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七道路”源自1966年5月7日毛泽东给当时的军委副主席林彪写的一封信,这封信后来被称为“五七指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五七指示”的主要内容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条件下,军队除打仗以外,还可做各种工作,军队应该是一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又能从事群众工作,参加工厂农村的社教“四清”运动等。同时指出,工人、农民、学生等也可以像军队一样,以本业为主,兼学其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五七指示”发表后,国内各行各业开始走“五七道路”,陆续出现了五七工厂、五七农场、五七饲养厂、五七大学、五七中学、五七干校、五七医院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走“五七道路”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干部腐化变质,让干部参加劳动,通过劳动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同时也强调各行业、各群体全面发展,兼学别样。这在一定时期内对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例如,1969年10月,浙江省省级机关第一干校的广大干部积极响应“五七指示”,其中278人组成了一个“五七连”,到丽水县(现莲都区)农村插队落户参加劳动,他们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参与各种农活。这些下放干部中有不少是省级机关党群系统各单位的骨干,他们在劳动锻炼的同时,也凭借自身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当地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或提供帮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五七道路”是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实践方式。它反映了特定时期对于生产劳动、干部教育、与群众结合等方面的探索和尝试。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和需求发生了变化,对于“五七道路”的理解和实践也会有所不同,但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定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一丝轻柔的风唤醒我少年时的记忆,随风我驱车来到了灵魂的故里。我们下放到北房子村战天斗地。五七道路上的必行者,一家八口,父母和我们姊妹兄弟。生产队里的羊🐏圈经过改造成了我们的新家,放羊🐏人养的四眼狗🐶和我成了闺蜜。崭新的天地,陌生的环境需要我们去熟悉。四年的时间我们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今日荣归,还在为当年而焦虑。父母当年的辛苦付出激励着我们前行。老当益壮!向幸福努力!努力!</p> <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10日携妻驱车35公里,追寻当年父亲的足迹,回到了阔别五十四年前的灵魂故里;抚顺县夹河公社,六家子大队,北房子小队(当年随父母走五七道路),当年的记忆犹新,有些以是物是人非,当时我十三岁,走进村里我寻找年龄大一些的老人搭话,这一搭话不要紧,一会的功夫就围上来很多人,提起当年事情他们都记忆犹新,更厉害的是他们居然还能叫出我的名字?五十多年了?如今我们都快七十岁了,更神奇的是一位老太太七十七岁了,对我们家了如指掌啊?我父母的名字?我们兄弟姊妹的模样她都描绘的清清楚楚,我们谈了很久,就如灵魂又回到了原点。我们从1970年4月15日下乡那天谈起,当年的趣事和六八届下乡知青们,当年战天斗地的如火如荼,政治运动的丰功伟绩,时空穿越,使我心潮澎湃,回到当年的心情和感觉,这次行程我见到了农村时的小学同学,还有一些长辈们,包括哥哥弟弟们的同学。</p> <p class="ql-block">不枉此行,离开乡亲们后我驱车来到当年我家的自留地(当时生产队里分给我们家的,二分地,两垄地)想起那个年代,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太多太多了,我们迎着夕阳的余晖踏上返程的路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可能是年龄的问题?我们怀旧,爱抒发情感,唯一不变的是,我们这代人始终如一的在坚守老一代的光荣使命,刻骨铭心的在继承着他们的传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