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50年代初期,父亲有机会到人民大学学习。我曾见过老爸写得密密麻麻的学习笔记。书柜里有好多好多我看不懂的书。印象深刻的是一大排艾思奇的书(我觉得艾思奇的名字很奇怪,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名字很像。😊)主要是艾思奇的哲学著作,《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等。父亲特别推崇这些书,说艾思奇是个了不起的哲学家。</p><p class="ql-block">多年来,父亲一直保持读书看报的习惯,并在台历上,本子上写下一些读书体会,人生格言啥的。经常自言自语地念叨着“实践,实践啊!”“人啊!人!”这类的话!</p><p class="ql-block">的确,人是最复杂的动物!解放后的各种斗争,一直是风起云涌,或暗流涌动,树欲静而风不止,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尽管父亲平生与人为善不树敌,谦虚平等地对待几乎所有人,但人与人之间的争权夺利,明争暗斗从未停止。父亲并未对我们明言过具体斗争故事,但偶尔会红脸发脾气,可见心里常感难受不畅快。但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从来没对我们说过任何人的坏话!</p><p class="ql-block">我曾天真地问过:</p><p class="ql-block">“爸爸,你见过国家领导人吗?”</p><p class="ql-block">“有的见过。”</p><p class="ql-block">“见过毛主席吗?”</p><p class="ql-block">“远远见过。”</p><p class="ql-block">“过去常见的领导?”</p><p class="ql-block">“朱总司令!”爸爸说。“最熟识的是他的夫人康克清!”(从来没见过爸爸妈妈和任何大领导套交情。)</p><p class="ql-block">妈妈插嘴说:“康大姐可是个大好人!”</p><p class="ql-block">“朱总司令人也特别好。前不久还去了我们厂(541印刷厂)视察。黑胖黑胖的,爱笑,特别随和!”</p><p class="ql-block">老妈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我对威风凛凛,指挥千军万马作战的总司令的印象!</p><p class="ql-block">我又追问老爸:“那,您见过周总理吗?”</p><p class="ql-block">“见过几次。”</p><p class="ql-block">爸爸却一反常态地多说了几句:“一次开会,快结束时,总理问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有人犹豫了一下,问,有个小事不知当讲不当讲?总理却笑道,讲嘛!我这个总理就是管小事的!”</p><p class="ql-block">“看看!总理这么忙,日理万机的,却事无巨细,事事操心!”</p><p class="ql-block">老爸的感叹留给我的印象极其深刻!举轻若重?还是举重若轻?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领导特质啊!操心劳神,人活得多累啊!</p><p class="ql-block">老爸确实累了。没过多久,老爸得了急性阑尾炎住院开刀。平时他都是骑自行车上下班,而他出院时却是被小汽车送回家的。我看到他身上又多出一道长长的狰狞伤疤,红红的,比大腿上那道被炮弹炸伤后留下的伤疤窄,但更长,吓得我胆战心惊的!也许上世纪50年代初叶的医术水平比较差吧?看着就觉得好疼!</p><p class="ql-block">可能因为长期的战争年代的艰苦生活,身边那么多战友、亲人的惨死牺牲,潜移默化地摧毁了老爸的身体健康,爸爸才四十出头,身体就开始发福!其实不是福,是祸!</p><p class="ql-block">1956年老爸参加了十三陵水库义务劳动,那次好多国家领导人都去参加了。