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南印象

龙秀兰

<p class="ql-block">2024.3.12至14号,儿子带我们去山西转了转。</p> <p class="ql-block">路过黄河</p> <p class="ql-block">途经山西侯马市曲沃县彭真故居</p> <p class="ql-block">临汾夜景,在临汾住了一晚。</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临汾钟鼓楼</p> <p class="ql-block">  临汾钟鼓楼又名大中楼,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城中心。它始建于北魏,最晚可能建于北宋时期。楼的基座呈正方形,周长160米,高8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门洞上方嵌有“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的石雕匾额,概括了平阳府的重要地理位置。楼阁为两层、三檐、四级滴水的十字歇山顶明式建筑,总高43.75米,支撑两层楼阁的12根通天大柱直径约一米。其建筑形制壮美,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现为临汾市举办出土文物和书画展览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临汾钟鼓楼以其高大雄伟著称于世,是帝尧故都古老文明的象征。它历经多次修缮,1948年曾被拆毁,1987年按明代风格重新修复。新修的门厅匾额选用了明清时的原有匾词,由徐向前元帅等名人题写。楼内一层厅顶绘有民族传统图案,二层梁架拱顶绘有上古故事。游客登上鼓楼,可俯瞰临汾的山光水色,领略其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吃了早饭,前往尧庙。</p><p class="ql-block">首先来到了尧都景区的“华门”。</p><p class="ql-block">华门又名临汾华门,位于中国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是临汾的尧庙景区中的一个景点,其位居景区广场西边底部的地理坐标,号称天下第一门。华门有三个门洞,六扇门,但是华门自身并非建筑群或城池的出入口,无门的实用功能和象征功能。</p> <p class="ql-block">然后就来到了“尧庙”。</p> <p class="ql-block">尧庙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秦蜀路南端,是一座集纳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祖庙。它始建于西晋,距今有 1700 多年历史,旧址在汾河西岸,后迁至汾河东岸,唐显庆三年(658 年)迁至今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尧庙主要有山门、五凤楼、尧井亭、广运殿、寝宫等古建筑群。其中五凤楼始建于唐代,楼顶陶人风吹可动;尧井亭内的水井据说是尧王亲手所掘。广运殿是召见众臣共商国是的地方,殿内有唐塑尧王像及精美雕刻。尧庙是历代国君祭祀帝尧和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圣地,1965 年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尧在4000多年前定都平阳(今临汾),划定九州,形成中国最早的格局,平阳成为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尧庙为国祖庙,是炎黄子孙祭祀先祖的殿堂,供奉着尧舜禹及君臣后裔众多姓氏的牌位。这里的祭祖文化让中国人深入了解华夏文明的根源,为后代子孙提供了重温传统、弘扬文明、保护文化遗产的方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尧庙如一座宏伟、隽永的历史殿堂,吸引着华夏儿女前来寻根问祖,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吃完了午饭,来到了洪洞“大槐树”景点。</p> <p class="ql-block">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位于中国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是以“大槐树移民见证地与寻根祭祖圣地”人文景区为主、自然生态与建筑景观为辅的大型综合性科普人文旅游景区,总占地面积约为3.5平方千米。作为海内外数以亿计古槐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明代迁民遗址,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不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槐树祭祖习俗”的传承保护单位,同时也是中国唯一一处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民间祭祀旅游地,因明初规模浩大的官方移民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我原来对洪洞大槐树的印象只是在戏曲“玉堂春”里,“苏三起解”唱词中听到一些。</p><p class="ql-block">苏三离了洪桐县,将身来在大街前。</p><p class="ql-block">未曾开言我心好惨,过往地君子听我言。