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行之一:青岛

岩松

<p class="ql-block">青岛市,山东省辖地级市、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特大城市,青岛都市圈核心城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东濒黄海,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总面积11293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全市辖7个区、代管3个县级市。截至2023年末,青岛市常住人口1037.15万人</p> <p class="ql-block">印象青岛!红瓦绿树蓝天蓝海洋,路过青岛停留1天半!住火车站附近。除了最近的栈桥风景外,我们选择了崂山风景游!</p> <p class="ql-block">6月25日早8点半集合(临时组的团!)向崂山出发!</p> <p class="ql-block">赶早先去栈桥拍美景</p> <p class="ql-block">栈桥海岸风景怡人!空气清新,游客少!!晨练的人多!跑步的!打拳的!舞剑的!晨泳的!骑行的!赶海的……好一幅温馨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看着景色宜人!跑到酒店叫上王姐一起观望。8点前的温度还好凉爽!8点后温度升高30多度!热!头发没干过!</p> <p class="ql-block">青岛栈桥俗称前海栈桥、南海栈桥、大码头,青岛海滨风景区的著名景之一。是青岛市近代第一座人工码头、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的城市地标之一。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素有“长虹远引”之誉。长440m,宽10m。</p> <p class="ql-block">海岸边的松树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走在它的护翼下很凉爽!</p> <p class="ql-block">8点半赶回集合点!做车环岛游!一面观山!一面观海!只是没有参加自费游!(下海坐船观光游!)导游和司机的脸拉得可长了!进入景区就把我们放下!带其它人坐船去了!给了我们三个小时的活动时间!感谢!</p> <p class="ql-block">崂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古代又曾称牢山、劳山、鳌山等。它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崂山的最高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地处北纬36°10′,东经120°37′,海拔1132.7米,峰顶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为崂山的主峰。崂山是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当地有一句古语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p> <p class="ql-block">因地处海滨,岩深谷幽,风景秀美,自古便被人们誉为“神仙之宅,灵异之府”,传说山中不仅住有神仙,而且还有可致长生不老的仙丹妙药。古往今来,许多方士、道士及文人墨客纷纷前往山中隐居修炼及参观游览。据山志记载,秦始皇曾赴崂山求仙,会仙人安期生;徐福入东海求仙药时曾从山中出发,今太清宫前海中尚留有徐福岛,为当年徐福东渡入海之处,宫东面有一巨石,上书“波海参天”,下书“秦始皇二十八年游于此山”,传说秦始皇曾于此东望蓬莱。</p> <p class="ql-block">崂山山区内尚存道观有太清宫、上清宫、明霞洞、太平宫、通真宫、华楼宫、蔚竹庵、白云洞、明道观、关帝庙、百福庵、大崂观和太和观。其中,太清宫、上清宫、明霞洞、太平宫皆修葺一新,成为道教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崂山太清宫位于崂山老君峰下, 三面环山,南向大海,冬天朔风不临,暖如阳春,盛夏酷暑不至,海风送爽。</p><p class="ql-block">太清宫于西汉建元元年张廉夫创建。原供奉三官大帝,名三官庵,后改称太清宫。唐天裕元年,道士李哲玄与张道冲等人施建三皇庵。金章宗明昌六年名道邱处机曾在太清宫讲道传玄。弘扬教理教义。十方道众常聚此研道清修,被誉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p><p class="ql-block">太清宫历史悠久,松柏翠竹披绿,古树名木众多,有明代山茶花,古银杏树,唐代的榆树蟠曲似苍龙,故名“龙头榆”。汉代的柏树上长有凌宵、盐肤木两种树木,谓“三树合一”,乃全国仅有的奇观。奇花异卉更是达八十余种。</p><p class="ql-block">崂山太清宫环境幽雅,风格古朴,世人誉为“神仙金宅”,“云山道家”。历代高道名人多曾云游或栖居于此。</p> <p class="ql-block">26号早上4点就醒了也不知今天怎么安排,实在睡不着,5点我又到栈桥边自由话动两小时!8点左右回到酒店发现只有王姐,云珍,王丽在!看手机群通知自由活动!?曹师金霞陪罗师去看病去了!罗师感冒一直咳!人也廋了一圈!吃了好多药都不见好转!将师家两人也不在!于是我又陪她们叁个出去游了!我们围绕着中山路附近走了一大圈,看到了许多百年老房子!12点退房!准备出发下一站。</p> <p class="ql-block">青岛中山路一号,这栋位于青岛市中心地带的历史建筑,见证了青岛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巨变。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后,开始建设市区道路,中山路就在那个时期建成。 1910年,中山路一号正式动工建设,建成了具有典型德国风格的二层建筑,并于1911年落成,命名为“青岛俱乐部”,成为德国殖民统治时期上层人士的重要社交场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取了青岛,中山路一号成为日本守备军的军事法庭。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政府收回了青岛主权,中山路一号重新启用为俱乐部,并更名为“国际俱乐部”,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上流社会人士参与活动,成为了当时青岛社交生活的重要地标。