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如果要说古代诗坛有什么憾事,“诗鬼”李贺的英年早逝,绝对可以算得上数一数二的。这个与李白、李商隐合称“唐代三李”的诗人,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诗人,有着“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的诗人,只活了不过二十七岁而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贺开创了他所独有的“长吉体”,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名句。其中“黑云压城城欲摧”便出自他的代表作《雁门太守行》。也正是这首诗,让他得到了“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赏识,一时之间声名鹊起、好不得意。
《雁门太守行》是李贺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除了以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出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更是将战争时刻的边塞风光体现得淋漓尽致。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历来为人所称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雁门太守行
</p><p class="ql-block">李贺
</p><p class="ql-block">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p><p class="ql-block">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p><p class="ql-block">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p><p class="ql-block">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首诗共计四联八句,我们可以将它分成两部分来看,前四句为一部分,主要描写战争的情景。后四句为一部分,主要描写驰援部队的活动情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贺先以一句奇语“黑云压城城欲摧”,便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表达得有血有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句诗中的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交战双方的力量悬殊,以及守军将士处境的艰难表现了出来。所以紧接着次句,诗人便以“甲光向日金鳞开”来描写城内的守军。意思是,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金光闪闪。说明守军正在严阵以待,同时“甲光”和首句的“黑云”相对照,大有一种自然界中雨过天晴的景象,鼓舞士气提振军心的意图可见一斑。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意思是,在深秋的一片死寂中,战争的号角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交战双方从白天鏖战到夜晚,如胭脂般鲜红的血迹,正透过夜雾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凝结的紫色。由此可见,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且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这也为后四句描写驰援部队的活动情形作了铺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写到诗的后四句,诗人先是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描写了驰援部队连夜急驰的活动情形。驰援部队将红旗半卷赶赴战场,偃旗息鼓,等到了敌军的营垒前,便击鼓助威,加入战斗。这两句诗也很好理解,便是兵家常说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最后两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诗人引用了燕昭王求士的典故。据《战国策》记载:“燕昭王求士,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下人才”。这里为的是表达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视死如归。诗到这里便戛然而止,至于结果如何,便只有根据将士的气势,和驰援部队的加入来猜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综观李贺的这首诗,他的惊艳之处,便在于浓艳斑驳的色彩。如黑色、金色、胭脂色、紫红色等。而在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中,我们便领略到了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以及战争时刻的边塞风光,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表现力,彰显出中华民族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和民族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