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三、“孤岛”效应吸引大批民族工业迁徙沪西工业区(1937—1941)</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上海孤岛时期是指1937年11月12日至1941年12月8日期间的上海,这一时期上海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成为了日军尚未占领的“孤岛”。由于日本尚未准备好与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开战,因此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得以孑立于日占区的包围之中,形似“孤岛”,因而得名。在孤岛时期,租界的经济和文化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由于沪西苏州河南岸小沙渡周边地处公共租界,本市以及外省的大量的工厂、企业、资本以及人口涌入租界,促进了沪西工业区经济的“畸形”繁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日军对闸北、虹口及苏州河北岸的工厂企业实施狂轰滥炸,大批的工厂企业开始着手准备向苏州河南岸的公共租界沪西工业区靠近和迁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36年,上海汇明电筒电池制造厂金主丁熊照估计中日之战一触即发,如一旦开战,其工厂所在地南市局门路一带必将沦为战区,企业正常生产秩序必将遭至摧毁,为此,丁熊照做了一个大胆举措,趁“八一三”爆发前夕,仓促将机器设备及原料一并迁至新会路141号,设新厂继续生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37年抗战爆发后,华生电器制造厂所在地周家嘴路和南翔镇,均处在交战区。为减少企业损失,华生厂开始内迁,同时留守人员将劫后剩余设备和物资搬迁到长寿路81号(近江宁路),重建新厂,生产电扇,维持生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八一三战争爆发,日军开始在占领区进行大屠杀,与屠杀相伴的是纵火。根据当时报纸记载,南市大火整整烧了5天,刚事业有成的上海五金制造厂,时乖运蹇,无奈只能被迫停产。1938年,俞礼坤、金华亭在沪西公共租界常德路1200号择地重建,并改名上海沪江制铜公司,继续生产铜皮、铜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八一三”日寇大举进犯闸北,中孚绢丝厂厂房被战火焚毁,财产损失达773300元,致使企业停业。为避免企业彻底遭殃,朱节香当机立断,自10月15日起将中孚厂所有设备抢运到位于法租界的美亚绸厂暂放,不久金陵路旧厂房被毁。1938年2月,朱节香购进位于沪西公共租界苏州河畔西康路1501弄3号的原泰丰罐头食品厂旧厂房,经过翻修后开始复工复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入敌手,永和实业公司在闸北的厂房被日商松本洋行强制接管改作军用织带厂。1939年永和选择在长寿路147号和昌化路826号建立永和实业公司第一、二制造厂,将油墨、皮球、热水袋、擦字橡皮等迁入东京路厂(今昌化路)恢复生产;将日用化学品、纸盒移至劳勃生路厂(今长寿路)恢复生产。同时扩大各种化妆品、灭蚊香的生产能力,以最大限度来弥补企业在战时所遭遇的损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德安时钟工厂无辜遭殃,被日寇飞机炸得体无完皮,座钟生产无奈告以终止。翌年,业主顾安德便与本厂总管家倪行三、中央香皂厂金主金德贤等集资合作,择地公共租界安远路247弄46号筹建新厂,决定东山再起,开业后将原厂名改为“上海金声工业社”。1939年7月再次搬迁至劳勃生路(今长寿路)236弄25号新址,更名为“金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37年抗战爆发,南市大林路的上海立丰染织厂遭炮火焚毁,好在预断准确,在事变前从厂子里抢运出部分机器设备,于1938年春租赁北苏州路498弄20号继续经营渐恢复正常生产。因租地厂房面积过小,不敷周转,同年夏,业主租用长寿路285号盛氏私产地基,筹建新厂,于1940年竣工迁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抗战一爆发,设在长宁路1488号的天一机织印染厂,因地处铁路以西,以致一度停工。1938年该厂在安远路674号重置新厂,企业发展顺畅,1937年至1941年,上海“孤岛”出现畸形繁荣,在租界内各民族企业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盈利。