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秤

格子

<p class="ql-block">在新建成的省老干部大学已坚持三个学期了。我一直认为,这所大学简直太适宜了,是对退休人士的最大的一个关照。若是不来这里学点什么,那将是个人精神生活的一个大损失,是对一个有效资源的浪费。校园美丽大方,教室设施齐全,环境非常好,有时会感觉,真正的大学也最多不过如此。进到校园,无形中会升起自豪感,好像自己真是老大学生似的。</p><p class="ql-block">老年大学在每年的寒暑假时,都会组织一些名师名家的讲座,让同学们报名前来聆听,增长知识与见闻。平时,我因为家离大学比较远,都基本上没有报过名。6月18日,班长在大群里发《名师名家云讲堂》通知,讲,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同志精神文化需求,让广大老同志现场学习特色名家课程,拟定于周四举办系列讲座第二期,讲座的主题是《美术讲座漫谈》,主讲人是马国强。这次的通知,一下子让我来了精神。我一看到这三个字,来不及看下面一大串他的种种头衔,就马上决定在网上报名。因为马国强这个名字对我一直有一种神秘感,去听听他的讲座,就是想看看真人尊容,打破这种感觉。</p> <p class="ql-block">马先生的成名作及代表作,已被河南省美术馆作为藏品!</p> <p class="ql-block">线条的杰作,胡子,一根线条都不能少!</p> <p class="ql-block">马国强先生1952年人,出生在驻马店。在对他的介绍中,说他是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河南省文联名誉主席,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郑州美术学院名誉院长,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海南省中国画学会名誉会长。曾任河南省人大常委,河南日报副总编辑兼大河报总编辑,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在我看来,名誉上的事儿都比较虚,太长的虚衔其实是一种负担,我只看看他的曾任就可以了。因为就是他的曾任,才一直激起了我的好奇与神秘。我总是在想,大家差不多都是同龄人,他咋就那么棒,专业与仕途比翼双飞。比如,他小时候是在驻马店上的小学中学与高中,直到考到开封师范学院才离开驻马店。他名声斐扬之后,我认识的一位同龄女性曾经谈起过他,说他们曾同过学,而且还有一点点的特殊关系。更重要的是,他曾任过省报的副总编辑,我们从小在报社家属院长大,父辈都是老报人,他如此年轻,就是报社的大领导,要知道,报社人才济济,是省委的喉舌。要什么样的人品与文品?才可以担当这如此大任?所以,一直都有想见见他真人的想法。曾经还在脑海里想象过他当大领导的样子,想象着他应该是既浪漫又深沉,形象儒雅又不失威严。想象像他这样几乎是同龄人的人,咋就这么历害嘞?画画的好,书法好,还可以从政到如此高位。太牛了。但一直未有机缘出现。这次一看是他主讲,又可以每个人都有资格报名聆听,何乐而不往呢,必须抓住这个机会,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感。</p> <p class="ql-block">那天早晨,平时爱睡懒觉的我早早起来,坐地铁,老年公交卡暂不能用,毫不犹豫买了地铁票,到达众意西路地铁口,平时都喜欢走着过去,欣赏和呼吸路两边的风景与新鲜空气。但这次,啥也顾不上了,只想着赶紧坐上惟一路过老年大学的S207公交车。这次,我真的提前到了报告大厅。门口服务的工作人员给了我一张座位表,我的座位是左边四排2号。我进而又扫了一眼其他名字,因为我预感,会有熟悉的名字也和我的心情一样,今天也会来赴会的。果真,我看到两位男士的名字,也算是发小吧。还没到上课的时间。大厅主席台上的屏幕上正在展示马国强先生的情况介绍,我看了一会,犹豫纠结着要不要在这有限的时间斗胆先和马先生见上一面,说两句。也许这是最好的机会,此时他正在贵宾室坐着等待上课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和人主动交往不是我的强项,尤其是和“大”人物。我自己给自己打气,向一位工作人员简单说明情况,请她引导我过去一下,一二分钟即可。还好,没有过多的干预,也许是退休的人缘故吧,人家给了这个面子,把我领了过去。</p><p class="ql-block">时间太短了,总体来讲,几分钟时间,大家说话还挺放松。本来我还专门带了一个本子和笔,想让他给我写一句话然后签上他的名字,但一时放在大厅的座位上忘记拿了。别让他们以为我不知深浅是想讨要他的书法作品。我是绝无此想法的。就算是签名没有成功,我也一点不遗憾,因为那毕竟显的有点沽名钓誉,或者是像追星一样,说明不了什么。回来时和一位书法老同事谈及此事,他说,马先生在河南美术界算是老一,他的画及作品可值钱了。