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是“丝绸之路: 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十周年,中国丝绸博物馆准备了一场名为“九天阊阖: 丝绸之路上的长安”的年度大展。</p> <p class="ql-block"> “唐代第一金碗”之称的鸳鸯莲瓣纹金碗,大受关注,它1970年出土于著名的陕西西安南郊的何家村,碗壁捶作出上下两层向外凸鼓的莲花瓣纹,每层十片,上下轮廓相合,每一个莲瓣单元里都錾刻有装饰图案,上层有鸳鸯、野鸭、鹦鹉、狐狸等动物纹,下层是忍冬花图案,莲瓣上空白处装饰飞禽和云纹,鱼子纹底。</p> <p class="ql-block">羊首:</p><p class="ql-block">唐代(618年﹣907年),顺陵文物管理所藏。</p><p class="ql-block"> 唐代石羊首2007年出土于顺陵主陵区内城东侧,质地为青石,石料来源于陕西富平。石羊首为绵羊,出土时羊首基本完整,其身已毁。羊首高70厘米、宽40厘米、嘴尖到后脑长70厘米,重约250公斤。羊首双目硕大,炯炯有神,直视前方,嘴角闭合,鼻孔张,双角粗长弯曲于脑后,双耳尖略小裹于双角之内,面相和蔼可亲,不失为唐代墓葬陵园精品石刻之一。</p> <p class="ql-block">汉白玉贴金观音立像 </p><p class="ql-block">北周(557年-581年),陕西省西安市汉长城遗址出土,西安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白石菩萨坐像 </p><p class="ql-block">唐代(618年﹣907年),陕西省西安市东关景力遗址出,西安碑林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菩萨坐像以白石雕刻而成,结跏趺坐于束腰莲座上。头挽高髻,戴宝冠,冠前雕饰小化佛,宝缯顺肩而下。面容丰满圆润,双目细长,小口厚唇,长耳垂肩,戴垂珠耳珰,头微倾,神情安宁。双臂曲肘抬于腹前,左手握莲蕾,右手护持。袒上身,佩有华丽的连珠卷叶纹项圈和连球缨络,斜披珞腋,天衣绕双臂在体侧垂落,又顺莲座飘垂,柔美灵动,下着薄裙,体态丰腴。束腰莲座上部为三层仰莲,莲瓣饱满生动并雕饰宝珠,座面刻作带蕊莲蓬,束腰部分浮雕茎叶,下为单层覆莲花瓣,最下层圓形底座被分作六格,每格雕饰壶门形花边,格内各浮雕伎乐一人,分别执排箫、横笛、腰鼓等乐器。该白石菩萨坐像,雕工精细纯熟,完美地呈现出盛唐菩萨造像的精美典雅之态。</p> <p class="ql-block">四龙手镯</p><p class="ql-block">北周-唐(557年﹣907年),咸阳市文物保护中心藏</p> <p class="ql-block">镂空缠枝纹银香囊</p><p class="ql-block">唐代(618年-907年),陕西历史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在《国家宝藏》中,对其作过专门介绍,称为“瑰宝中的瑰宝”;它采用了精湛的镂空、錾刻等工艺,使香囊表面呈现出精美的花鸟纹等图案。内部采用了类似浑天仪、陀螺仪的持平装置,佩戴在身上来回走动的时候香料始终保持水平,不会洒落。电影《妖猫传》中,它是杨贵妃形影不离的心爱之物。一只香囊充满了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鎏金双鸯团花纹大银盆 </p><p class="ql-block">唐代(618年﹣90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地营出,法门寺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浇铸成型,盆壁分为四瓣,每瓣内錾两个石榴团花。团花中有一双鼓翼鸳鸯立于莲花之上,两两相对,栩栩如生,呼之即出。鸳鸯团花之间衬以流云纹。盆底模冲、锤打出,一对互相嬉戏的鸳鸯和阔叶石榴组成的大团花,四周施鱼子纹地,形成浅浮雕效果。盆壁内外的装饰花纹完全相同,犹如透雕而成。盆外两侧各铆接两个前额刻"王"字的天龙铺首,口衔饰有海棠的圆环,环上有提耳,圈足微外撇,其外饰莲花。盆底外壁, 錾刻"浙西"二字。浙西唐代的"浙西道",包括今江苏、浙江等地区(治所今江苏镇江),是唐代后期南方金银器的制作中心。</p> <p class="ql-block">八瓣团花描金蓝琉璃盘</p><p class="ql-block"> 唐代(618年﹣90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与地宫出土,法门寺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吹塑成形、侈口、翻沿、浅腹,平底,底心上凸,盘心有两周弦纹,两周弦纹之间有一周波浪纹, 波浪内刻浪花,弦纹与水波纹均匀描金。内弦纹中间,刻丹芭团花纹,间刻平行的辐射线, 盘底有吹塑时铁棒痕迹。</p> <p class="ql-block">鎏金飞鸿球路纹银笼子</p><p class="ql-block">唐代(618年﹣90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法门寺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通体缕空,纹饰錾金。带盖,直口,平底,四足,有提梁。盖为弯顶,口沿下折与笼体扣合,顶面模冲飞鸿,口沿上端饰一周莲瓣纹,下缘饰一周团花,鱼子纹衬底。笼体腹壁錾饰相对翱翔的飞鸿, 共39只。两侧口沿下铆有环耳,耳座为四瓣小团花,环耳套置提梁, 其上套置银链, 另一端与盖顶相连,足呈倒立的"品"字形组合的花蕾,与笼底边缘焊接,镂孔作球路纹。笼底錾刻"桂管臣李杆进",证明此笼为晚唐桂管地区(治所在今桂林)在唐懿宗39岁生日时进献。