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在长汀

安平

<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11日)</p><p class="ql-block">  《长汀县志》(1993年版)的“英名录”中,列有辛亥革命烈士34人名单(下图),因为辛亥革命光复长汀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场血雨腥风的战斗。</p> <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初,孙中山先生为了推翻满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在日本建立同盟会,在日留学的长汀人杨仰程、康绍麟、丁仰皋等人也参加了同盟会。从1908年起,随着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同盟会福州支部先后派刘家驹(广东大埔人)与杨仰程、康绍麟、丁仰皋等人到长汀,组成同盟会小组。刘家驹在汀郡中学堂任算术教员,负责团结青年学生;康绍麟(汀郡中学堂监督即校长康咏之子)、杨仰程、丁仰皋在西门街武庙创办汀州法政学堂,负责争取巡防军;康绍麟还通过其叔康谦争取当地工商界等社会人士。他们在长汀席稿坪华祠设立秘密机关,开展秘密活动,发展了康谦、刘青藜(新俊小学教员,长汀人)、熊汝堉(汀中,长汀人)、邓济民(汀中,连城人)、黄尔、罗镇成、赖寿仁、赖用侯、赖养吾等人参加革命组织,并得到当地商界士绅郑奏奇的支持。(下图为汀郡中学堂旧址原汀州试院现县博物馆,源自网络。)</p>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成功后,全国各地迅速响应。福州新军首领许崇智11月8日起义,随后福州光复成功,组建福建都督府,推举孙道仁为都督,迅速影响全闽各地。在长汀的刘家驹、丁仰皋等人通过康谦、黄尔,秘密联系清军驻防汀州的管带刘光汉,动员其响应革命,刘光汉支持参加。(下图为武昌起义军及其使用的十八星旗,源自网络。) <p class="ql-block">  11月18日,刘家驹率领汀中学生一百多人,到汀州府衙前、府学前、水东街宣传,在城内外悬挂光复的白色旗帜,庆祝福建新政府成立。在汀的清军汀邵镇总兵崧煜(满人)此时已得知全省革命形势,疑虑不安,召集管带刘光汉、游击易福元商议对策,刘称病不去,易也仅答寥寥数语。崧煜料想军心浮动,走为上计,便剃掉须发,化装成老农,于19日清晨逃往江西瑞金。20日汀州知府来秀(满人)得知总兵崧煜逃离,巡防营军心不稳,革命党人多势众,清朝大势已去,便将知府大印交给汀州府同知高企辛,然后在衙内居所服毒自杀。高企辛打开府衙大门,将府印交给长汀自治筹备会保管,革命党人与群众进入府衙,只见大小官员与守卫官兵均已逃散,汀州的满清政权机关就此寿终正寝。(下图为清代汀州城池图,可见汀州府衙、镇衙、长汀县衙位置,源自网络。)</p> 11月21日长汀士绅郑蔚勋、郑奏奇、康谦等人组建的长汀自治会成立,正式宣告汀州光复。镇衙、府衙、县衙均已易帜,原长汀知县包谦虽仍供职,但已换上汉装。自治会公推原汀州管带刘光汉、原游击易福元为汀州临时正副司令,但21日在汀中礼堂举行就职典礼时遭到部分革命党人的反对(担心其掌权复辟),刘光汉负气离去,不理汀州之事,革命党人也未控制巡防营,这为汀州的光复埋下了危机。<br>  此时上杭局势混乱,当地革命党人书请邻县民军支援,24日、26日以李宗尧率领的百余民军进入上杭,稳定了局势。李宗尧是济南人,原在上杭稔田任体育社教员,从事反清活动,此前其民军一部已从广东进入永定。长汀革命党人与自治会为稳定治安,也派专人到上杭,请李宗尧率民军驻守长汀。他积极支持,于11月28日亲率民军近百人进入汀城,驻于横岗岭郭家巷的永定公所,并与汀城同盟会会员和巡防营联系,协商汀州都督人选问题,欲推刘家驹为汀州都督。(下图为永定公所示意图。) 时局动荡之际,大浪淘沙,沉渣泛起,旧营勇头目樊彪(湖南人)趁机假冒革命党人,以维持治安为名,一度进入上杭城,纠集原清军驻杭湖南同乡士兵十多人,再去武平活动,此时又从武平来到长汀,散布“民军来汀要缴巡防营的武装”传言,以湖南同乡关系取得原驻汀巡防营士兵支持,争当汀州都督,但遭到民军反对,因此樊彪企图消灭民军。而民军过于轻敌,认为大局已定,樊彪不成气候,丧失警惕,只派与巡防营士兵熟悉的原汀邵镇额外武官彭元魁担任民军侦探队长,未提前采取有力的应变措施。<br>  12月3日,樊彪设局约民军开会,民军派赖良弼、涂弼垣两人参加。赖良弼为同盟会员,虽有防备,携带硝包防身,但寡不敌众,两人当即被樊彪党徒杀害。