天一厂迁至租界内生产经营,也是出于大树底下好乘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据《上海之机制工业》: </span><b style="font-size:15px;">“查本市以华成机织帆布厂成立最早。” </b><i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上海市社会局编,中华书局1933年12月版,页 157 ) </i><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家创办于1923年的企业创办人,是著名上海企业家项学惠先生,上海人称之“帆布大王”。在1937年至1940年间,沪西工业区迁进新建工厂45家,其中就包括华成帆布厂,并称这些工厂暂时托庇租界,躲避战火,曾出现短时的“孤岛繁荣”。</span><i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普陀区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9月版,页 409 )</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八一三”淞沪战争,利亚橡胶厂遭飞来横祸,厂房毁于炮火之中,财产损失近4万元,幸好该厂在战前将部分原材料和机电设备,抢运至延安东路三德里的两幢租房里,为日后想要“东山再起”留下了“吃饭家当”。1938年为尽快复工复产,在沪西公共租界安远路360弄7号租地兴建厂房,于1939年4月落成正式开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八一三”虹口沦陷后,宏大橡胶厂的齐齐哈尔路厂房遭到日寇侵占,日商曾多次提出欲与业主任志运合作经营,均遭严正拒绝。1938年上半年,该厂借苏州河南岸昌化路1082号原大新荣橡胶厂厂址开设宏大橡胶厂临时工厂,在1941年增股改组,更名为宏大橡胶厂股份有限公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37年 “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地处闸北的明精机器厂遭战火轰击,损失殆尽,厂子无奈停工歇业。该厂两位徒弟出身的师傅范庚年与任茂全,为了生计觅地建厂,自个创业,于1939年在公共租界普陀路221路成功创建了精成机器厂(人民机器厂前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八一三”战火让铸丰搪瓷厂顾家湾总厂被夷为平地。幸好铸丰投保过兵险,于1938年4月,利用投保兵险赔款,将烬余机器设备迁至沪西槟榔路(安远路)200号,租屋设厂重行整理开工。新厂自扎根沪西槟榔路(今安远路)后,</span><b style="font-size:15px;">“ 工作进步,营业极盛,盈余亦复不少。” </b><i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中国股票年鉴》,中国股票年鉴社1947年1月版,页 274 )</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华丰搪瓷厂因位于浦东而遭沦陷,工作遂告停顿,其后国民党军队西撤,工厂被日军接管,由日商浦东搪瓷厂经营。</span><b style="font-size:15px;">“ 二十八年(1939年)秋该公司继续努力,在特区马白路(今新会路)另行购地自建新厂(即华丰搪瓷第二厂),继续大量生产,运销南洋各埠。”</b><i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中国股票年鉴》,中国股票年鉴社1947年1月版,页 272 )</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37年,“八一三”在沪爆发后,中华珐琅厂南市第一、二厂被炸成焦土,第三厂又遭摧残,工厂被迫停工达一年半。面对突如其来的刼难,中华厂迎刃而上,于1939年决定在苏州河南岸西康路1371弄69号重建新厂,恢复正常生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37年5月,裕民毛绒线厂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增资35万元,准备择址龙华谨记路口,建立工厂投产自制毛绒线,但不久日军进占上海,建厂计划中止,经股东会议决定,重新选择在沪西地区新会路142号租地再建,于1939年10月正式建成开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永和实业公司“月里嫦娥牌”牙膏广告▲汇明电筒电池制造厂月份牌▲金声工业社“钻石牌”闹钟广告▲华生电器制造厂“华生牌”电扇▲沪江制铜有限公司产品广告▲上海立丰染织厂电星色布商标▲中孚绢丝厂“钟虎”牌商标▲天一机织印染厂“交际花”商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裕民毛绒线厂广告日历牌▲中华搪瓷厂立鹤牌“国货展览纪念会”搪瓷盘▲华成帆布厂“僧帽牌”帆布样本▲铸丰搪瓷公司出品价目单▲宏大橡胶厂“香炉牌”鞋类广告▲中华搪瓷厂书籍插页广告▲精成机器厂500吨自动式液力压纸板机说明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孤岛”时期,苏州河南岸的沪西公共租界不仅是上海民族工业避风之地,闸北、虹口等本市的工厂企业也纷纷涌入避难。