清醒,故难免会出差错。寄望团友们拨冗指正,让我及时纠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中篇完,下篇待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13日于南宁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