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那年中秋节

满天星

<p class="ql-block">家乡有句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我还清晰记得1988年的中秋节正好赶上秋分节气 ,是抢收玉米抢种冬小麦的关键时候,那时老家还种有几亩地的玉米,父母喊我回去帮忙。当时中秋节还不是法定节假日单位不放假,我只好申请了每年仅有的几天探亲假。</p><p class="ql-block">简单地吃完午饭后,我就跟着父母急着来到村北那块叫“花犄角儿”的玉米地 这块玉米地足足有两三亩,算是村里最肥沃土地又有机井可以浇水,所以父母年年收了玉米就赶紧种上小麦,只要有这块地在家里粮食就有了保障。</p><p class="ql-block">只见父亲接过母亲递过来的镐头,一闪身就进了玉米地抡起镐头“咔嚓”“咔嚓”的一阵响声过后,他身后已放倒一片片玉米秸,我也拿起镐头学着父亲的样子干了起来。为了赶种冬小麦,这时玉米秸秆还没完全干枯,有的玉米棒子也未完全成熟,母亲便让我们带着玉米棒子把玉米秸连着根须一块刨下来,然后运回家再放上一段时间让玉米粒更饱满一些。玉米秸根须像八爪鱼一样牢牢地扎进泥土里,不用一定的力气很难将它们完全刨除,如不清除干净等种冬小麦时可就太麻烦了。</p> <p class="ql-block">虽然到了中秋,但在玉米地干活天气还是闷热,父亲弓着腰抡起镐头对准玉米根须用力刨下去,再使劲往上一钩,整个玉米根须就像从泥土里弹出来一样,父亲用力均匀一镐一棵,不一会,父亲脸上的汗水密密麻麻开始恣意流淌着,他背后的衣服完全被浸透了。我用力想跟在父亲身后,可抬头看看,父亲已远远地把我甩在了后面,我累得腰酸腿疼,手上也打了血泡,又看看一眼望不到边玉米地,无力地坐在玉米秸秆上。</p><p class="ql-block">母亲负责在后面把玉米秸打捆运到地头路边,看到我的样子递过水说:“累了就到地头歇一会儿,没干熟这活儿别逞强,让你爸多干点”。我便跑到地头的水坑边玩一会儿,在坑边找到一种像苦瓜样的野果子,我们小时候都叫它“咧谷瓢”,到了秋天长成熟了里面瓜瓤变成红色,吃起来发甜,现在已很少见了。地头不大的水坑是当年生产队用土形成的,坑中央长有些芦苇草,后来雨水少了,父亲便把它开垦出来种些庄稼。</p><p class="ql-block">父母过日子要强,啥事不愿意落后别人,我休息了一会儿,看看六十几的父母却一会儿没舍得停下来,总像有使不完劲。母亲说了今天无论早晚都要把这块地腾出来,明天好准备种小麦,如果晚种上一天,等收麦子时就会晚成熟好几天呢。</p><p class="ql-block">中秋的明月已悄悄爬上了树梢,终于把这块玉米地收拾完,我和父亲又开始装车往家运,家里只有一辆海河车(一种人力拉的两轮板车,只因当年响应毛主席号召“一定要根治海河”时常用的板车,人们多称它为海河车。)我在前面低头使劲拉,父亲在后面低头使劲往前推,明亮的中秋月也低头使劲地照亮着我们脚下的路。</p> <p class="ql-block">忙碌了一大天,我早已饿得前心贴后背,看见灶屋里炊烟已升起来了,灶堂里的火苗一闪一闪窜出来,映得整个灶屋红彤彤的。我心想今天是中秋节又累了一天,母亲一定会做点好菜好饭犒劳我们,说不定我和父亲还能小酌一杯解解乏。可是我忘了母亲也忙了一天,哪有时间给我们准备饭菜,恐怕是忙的连中秋节都给忘了。</p><p class="ql-block">端上饭桌只有蒸的白薯、玉米还有一盆黑糜子粥,菜也是家里菜园里的一些青菜,这可能是我记忆里最简单的一顿中秋餐了。母亲看我不太高兴的样子,还略带歉意地说到;“今天还有好多活没干完呢,就先凑合一下吧,等有时间了再给你做好吃的”。</p><p class="ql-block">吃完饭了我脚都没顾上洗,靠在炕头被垛上就睡着了。不知睡了多久,醒来一看窗外月光下父母还在忙碌,正把一捆捆玉米秸搬进院内全都靠在墙边,看着父母不知疲倦的背影,就连角落里的蟋蟀都在大声喊着;快歇一歇、快歇一歇吧。我顿感深深地惭愧,急忙跑出去和父母一起忙了起来。</p><p class="ql-block">几十年过去了,那年中秋节洁白的月光下,父母忙碌的身影就像一帧画,已永远刻在我的记忆里,每当想起,眼前总是模糊一片。</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8日于唐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