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谈兵法·赢职场(35)找准你的“最优解”

机器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题字:曹洪岭,山东省书协副秘书长,东营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span></p> <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谋攻篇》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说,通常用兵作战的法则是,使敌人全国屈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屈服是上策,击破敌军就次一等……百战百胜,并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不经过直接交兵就能使敌人屈服,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p><p class="ql-block">“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是用兵的一种最高境界、最高追求,是“善之善者也”之求,是一种“最优解”。但是,没有“全胜”,并不意味着就不是“最优解”。在不具备“全胜”的条件下,退而求其次的“破胜”,同样称得上“最优解”;相反,不具备“全胜”的条件而奢求或苛求“全胜”,则会适得其反,变成“最差解”。 </p><p class="ql-block">唐睿宗李旦有6个儿子,其中5 子均为妃子和宫女所生,唯独长子李宪是肃明皇后生的,乃真真正正的“根正苗红”。710年,李旦在三子李隆基的拥立下,再次登上帝位。此时,立谁为太子,唐睿宗犯难了。立李隆基吗?李宪是嫡长子,且6岁时就已被立为太子。立李宪吗?李隆基立了大功。左右为难之际,长子李宪站出来了,他“固请立李隆基为太子”。</p><p class="ql-block">面对锦绣江S和九五之尊的无限诱惑,李宪何以能如此“大度”?因为他知道李隆基果断,是干大事的料。710年,他联手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杀了祸国殃民的韦后和安乐公主,力挽狂澜,拯救了李唐。712年,他又发动政变,诛杀了太平公主及其党羽,大唐迎来中兴。相比之下,李宪就没有这般魄力和胆略。所以,他才斩钉截铁地对皇帝老爸说:和平时期,应先立嫡长,国难之时,则归有功之人。</p><p class="ql-block">假如李宪与李隆基争太子,进而争皇位,以李隆基的胆识和权力欲,十有八九又会酿成一场宫廷血战,李宪的结局可想而知。那么,主动推让太子之位,这便是李宪的“最优解”!</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军争篇》曰:“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所谓“最优解”,实际上就是利害权衡后的“利从其大”和“害从其轻”。</p><p class="ql-block">在职场上,“全胜”的好事几乎没有,而利害相交的事倒是常见,一举一措都可能利害兼存,如何做出选择都需要杂于利害。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列出“可能解”,排除“最差解”,权衡“可行解”,找出“最优解”。如此这般,便可达到《孙子兵法》提出的“善之善者也”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姜海旗题“老路谈兵法”)</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老路名片:</i></p><p class="ql-block"><i>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6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