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龙门古镇景色幽,</p><p class="ql-block"> 青砖黛瓦映清流。</p><p class="ql-block"> 古巷深深藏岁月,</p><p class="ql-block"> 石阶迢迢寄春秋。</p><p class="ql-block"> 千古英雄留胜迹</p><p class="ql-block"> 文化底蕴深且厚。</p><p class="ql-block"> 孙氏遗风今犹在,</p><p class="ql-block"> 后人传承永不朽。</p> <p class="ql-block">图文:山歌</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1848399</p> <p class="ql-block"> 在我游历过的二十多个江浙古镇中,龙门古镇可谓最为古朴、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古镇。它位于杭州西富春江南岸,是三国东吴大帝孙权的故里。古镇民风淳朴,风俗独特,姿色与风韵更是江南独一无二。近日,我利用在杭州旅居之机,专程赴龙门古镇揽胜,感触颇深。</p> <p class="ql-block"> 龙门古镇有别于江南其它古镇,它既有江南水乡凌波水韵的气质,又具有徽州中国画里水乡的特征。古镇周围峰峦四起、山水相依,环境优美。大山头盘踞于西隅,龙门山崛起于东南。山势巍峨,雄伟壮阔。山上树木茂盛,植被丰富。龙门溪与剡溪呈丁字相交穿越古镇,围出一带绿野田园,仿佛一幅天然水墨画。东汉高士严子陵畅游龙门山时,观山势异常,曾留下了:“此处山青水秀,胜似吕梁龙门”的赞誉,古镇也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龙门古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居民大多姓孙,是孙权后裔的最大聚居地,至今还留存着浓郁的宗族氛围和独特的民族风情。作为我国古代宗族聚居形态的典型代表,孙氏在此已繁衍65世,村中90%是孙权后裔。历史上,孙氏一族人才辈出。三国东吴大帝孙权、唐代药王孙思邈、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等,皆出自龙门孙氏一族,充分展现了古镇的历史渊源。</p> <p class="ql-block"> 从杭州驾车1个多小时,来到龙门古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镇大门的广场上,矗立的一座大理石牌坊,上写“龙门”,牌楼后面的照壁上,“孙权故里”四个大字苍劲有力、非常醒目。</p> <p class="ql-block"> 从牌楼入口处走进古镇,仿佛穿越了时光随道,回到了那个古老的年代,卵石板路、白墙黛瓦。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古朴。在这里,看不到徽商豪宅的金壁辉煌,也少见拱桥下泛舟的水乡幽情。到处是卵石铺就的小路,巷弄相连,屋舍相接,以卵石或青砖作墙垣的古屋排列有致,静立于古镇,处处散发出山村的粗犷和原计原味。穿梭其间,只见灯笼高挂,牌匾高悬,马头墙、翘飞檐等虽历经沧桑,但从中依然可辩昔日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徜徉在悠长的龙门老街上。鹅卵石铺就的路面颇有古意,路两旁墙檐相连,房廊相接,老房子鳞次栉比,老街悠长,古巷幽深,总让人不知道尽头在哪里,就像是走在一条四通八达的迷宫。老街是商业街,也美食一条街,沿街店铺林立,依稀可见店里悬挂着的招牌、黑沉的柜台和老式算盘。店主人悠闲地躺在摇椅上,听着收音机。寂静的老街上偶尔传来几声狗吠。</p> <p class="ql-block"> 沿着古巷继续前行,不经意间,鹅卵石路在脚下分岔,向两侧横生出一条条巷道,蜿蜒通向四面八方,将整个古镇串联起来。古镇有巷弄数百条,外人进入,如陷迷宫。这些幽深的斑驳巷弄,是古镇的经络血脉,以发散状街巷为骨架,长街曲巷连贯相通,深藏着一座座宽敞幽静的宗祠厅堂。</p> <p class="ql-block"> 龙门古镇的建筑属于典型的徽派建筑,以两座孙氏宗祠为中心,保存着宏大的明清古建筑群,这些建筑包括祠堂、厅堂、民宅、石桥、牌搂等,种类齐全、且保存完好,构成了迷宫般的传统民居聚落,实为国内所罕见。这些古建筑使龙门古镇拥有厅堂博物馆的美誉。其中孙氏祠堂、工部牌楼等建筑,更是给龙门增添了几分欲说还休的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 在古镇的中心,有一座古老的宗祠,这是孙氏家族的宗祠。孙氏宗祠是孙氏家族祭祖和议事的主要场所,宗祠分门厅、正厅、后堂。两侧是厢房。大门分正门和偏门。宗祠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古镇标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作为龙门古镇的标志性建筑,孙氏宗祠是孙权家的重要历史见证。这座宗祠宏伟壮现,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内部陈列着孙氏家族历史资料和文物。