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盲盒经济兴起。起初是在游戏礼品等行业流行,现在又漫延到旅游业。花一杯咖啡的钱,说不定摸到一条根本没去过、也不知道的旅游路线,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p><p class="ql-block"> 甲辰年仲夏某日,我来到福州。晚餐后兴致很高,想到去酒店附近的某个景点兜兜转转。于是,几个人打了辆“滴滴”,直奔地图上标有褐色小房子标志(景点标志)的三溪历史文化名村而去。</p><p class="ql-block"> 平台上的旅行盲盒,只是在销售环节消费者什么都不知道,一旦成行,就跟一般的旅行无异。而我此去三溪,整个旅行过程都是懵懵懂懂,事先又来不及做攻略,加上天色己黑,只能是走到哪儿算哪儿、碰到什么是什么。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盲盒旅行。</p> <p class="ql-block"> 三溪村由唐代藩姓人家陆续南迁落户而形成,堪称一座千年古邑,坐落于长乐区,是福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溪水一侧的石砌帮岸上有“门前三溪水,不改唐时波”几个大字,既点明三溪汇流的地理特点,又透出先民播迁的时序特征。三溪村外围的街道与一般乡镇没有两样,但是拐个弯进入夹溪而筑的两排明清古厝,踩在斑驳不平的青石板路面上,一座座古桥扑面而来,村民向我们这几个夜晚闯入的外地人投来亲切友好的眼神,顿时就有了古朴、淳厚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一艘龙舟泊在溪边,问了村民,才知道夜赛龙舟是这儿闻名遐迩的活动,连央视都来报道过。小小村落有如此文旅策划运营能力,令人赞叹。</p><p class="ql-block"> 因为入夜,三溪村古建筑的细节并没有展示得很清楚。但隐约可感,这里留存有许多唐宋以来的文物古迹。触摸到一条石桥,系单孔石构平梁桥,长约十米,宽仅两米余,两侧石条既是护栏又是坐凳。此桥跨南溪之上,桥上天空繁星点点,如同我小时候在家乡桥面上看到的一般模样。桥头大榕树下立有三块古碑,其中一块《重修大小桥记》记载了明万历年间几次重修大桥小桥的情况,那么此桥建造年代当为宋代,也有可能唐代即有、宋时重修。晚上没光线,时间也不够,难以辨认内容。</p> <p class="ql-block"> 夹杂着汗水和海风味道的咿咿呀呀的闽剧唱腔,将我们吸引到植柱庙。植柱是地方神祇,当地人叫“大王”,有点类似我们浙北地区的“总管府”。神阶不高,但看得出信仰极为隆重恭敬。据说这幢建筑在抗日时还驻扎过游击队,门面十分高大坚固,门口一对石狮子趴在绣球上。绣球硕大,堪比狮身,这种形制,大概只有闽地特有吧?如今植柱庙除了供奉神明,还兼作戏台。门楼朝外一侧,成了舞台的后场;门楼朝内一侧,成了舞台;诺大的天井,就是观众席,可容二百来人,可见单体建筑体量之大。</p> <p class="ql-block"> 黑暗中,一座石牌坊矗立,匾额题有“钟秀毓英”。穿过牌坊,前面一座大石桥清晰可见。没有想到,此处正是三溪的核心景点(余所谓“景眼”者)。大桥三墩四孔,每孔由数根石梁并到架在敦实的桥墩之上,全长达到惊人的大约四十米(宽约两米)。如此体量,又架在水流湍急的北溪之上,不得不让人感叹先民造桥艺术之精湛。此桥己被列为文保,也是始建年代不详、宋代重修。这一历史年代的大型石构桥梁,在我国己所剩无几。在历来“兵家不争之地”的福州长乐,方有可能保存完好至今。</p> <p class="ql-block"> 村后为屏山,山上还有很多诱惑。村民介绍,可至水库游泳,可欣赏五百罗汉摩崖雕刻及名人题刻……同行中多为女性,我怕遇到意外,不敢贸然前往。盲盒旅行至此,已经颇为尽兴。村里还有众多祠堂、故居(如潘氏后人建设的“旗杆里”),且看且回府。</p> <p class="ql-block"> 此去三溪,时间仓促,没有看到的、没有了解到的信息一定还有很多——而能够认得的,能够记住的,能够写下来的,只是很小一部分。随着我们的离开,这些思绪都纷纷撒落在暗黑而绵延的群山之中。我只能如苏轼般感叹:自其变者观之,天地不过一瞬;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一体,皆为“无尽藏”也!还是像打开盲盒一样,慢慢去发现旅行的乐趣、人生的乐趣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