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医学家马有度(下)

重庆市荣昌区 刘世峰

<p class="ql-block">马有度和夫人</p> <p class="ql-block">作者:曹东义,刘世峰</p> <p class="ql-block">《中医百病防治养》</p> <p class="ql-block">三大战略 八大战术</p><p class="ql-block">马有度教授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竭心尽力,积极建言献策,十几年前就提出了中医发展的“三大战略、八大战术”。</p><p class="ql-block">一、三大战略</p><p class="ql-block">1、中医药主体发展战略</p><p class="ql-block">中医药学术发展和学术创新,当然应当吸收当代多学科也包括西医药学科的精华,借鉴、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然而,中医药学术发展、中医药科学研究,无论怎样创新,都不能背离中医药学术这个主体,都不能创新到丢失本根。中医药医疗无论怎样与时俱进,都不能不以中医药防治为主体,都不能“进”到“弱中强西”,甚至成为“假中真西”,挂羊头,卖狗肉。中医院必须坚持以中医药为主体,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要做到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配合。</p><p class="ql-block">2、中医药市场开拓战略</p><p class="ql-block">开拓中医药市场,在战略上要明确治已病与治未病并举,中医药的服务受众,绝不仅仅是病人,而且要面向健康人和亚健康人群。实行这一战略,不仅能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而且中医药的市场前景也会更加广阔。</p><p class="ql-block">中医药的市场开拓,既要充分发挥各级中医医院的主力军作用,也要注意发挥各级综合性医院中医科的作用。据统计,在县以上综合医院中医科的中医药人员要占全国中医药人员的50%左右,对于中医机构的半壁河山切不可等闲视之。</p><p class="ql-block">3、中医药人才培养战略</p><p class="ql-block">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就在人才。中医药人才培养,在战略上要明确两点:一是院校培养与师承培养并举,而以院校为主。二是培养临床人才与培养研究人才并举,而以临床人才为主,应以培养治病高手为第一要务。</p><p class="ql-block">二、八大战术</p><p class="ql-block">1、大力开发各级领导,实行加强行政力度的战术。</p><p class="ql-block">2、大力开发各种媒体,实行加强舆论支撑的战术。</p><p class="ql-block">3、大力开发友军,实行加强统战协作的战术。</p><p class="ql-block">4、大力开发社区,实行加强城市基层中医阵地的战术。</p><p class="ql-block">5、大力开发乡镇实行加强农村基层中医阵地的战术。</p><p class="ql-block">6、大力开发药店,推行坐堂行医,实行医药结合协调推进的战术。</p><p class="ql-block">7、大力开发家庭,通过中医药科普,实行中医药走进千家万户的战术。</p><p class="ql-block">8、大力开发中小学校,通过中医药知识进入中小学教材,实行中医药渗入青少年心灵的战术。</p><p class="ql-block">钢杆中医 铁拳回击</p><p class="ql-block">马有度钢杆中医的名号,出自重庆市首任中医管理局长吴昌培:“钢杆中医马有度,赤胆忠心献中医,同仁学习好榜样,当今杏林一名人。”马老对中医的信心特别坚定,坚强如钢,对抹黑中医的恶心人绝不留情。对妄图消灭中医的张功耀痛加反击。他铁拳回击方舟子,带领重庆市中医团队,在重庆电视台与方舟子面对面辩论,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舌战方舟子,语言铿锵有力,在全国影响极大,至今声犹在耳。</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场历史性的“大辩论”,也是一场捍卫中医的“保卫战”。《重庆晚报》记者唐纲,在《打响捍卫中医保卫战》中生动地回顾了当时的情境:“2007年4月27日,重庆电视台《龙门阵》节目摄制现场硝烟弥漫,重庆中医药界10多名专家集体炮轰方舟子。此场辩论颇为激烈,火花四溅。笔者作为时任《重庆晚报》记者,亲临现场,聆听了这场大辩论。