新中国成立后,中山路一号成为“中苏友好协会”的所在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特定的外交关系和国内政策导向。至今,中山路一号仍然是青岛城市记忆中的重要载体,其独特的建筑风貌和丰富的历史积淀,使其成为了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标志性地点</p> <p class="ql-block">本次正式开业的中山路壹号·传奇club,将百年德式建筑修旧如旧,完整保留德国青年风格派建筑风格。在此之上填入现代式服务,更沉浸、更富趣味,让前来品尝青岛啤酒的游客踏上时光穿梭之路。青岛啤酒的标志正为青岛提供历史城区更新的理想范本。</p> <p class="ql-block">德国警察旧址,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湖北路29号,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现为青岛市公安局。德国警察署旧址建筑为德国文艺复兴式复古风格,平面呈L形,建筑中部有钟楼,是青岛五大钟楼之一。建筑立面不规则,花岗石砌基,清水砖勾缝嵌门窗套,屋面变化丰富。德国警察署旧址是青岛德占时期公共建筑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其建筑形式和风格充分反映了欧洲和德国当时的建筑流派所带来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民国三年(1914年),日本占领青岛后,德国警察署旧址成为日本宪兵队驻地。民国十一年(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后,德国警察署旧址被辟为胶澳警察厅!2006年5月25日,包含德国警察署旧址在内的青岛德国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归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岛德国建筑</p> <p class="ql-block">德国警察署旧址,现在是青岛市公安局</p> <p class="ql-block">德国海军士兵俱乐部旧址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湖北路17号,这座建筑不仅是青岛早期德国建筑的代表作之一,而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用于商业电影放映的历史建筑。设计始于1899年,于1901年5月开始建造,次年完成。该建筑展现了德国新文艺复兴风格,其典型特征包括高耸的角楼、横跨正门的前立面山墙、木制的外廊,以及被涂成极淡的黄色外墙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水兵俱乐部不仅成为了青岛的文化综合体,还是青岛第一个音乐厅和礼堂。2016年,经过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博物馆专家的实地考察,确认该俱乐部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用于商业电影放映的历史建筑,对青岛乃至中国的电影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2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文物建筑保护利用案例解读》中,青岛水兵俱乐部旧址成为山东省唯一入选的优秀案例,进一步证明了其在历史和文化上的重要性。如今,德国水兵俱乐部旧址不仅是一座历史建筑,更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它不仅是青岛历史风貌保护区内的重点保护对象,也是了解青岛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栈桥王子饭店始建于1911年,由著名德国建筑师库尔特·罗克格、里希特设计,前身为亨利王子饭店(Prince Heinrich Hotel ),被称为“东亚罕见的旅馆”,号称“东亚第一馆”。30年代“电影皇后”胡蝶、“电影皇帝”金焰等相继入住。青岛栈桥宾馆时期。虽已非“东亚第一”也仍是著名的百年老店,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许多国际友人慕名来往。2007年经全面修缮,格调古典高雅,色彩厚重华丽,重现德国皇室情韵,是一间具有深厚异国情调的特色精品酒店。</p> <p class="ql-block">德国胶州邮电局旧址。根据德国胶澳海军当局的记载,在德国占领青岛的17年中,除了代表司法公正的帝国高等法院外,只有胶州帝国邮政局可以不受总督府的直接管辖。或许,殖民者们曾经坚定不移地相信,邮政是德国拓展在华贸易和殖民事务的先导,其所具有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我们对邮政事务的一般理解。1893年,清政府在胶澳总兵衙门后山的杨家村(今市北登州路一带)设立了青岛第一个近代通信机构——胶澳电报房,青岛邮电迈出第一步。</p><p class="ql-block">1897年德国入侵青岛后,在青岛租借地和胶济铁路沿线城镇设立了较系统的邮电通信设施和管理机制,实行邮政、电报、电话三家分营制度。</p><p class="ql-block">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接管了胶澳和胶济沿线德国邮电通信机构。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主权,青岛邮电通信成为中国邮电体系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1938年,日本再次侵占青岛,垄断了青岛的邮电通信设施和业务。</p><p class="ql-block">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权将青岛邮电恢复原有邮政、电报、电话管理体制。</p> <p class="ql-block">老舍(1899—1966),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被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的唯一作家。