就连上海以外地区的中国民族企业也翘首企足,在那个战争纷飞的年代,将苏州河南岸属于租界的那个“孤岛”,视为乱世之中建厂开业的世外桃园。这片“乐土”给沪西工业区聚集了人气,呈现出昙花一现的“畸型”繁荣而成为沪西工业史上的一段“绝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36年,考虑到华北时局动荡,战争随时一触即发,为了稳妥起见,清华大学教授张大煜委托本校物理系实验工场任实习技师的郭志明南下上海,将筹建铅笔厂的项目拟在沪落成。经过一番筹划考察,最终选择长寿路635号置地建厂。1937年4月,他先向国民政府商标局申请注册了备案商标“鹰”牌和“长城”牌。是年6月,上海长城铅笔厂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开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38年1月10日青岛沦陷。近代徽商代表人物之一周氏的家族企业——青岛华新纱厂将迁出的部分机件运抵上海。不久,上海抗战开始西撤,因江运不畅,周志俊只能将这部分设备安置于上海公共租界内苏州河畔的莫干山路50号,因地制宜重振实业。一年不到,便在苏州河畔莫干山路创办了三家周氏企业,分别是信和纱厂(1937)、信孚印染厂(1938)、信义机器厂(1938),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实属罕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第二次淞沪抗战爆发后,中国三新实业社的无锡、江阴两厂均遭战火损毁。1939年陆文中入股后重新成立中国三新新记实业社,并将该厂迁来沪西西康路1233弄98支弄29号(笔注,现南织后门)继续经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无锡沦陷,翌年春,大日本纺织公司董事长通过日军司令部胁迫无锡丽新纺织厂与日方“合作”,遭到拒绝。是年,唐骧廷父子和程敬堂避居上海,利用上海租界特殊环境,以剩余资金及招股集资50万元,创办了昌兴纺织印染公司,分设纺、织、染三个厂。织布厂开在思南路88号,1938年成立; 印染厂开在江宁路580号,1939年成立;棉纺厂开在长寿路23号,1940年成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37年抗战爆发,日寇攻占无锡,江苏省内最早诞生现代化机器生产棉纱之工厂,由无锡杨氏家族创办的业勤、广勤纱厂均遭烧毁,无法恢复生产,只有杨翰西转移投资的上海广勤纱厂得以维持。1938年原经理之子来沪借款,购地筑厂,扩大投资规模。1939年6月,上海广勤纺织公司在长寿路401号(前门在新会路396号)正式落户开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不久,嘉兴、杭州沦陷,为躲避战火,嘉兴纬成庆记绢纺厂东家徐礼耕抵沪,退而隐居。侵华日军为掠夺经济资源,驻杭日军曾派人到沪与徐礼耕洽谈,劝徐返杭将庆成绸厂恢复开工,被徐一口拒绝。1938年,徐在上海公共租界宜昌路363号另筹一家绢纺厂,将保存下来的原嘉兴纬成庆记厂部分机械图纸重新加以整理补充,参考各厂优点,设计改良,定制国产设备,并决定主机由上海安泰、寰球两铁工厂承造,开中国民族绢纺工业纯用国产机械之先河。1940年冬,机械设备全部制成且安装告成,始开工投产,定名为上海庆济绢纺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36年,由民国报人、实业家汪仲韦等人发起组织成立纬成利记绢丝厂,厂址设在浙江嘉兴南湖之滨,拥有纺锭7160枚。淞沪会战爆发,嘉兴沦陷,厂区被日寇占领。汪仲韦乃于1939年由原嘉兴纬成利记绢丝公司牵头筹措资金,重新在上海劳勃生路(今长寿路)99号购地建厂,定制国产绢丝精纺锭2000枚及开茧、梳绵、制练条粗纺、精纺、合丝、捻丝、烧毛、打包等配套设备。翌年10月建成开工,定名为上海纬成利记绢丝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长丰染织厂(胶州路879号)、益民染织厂(安远路544号)、志成染织厂(安远路554号)是三家紧挨着的企业,既独立又彼此联手,相互投资于对方创业,抱团取暖。长丰染织厂、益民染织厂的前身均诞生于江苏常州,上海淞沪会战爆发后,波及常州,工厂毁于一旦。为图存求生,他们选择在抗战后期来到上海,在沪西安远路胶州路的西北街口购地重建,再续旧业,重振旗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长城铅笔厂广告日历牌▲信和纱厂厂区影像▲庆济绢绩厂“太和殿”商标▲ 广勤纺织厂篮球队欢送指导高家骥同志北上工作留影 ▲中国三新新记实业社“三玉兔”商标▲丽新纺织印染整理公司上海新厂“双鲤”商标▲纬成绢纺厂“孔庙牌”商标▲志成染织公司第一厂同人三十七年元旦合影▲长丰染织厂“同春如意”商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除了我们说到的,“孤岛”时期,上海本地以及外埠的各类工厂企业,有如潮水般涌入苏州河南岸的长寿路沿线两侧外,我们还了解到在此期间。