</p><p class="ql-block">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p><p class="ql-block">就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p> <p class="ql-block">这次亲临“大槐树”景点,才深刻的了解了发生在这里的历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寻根影壁</p> <p class="ql-block">原来从明洪武元年(1368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不到50年的时间内,明朝政府在大槐树下广济寺院设局驻员,编排队伍,发放“凭照川资”,先后18次大规模移民于今18个省(市),500余个县,这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且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民族大迁移</p> <p class="ql-block">  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是中国历代规模最大的官方移民,也是明朝移民的重点,移民的原因可分为元朝末年的历史以及明初时期的历史两方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大规模战乱、灾荒破坏了元代的大土地占有关系,加之元代落后的生产方式,使北方地区土地大多荒芜,加上严重的大蝗灾和大饥荒,致使国库空虚,民怨沸腾;而中原地区的人民,不仅遍历兵灾战火的祸患,而且遭受水、旱、蝗、疫的侵扰,再加上几十年的战祸,连年不断,老百姓非死即逃,使得中原一带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不少富庶地区也变得满目疮痍[yí],使得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尤其是黄河、淮河多次决口,中原地区大多数田地被淹没,死亡百姓不计其数,大部分村庄和城邑变成了一片废墟。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由于元朝政府的军事暴力,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人民纷纷反抗,农民起义日益频繁,最终激起了长达十余年的“红巾军起义”。元政府对农民起义予以镇压,争城夺地的战争时有发生,两淮、山东、河北、河南、湖北的百姓“十亡七八”,而除了兵乱之外,水、旱、蝗、疫等自然灾害也还在不断地爆发。</p> <p class="ql-block">  明初时期,元末因战乱而遭受的创伤还没有解决,明初的“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再次加剧了中原地区的荒凉局面。元末农民起义以后,明政府为了巩固政权和恢复生产,采取了以移民垦荒为中心的振兴农业的措施,即向中原大规模移民的战略决策,这就揭开了洪洞大移民的序幕,是为“洪武移民”,而“靖难之役”之后,又有了“永乐迁民”之举。</p> <p class="ql-block">  由于之前元朝末年时期山西很少被邻省的战事所波及,虽然也遭受了战争的破坏,但由于地形险要,其损失远没有与其相邻的河南、河北地区大,并且其大部分地区在休养生息过程中,不仅没有遭受到水灾和蝗灾等自然灾祸,而且还人丁兴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连年丰收,而洪洞县作为山西平阳府(今山西省临汾市)的人口大县,地处晋南南北东西交通要道,而城北官道又有贾村驿,于是明政府便把移民局设在了洪洞县城北贾村驿旁的广济寺,在此集中移民,编排队伍,发放“凭照川资”。于是,广济寺大门前的汉植大槐树下就成了各地移民荟萃,开拔外迁的集散地,为之后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作为海内外数以亿计古槐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明代迁民遗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解手”一词正是来源于洪洞县明初大移民,是在移民被捆绑强行迁移中,在特殊环境下,产生的特殊口语,包含了当时移民迁徙的艰辛。</p> <p class="ql-block">戏曲“苏三起解”雕塑</p> <p class="ql-block">哇塞终于开屏了。</p> <p class="ql-block">参观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在“老家食堂”吃的饭。</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来到了“平遥古城”。</p> <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别名龟城,位于中国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始建于西周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它较为完好地保留了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之一。平遥古城于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来到了县衙内。</p> <p class="ql-block">过去的牢狱,一直用到上世纪六十年代。</p> <p class="ql-block">以前只是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重狱,在平遥古城县衙内看到了真实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也看到了官员头顶上的乌纱帽</p> <p class="ql-block">以及官服</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县衙大堂</p> <p class="ql-block">景点每天都有演出。</p> <p class="ql-block">平遥城皇庙</p> <p class="ql-block">镖局</p> <p class="ql-block">银号</p> <p class="ql-block">地下钱庄</p> <p class="ql-block">来到了“马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马家大院是平遥清代“四大富商”之首马中选的故居,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后经同治、光绪几十年的不断修建,逐渐形成了一座宏伟精美的建筑群体。它集民居建筑、风俗文化、豪门起居、商贾兴衰为一体,被誉为“平遥第一大院”</p> <p class="ql-block">  马中选在事业顶峰时购置了平遥城的一整条巷子,不断扩建、完善自己的豪宅大院,由此巷子取名马家巷,成为平遥当时财力雄厚的一代儒商巨贾。马家大院总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共有3座大院、6座小院,形成一种“院内有院、门内有门”的迷宫式建筑。大院总体布局鸟瞰图类似大大的“马”型,把姓氏融入其中,在古代山西大院中较少见,不仅是清代建筑装饰风格的典范,也是富有艺术魅力的民宅建筑群[4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