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七月的阳光洒在祁连山的怀抱,我,一个曾经在这片草原上挥洒汗水的知青,再次踏上了归途。托勒草原牧场,这个名字在我心中回响了无数次,如今,我终于回到了这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回忆起航</p><p class="ql-block">1955年,牧场成立;1958年,为了国家的核工业建设,2000多牧民从金银滩草原搬迁至此。1968年,我们44名知青,带着青春的梦想和激情,来到了这里。我们来自西宁、北京、上海,不同的背景,却有着相同的使命——接受再教育,经受锻炼和考验。</p> <p class="ql-block">二、牧民的关怀</p><p class="ql-block">在这片草原上,我们得到了牧民群众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我们,培养我们,体贴我们。我们跟随着牧民群众从事放牧,捡拾牛粪,挤奶,打酥油,剪羊毛,分群选育,疫苗注射,畜病防治,制取干酪素,修羊圈,盖土房,经风雨见世面,学会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学会了游牧民族的生活和工作体验。这份深情,如同草原上的河流,滋养着我们的心田。</p> <p class="ql-block">三、岁月的变迁</p><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流逝,有的知青调到了其他单位,有的参军,有的被选调上了大学,还有少数留在了牧场。牧场最终撤场建乡,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如今,牧场已更名为央隆乡,属于祁连县管理。牧场的老职工们都已经退休,被安置到了祁连县,他们的子女们也分到了羊群和草山,国家和政府已经给他们建造了砖瓦房屋,盖起了暖棚和新的羊圈,并且通了大电站,修建起了连接起家家户户的公路,牧民们都有汽车和摩托车,家家都修建起了网围栏,牧民们的生活已经得到了大大的改善。</p> <p class="ql-block">四、重返故地</p><p class="ql-block">这次回乡,是我离开牧场后的第四次。到了西宁以后,我首先去会见了原来一起上山下乡的知青同学,我们都是老三届啊,由于岁数都比较大了,很多同学又都分散到了全国各地,在西宁的同学们身体情况都不是太好,有些人都因为心衰肺衰住过院,有些人因为多种疾病的困扰在家休息,还有的朋友因为家庭的原因,没有能够前来参加我们的聚会,但是能来的同学们仍然对我们的那段时光保持着深深的怀念,对我们的同学的友谊非常的珍惜。</p><p class="ql-block">这次虽然时间短暂,只在牧场呆了两天,但我在祁连县见到了许多老朋友。他们的热情招待,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五、草原的盛宴</p><p class="ql-block">在祁连县的大草原上,原先牧场的朋友们因为有些已经定居在了祁连县,所以为我们我们租了蒙古包,宰了羊,做了血肠、肉肠、面肠、肝肠,煮了手抓羊肉,做了酸奶。摆上了油饼散子,时令的瓜果,我们尽情玩乐,欢聚一堂,仿佛回到了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六、牧场的新貌</p><p class="ql-block">再次来到牧场,我看到了新的变化。曾经的放羊地,现在建起了暖棚和砖瓦房子,牧民们的生活大大改善。我参加了剪羊毛的活动,虽然身体已不再适应,但我坚持剪了五只羊,体验了曾经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七、老友重逢</p><p class="ql-block">我见到了曾经一起工作的老牧民,回忆起当年的工作场景。德赫拉,一个在文革期间受尽苦难的老牧民,也回忆起了那些艰难的岁月。我们的对话,是对过去的缅怀,也是对未来的期许。</p> <p class="ql-block">八、友情的延续</p><p class="ql-block">在牧场,我看见了我的老房东,她的老伴前些年已经去世了,回想起来,我们都是唏嘘不已啊,那时候我们朝夕相处,亲如父子,亲如兄弟姐妹啊。可惜的是有些想见的人已经去世,但他们的孩子们延续了我们的友谊。牧场野牲队的朋友们放牧的鹿群也实现了规模化,牧民们的孩子们也都上了大学,有的也担任了不同的领导职务。看到我的到来,朋友们都热情招待,献上洁白的哈达,家家都摆上手抓羊肉,肉肠,血肠,油饼馓子,时令水果,酥油奶茶,牦牛酸奶,这份友情,如同草原上的牧草,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九、结语</p><p class="ql-block">在这片草原上,我留下了青春的足迹,收获了人生的财富。虽然岁月改变了我们的容颜,但改变不了我们心中的那份情感。我将这份记忆,这份情感,化作文字,让它成为永恒。</p> <p class="ql-block">感谢朋友们的关注,支持和点赞,谢谢你们,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