另有一些民族资本家,他们以敏锐的商业头脑,嗅到了沪西公共租界内出现的潜在商机,可遇而不可求。于是纷纷倾其资本来此投资办厂,企图在“沪西淘金”中捞到创办实业的高额回馈。在1937年至1941年之间,在沪西工业区还有以下这些“新面孔”相约出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38年10月,宋保林脱离美亚织绸厂,与人合伙将同诚绸厂改组为大诚织绸厂。从1938年冬至1946年春,大诚织绸厂先后开办了五家厂,四家在普陀境内。1938年10月在安远路498弄1号,创办大诚织绸第一厂,后顶承为二分厂;1940年租康定路蒋家桥100号,开办大诚织绸第二厂;1942年5月在海防路429弄100号,开办大诚织绸第三绸;1944年5月在安远路614弄71号,组建大诚织绸总厂;1946年春在西康路1501弄15号,开办大诚织绸第四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新生棉纺厂创办于1939年3月,位于吴淞江西岸东京路(今昌化路)安远路口748号。该厂由世界红卍字会上海道院统掌李慈开(字迪先)先生所创,创办资本100万元,怡和、永兴两家洋行也有投资,上海中国福新烟公司资本家丁厚卿作为该厂董事长,总经理为布业巨商陆秉甫担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华阳纺织染厂在1938年至1940年“孤岛”繁荣期间,择址小沙渡路底的苏州河南岸西康路1457号沿街,盖建新式厂房,购置新式织机,同时业主严光弟亲自前往国外实地考察先进纺织工艺,为自己企业借鉴。</span><i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中国国货工厂史略》,国货事业出版社1937年2月版,页 179 ) </i><span style="font-size:15px;">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改进,终于让增设的西康路新厂,从内到外焕然一新,在沪上有了一定的地位与实力,在同业中也有属于自己的纺织品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上海孤岛时期,市场物价高涨,毛纺织业出现畸形繁荣。1937年上半年,上海著名实业家王禹卿在闸北光复西路开设新厂,扩充毛纺设备,向国外添购精纺锭2000枚,毛织机数十台及染整机器全套。正当新厂筹建一切顺利推进之时,抗战爆发,施工中的新厂遭战火侵袭,建厂工作嘎然而止。但向国外所购的毛织机战时已先运到,只得另租东京路(今昌化路)1166号福新面粉四厂的新仓库安装新机,并改变原来的业务方针,售去布机,撤销棉织部分。</span><b style="font-size:15px;">“1938年上半年,纺绽和染整机也陆续到齐,成为一个‘全能的’精纺专业工厂。资本由50万元增至80万元,更名为寅丰毛纺织染厂。”</b><i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中国民族毛纺织工业》,中华书局1963年12月版,页 118页 ) </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同济机织印染厂,位于槟榔路(今安远路)20号,东面紧俟着苏州河。1939年3月,潘志铨、潘志贤兄弟俩与他人合伙筹资25万元创建成立。1941年在江宁路1331号添置内衣部新屋。后将内衣部扩展为内衣厂,专门制造富乐色牌衬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大中华记染织厂创办于1941年春,创办人周淼生,厂址在安远路126号。该厂前身是大中昌兴染织厂。据《普陀路街道志》载,</span><b style="font-size:15px;">“大中华记染织厂创建于1933年。” </b><span style="font-size:15px;">估计“街道志”中统计的1933年,是大中华记厂前身大中昌兴厂的创办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中原染织厂成立于1940年10月,厂址安远路706弄53号。由棉织业巨子姜衡吾等人发起组织。姜衡吾原是中国第一家毛巾厂“三友实业社”的推销员,该社后因“日僧事件”而衰落。姜衡吾召集多方资本及原三友实业社工人创办中原染织厂股份有限公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39年,由吴海平、吴士槐、吴士缓3人发起,在江宁路新会路的转角处(江宁路1063号)租房建厂,利用简单设备,以手工操作为主,创办了天平化学制药厂。