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南禅寺、佛光寺

张平绥

<p class="ql-block">  中国仅存的三处唐朝木建筑寺庙南禅寺、佛光寺和广仁王庙都在山西。而我一天之内就拜访了五台山附近的南禅寺和佛光寺,实属难得!</p> <p class="ql-block">  7月9日一早,我们首先驱车前往位于五台县李家庄的南禅寺,该寺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是三座唐代寺庙中建造时间最早的。</p> <p class="ql-block">  南禅寺坐北面南,寺院南北长60米、东两宽51米多,寺内现分东、西两院。</p> <p class="ql-block">南禅寺山门</p> <p class="ql-block">进入西院</p> <p class="ql-block">  雄伟的唐代大殿出现在眼前!正是殿内一根大平梁上,保存着不十分明显的墨迹:“因旧名(时)大唐建中三年……重建殿法显等谨志”,从而成为此殿重建年代的佐证。</p> <p class="ql-block">  大殿三间见方,单檐灰瓦歇山顶,全殿由台基、屋架、屋顶三部分组成,共用檐柱12根。屋顶重量主要是通过梁架由檐墙上的柱子支撑。</p> <p class="ql-block">东南立面</p> <p class="ql-block">  四周各柱,柱头微向内倾,与横梁构成斜角;四根角柱稍高,与层层迭架、层层伸出的斗拱构成“翘起”。即使梁、柱、枋的结合更加紧凑,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固力,又使出檐深而不低暗,使整个大殿形成有收有放、有抑有扬、轮廓秀丽、气势雄浑的风格,给人以庄重而健美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西南立面</p> <p class="ql-block">东北立面</p> <p class="ql-block">  屋脊两端装饰着鸱吻。全殿结构简练,形体稳健,庄重大方,体现了我国中唐大型木构建筑的显著特色。</p> <p class="ql-block">  殿内17尊唐塑佛像,仍然保持原貌,都是唐代珍品。</p> <p class="ql-block">  这些塑像,姿态自然而若动,表情逼真似有神,丰满优美,夸张适度,衣纹简练准确,和谐流畅,一个个栩栩如生,同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如出一辙,给人以实感和动感。</p> <p class="ql-block">  1999年11月24日晚7点左右,三名歹徒闯进南禅寺,将保管人员打伤捆绑起来,砸开佛坛的钢网门锁。大殿里的唐代佛像被当胸挖开,腹内宝物被偷走,文殊菩萨的后背也被掏开,其余几尊塑像同样受到破坏。唐代特有的两尊最美丽的“似宫娃”供养菩萨被锯断劫走,狮童塑像也从脚跟处被掰断劫走。</p> <p class="ql-block">  专家估计这可能是文物贩子指定不法分子,有组织有预谋地抢劫,然后迅速走私出境。如今被盗文物仍杳无音信,令人不由扼腕叹息。</p> <p class="ql-block">  殿内没有天花板,也没有柱子,梁架制作极为简练,墙身不负载重量,只起隔挡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山门及东西配殿</p> <p class="ql-block">  山门内的四合院中,东、西配殿,即建于明代的龙王庙和建于清代的观音殿、菩萨殿。</p> <p class="ql-block">配殿壁画</p> <p class="ql-block">  东跨院全为僧房,也是明、清时期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我们告别南禅寺前往佛光寺</p> <p class="ql-block">  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豆村镇佛光山中。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年)。唐大中十一年(857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  1937年6月,中国当代建筑学家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亲赴山西五台县对佛光寺进行了考察、测绘。