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学——湖南省新时代卓越教师培养对象高端研修项目在西安如期举行,2024年7月7日给老师们开讲的是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导师贺卫东。上午,贺教授讲座的主题是《生命向度的文本分析》</p> <p class="ql-block">讲座围绕三个思考题展开:人为什么要学习?什么知识是最有价值的?为什么很多学生不喜欢语文?在场的老师给出了各式各样的回答,贺老师从自身从事教育行业的经历出发,对老师们进行了专业的解答。最有价值的知识指向生命,而文本分析的僵化是语文教学效率低效的重要原因。</p> <p class="ql-block">贺教授从“生命教育是教育的起点”、“阅读的本质就是生命意义的建构”、“阅读的基本目标与功能”、“文本分析是语文能力形成的核心环节”、“生命向度文本解读的六个教学转向”、生命向度文本分析的教学意义”等方面作了理论及实践阐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午,贺教授的讲座内容为《知识意义建构与教育智慧生成》,首先贺教授从理论的角度解释了知识与教育的定义。贺教授认为教育是传递有价值知识、启发智慧、统一真善美的生命意义的活动(小学在兴趣与习惯,中学重在方法,大学培养信念)。</p> <p class="ql-block">听了贺教授的讲座,我深受启发。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幸福的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将“生命向度”的理念融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文本的生命力和价值。我相信,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思想、价值观等方面的素养,提升审美能力,建构生命意义。在贺教授的启迪下,工作室成员打开了解读文本的思路,对于文本解读也有了新的思考。在下一阶段的教学研究中,要实践探究生命向度文本解读的教学转向,关注学生情感需要,激发学生语文兴趣,提升学生审美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