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西湖公园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湖滨路,由西湖与三座小岛开化屿、谢坪屿和窑角屿组成,是福州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晋太康三年时,郡守严高引西北诸山之水到此以灌溉农田,因其位于晋代城垣之西,所以称西湖。西湖公园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民国三年(1914年),福建巡按使许世英辟西湖为公园,当时面积只有3公顷多。解放后,西湖公园不断修葺,复建了一些古迹,公园也几经扩大。此处为南门。↓</p> <p class="ql-block"> 清道光八年(1828年),林则徐在福州为父守孝期间,见西湖湮塞严重,提出了浚湖倡议,得到时任闽浙总督孙尔准和福建巡抚韩克均的批准。疏浚工程于道光八年(1828年)十一月开工,道光九年(1829年)八月完竣。↓</p> <p class="ql-block"> 步入南门,首先是西湖公园西岸大梦山麓。西湖书院,是福建师范大学前身,由福建巡抚王凯泰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福州西湖旁创办。光绪年间书院移到乌石山范公祠(范承谟祠堂)左近。↓</p> <p class="ql-block"> 大梦山,又称廉山,山上有明太守江铎手书题字“廉山”石刻。民国时山上修“梦山亭”,凭亭远眺,青山环抱,闽水绕城,廉峰秀外。↓</p> <p class="ql-block"> 2009年于山顶新建梦山阁,是观西湖全景之佳处。↓</p> <p class="ql-block"> 湖西亭,位于梦山东侧,四角重檐,欣赏西湖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遗爱亭,2009年新建。亭中石碑乃清道光元年(1821年)福建按察使吴荣光所立,见证了清代疏浚福州西湖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荷亭晚唱,为福州西湖明代古八景之一。荷亭位于西湖西岸,四方有栏,于方池中遍植荷花,传说林则徐曾移植江南荷花珍品“五品荷”于其中。↓</p> <p class="ql-block"> 现荷亭为1986年重建,2004年修葺,题联“胜迹犹存艳说荷花五品,名斋宛在欣看桂树双株”尤显荷亭依托桂斋而建之新姿。↓</p> <p class="ql-block"> 桂斋原系宋李纲祠旁附属建筑,植有桂花两株,取李纲晚年在福州居住的房屋名称“桂斋”为名。↓</p> <p class="ql-block">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奉命入广东,在潮州途中病逝。咸丰元年(1851年)六月十二日,人们遵照他的意愿,奉遗像祀于桂斋,为福州最早的林则徐祠堂。↓</p> <p class="ql-block"> 此处为宋李纲祠故址。当年西湖李纲祠堂的修建,林则徐亲力亲为,历时四个月。西湖李纲祠堂落成后,林则徐为之撰联:“进退一身关社稷,千古英灵镇湖山”,高度概括了李纲在两宋之际的作为,肯定了其对后人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读书处。林则徐因父病逝回乡守制期间重浚西湖后,在皇华亭故址重造李纲祠堂,并在祠旁架屋三椽建桂斋,表示退老时要在此攻读。1905年,建“林文忠公读书处”,镌嵌林公线描画像于墙上,半亭内前置石桌凳。↓</p> <p class="ql-block"> 禁烟亭。为纪念林则徐虎门销烟90周年,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三日(1929年6月3日),民国福建省政府禁烟委员会于西湖修建禁烟亭。↓</p> <p class="ql-block"> 亭中碑刻“禁烟亭”三个大字为沈葆桢曾孙、林则徐外玄孙、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沈觐寿所题。↓</p> <p class="ql-block"> 步云桥,是连接桂斋、大梦松声等景点到谢坪屿的唯一一座桥。↓</p> <p class="ql-block"> 菊花园,位于谢坪屿上。西湖菊花栽培历史悠久,有独特的传统菊花36个品种载入《中国菊花》,是全国八个菊花种质资源基地之一。每年的菊展均吸引众多市民和菊花爱好者前来观赏,展出精品菊花上千种。↓</p> <p class="ql-block"> 在谢坪屿上看窑角屿,福建省博物院就在湖对岸的窑角屿上。↓</p> <p class="ql-block"> 飞虹桥,连接谢坪屿和开化屿之间唯一的桥。