我还真没想过这样的事儿,只是习惯性这么做,想着以后也许会写点什么的时候用得上。</p><p class="ql-block">马国强先生走到讲台的时候,和想象的很不一样,看起来也就是一个比较清爽干净的小老头,个子不是很高,长相打扮也很朴素,穿着普通,并无文人雅士的不羁样子,官员的迹象尤其是大官员的样子也并不明显,没有什么架子,是普通文人的样子。当然,在这种场合,这种样子就是人们最接受的样子吧。他讲课很本真,一点也不高高在上或是凌架于人,他本想说普通话,但驻马店普通话总是不能让他充分的表情达意,于是干脆直接说河南话,他一直说前排坐着许多前辈,让他不好意思和汗颜,透露着极大的谦虚。但我能感觉出,他的内心,其实就是我想象的样子,有文人的风骨,有对书画的执着,有一往无前的坚持,他有这个资本。</p><p class="ql-block">因为他自己讲课,总是不能过度地夸奖自己,但从他展示的成功的代表作及作品中,可以感受的到,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一,他讲,他从小并没有什么绘画的天赋,他是什么都喜欢,什么都想尝试的人,喜欢写,喜欢画,喜欢文艺,喜欢体育。要说天赋,那就是聪明吧,聪明就是他的天赋。他上了开封师范学院以后,可能就开始典定了他之后的肯定会成功。他像所有的好学生一样,孜孜不倦地学习,总是感到时间不够用。他说,他任何时候,笔不离手,即便是现在,也是一样,兜里总是揣着素描本,就算是省长在上面讲话,他也是装着记笔记,在下面偷偷画上几笔。他说,学,然后知不足,越是画,越觉得自己不够,对艺术,从来都是心怀敬畏。以前自己一天或是两天可以画一张画,现在,有时半个月才完成一幅作品,每一笔都不能有丝毫马虎,每一笔都不能少。然后他就用一句话比谕,就是“够秤”。记得西安书协主席,叫杜中信,也是这样说的,“真正的大师,永远怀着学徒的心。”他说,中国画,不是画出来的,是线与线的结合,所有的画,体现的都是线条。他说了许多如何鉴赏画的专业词语,让我非常受益,平时看到别人的画,许多人总是说,好棒啊,好美啊,好漂亮啊,但如何美,几乎很少人会从专业的角度往下点评。专业的眼光是需要知识的修练的。马先生给了我许多启示。</p><p class="ql-block">那天,他结合着自己的画讲了一个多小时,应该是非常成功的,中途几乎无有一人退场,结束之后还有许多人迟迟不愿离去,提出许多问题等马先生解惑。还有一些人拿出自己的作品请马先生点评指导。我是忘性大的人。两节课的时间记不住多少东西。但是"够秤"这个词我是深深牢牢记住了。它似乎震憾到我了,多么鲜活的一个词语啊。对呀,一个讲究创作够秤的人,必定是一个极为认真的有责任与使命感从不马虎的人。当然应该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人。够秤,是买东西时最大的满足与信任。够秤,可以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比较喜欢逛商场,每看到一件做工精细,赏心悦目的衣裙时,我觉得也可以用够秤来理解它。而一些仿制品,细节精陋,布料不够,马上就会脱口说,不够秤。看一本好书,那作者肯定是呕心沥血,字字珠肌,够秤。听一首好的音乐,够秤,学一首广场舞,功夫下到了没有,一看便知是否够秤。去公园散步,去坐地铁,去商场超市买用品,只要你的感觉是好的,是舒服的,满意度是高的,那么,肯定这样的服务及环境都是够秤的。</p> <p class="ql-block">余先生仓促合了个影!</p> <p class="ql-block">现在,我不管走在哪,看到什么,心里评判什么,都喜欢用到这两个字,真让人喜欢,又朴素,又到位,又恰到好处。比如走到自家住的小区,看着小区环境,我心里马上就会有一句,嗯,不够秤!看一位姐家住的小区,绿化,电梯,保洁,管理及人性化,嗯,那才叫够秤!走到地铁里,上卫生间,马上就从装修的材质,卫生的程度看出1号线与5号线哪条线最够秤。哪个站的卫生最够秤。看人也是一样,很高的能力,优秀的品质,宽容奉献的德行,自律的言行,在我的眼里,都是够秤的。总之,自从听了马国强先生的讲座之后,这一段时间,不管走到哪里,不管评价什么,我心里都有一杆秤,过瘾的很。</p><p class="ql-block">中国的汉字非常的奇妙与魅力无穷。我常常惊叹于一些人,文字被他们一组合,产生出一种无法抗拒的魅力,这种组合,绝不是华丽词藻的堆积,真正的大家,反而是不动声色的,最朴素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反正我创造不出来,所以就喜欢和钦佩他们,这,也许就是听马国强先生讲座的最大收获吧。</p><p class="ql-block">因为最近视力有较大问题,加之人也很懒,早就说不写东西了,但这篇文章,想了很长时间,不写出来心好似不净,小文人的毛病。正好天又下雨,可以老老实实坐于家中,写出来,聊以自慰!2024年7月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