</p> <p class="ql-block">花鸟纹银碗 </p><p class="ql-block">唐代(618年﹣907年),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鎏金双鹤纹四曲椭形盘</p><p class="ql-block">唐代(618年﹣907年),陕西历史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银项链</p><p class="ql-block">唐代(618年-907年),浙江省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三彩绞胎杯 </p><p class="ql-block">唐代(618年﹣907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紫薇田园都市唐墓出土,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藏。</p> <p class="ql-block">鎏金人物画像香宝子</p><p class="ql-block">唐代(618年﹣907年),陕西省扶队县法门寺地营出土,法门寺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香宝子"也称"宝子",香炉的一种,乃盛香之器具。此件为法门寺地宫出上的两件鎏金人物故事图银香宝子之一,其盖纽为宝珠形,盖面隆起分为四瓣,每瓣内模冲出一双飞狮,细部施以錾刻,底部衬以缠枝蔓草、腹壁绘图推测为郭巨埋儿、菩提悟道、观棋烂柯、四门游观四幅人物故事图。</p> <p class="ql-block">仕女俑</p><p class="ql-block">唐代(618年-907年),咸阳市文物保护中心藏。</p> <p class="ql-block">仕女俑</p><p class="ql-block">唐代(618年-907年),咸阳市文物保护中心藏。</p> <p class="ql-block">侍女俑风帽俑</p><p class="ql-block">唐代(618年-907年),咸阳市文物保护中心藏。</p> <p class="ql-block">越窑青釉瓷粉盒</p><p class="ql-block">唐代(618年﹣907年),浙江省绍兴市丰惠镇前湖村出土,上虞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器物呈扁圆形,平盖微鼓,子母口,平底,盖面刻划四组对称荷叶纹,外底刻划有符号,并有10颗泥点痕,器形规整制作精良,通体施青黄色釉, 釉色滋润光洁。</p> <p class="ql-block">兽角三彩孔雀杯</p><p class="ql-block">唐代(618年-907年),云和县文物保护中心藏。</p> <p class="ql-block">鎏金錾花三足银盒 </p><p class="ql-block">唐代(618年﹣907年),陕西省西安市东郊西北国棉五厂住宅小区M29韦美美墓出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p> <p class="ql-block">乐舞砖雕 </p><p class="ql-block">五代(907年﹣960年),陕西省彬州市冯晖墓出土,彬州市文物管护中心</p><p class="ql-block"> 出土于冯晖墓甬道位置,原浮雕砖共56块,由上下两块组成一个人物造型,共28人,东西壁各14人。现浮雕砖共存54块,其中东壁第六人、西壁第三人上半部已缺。从内容上来看,砖雕上的乐舞形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舞蹈,另一类是奏乐。舞者东西壁共有6人,人物装束、神情各不相同,应为每2人一组。奏乐者东西两壁共有22人,执同一乐器者常为2人。</p> <p class="ql-block">三彩骑马俑伎乐俑</p><p class="ql-block">唐代(618年-907年),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李晦墓出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p> <p class="ql-block">插图写本《佛说阿弥陀经》</p><p class="ql-block">唐代(618年-907年)</p> <p class="ql-block"> 建中二年大秦景教流竹中国碑(仿制)</p><p class="ql-block"> 唐建中二年(781)立于长安大秦寺中。波斯传教士景净撰文,吕秀岩书并题额。螭首龟趺。碑身高193厘米,宽96厘米。楷书32行,汉字1780个。据碑文记载,贞观九年(635),基督教由叙利亚教士阿罗本从波斯传入长安,唐太宗李世民命宰相房玄龄到长安城西郊迎接阿罗本。此碑记载了贞观九年到建中二年(781)基督教在大唐传播的珍贵片段,是闻名海内外的世界四大名碑之一。"大秦"是中国古代对东罗马帝国的称呼,"景教"是基督教一支聂斯脱利教派的中文名字。</p><p class="ql-block">《景教碑》刻立60多年后,唐武宗灭佛,佛教遭遇空前的"会昌法难"。受此连累,景教教堂也被平毁,《景教碑》遂淹没无闻。明代天启五年(1625)《景教碑》在西安城西崇仁寺(金胜寺)附近出土,其地即当年唐长安大秦寺旧址,旋就近安置在崇仁寺内。1907年10月,《景教碑》碑身、龟趺先后移往西安碑林。</p><p class="ql-block"> 因此此碑是中西文化交流及早期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最早见证物。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里评价“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为时间之门,见证文明交流互鉴的时间之门。</p> <p class="ql-block"> 本次展览规格特别高,由国家文物局、浙江省人民政府、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丝绸博物馆承办、17家文博机构协办,组成了210多件文物、50余件一级文物等的豪华阵容,很多文物都是第一次来杭州“出差”,有的甚至从未展出过。</p><p class="ql-block">九天阊阖:丝绸之路上的长安</p><p class="ql-block">展览时间:6月19日至10月8日</p><p class="ql-block">展览地点:中国丝绸博物馆·时装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