虽然时过10年余,如今回想起来仍心绪激荡,再次观看节目视频仍觉酣畅淋漓,意犹未尽。”</p><p class="ql-block">在《龙门阵》批驳方舟子之后,马有度又发动征集痛批方舟子“废医验药”谬论的论文,继而又邀荣获优秀论文的专家学者陈涤平、毛嘉陵、王庆其、罗荣汉等在重庆渝州宾馆召开的大会上宣讲,并对优论文作者隆重颁奖,气氛热烈,打响了又一次反击方舟子、捍卫中医药的保卫战!马有度、漆敏赴南京向著名中医学家干祖望汇报,干老特别高兴,立即挥笔写下八个大字:铁拳回击,奋发自强!</p><p class="ql-block">甘为人梯 传承典范</p><p class="ql-block">马有度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他认为院校、跟师、自学是中医人才培养的三条重要途径。1983年他在《自学中医阶梯》中大声疾呼:“自学需要良师,自学需要益友。切望中医界的有识之士,都来关心自学中医的青年,为他们铺路,为他们搭梯,做循循善诱的良师,做促膝谈心的益友。”</p><p class="ql-block">马老特别重视中医传承,他认为传承方式主要有五种。一是写书传承,二是办班传承,三是讲座传承,四是工作室传承,五是微信公众号传承。</p><p class="ql-block">马老写书,深入浅出,年轻学子易于接受,正如国医大师周仲瑛所说:“马教授所著《感悟中医》《医方新解》《中医精华浅说》指引许多中医学子进入中医殿堂。”</p><p class="ql-block">他还通过办温课班、西学中班、培训班等办班方式传承中医、培养人才。 他特别重视开展学术活动传承中医:精心协助组织开办国医名师大讲堂,请来国医大师郭子光、张学文主讲。马老举办感悟中医60年交流会,不仅向到会学友畅谈研习中医60年的经验体会,而且用《感悟中医》第三版的全部稿费购买该书并签名赠送到会后学,许多学员深受感动。 在80高龄之际,马老开办“名老中医马有度教授传承工作室”,收下38名弟子,有全国老中医师带徒导师,有重庆市名中医,有硕导,有博导,多位学生在全国也有相当影响!工作室的宗旨是:传承中医精气神,传播人间真善美,造福民众康寿乐。每月一次的传承活动,丰富多彩,获益良多,此举开创了民办中医传承工作的先河,意义深远。</p><p class="ql-block">他开办“马派中医传承”微信公众号,定位是网上中医杂志/线上中医科普。公众号开设有《经典点评》《中华医话》《证治心悟》《医案实录》《智慧养生》《养生保健》《大家谈》等十几个栏目,由于内容丰富多彩,切合实用,很受欢迎!目前关注户超过一万,分布在海内外360多个城市。</p><p class="ql-block">《马派传承》微信公众号,一心为公,坚守公益性,不仅在临床、教学、科研丶科普方面发表大量佳作,而且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方面,大力宣传,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马老率领团队推出了系列预防、治疗、康复的科普文章,不仅网络广为传播,并在《中国中医药报》《家庭医生报》刋出,很受欢迎。马老还通过公众号提出《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八项务实对策》,针对性强,切合实际,受到好评!</p><p class="ql-block">淡泊名利 广受赞誉</p><p class="ql-block">马老谨记诸葛亮的金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马老简朴的客厅里,挂有一块“宁静致远”的匾,十分醒目,他把“淡泊名利”作为心匾,言为心声,指导行动。自信自强,开拓奋进。他言行一致,是马有度现象的突出表现。</p><p class="ql-block">马老是重庆市评选名中医的发起人,为促成此事,他带领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当首批46名重庆市名中医在台上领取证书时,台下的马有度热烈鼓掌,心情激动。在他担任一二三届评委期间,一百多名重庆市名中医先后评出,他更加高兴。继而,他受四川省中医局的特邀参加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的终审评选,他为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问世欣喜不已。</p><p class="ql-block">世事难料,在马有度身上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几次评选国医大师,都借他不是形式上的“重庆市名中医”被挡在门外,不能入围参选。而他之所以不是”重庆名中医”,是因为重庆首次评选时有个不妥规定,凡退休的老中医不得参评,而他当时恰好退休。</p><p class="ql-block">这个不当规定造成早已声名远扬的马有度未获重庆名中医称号,本不应成为参评国医大师的障碍。