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落座

子雍

<p class="ql-block">  汉江金带石是汉江全流域产出并被推崇的石种,是汉江奇石的第一品牌。这种石头其黝黑的石体属于硅质沉积变质岩,石体上分布着金黄或雪白的石英质条带,构成了题材广泛的各类图案,尤其以多种流线形金黄色条带最为突出,因而,在汉江上游的陕西汉中一带,这种石头被称为“汉江金带石”;在中下游的湖北十堰及襄阳一带,因为黑色石体上有较多白色石英条带出现,则被称为“汉江水墨石”。</p> <p class="ql-block">  这方汉江金带石高约四十三、四公分,是2009年初子雍自己从汉江主河道梧凤河段的淘金淘沙现场捡回来的,石头从传输带上下落时受了点小伤(下部磕掉了两、三公分大小的一点薄皮),子雍将其搁置在阳台上,偶尔以布巾擦拭几下,历经十五、六年的时光抚养,已经基本恢复,前几天配置了底座。</p> <p class="ql-block">  在汉江金带石大家族中,这是一方体量较大,石型周正、饱满,皮质上乘,线条色正、流畅、多变、耐品的上品石。对于这种石头,汉江水系不少朋友喜欢上油打蜡以增强其油润感、增强其对比度及色彩效果。与上述做法不同,为了真实展现石头的本来面目,子雍在这里完全让她素颜出镜,只对拍摄时的环境、光线和照片的对比度做了很小(10%上下)的一点点调整。这个调整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拍照时出现的色差,使石头图片与肉眼的现场观感基本一致,是合理的技术要求,与那些恶俗的、严重失真的人工加大色彩对比度和饱和度的做法是全然不同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果按照惯常的玩法,拍照时给石头打蜡、上油,或水湿,大致就会呈现上图的效果。对于有了一定阅历的资深玩家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玩法:一是其趣味低俗,有如张扬而矫作的女子,忘了自我的本来面目,千方百计要整成明星脸;二是容易遮掩石头本身的瑕疵,让人真伪莫辨。</p> <p class="ql-block">  更有甚者,一部分初玩石头或有恶俗癖好的石友,竞相通过喷涂亮光漆、打蜡、上油并以类似布轮抛光的方法将石头弄得水光溜滑,有如上图的样子,以为这样最好,其实效果正好相反:油腻、鄙陋、低贱,有如挤眉弄眼搔首弄姿的风尘女子,倚门卖笑,实在让人无语啊。</p> <p class="ql-block">  按照一般的流程,石头配座是在完全、通透地解读了石头的内容,并且给石头的主题明确定位以后的事情。但石头千变万化,可见仁,可见智,或既不见仁,又不见智却呈现难以言说的魅力者比比皆是。</p><p class="ql-block"> 这方石头如何解读?《千字文》开篇的四个字“天地玄黄”固然是其基本的文化底色之一,而曲屈多变的线条所抽象出来的天地经纬、自然物象及人工符号也让这方石头的解读有了多义性,例如,从上往下强读“道可”二字也说得通;读成九曲黄河更易为多数石友认可,等等,等等,但概括地说来,这是一方具有形而上色彩的、富于哲学意味的画面石,其解读和定位宽泛些更为合理。</p><p class="ql-block"> 以这个认识为基础,底座的配制从石头自身的文化品格和审美特点出发,采用了较为简单抽象的台座样式,即让石头立在台式底座上,同时对台座做出一些适应性调整。</p> <p class="ql-block">  大致按照黄金分割的感觉确定台座的基本高度,根据石头右上部较为鼓突的特点,底座右侧宽度加大至足以达到视觉平衡,底座正面左下,大致在石头的金黄色线条延长线位置,阴雕一轮大小适宜的太极图;为求其均衡,并对应石头上部突起,再在底座右肩切出略大于太极图半圆的一槽切口。</p><p class="ql-block"> 朋友对这个底座的评价是四个字:妙不可言。</p> <p class="ql-block">  也不尽然。</p><p class="ql-block"> 百人百脾气,百人百口味。</p><p class="ql-block"> 有朋友说:石头很好,底座太差。</p><p class="ql-block"> 以子雍了解的情况看,很多石友并不看好极简主义型制的石头底座,总以为较为繁复的雕花底座(见上图)更好,或者,最好是花大价钱,用上好的红木,顶级工艺,雕制更为复杂的情景底座(类似下图而更甚)更可令人啧啧称奇。</p> <p class="ql-block">  以上面两图中的松石创意雕花座为例,或改为云水创意雕花底座,用以配合本文的这方石头,就显得琐细、繁缛甚至猥琐,远无那种大气而机敏的感觉。至于当下泛滥成灾的情景底座,本来偶尔用在小品石上会有锦上添花的效果,但不分青红皂白到处乱来,就显得十分矫作、傲慢、庸俗不堪;而这种情景座如果出自俗工劣匠之手,便会出现满口大金牙、双掌箍满金戒指、臂膀肚腹到处刺青的惊人效果。</p><p class="ql-block"> 既使是效果较好的情景座,往往也会呈现“石不够,木来凑”的特点,经常会让人不知道是在赏石,还是在欣赏石头和木头组合起来的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  突然想起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自封“十全老人”的皇帝,作诗数万,书法遍地,见了古藉字画,总要盖满“御览”的红戳子,就连向来素雅文静的瓷器,也要弄得缀满各式行头,变得光怪陆离起来,真是让人感到匪夷所思:贵为“天子”,竟然要拼命挤入土豪堆里,以变成乡下土豪为能事,以被土豪们放开喉咙大声喝彩为荣耀。</p><p class="ql-block"> 嘿嘿,这石界,很多时候,正应了刀郎轰动一时的名歌:罗刹海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