在宗祠的正厅,摆放着先祖孙权画像,眉宇间尽显帝之气。画像上方有孙权撰写的一篇《天子自序》,记录了孙氏的来历迁徒繁衍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孙氏宗祠不远处就是思源堂。思源堂是龙门孙权二十八世治的宗祠,系大房治公后裔在宋代所修建,为的是传承美德,光宗耀祖。</p> <p class="ql-block"> 从思源堂走出,来到承恩堂。承恩堂又称“工部”,为孙权41世孙孙坤的儿子惟和公所建。孙坤系明朝永乐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负责督造巨舰八十余艘,为郑和下西样立下功劳,晋升为奉议大夫、工部督水清吏司郎中。因积劳成疾卒于官朝。明供熙元年,明仁宗下旨褒封三代。孙坤之子惟和公不忘先父功德,感念朝廷之恩,报朝廷恩准,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建造承恩堂。后于清咸丰年间焚于火,工部牌楼尚存,清未民初,后裔孙鼎源重建。</p> <p class="ql-block"> 孙坤督造的“郑和宝船”模型。据明史记载,该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十八丈,首尾共设九桅,帆十二张,桅楼明式建筑风格,体势巍峨,蓬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据明代学者推算,宝船长138米,宽56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制海船。</p> <p class="ql-block"> 孙坤铜像,旁边悬挂着他的生平。</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工部,转过一条巷弄,来到了“义门”。义门是为纪念孙权第三十八世孙、人称四十五阿太孙潮而建。孙潮经商有道,家底殷实。明嘉靖年间,龙门大旱,孙潮倾其家产,救济灾民,并为全村代缴皇粮。嘉靖皇帝亲赐孙潮“义民”二字。为褒扬孙潮义举,当地官府为其建造了牌楼。“义门”二字为知县奚朴亲书。孙潮的“义”字,成为孙氏家族千百年传承的美德。</p> <p class="ql-block"> 从义门牌楼走出,不远处出现一方砚池。但见微风佛动,一泓清水,水面泛起层层涟漪。这是古镇特有的景致,据说每当月圆之夜,一轮明月倒影在砚池之上,映照出月亮的倒影,营造出一种空灵、清幽的感觉,极富动感。古镇人将此美景称为“砚池夜月”。</p> <p class="ql-block"> 龙门古镇最值得驻足停留的,就是砚池月夜。月上技头,砚池就像掉落在古镇的一面镜子,倒映出的依然是那轮千年前的明月,水草、鸟禽点缀其间,更富灵性。 远处的青山如黛,浓浓的江南水乡气息。</p> <p class="ql-block"> 砚池月夜是龙门古镇的灵气所在,在古代,砚池即称为“墨池”,宛如一方大砚台的池水,昭示着勤奋好学。龙门古镇的砚池,据说是孙氏家族“耕读传家”的家训之地,以此寓意读书乃是家族兴旺的希望所在,来勉励子孙勤耕苦读、高中状元、考取功名、光耀门楣。借自然之物寓示家族信条,这是何等的刻骨铭心。掬一捧清水,映出的是一代代读书人。</p> <p class="ql-block"> 从古镇曲折的巷弄穿出,来到巷外,但见群山环绕,远远看见一条山溪。这条发源于龙门山瀑布的龙门溪,穿村而过,淙淙汩汨,清澈见底,汇入剡溪,潺流廿里进富春江。沿着溪边漫步,可以看到两岸的青山绿水和古朴的民居。青山环抱、溪流浅唱,村中风情宜人,村外稻花飘香,谱写出一首浑厚悠扬田园牧歌,使我真实感受到一种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p> <p class="ql-block">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历史的长河中,回望三国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的东吴大帝孙权颇为人们津津乐道。如今的龙门古镇,相承着这位江东霸主的豪情遗风,楼间巷陌,写尽了历经千年旧事尘烟。</p> <p class="ql-block"> 留住历史,就是留住自己的根。生活在龙门的人们,就像古镇那流淌了千年的龙门溪,风雨相随,始终不离不弃,守护者自己的家园。龙门古镇,一个深藏于历史长河里的孙权故里,以其古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展示在世人面前。</p> <p class="ql-block"> 孙权故里韵悠长,</p><p class="ql-block"> 江东豪杰气轩昂。</p><p class="ql-block"> 碧水青山映日月,</p><p class="ql-block"> 雄图霸业耀辉煌。</p><p class="ql-block"> 英名千古传佳话,</p><p class="ql-block"> 伟业百世颂华章。</p><p class="ql-block"> 今日畅游思豪杰,</p><p class="ql-block"> 犹闻战鼓震天响。</p> <p class="ql-block"> 蜀山于锦上文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