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然由王家卫先生执导的电视连续剧《繁花》在央视和东方卫视先后播出已经过去半年了,但是剧中出现的场景却还在我的脑海里反复出现。</p><p class="ql-block">以下七张图片摘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外滩27号外贸大楼里风光一时的汪小姐被罚到外贸公司下属仓库码头去劳动几集是剧中极具戏剧性的,承前启后说明汪小姐脱胎换骨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身穿工装,外表粗糙的汪小姐是如何思考她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些观众认为下放的汪小姐落魄了。有些观众刚开始观剧时认为唐嫣表演过火了,但是看了汪小姐在码头历练后的蜕变,也逐渐认可了她的演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革后上的大学,毕业后进了外贸公司的汪小姐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应该如何面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汪小姐在艰苦的码头仓库磨砺后,喊出“我是我自己的码头!”时,这里“码头”的意思已经不是现实的码头了,而是证明她自己已经完成了“蜕变”,可以自立门户,不再是靠宝总做大生意的小姑娘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海港码头,最早是各家洋行(现在称“贸易公司”)、商社在黄浦江边自建的。我从小熟悉的是大名路上的上港五区。小时候到母亲办公地点(上港五区内海关旅检处),步行或乘车去。</p><p class="ql-block">下图右边下方是黄浦路上东海舰队司令部,左边上方有货轮停靠的码头就是大名路的上港五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大名路358号国际港务大厦,门口这块大石头花纹很漂亮。但是原来的装卸码头都没有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大名路上港五区我小时候印象中唯一保留的这幢老建筑红砖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幢建筑路牌号是大名路388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英商在中国设立的船舶修造厂,1865年在上海成立。开始时是租用上海与浦东两船坞公司的设备并加以修建。1870年后扩充规模,改良设备,增强修造船舶的能力。1892年改组成股份有限公司。1900年,与英国在上海的另一家大船厂祥生船厂联合,改组为耶松船厂公司。1906年改名为耶松有限公司。从此,垄断中国船舶修造业三十余年,为英国在华工业投资中最大的企业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经的上港五区已经成了“上港邮轮城”和“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外滩海关大楼对面还有码头时,引航船是停泊在汉口路对面的码头边的。现在引航船停靠在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曾经的上港五区装卸码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远航运公司大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上海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得天独厚的临水环境,注定上海成为重要港口城市。南宋咸淳初年(1265年前后),上海设镇及市舶务,上海港初步形成。明代,上海县城东门及小南门外沿黄浦江滩涂出现砖石砌筑的踏步式码头。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商首先在外滩沿江建造驳船码头。至咸丰三年(1853年),上海外滩江边已有10余处码头。此后,黄浦江边的码头日渐增加、绵延不绝,沿江水道樯桅林立,航运繁忙。</p><p class="ql-block">随着航运业的发展,近代上海城市化进程加快,码头成为连接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纽带,不但促进了工商业发展,还加强了国内外文化、科技交流。老上海码头文化涵盖各行各业,是近代上海城市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北外滩滨江沿线,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历史内涵。为了弘扬城市精神,传承海派文化,虹口区人民政府尝试将传统博物馆与现代空间景观艺术相结合,在此建立露天博物馆——“老上海码头文化博物馆”,展示“码头衍变”“西学东渐”“名人踪迹”三部分内容,以1843年上海开埠为起点,追溯老上海码头文化发展史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虹口区政府结合港区改造为北外滩游览步道,介绍了上海开埠以来,随着货物贸易不断增长、航运发展而连年兴起的各家中外公司建造码头,包括设在对岸浦东一侧的江边,现在用石板雕刻显示。绿化步道铺设了曾经在上海黄浦江两边建造码头年份的石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太古洋行在上海的码头建造于1873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海开埠</p><p class="ql-block">1843年11月17日,根据《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上海正式开埠。从此中外贸易中心逐渐从广州移到上海。外国商品和外资纷纷通进长江门户,开设行栈、设立码头、划定租界、开办银行。从此,上海进入历史发展的转折点,从一个不起眼的海边县城开始朝着远东第一大都市前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满洲铁道”也在上海设立码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自己的码头,装卸货物就方便多了,周转快了,赚钱也快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代生活中“自己的码头”是另外一种意思,可以自己去争取,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拥有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际客运中心对面是“上海白玉兰广场”,楼下有地铁12号线的国际客运中心站。白玉兰广场处有一处曾经是外滩搬过来的上海海员俱乐部所在地,原址在上海虹口区东大名路旅顺路口,与上海港国际客运总站相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海白玉兰广场的璀璨夜景灯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白玉兰广场眺望浦东陆家嘴建筑群后,我到广场下面乘坐地铁12号线回家。</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黄浦江两边的码头能够保留一些旧码头和仓库,给在世的人留下回忆,给后人留下一点对比,应该也是我们这座城市尊重历史的表现。</p><p class="ql-block">下面是2019年5月,我在游览加州旧金山“渔人码头”时拍摄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旧金山的“渔人码头”不但保留了原来的仓库库房作为展览室和老式游戏机展示馆等,而且还在码头边停靠二战时期的海军潜水艇、武装运输商船和二战时期的招贴画,给后人展示二战太平洋战争期间,旧金山码头所做出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渔人码头”附近的火车摆渡船码头旧址,可供游客参观。</p> <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阅览和点赞支持!</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