↓</p> <p class="ql-block"> 击楫碑。击楫为敲打船桨之意,典出晋时祖逖渡江中流击楫之事。此碑为福建巡按使许世英于民国四年(1915年)5月7日所立,意在表达反对袁世凯复辟,驱逐列强,收复失地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 仙桥柳色。从开化屿到西湖公园的南大门有一条长堤相通,堤旁栽种了几百颗铅垂柳,长堤卧波,垂柳夹道,如湖中锦带。↓</p> <p class="ql-block"> 宛在堂原系明正德年间诗人傅汝舟营建,乃其邀友隐居吟诗之所。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广东诗人黄任、苏州通判李云龙重建宛在堂为闽中诗人纪念堂。清道光七年(1827年)九月,林则徐回乡守制期间,曾借宛在堂为疏浚西湖的办公场所。↓</p> <p class="ql-block"> 宛在堂前立古代诗人塑像,似在朗朗吟诵。↓</p> <p class="ql-block"> 西湖美,原为开化寺南面万字亭旧址。1985年整治西湖时,在原亭址设置一方平潭海蚀石,由时任国务委员方毅题词“西湖美”。↓</p> <p class="ql-block"> 盆景园。上世纪五十年代,盆栽高手福州碧林园主人何庆嵩将碧林园的1000多盆盆栽盆景移入西湖公园,这是盆景园首批盆景。↓</p> <p class="ql-block"> 1998年,盆景园又引进了原五一苗圃盆景,并营造假山叠水,使盆景园更具古典园林特色。↓</p> <p class="ql-block"> 开化寺原是明代进士、湖广按察司佥事谢廷柱私宅旁一小庵。明嘉靖年间知府汪文盛捐资建寺,标开化之名。此为开化寺山门,内为弥勒佛。↓</p> <p class="ql-block"> 此为山门背面,弥勒佛背后是护法金刚力士韦陀菩萨。↓</p> <p class="ql-block"> 现开化寺为1994年重修而成,采用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福建总督金世荣重建时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 中部正殿为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 后殿为禅堂,为集体坐禅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禅堂内供奉的是千手观音。↓</p> <p class="ql-block"> 更衣亭,始建于五代,相传因闽王王延钧与皇后乘船游湖时,在此更衣休息而得名。1950年,于宛在堂前湖边重修。↓</p> <p class="ql-block"> 开化屿东部的鉴湖慕鱼照壁。↓</p> <p class="ql-block"> 照壁上刻有西湖八景浮雕:仙桥柳色、大梦松声、古堞斜阳、水晶初月、荷亭晚唱、西禅晓钟、湖心春雨、澄澜曙莺。记载着西湖历史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 照壁中部为鱼跃龙门浮雕。↓</p> <p class="ql-block"> 湖山胜处。西湖开化寺之背称后山。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郡守江铎建亭于山巅。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潘思渠重浚西湖又修亭于山上。福州知府李拔题后山为“湖山胜处”。↓</p> <p class="ql-block"> 雨幕中依稀可见匾额和楹联。鉴湖亭匾额乃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手笔,楹联则是明末大学士黄道周草书“荐馨好撷涧边草,养证无挠山下泉”。↓</p> <p class="ql-block"> 湖天竞渡为福州西湖清代古八景之一,为每年端阳众龙舟聚西湖竞渡胜景之写照。1914年,开化屿沿湖岸边始建一船亭,亭为两层木构,形似停在岸边的船。↓</p> <p class="ql-block"> 1985年重修后船形为两层水泥构筑,2000年改为林则徐当年浚湖用画舫船形,亭柱上挂有林公当年题写的楹联“新涨拍桥摇橹过,杂花生树倚窗看”。↓</p> <p class="ql-block"> 西湖兰花圃始建于1957年,时称“兰苑”,<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当时全国四大兰圃研究中心之一。</span>1961年2月,朱德视察福州西湖时题写了“兰花圃”匾额,从此西湖公园“兰苑”更名为“兰花圃”。↓</p> <p class="ql-block"> 玉带桥,连接开化屿和窑角屿唯一的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