我还记得他离开家门时的微笑,双肩上系着一幅被缝纫机砸了一道道线的硬实垫肩。据老妈后来说,老爸干活不惜力,搬大石头,挑重担,直到体力不支倒下!医生查出他患有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按照医嘱,老爸立刻戒烟戒酒,清淡饮食,调养身体。但其负责人事的重要领导职位早已被人觊觎,在政治斗争中又遭人诬陷诽谤,后来才听说好像和彭德怀元帅扯上了关系。父亲才四十几岁就退居二线,从1959年到1961年被安排去青岛疗养院养病三年。</p><p class="ql-block">人走茶凉!这三年,正值天灾人祸的特殊困难时期,父亲的粮油供给和一点营养补贴,(比如,国家给高干,高知每个月补贴的二斤黄豆。)都划归了疗养院,妈妈和我们孩子们沾不到一点光。单位从内蒙自猎的黄羊肉,自制的小球藻,代食品,即草籽面,橡子面等,我们都无福享受。最饥饿的1960年,我10岁,11岁,哥哥,姐姐,弟弟和我相差无几,都是长身体的年龄,饭量大,每天饿得饥肠辘辘。最苦的是妈妈,她尽量从自己的定量中匀出一部分贴补给孩子,经常从单位食堂扔掉的垃圾中扒拉出一些白菜根,葱根,茄子皮,等等,把这些厨余带回家洗洗煮给我们吃。妈妈总是兴冲冲地说,食堂的大师傅和我关系好,知道我孩子多,饭量大,才把这些食堂不要的菜留给我!的确,我们有了“瓜菜代”充饥,得以苟活。至今我还记得煮白菜根的甜,煎葱根的香。但妈妈却舍不得吃,营养不良,得了严重的浮肿病!多年以后,妈妈的腿还是浮肿,一按一个坑,久久不恢复!老爸深知老妈的不易,却鞭长莫及,似乎无能为力!</p><p class="ql-block">1960年暑假,我们几个孩子去青岛看望父亲。父亲变得黑瘦黑瘦的,看来疗养院的日子并不好过。我们被安排住进招待所,伙食之差,可想而知。早餐后我依然很饿,来到疗养院父亲的房间,看到父亲从食堂带回两个直径一寸左右的微型小包子,这是爸爸从他的那份早餐中省出来的,打算留给刚满三岁,面黄肌瘦的妹妹。看着我垂涎欲滴的馋样子,爸爸让我尝了一个,真是难得的人间美味呀!可惜太少了!不够塞牙缝的!然后,父亲打开了抽屉中几个玻璃罐头瓶中的一个,不是水果罐头,是爸爸用盐水腌制的西瓜皮!不是珍馐美馔,但可以裹腹,解馋。</p><p class="ql-block">在青岛疗养的日子里,爸爸每天早上去海滩捡海菜,晾干,装到网兜里,其中的石花菜甚至可以熬煮后晾凉,做成凉粉呢!我明白了,爸爸身在青岛,心里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家人,惦记孩子们!千方百计,尽自己所能,让我们能多吃一点东西!最高兴,最能干的当属哥哥了!那年他十四岁,正是“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的“大肚汉”!一顿饭要吃五大碗!粮食定量根本不够他吃。但作为新入团的共青团员,团支书,为了积极表现,甚至带头自愿在自己每月微薄的定量基础上又减掉了两斤!真是雪上加霜啊!而爸爸捡的海菜,却是雪中送炭!乘火车从青岛回北京的时候,哥哥一路挑着两网兜干海菜,不怕苦累,不让替换。兴奋之情,难以言表!自此之后,他每次放学回家,都急急忙忙抓一把棒子面,抓一把干海菜,放点盐,煮一锅,呼呼噜噜,吃个肚圆!</p><p class="ql-block">爸爸是我们的大救星!和我们远程相伴,一起熬过了最饥饿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爸爸开始胖了,老了。苹果体型。(肚子圆圆的,四肢不胖。他曾和妈妈开玩笑说:“你胖得匀称,而我胖得不匀称,只胖了肚子!😁)</p><p class="ql-block">我后来才听说,机体长期处于饥饿状态,进食时身体会自发储备能量以应对下一次饥饿来临,摄入的食物更容易被转化为脂肪储存。身体过胖,心脑血管等疾病接踵而来!</p> <p class="ql-block">1960年夏。黑瘦的爸爸和三岁的妹妹在青岛海边。</p> <p class="ql-block">可能是1960年照的。爸爸在青岛。哥哥那天没和我们一起出门。</p><p class="ql-block">我因为营养不良,嘴角溃疡疼痛,勉强咧嘴苦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