1940年初,研制以氢氧化铝和硅酸镁为主要原料生产“胃去病”(后称“胃舒平”),试销不久,即疗效显著,供不应求,驰誉海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诚孚铁工厂成立于1940年6月,由金城银行、中南银行等北四行投资100万元创办,厂址位于澳门路102号,一切事务归诚孚总公司管理。</span><b style="font-size:15px;">“ 抗战胜利初期只有十几个工人,业务对象多数是金诚银行集团内的纱厂。这一阶段纱厂业务比较可以赚钱,因此诚孚铁工厂获利逐步扩大。” </b><i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中华书局1966年2月出版,页 736 )</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中原染织厂“双十牌”毛巾被单包装纸▲寅丰毛纺织染厂产品样本▲华阳染织厂“足球牌”商标▲ 诚孚铁工厂抗美援朝大游行影像▲天平化学制药厂“胃去病”(即胃舒平)药盒▲大诚绸厂职员证章▲同济机织印染厂“香衣”牌商标▲大中华记染织厂“红莲寺”商标▲上海新生纺织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于三十六年双十节摄影纪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小结:1937年至1941年,对地处“孤岛”的沪西工业区而言,工厂企业的增加犹如井喷,租界如同沦陷区中的“世外桃园”,日占区的各行各业的工业资本家纷纷将企业移植租界,使沪西工业区的工业生产力不仅得以延续,而且达到顶峄,它所带来的孤岛繁荣,有点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因为它终究是一种短期的、表面的且带后遗症的虚假繁荣。</span><b style="font-size:15px;">“在民国27—29(1938—1940)间,迁进新建工厂45家。” </b><i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普陀区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9月版,页 409 ) </i><span style="font-size:15px;">从以上我们列出的37家新增工厂看,16家是沪西租界以外因战祸而迁入的本市企业,有12家是上海以外因战祸而迁入的外埠企业,有9家是投资新建的企业。按行业分类,37家新增企业中,棉纺织业3家(信和纱厂、华阳染织厂、丽新纺织一厂),染织业11家(新生棉纺厂、立丰染织厂、天一机织印染厂、同济机织印染厂、广勤纺织厂、中国三新新记实业社、大中华记染织厂、长丰染织厂、益民染织厂、志成染织一厂、信孚染织厂),毛巾被毯业1家(中原染织厂),帆布业1家(华成帆布厂),毛羢纺织业2家(裕民毛绒线厂、寅丰毛纺织染厂),绢丝业3家(中孚绢丝厂、庆济绢纺厂、纬成利记绢丝厂),丝织业1家(大诚织绸厂),日用化学1家(永和实业公司),铅笔业1家(长城铅笔厂),钟表业1家(上海金声工业社),搪瓷业3家(铸丰搪瓷厂、华丰搪瓷厂、中华珐琅厂),电池业1家(汇明电筒电池制造厂),电器业1家(华生电器制造厂),橡胶业2家(利亚、宏大橡胶厂),制药业1家(天平化学新造厂),机器制造业4家(沪江铜厂、精成机器厂、诚孚铁工厂、信义机器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以上梳理出的新增的37家工厂中,归纺织印染工业达22家,其中染织业11家又占其中的一半。信和、丽新、广勤、中孚、大诚、新生、华阳、寅丰、华成、庆济等10家都是300人以上的企业。另外,绢丝业3家,中孚、纬成利记、庆济加上原先的曹家渡日商钟渊公大三厂,致使在上海绢丝业这块已被沪西垄断了。同样,丝织业这块,大诚(总厂、一厂、四厂)包括原先的胶州路美亚织绸四厂,也成为沪西工业区的特色产业,在沪上同业中举足轻重。再有铸丰、华丰、中华三家搪瓷厂的迁入,三足鼎立,补沪西该项工业之空白,以及沪江、精成、诚孚、信义四家制造业,为本地原本强势的制造业再添实力。时沪西工业区除了其标志性纺织、面粉工业外,在酿造、造纸、发酵、日化、钟表、制笔、搪瓷、电池、电器、出版、卷烟、油漆、橡胶、新药、制造等各业,呈百花齐放之态,各式工业品牌、名牌产品应运而生,不径而走。撇开著名纺织、面粉工业品牌外,如白礼氏老船牌、水牛牌、百合牌洋烛,福禄牌江南纸品,月里嫦娥牌护肤用品,“永”字牌橡皮球、热永袋,三星牌蚊香、牙膏、化妆品,凤凰牌火柴,长城牌铅笔,钻石牌闹钟,如意、三胜、立鹤牌搪瓷制品,华生牌电扇,大无畏牌电筒、电池,时代牌留声机、奇异安迪生老牌灯泡,中华书局书报刊,飞虎、永固牌油漆,佛手牌味精,上海UB(友啤)啤酒,健康牌鲜酵母,天平牌胃舒平,烟中铁军金字塔、嘉宝牌香烟,三钟牌、“好”字、香炉牌男女各式套鞋球鞋等等。这些沪西工业区内中外企业的著名工业产品,成为沪西工业区的“工业之花”,从此开遍上海的市井里巷,成为城市几代人的记忆。以此也烘托了作为沪西工业区在“孤岛”那段时期的“超级”兴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