同年7月5日,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和纪玉堂四位中国营造学社成员在大梁上发现题记墨迹,确证了佛光寺东大殿是一座唐代建筑,建造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p> <p class="ql-block">  佛光寺大殿,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正是它,打破了外国学者的断言: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p> <p class="ql-block">唐乾符四年经幢</p><p class="ql-block"> 乾符四年(公元877年)经幢上书幢之建立年代及姓名有下列题字:“《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唐乾符四年岁次丁酉七月庚子十九日戊午立毕都料高怀让明修幢尼宿因、尼法因”。</p> <p class="ql-block">  伽蓝殿,明崇祯时(公元1628-1645)始建,清康熙年间(公元1661-1722)重修。面宽三间,平面略进正方形。伽蓝是寺院道场的通称,伽蓝神是保护伽蓝的神。佛说有十八神保护伽蓝,即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雷音、师子、妙叹、梵响、人音、佛奴、颂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遍视。</p> <p class="ql-block">  殿内这十八尊伽蓝神泥塑造型生动,神态各异,形象鲜明,是优秀的泥塑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  文殊殿建于金天会十五年(1137),即南宋绍兴七年,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配殿。</p> <p class="ql-block">  文殊殿梁架使用了粗长的木材,两架之间用斜木相撑,构成类似“人字柁架”,增加了跨度,减少了立柱,加大了殿内空间。 </p> <p class="ql-block">  文殊殿建筑结构的独特,是中国古代木建筑中仅有的形式,具有辽、金时代的建筑特征。</p> <p class="ql-block">文殊殿悬挂的三块牌匾</p> <p class="ql-block">  殿内佛坛上有七尊塑像,中为骑青狮的文殊,两旁为胁侍菩萨,具有金代塑像的风格,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文殊七尊像。</p><p class="ql-block">七尊塑像被玻璃罩住,拍照有些反光。</p> <p class="ql-block">佛坛旁边的黑脸塑像不知是谁?</p> <p class="ql-block">文殊菩萨简介</p><p class="ql-block"> 文殊,全称文殊师利。在娑婆世界中,文殊师利和释迦牟尼是同时代人。在公元前六世纪时,文殊生于古印度舍卫国(今尼泊尔之奥都附近)的多罗聚落,族姓婆罗门,父名梵德。从母右胁而生,身紫金色,落地能言,犹如天上的童子,有七宝盖随覆其上。生时家里出现十种吉祥瑞兆:一、天降甘露,二、地涌七珍,三、仓变金粟,四、庭生莲花,五、光明满室,六、鸡生凤,七、马产祥麟,八、牛生白犊,九、猪诞龙豚,十、六牙现象。文殊师利"瑞相天然",不同凡俗,与佛相同,是天生的一位圣人。</p><p class="ql-block"> 文殊菩萨在大乘佛教中,位于诸菩萨的上首。他在释迦牟尼四十九年的弘法生涯中,始自华严,终于涅槃,凡是大乘法会,都有他参加。在协助释迦牟尼弘扬大乘佛教思想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不仅是大乘空宗的奠基人,而且也是密教的祖师,为大乘佛教所崇奉。这还因为他是般若智慧的化身,般若是三世诸佛之母,他是七佛祖师之故。所以,在大乘佛教中,他的地位尊崇显赫,他的思想博大精深。他的影响深广久远,他的道场﹣﹣五台山名扬四海,他的信仰传遍全球。</p> <p class="ql-block">  东西墙和北墙上,原有五百罗汉的彩绘,现仅存二百四十五尊。这些塑像和壁画,都在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年)重新装绘过。</p> <p class="ql-block">殿内展示唐代建筑模型</p> <p class="ql-block">文殊殿背立面</p> <p class="ql-block">背面悬挂的牌匾</p> <p class="ql-block">前往东大殿</p> <p class="ql-block">穿过拱门</p> <p class="ql-block">登上陡峭的台阶</p> <p class="ql-block">这是要登天吗?</p> <p class="ql-block">上下手脚并用</p> <p class="ql-block">终于见到东大殿</p> <p class="ql-block">  佛光寺东大殿是佛光寺正殿,位于三级平台的最高处,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 </p> <p class="ql-block">东大殿建筑三视图</p> <p class="ql-block">  东大殿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木构遗存,殿内梁架底部有墨书题记“功德主故右军中尉王,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与殿前经幢刻字“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大中十一年十月建造”相印证,明确了其建筑年代。