樊彪立即伙同巡防营包围了民军驻地永定公所。民军侦探队长彭元魁闻讯飞奔至公所报告,但民军已措手不及,只得闭门固守。公所原为永定在汀读书学生居所,建筑牢固,大门石条门框,门板厚重,门内用树杠顶住,四周是防火砖砌高墙,民军人员分工负责防御,轮流登墙向外射击。巡防营抬来土炮,无奈巷窄难以施炮,又攀上民房企图越墙,因民军防范甚严,无法得逞。民军坚守四昼夜,巡防营无法攻入公所,而民军近乎弹尽粮绝,势必突围。<br>  12月7日黎明,樊彪利用两名监狱囚犯持煤油棉花越屋纵火,公所一时火焰冲天,李宗尧即率民军顶着水湿棉絮冒险突围,开启公所前后两门,分南北两向冲出永定公所,与外围巡防营短兵相接。因武器悬殊,伤亡惨重,民军牺牲四十多人,向南突围者多数被追杀牺牲,向北冲者多数沿北山山脚至东城墙越下突出重围。李宗尧带少数人员突围回到上杭。康绍麟跳入东门大街大水沟中藏匿,得以脱身。(下图为传教士当时拍摄照片,近处为长汀东城墙,源自《大汀州》。) <p class="ql-block">  刘家驹、杨仰程、丁仰皋、邓济民、赖寿仁、赖用侯、赖养吾等革命党人最初被围在公所之内,于夜间从永定公所翻墙潜出。刘家驹、杨仰程、丁仰皋5日到汀郡中学堂求援,樊彪即派巡防军围困汀郡中学堂。杨仰程爬上学堂靠定光寺墙边一棵大树上躲藏,后跳墙从定光寺化装出走,经罗汉岭至黄田背农家躲避。(下图为杨仰程像。)</p> <p class="ql-block">  丁仰皋翻墙时被巡防军开枪打伤大腿、臀部和手指,后藏匿于西城墙水沟内,幸免于难。刘家驹正在发动学生时,巡防军已攻破校门,只好越墙躲入仓下张家祠民宅,6日被巡防军搜查发现被捕,押至镇衙被推出斩首。刘家驹从容赴义,英勇牺牲于水东桥上,临刑时高呼:“光复万岁!”(下图为水东桥当时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刘家驹(1875-1911),字乙明,号霭士,广东大埔人。幼年父母双亡,靠亲友资助完成学业。他悉心钻研数学,1903年起任汕头岭东同文学堂教习,1908年被推荐到汀郡中学堂任教习,积极从事反清革命斗争。牺牲时年仅37岁。(下图为刘家驹烈士画像,源自《百年汀中》。)</p> <p class="ql-block">  樊彪之流穷凶极恶,将烈士首级堆放在镇衙前恐吓民众,四处悬赏搜捕革命党人与自治会主要成员,在西门外杀害无辫者数人,并向商民勒索巨饷,整个汀城笼罩在恐怖气氛之中,民众惊恐外逃,汀城几为空城。自治会成员郑奏奇12月8日被捕,差点被杀,得其岳父、长汀士绅王子豪援救,幸免于难。</p><p class="ql-block">  然而恶贯满盈的樊彪逆流很快就得到清算。汀州民军遇难的消息传到福州以后,12月下旬福建都督府即派刘茂森率新军一部赶赴长汀,安抚民众,稳定局势。樊彪闻讯于12月25日率徒乘四艘木船自汀江而下,欲转移至上杭盘踞。李宗尧的民军得报,与当地民团在半路的官庄江段伏击,并在上杭城关码头截击,擒获其大部。樊彪半途弃船上岸,经千家村逃到武平中堡,28日被当地民团捕获,31日押去上杭,1月1日在上杭西门外被愤怒的民众当场打死。</p><p class="ql-block">  长汀辛亥光复此役牺牲烈士达52人,最初稿葬于长汀东教场。1920年,曾追随同盟会元老陈其美的丁仁杰(湖北房县人)来长汀担任县知事时,将烈士遗骸集中迁葬于苍玉洞武宗庙侧,墓园占地约二亩,墓碑铭文“辛亥光复汀郡诸烈士茔墓”,镌刻已知的34位烈士英名,另有两块石碑文字由丁仁杰撰写,分别介绍建墓缘由及相关事宜。34位烈士是刘家驹、赖良弼、郭震珊、邹培枫、邹顺生、林荣汉、江来喜、黄本堦、郭都、卢有章、张准、郭光河、熊金标、张选初、郭萃华、曾有华、熊林秀、阮济荣、苏东平、赖国标、苏汉寿、古铨、李炳兰、张河清、张汉辉、朱伯澄、吴灿喜、陈水生、王建书、丘富仁、黄伍、涂弼垣、王德朗、田汉忠,另有18位无名烈士。这些烈士绝大多数都是广东籍和福建永定籍。这三块石碑现收藏在长汀县博物馆(下图,源自网络)。</p> 这些辛亥烈士为光复汀州英勇捐躯,功不可没,长汀县人民政府已将其列入烈士史册,让后人永远记住他们的英名。<br>  辛亥光复在汀州遭受的挫折,根本原因与整个辛亥革命一样,在于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力量的软弱,革命党人不但没有发动广大工农群众,反而让旧官僚、旧军阀继续掌握实权。只有在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后才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建立了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