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放学之后</b></p><p class="ql-block"><b> 戴戍</b></p><p class="ql-block"> 走过岁月长河,世事沧桑变迁,如奔涌的浪花。</p><p class="ql-block"> 夏日里的一天下午,我驻足在母校一一北台小学的大门前,眼目中闪现出一队队一排排,穿着整洁,背着双肩书包,脸上带着微笑的孩子们走出了校园。</p><p class="ql-block"> 翘首望去,时光倒流到六十代年未七十年代初,我仿佛再次坐在眼前这座教学楼的教室中,也宛如听到从教室外的走廊,传来了全校都能听得到的铃声,这铃声是放学的铃声,是我每天最期盼的。</p><p class="ql-block"> 那时小学上半天课,学业负担不重,学生在学校就能轻松地把作业做完,同学们放了学就不再去想学校和学习的事儿了,常常是几个要好的同学事先约定,去人民电影院或工人俱乐部,或者“手工业俱乐部”、胜利电影院看电影,当时的电影就那么几部,《地雷战》《地道战》《宁死不屈》《在广阔的地平线上》,8分钱一张票我们反复窜场看;我们也时常去逛商场,抚顺市中心那一片的商业街,在我们这群孩子的心目中生趣蛊然,无比繁华,我们隔三差五地去一百商店,百货大楼,东西四路五路商业街,三路圈楼副食商店,在那宽大的商店里我们玩“藏猫猫”游戏,朝卖皮鞋柜台的阿姨要纸合,回家剪“叭叽”;我们还去东公园,西公园山上看老虎、狮子、猴子、孔雀,“偷偷”跳墙进到矿务局宾馆,网青蜓,逮蛐蛐,看珍奇花草树木,感受宾馆大院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色;我们还会时常躲开家里大人们的视线,去爬高尔山,下露天矿大坑,到南台电车站看一列列长长的,开进开出的电车,去“市长院”里和市外贸易公司院里钻潮湿滴水的防空洞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童年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对抚顺市区,对南北台的每一条街路,每一处“著名”的景点都是那般的熟悉。</p><p class="ql-block"> 那时,没有现在孩子们玩的电子游戏,我们放学后的游戏,男生“打瓦”“打叭叽”“掀烟纸”“弹玻璃球”“弹瓶盖头”“打弹弓子”;女生“跳房”“跳猴皮筋”,男女孩子们合伙玩“猴子捞月亮”。夏天男生上游泳池或浑河游泳,冬天划冰车,打冰嘎。每年的学校运动会,是我们这些孩子心中最为隆重的一件大事,运动会前夕,放学之后,很多有项目的同学吃完中午饭,马上就返回学校,在学校操场练习跑跳,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每年的学校运动会,都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呐喊声中,让同学们感受着无尽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寒暑假来临,班主任按同学间家的住地远近,把全班五六十个同学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指定在谁家学习,指定谁是学习小组长,每一次学习小组学习时,同学们都是边写作业,边收听中央电台的少儿节目《小喇叭》,听故事、听评书,《雷锋的故事》《小英雄刘文学》《草原英雄小姐妹》,己记不住听了多少遍了。我们还爱听陈清远讲的评书《肖飞买药》,丁明池的小说连播《桐柏英雄》《沸腾的群山》,尹灿山的小说连播《向阳院的故事》。听完评书和小说,大家议论,谁是好人?谁是坏蛋?同学间争论的面红耳赤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上小学四年级之后,大多数女孩儿,就开始在家帮着双职工的爸爸妈妈做饭,洗衣服,收拾家里的卫生,跟大人学织毛衣,用勾针在白布上绣花;男孩儿到副食商店为家买菜,到粮站买粮。有小弟小妹的同学还要照看弟弟妹妹。</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群孩子干什么都是自己动手,玩的冰车、冰滑子、冰嘎、弹弓子、“叭叽模子”,自己做,自己用刀刻。学校搞军训,军训用的红樱枪自己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时辽宁有两句人人皆知响亮的口号,一句是“三千八百万辽河儿女,坚决打好农业翻身仗”,另一句是“自给自足,不要国家一粒粮”,因此,为支援城郊各公社多产粮多产蔬菜,城市里的中小学生都去拾粪,学校给各班下达任务,各班给每个学生下达任务。寒假里粮栈街那条马路,热闹非凡,一群群男女孩子,拉着冰车,抬着大筐,置身在零下二十七八度寒冷的天气里,在那条坑坑洼洼的土路上,紧紧跟在马车、驴车的后边走,当发现地上的马粪、驴粪,大家蜂拥而上,迅速地用铁锹撮起,会心一笑地放入筐中。</p> <p class="ql-block"> 放学之后,我们的童年与现在的孩子们相比就像“散养”的一般,但这放学之后却无意为之,成为了我们的精神家园,是我们童年时期无惧成长,精神发育,人生历练第一步的风雨操场。</p><p class="ql-block"> 我不禁感慨!</p><p class="ql-block"> 此时,站在北台小学校门前的我,默默地唱起了半个世记前,印迹在心中的那首歌一一《让我们荡起双桨》</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做完了一天的功课,</p><p class="ql-block">我们来尽情的欢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注本:文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向未曾谋面的摄影师致谢!</b></p> <p class="ql-block">作者:戴戍,v信温故知心,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在藏蓝色警营从警三十余载。他,把拙者白天黑夜对着屏幕敲打出的一行行一页页文字,视为流淌岁月的感动,向友人倾诉的心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