1934年至1937年他在青岛生活、工作了3年,虽然时间不长,却是他一生中最旺盛、最重要的创作时期。除了戏剧之外,几乎他的所有体裁的代表作均出自青岛,长篇小说有《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有《月牙儿》和《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有《断魂枪》,还有新旧体诗、散文等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刘子山宅第位于浙江路26号,刘子山1918年从一位闵姓人士**的。这栋楼最初名为“安娜别墅”,是一座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始建于1901年,1903年建成。这座别墅的建造者和第一任主人是德国商人罗伯特·卡普勒,这位砖瓦生产商为了纪念爱女而将新家取名“安娜别墅”。安娜别墅不仅是一座历史建筑,也是青岛文化旅游的重要景点,2014年经过大修后,以书店的新形象向世人开放。此外,安娜别墅还成为了市南区重点打造的特色文旅项目,被赋予了爱情文化的内涵,集爱情打卡、换装摄影、单身俱乐部、浪漫下午茶、爱情文创、求婚仪式、结婚周年纪念、婚恋咨询等功能为一体,成为青岛的爱情聚集地。</p><p class="ql-block">安娜别墅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使其成为青岛的一个重要地标,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关注。别墅的内部也经过了精心的改造和装修,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的同时,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和功能,使其不仅能够吸引游客参观,还能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婚恋相关的活动。此外,安娜别墅的地理位置也非常优越,毗邻著名的天主教堂,周边充满了历史和文化的氛围,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青岛历史和文化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天主教堂,原称圣弥厄尔大教堂,始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而设计,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0月落成。总占地11480平方米,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和哥特式建筑,也是中国唯一的祝圣教堂。每年万圣节和圣诞节都会在此举行活动!青岛天主教堂地址:青岛市市南区浙江路15号(曲阜路口)</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后面</p> <p class="ql-block">圣心修道院旧址。圣心修道院也称爱道院、圣神院、圣灵女修道院,天主教圣方济教会1886年开始到中国传教,1901年,德籍神甫白明德在不来梅路购地46.2亩,就是现在的浙江路与肥城路交汇处,修建了一座圣神院。修道院由慕尼黑建筑工程师贝尔纳茨设计,1902年建成。虽说这里是修女院,其实也是一处欧洲人寄宿学院,附设幼儿园,教学受德国总督府监督,由修女任教。初期只招收德国女孩,总督府给予补助。1914年以后完全由天主教会出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包括英美等国。自1922年开始招收中国富家女学生。课程设宗教、德语、法语、英语、汉语言文学、算术、地理、历史、自然科学、制图、绘画、家政、女子手工艺、音乐、雕塑等,用德语教学,注重宗教知识和语言教育以及上层社会女子应有的知识技能的培养。抗战胜利以后,学校虽然继续开办,但学生已经很少,多为美国海军军官的女子。1950年该学校停办。这里长期作为山东省仪表研究所。</p> <p class="ql-block">伴着铁轨的轰鸣,它已伫立百年,迎着海风,它见证几多变迁。它曾兴隆无比,名曰“车站饭店”,为南来北往的旅人奉上特色美食;也曾历经坎坷,2001年的那场大火,令它元气大伤,修复后虽基本恢复外立面,却误将绿色八角塔楼改成了金色,似不伦不类,一直遭人诟病。2021年至今,经过新一轮的施工修缮,这座历史老建筑“旧颜”重现,绿色八角塔楼、巴洛克式山墙、颇具装饰性的“点晃晃”工艺复古墙体……与其西北方的车站钟楼彼此对倚、互为借景,勾勒出昔日城市西部优雅、别致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肥城路5号,建于1932年, 建筑面积3950.6mm, 占地面积1457.4m。建筑为砖混结构,屋面形式为坡屋顶。建筑师为栾子瑜。建筑地上三层,一层部分曾为商业网点,二、三层及院内为居住功能。立面按三段式布局,正门居中。建筑底层为花岗岩砌筑,内院墙上开拱券弧形大窗。上世纪30年代曾为菜市广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相宜洋行大楼旧址,中山路17号</p><p class="ql-block">建于1903-1904年,又称贝伦住宅,建筑面积1800m。建筑为砖石结构,地上两层,有阁楼和地下室, 平面呈“L”形,清水墙面,红瓦屋面。临街立面设阶梯式山墙,转角设装饰性塔楼。《青岛新报》编辑部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2009年该楼产权单位青岛联通公司将这座历经百年风雨的老楼修旧如旧,恢复历史原貌,2010年11月21日,由青岛联通公司出资修建成青岛邮电博物馆并正式对外开放,共有1000多件关于电信邮电的物件展出,这是山东省内首座邮电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读万倦书行万里路!一路走来!一幢房有一个房的故事!一幢房有幢房的历史!层层叠叠成了青岛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在旅游中学历史!更像在听故事!通过学习历史旅游更加有趣!再见了青岛!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一个来了还想来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