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振业 <p class="ql-block">综合处以文稿写作为业。需要了解领导意图,贴近领导思路,随时随地为领导提供文稿服务。因此,参加一些重要会议,随自治区党委领导搞调查研究,这都是常有的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2年8月30日至9月13日,在小平南巡讲话发表,改革开放迎来又一个春天的大背景下,我和杨舜才处长一起,跟随王群书记到乌盟、锡盟、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大兴安岭林管局搞调查研究。同行的还有党委刘云山副书记,政府阿拉坦敖其尔副主席,以及农业厅、农垦局和新华分社的领导。三位省级领导各带一辆越野,我们随行人员则分散在这几部车子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路上很是辛苦。记得王群书记在这次调研活动的总结会上颇为深情地说:“我们半个月来的调查研究,是名副其实的‘八千里路云和月’啊……”当时很少柏油路、水泥路,能遇上沙石路已经是很奢侈的事了。越墅车大多行走在坑洼不平,车辙明显的土路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途中的一个中午,在经过一个县城的入口时,我们的几辆车被大卡车横着挡住了去路,卡车司机不见影踪。我们随云山副书记等领导去交涉了大半天,车管部门才终于放行。在等待放行期间,被堵在路上的人们,纷纷来到车旁,瞅着独自在副驾驶座上闭目养神的王群书记,悄声议论道:这个人挺像个大官儿。我们随行人员,也没有谁去撵他们,更没有谁为领导清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群书记是一位老新四军,时任中央委员、内蒙古党委一把手,属于国家二级保卫对象。但他外出时,从来都是只有贾建福一人跟随。一路上,我和建福常住在一个标间,与王群书记住宿的房间,或对过,或相邻。即便是在夜间,我们的房门也始终是敞开着,或者是牙开一个门缝,时刻关注着外面的动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晨起来,总能听到王群书记拖着尾音的喊声“老贾”,然后他们俩人一前一后相随而行,开启了忙忙碌碌的一天。我们曾对老贾开玩笑说:你可是责任重大啊,一身兼三任,既是专职警卫,又是专职秘书,还是专职司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位身兼三职的贾老兄,为人厚道,寡言少语,做事本分,丝毫没有“秘书党”们身上普遍存在的狐假虎威、官大衙役大的习气。在王群书记离休返回武汉后,建福老兄也转岗到了机要交通处,奔波于京呼铁路线上,交换和传递机要密件,最终以处级待遇退休。</p> <p class="ql-block">每到一地,我们白天走访工厂街道、农村牧区,察看车间班组、访问农民牧户。晚饭后,就召集会议,听取地方的工作汇报,然后是王群、刘云山和阿拉坦敖其尔等领导讲话和点评。这样的会,常常要到很晚才会结束。在锡盟乌拉盖牧场的夜间汇报会上,大家汇报、发言和点评之后,王群书记最后做总结发言的时间,我的记载是夜间11:50,散会时已是凌晨一点多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是长途行车,为了减少迎来送往,免除下级领导接待陪同等繁文缛节,即便路过旗县、乡镇政府所在地,我们一行人也不会去打扰他们。午餐的时间一到,就随便找个开阔避风之处,同行的各色人等围成一圈,吃点早晨出发时打包的方便食品,喝点暖瓶里的热水了事。时年已67岁高龄的王群书记,也与大家一起,或蹲或坐在路边,吃的津津有味,还不时开几句玩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在赤峰调研时,开过一个村党支部书记座谈会。那些农民干部,面对自治区来的大领导,一点也不怯场,一个个侃侃而谈,争先恐后发言,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我就想:人们都说赤峰人能说会道,看来真是名不虚传啊。对比我们老家乌盟的村干部,他们大多干活儿还行,却普遍不善言辞,在口头表达方面,与这里的村干部相比,差距也的确不小。</p> <p class="ql-block">在锡盟乌拉盖农场,午饭后我们随王群书记,随意到了一个农场职工的家里。乌拉盖农场位于大兴安岭西侧,原来属于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辖区。兵团撤销以后,改成了乌拉盖牧场管理局所属的国营农场。当时,正值转制不久,职工的工作和生活都面临着许多困难和不适应。记得这户人家住在一间狭小的房子里。这是原来兵团统一盖的排子房,土坯为墙,每户一间或两间,简陋且拥挤不堪。家里有两位老者和一个年轻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群书记与那个年轻人的对话情景,至今记忆犹新:在询问了一些基本的情况后,王书记问:你平时干点啥?他说:呆着呗;问:你年纪轻轻,怎么不出去找点事做?答:没啥事可做,呆着呗;问:那你今后有什么打算?答:呆着呗。一连三个“呆着呗”,给我的印象太深了,至今活灵活现,言犹在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与他们的交流中,王书记有几句话令人难忘:“日子过得不好,必须要换脑子!要解决好农场职工闲着没事干的问题。光是在家呆着不行啊,要适应变化,转换脑筋,出去找致富的门路;要帮助农工利用草场优势,发展畜牧养殖业”。而在他那浓重的湖北口音里,日子与“儿子”相同,脑子又与“老子”相同。于是在我的听觉里,效果就成了“儿子过得不好,必须要换老子”。自然,他的话大家都听得懂,这也算是调研过程中的一点趣谈吧。</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据《长江日报》:王群同志于2017年12月12日在武汉逝世,享年92岁。他生前要求丧事从简,遗体火化后,子女将他的骨灰送回老家新洲海棠村,在家乡树葬)</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韩振业:内蒙古集宁人,现居呼和浩特</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