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西南联大有个约会

爱做梦的狮子

<p class="ql-block">2021年,我偶然听到樊登老师和许渊冲先生在谈他的《西南联大求学日记》,通过这本书,我才初次了解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这所有着特殊意义的学校。没想到短短3年时间,我居然有机会去它的旧址参观,于是这一趟去云南,这个完全算不上网红的景点,却成了我心中最大的期盼。</p> <p class="ql-block">那它吸引我的是什么呢?应该是那段战火纷飞的年代,在昆明这个偏安一隅的角落,联大学子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仍然苦中作乐,求知若渴,保住了中华民族的知识命脉;应该是许老先生一生热爱翻译,百岁高龄仍伏案工作,在一方书案前,一坐就是一辈子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到了这里我才知道,西南联大和咱们长沙还颇有渊源。当时全面抗战爆发,平津沦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于1937年8月先是迁往长沙,由张伯苓、梅贻琦和蒋梦麟为常务委员,负责筹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来长沙也未能幸免卷入了战火之中,1938年2月,长沙临大师生不得不分三路继续向西南搬迁,最后来到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p> <p class="ql-block">这次颠沛流离的路途历时68天,行程1671公里,被誉为“教育史上的长征”。后来闻一多先生在为西南联大纪念碑篆额时,还特意为这段经历融入了浓浓的感情色彩。据当地讲解员介绍,闻先生把纪念碑正面的“国”字少写了一笔,表示我国的国门被迫打开了;把“立”字象形成一个人坚定地站立在那里,呼应了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最重要的一个字是“联”字,它写在正中间的最上方,表达越是条件艰苦,炮火连天,越是需要三校师生学子众志成城,联合一心。联大的校徽设计成稳固的三角形图案也是同样是为了突出这个紧密团结的“联”字。</p> <p class="ql-block">在西南联大的常委里,儿子最关注的是北京大学的校长蒋梦麟。他特意跑到蒋先生名言“学校之唯一生命在学术事业,学生当以学习为最大任务”前,要求拍照留影。我不太确定他的心里在思索些什么,我猜他已经默默许下了求学的期待和方向。</p> <p class="ql-block">同样来到这里我才知道,昆明在抗日战争结束后,还有轰动一时震惊中外的反内战“一二一”运动。昆明的爱国师生为了争取民主,不顾国民党的鸣枪恫吓,殴打师生,甚至投掷手榴弹,仍然通过演讲、集会和罢课等方式,响应着中共“用一切方法制止内战”的呼吁。</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革命事业还是学术研究,昆明这片热土都充分诠释了它的坚毅和韧性,执着和热爱。我又一次想到了许渊冲先生,他说要把中国的美变成世界的美,把世界的美变成中国的美。因为这份对美的执着,我在联大博物馆里一路寻找他的踪迹。有些失落和遗憾的是,这里的名人名家实在太多:闻一多、钱钟书、朱自清、两弹一星、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诺贝尔奖……几乎容不下他的身影。我最后不甘心地瞪大眼睛在外国语文学系的479个学生名单中拼命地搜寻,终于在第二行第31号看到了他的名字,才算是倍感欣慰地舒了口气。</p> <p class="ql-block">想想在联大的5年时光,他也不过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学生,或许除了他自己,很多人并不知道:他也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提名;他在机要秘书室翻译情报,也获得了美国颁发的自由勋章;他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获得了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 “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p> <p class="ql-block">没关系,如此充满热爱的一生,总会有人记得许老先生的名字。就像是短短8年的时光,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弹指一挥间,仍然会有人记得“国立西南联和大学”这所学校的名字。它用“刚毅坚卓”的四字校训,为那些身处逆境的人们,为那些泥潭深陷的人们,带去了新的希望和光亮,带去了学习的动力和勇气,带去了成长和蜕变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