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父亲生于1897年,虽然在农村,但可以说是“世代书香”。几代人都是教书的,但是很穷,穷得只剩下了书。他从小就外出求学,半生为了生计奔波,解放后才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主要从事农业科技和农业教育工作。他给我留下的书不算多,其中有一本就是徐继畲的《瀛环志略》。</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他一个人在外地工作的时候在旧书摊上买到的,买到以后还十分高兴地写信告诉了我妈妈。退休回家以后,他一直珍藏着这本书,并且附上了一段文字,要求我们一定要珍藏。</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瀛环志略》从道光年间出版,以后有多个版本,父亲购得并收藏的是光绪乙未年(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的,见下图——</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百度一下】 </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徐继畬(1795年12月4日—1873年3月30日),晚清名臣、学者,字松龛,书斋名退密斋,山西代州五台县(今山西省忻州市)人。道光六年进士,前后为官30余年。</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徐继畬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伟大先驱之一,又是近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在文学、历史、书法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著有《瀛寰志略》《古诗源评注》《退密斋时文》《退密斋时文补编》等。徐继畬立身做作人、任官为政,颇有特色,既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敢于担当、善做而善成,又积极顺应历史与时代的发展进步,突破传统藩篱禁锢而汲求新思想、新文化和新知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实属难得和不易。</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父亲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都在大人的安排下读书。特别是两个姐姐,大姐杨凡书就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徐松龛家的儿媳妇,二姐杨成书嫁入了富户。民国以后,城里办学堂,需要女教师,有人推荐杨家的两个闺女都可以胜任。他二姐嫁的是财主家,而封建家庭不会让媳妇儿去外面出头露面的。大姐嫁给的就是东冶徐翰林的儿子,徐家是比较开放的,于是大姐成为县里的第一个女教员。因为是小脚,女先生来上课还得坐轿子。</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对于自己的家世,父亲对我很少讲,这些信息都是我的母亲和姐姐偶尔提到的。</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看到过山西日报用整版的篇幅刊登了一篇文章,就是介绍徐继畬和他的《瀛寰志略》的,作者是徐崇寿老师。徐老师就是我的母校——太原六中语文教研组的组长,当时在太原市教育界很有名气。</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咸丰元年(1851年),徐继畬辞官后应聘任平遥超山书院院长,期间对晋商的建章立制有重要贡献。下图为晋商展览馆内介绍徐继畬的展版——</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我父亲先在村里他爷爷教书的私塾读初小,后来又跟着他在五台县城关小学教书的父亲和大姐读罢高小,16岁考入城关中学,四年后高中毕业,在泉岩村和永安村当了一年半的小学教员。1918年考入省农林学堂(农业专门学校)农本科,四年后毕业。</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我出生在榆次,当时父亲在农科学校当教员,父亲比我大48岁,我也没有见过我的大姑姑。只知道我大姑姑的两个儿子都参加了革命,一个儿子在抗战中牺牲,另一个儿子失去联系。</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1948年,榆次农科学校迁往太原,随即解散,在围困中我们苦苦熬了半年多,终于盼来了太原解放。我大姑姑的二儿子在皇华馆的家中找到了我们,失散多年的舅舅和外甥终于相会了,痛哭一场以后,才知道我这表兄是18兵团的卫生处长,名字叫徐一廉,我们叫他润喜哥。</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1950年我父亲服从上级安排到贫困山区工作,表兄来太原探望过我们两次,这时他已经转业到邯郸人民医院当院长,我清楚地记得润喜哥第一次见面就给了我五块钱,这可是个了不得的数字啊,因为当时过年走亲戚长辈们一般给的压岁钱才三毛。后来得知表兄在60年代离世,从此我们和他的家人们失去了联系。</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破冰醒世 徐继畬》是2023年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下图)</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2024年7月5日山西日报第八版文章介绍了这部作品。</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现在看到这套《瀛环志略》,我不由得又想到了我的父亲和他的亲人们。</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文中除第一张图片外,其余都来自网络。</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