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民间在总结明清两代治理国家上的区别时,有“明修长城清修庙”的说法。来到承德,看到从狮子沟到武烈河东岸的丘陵山峦中,分布着或红墙绿瓦、或金砖铺顶的寺庙,想想此话总结的还颇有道理。利用周末我们来到承德,一来躲开北京的酷热,避暑几日;二来是想参观外八庙。承德的外八庙位于避暑山庄东部和北部的丘陵上。说到避暑山庄外的寺庙实际上有十二座,只是因为其中的八座归了清政府管理,才称为外八庙。</span></p> 普陀宗乘之庙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康乾盛世就是国力强。乾隆皇帝为庆祝自已60大寿和他母亲皇太后80寿辰修建的普陀宗乘之庙,规模大,气派而宏伟,修建普陀宗乘之庙时光黄金就用了140000多两。想想乾隆爷一生六下江南,应该喜爱江南景物,但为自已和太后庆生,修的确是西藏风格建筑,真是挺有意思的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承德丘陵地带的外八庙,普陀宗乘之庙的大白台和大红台是最醒目的建筑,平顶、排列整齐的盲窗、巨大的红墙是典型的藏式风格。而高大的红墙在绿色植被的映衬下又显神秘。因普陀宗乘之庙形态很像西藏的布达拉宫,所以人们也称作小布达拉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登上普陀宗乘之庙的大红台还是要费些力气的。年青人蹦蹦跳跳地登上大红台,穿着藏族服装忙着打卡留影;上了年纪的老人喘气粗气也要爬上台顶,只为了上面的无限风光。大红台中央的万法归一殿是普陀宗乘之庙的主殿,顶部镀着黄金铺着铜瓦。从远处望去金光闪闪,宏伟壮观。游人登上大红台,都要背向万法归一殿的金顶打卡留影,寓意着背靠金山。</span></p> 须弥福寿之庙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外八庙的须弥福寿之庙总觉得叫班禅行宫更为贴切。为了参加乾隆70大寿,六世班禅从西藏的日喀则出发到承德,路途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想想路上的艰辛真是不易。乾隆爷仿造班禅在西藏住的扎什伦布寺,建了须弥福寿之庙接待班禅也是用心良苦。让人唏嘘的是六世班禅这次进京,再也没有回到西藏。在北京的黄寺因病圆寂,享年42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进入须弥福寿之庙首先看到的是中国传统建筑方式的石桥、山门、碑亭、琉璃牌楼。再行就是主体建筑大红台和妙高庄严殿了,这一区域是班禅在承德起居和讲经之处。乾隆爷很用心地将红台和妙高庄严殿建成藏式风格,希望贵客不再思乡。穿过妙高庄严殿大堂,来到小山坡上,妙高庄严殿金光闪烁的屋顶会马上吸引你的眼球。屋顶上八条金龙活灵活现,大有欲飞冲天之势。登高须弥福寿之庙的最北山巅之上,立有琉璃万寿塔。而微风袭来,塔上风铃清脆作响,像是在欢迊来访的游人。</span></p> 普宁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胡思乱想,怎样才能称为寺庙?有标准吗 ?如果把有佛、有僧人、有香客香火作为标准,那承德外八庙中,只有普宁庙符合人们对寺庙的认知。因有的寺庙已损坏,承德外八庙对外开放的只有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宁庙、安远庙、普乐庙五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普宁庙里我们见到了僧人,有了香客,来庙里的除了游人也多了些烧香拜佛的人。所以我们在普宁庙参观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时,还多了些礼佛祈福的心情。普宁庙的主尊佛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就在大乘之阁中,一定要焚香礼拜。此尊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高27..21米,重约110吨。用多种木材雕刻而成。相比北京雍和宫的弥勒佛还要高上几米,所以是世界上最大的木制佛像。</span></p> 安远庙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康乾时期的几位皇帝爷,一边创造着中华民族的盛世,一边也在大把的花着银子。百年间,皇帝爷在京城学着西洋风格营造圆明园,在承德忙着仿造西藏风格建设外八庙,忙里偷闲还喜欢建点江南风格的小景小物。如果说圆明园的西洋风格是出于豪横,避暑山庄的江南小景则是真心喜欢,那么藏族风格的外八庙一定是治国安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外八庙中安远庙的幽静我最为喜欢。蒙古的达什达瓦部迁居承德后,乾隆爷令人仿他们家乡被毁的固尔扎庙,建造了安远庙。苍松翠柏形成的松径小道通向庙堂,布局严整的大殿座落松柏之间。我们来到安远庙时,庙中的游人只剩一位,看门的师傅闲得无事,在门卫室给我们当起了讲解员,而我们像是享受着专场服务。如此安静,你可以慢慢地了解安远庙的前世今生,也可以在庙中供奉的主尊佛绿度母前祈福平安。另外位于山丘上安远庙,庙前有了个天然形成的平台。天气好时,立于平台望向远方,散落在山中的外八庙尽收眼底,风景如画般地美丽。</span></p> 普乐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都说 “ 一座喇叭庙,胜抵十万兵。”是清代统治者的祖训,但平三藩、收台湾、败噶尔丹等等胜利凭的还是实力,而承德外八庙只是这些历史事件的记念。同样,在平定了西北的叛乱后,西北边疆日趋稳定。乾隆爷没有忘记祖训,主持修建了普乐庙,取普天同乐之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普乐庙的建筑风格一分为二,我们进到普乐庙,先见到的是汉传佛教的格局。山门,钟、鼓搂,天王殿看得十分熟悉。再往前行,便是藏式阇城(曼陀罗)。黄硫璃攒尖顶的旭光阁,阁内顶部的圆形藻井、阇城和欢喜佛,藏传佛教神物的精美,密宗的神秘留住了我们的脚步,也留住了我们探究的心思。而当我们站在旭光阁的平台上,远方的棒槌石也进入了大家的视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记 : 在美篇的“日常”栏目中已分别写了承德外八庙的游记,但受字数限制总觉的未能表达完全,故又写文章述说一番。此文也可称为《承德外八庙又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