而应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国医大师的实质标准去评选。</p><p class="ql-block">值得敬佩的是,马老面对三次无缘参评国医大师之事,处之泰然,一笑置之。他在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一次大会上诚言人生感悟:钱财再多毕竟是身外之物,名位再高,毕竟是过眼烟云,只有踏踏实实为民众办一件又一件好事,才是人生的最大的幸福,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他的肺腑之言,立即引起了热烈的掌声!</p><p class="ql-block">马老后来又深情表达:对过眼烟云,对身外之物,对名利之类,我是非分明,不怕打压,不生气,不泄气,要正气,要争气!我要为伟大祖国争光,我要为中医瑰宝争气!我还是那个心胸有量不卑不亢的老中医马有度,我坚信党的英明领导,我坚信社会公平正义!</p><p class="ql-block">尤可贵者,他这样说,他更这样做,正是在这几届评选期间,他献上了更加丰硕的成果,受到广泛赞誉!</p><p class="ql-block">国医大师邓铁涛说他是:“铁杆中医,成果颇丰,贡献突出。”</p><p class="ql-block">国医大师张学文称他:“德高望重,国医名师。”</p><p class="ql-block">国医大师孙光荣的评价是:“马有度教授著作等身,惠泽众生,为中医药的振兴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值得钦佩、值得学习、值得推广!”</p><p class="ql-block">世界中联养生专委会会长马烈光教授说他:“为中医辛耕耘六十载,功勋卓著。”</p><p class="ql-block">国家卫健委原副主任、国家中医局局长王国强说:“衷心地感谢马老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中医药文化与知识普及工作所作出的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诸国本说:“像马有度这样,既是临床高手,又有中医战略眼光,既是科普专家,又是中医养生典范,如此专家而兼杂家者,实在不多。”</p><p class="ql-block">中华中医药学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李俊德教授的评价是:“马有度教授学贯古今,博闻强识,著作等身,是中外闻名的中医大家,为中医药的传承发展、科普和文化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深受广大同行和患者的爱戴。”</p><p class="ql-block">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周天寒说:“马有度先生不仅是中医学家,还是科普专家、战略家、社会活动家。众家一身,魅力四射。”</p><p class="ql-block">中医世家林宏先生的评价是:“马老大力提倡大医精诚、仁心仁术精神古为今用,不愧为中医临床大家、养生大家、科普大家。”</p><p class="ql-block">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院长江淑安教授说:“马老师应该当之无愧地评选国医大师。”</p><p class="ql-block">成都中医药大学余曙光教授直言:“马老是我们的国医大师,是真正的国医大师!是名医、明医、民医的典范!”</p><p class="ql-block">邹洪宇副主任医师说:“马老师,您的为人、为医、为师都极为高尚,堪称大人、大医、大师,是民间的国医大师,是口碑中的国医大师。”</p><p class="ql-block">河北省名中医,河北省中医科学院原副院长曹东义教授感言:“佩服马老,虚名不要。不断做事,大众需要!”</p><p class="ql-block">李官鸿主任医师认为:“马老倡导的养生四有一定比某些名和利传颂的时间更久远,马老学术思想对传承发展创新的贡献更深远。”</p><p class="ql-block">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名老中医工作委员会副主委陈茂长强调说:“铁心研习中医、铁拳捍卫中医丶铁骨传创中医的马有度现象这一宝贵财富应当传承下去!”</p><p class="ql-block">总而言之,马有度现象,值得深入探讨。中医发展,代有传人,马有度现象的启示,有助于中医传承,一代传一代,一棒接一棒,鼓励中医学子,自信自强,开拓前行,推进中医瑰宝,传承创新发展,造福中华儿女,惠及世界民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