</p> <p class="ql-block">  殿内板门、门颊上留附了大量题记,分布均匀,多为唐、五代、金及明清时期的游人题记,它们对大殿建筑历史纪年作了进一步的实物举证。</p> <p class="ql-block">  原来的山岩离大殿后檐非常近,下方几乎紧贴着台基,由于 1954年山洪对大殿后墙的破坏,人们便将山岩向后又凿去数米至今日所见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  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区分明显,每间施一组斗拱,肴檩下用大叉手,是现存木建筑孤例。</p> <p class="ql-block">东大殿正门</p> <p class="ql-block">  门上“佛光真容禅寺”匾额为明代万历年间所造,屋顶琉璃构件与脊兽也为明清遗物。</p> <p class="ql-block">  东大殿殿内佛坛横跨5间,雕塑35尊佛像。佛坛正中塑释迦牟尼佛。</p> <p class="ql-block">左塑弥勒佛</p> <p class="ql-block">右塑阿弥陀佛</p> <p class="ql-block">  左梢间塑骑象普贤菩萨,右梢间塑骑狮文殊菩萨。释迦牟尼前站阿难、迦叶,三佛前各塑4位胁侍菩萨、两位供养菩萨,佛坛前塑两尊护法金刚。35尊佛像主次有序,尊卑有别,各具神态,各尽其职。</p> <p class="ql-block">  佛光寺东大殿围绕佛坛的殿内墙壁前,排列着二百九十六尊罗汉,为明代塑造,这些罗汉像原为五百尊,1954年因雨水冲蚀,被倒塌的后墙压坏了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东大殿梁架及内部布局(图:李乾朗《穿墙透壁》)</p> <p class="ql-block">殿内柱樑结构</p> <p class="ql-block">漂亮的藻井</p> <p class="ql-block">外墙角柱</p> <p class="ql-block">殿前大钟</p> <p class="ql-block">  东大殿斗拱作为檐下的局部构造,将屋檐悬挑出四米之外。</p> <p class="ql-block">  这有效地保护柱根以及土墙免遭雨水的侵蚀,成为中国古建中悬挑屋檐最远的斗拱实例。</p> <p class="ql-block">挑檐局部</p> <p class="ql-block">突出挑檐的龙头</p> <p class="ql-block">朴实的门窗</p> <p class="ql-block">  佛光寺东大殿南侧偏东,有一祖师塔。建于北魏时期,是唐会昌五年(845年)灭佛,佛光寺被毁留存代建筑物,也是仅存的北魏时期的两座古塔之一。</p> <p class="ql-block">  祖师塔为等边六角形砖塔,外观二层,上下层均单檐。塔下层有六角形心室,面西开一素火焰形券门,余五面素墙。上层实心,西面砌一假门,门两侧两面各砌假窗,余三面素墙,但六个转角处都有饰以三朵束莲的倚柱。塔身上下层檐各用三层砖砌仰莲叠涩挑出,塔刹为二重仰莲为座,上承宝瓶,最上为火珠。塔身无纪年铭刻,梁思成先生根据形式判断为北魏时期为建。</p> <p class="ql-block">膝折带</p><p class="ql-block"> 这里可见灰色片麻岩与五台绿岩的岩性分界面。由于后期构造运动使岩层倾斜,并形成了褶皱、断层以及膝折带等构造形象。</p> <p class="ql-block">  唐大中经幢,立于唐大中十一年(857),通高2.84米。最下方为八角形土衬石,上置须弥座,每面镌刻壸门。往上有覆莲宝装莲瓣,束腰刻六只狮子,头背承托三重素仰莲瓣。这座经幢是五台山现存最早的唐代经幢,也是判断佛光寺东大殿建造年代的重要依据之一。</p> <p class="ql-block">俯瞰坡下佛光寺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佛光寺配院</p> <p class="ql-block">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被梁思成先生称为“四绝”及中国第一国宝。其<span style="font-size:18px;">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可估量!虽然这些国宝地处荒郊僻野,但值得到此感受国宝的魅力和古人的智慧!</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