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秦国蜀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h3> <h3>都江堰是由渠首枢纽(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灌区各级引水渠道等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h3> <h3>都江堰不仅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最伟大之处是2250多年经久不衰,且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效益。</h3> <h3>儿子聘请了导游讲解</h3> <h3>卧铁是代替石马作为淘滩深度的标识,位于宝瓶口的左岸边</h3> <h3>竹笼添石</h3> <h3>分水鱼嘴与飞沙堰所采用竹笼添石法~重而不陷、击而不反、硬而不刚、散而不乱。</h3> <h3>光绪二年丁宝桢调任四川,他整顿吏治,改革都江堰水利设施,任四川总督十年,多有建树,为表彰其功绩,追赠“太子太保”。(宫保鸡丁的菜名据说与其有关)。</h3> <h3>这棵银杏树据称已有1800年历史,因由三国时期张松所植而得名。</h3> <h3>鱼嘴分水堤~鱼嘴修建在岷江的湾道处,把汹涌的水流分为内江和外江,只有内江水可以进入成都平原。</h3> <h3>飞沙堰的作用~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h3> <h3>飞沙堰的主要作用是当内江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时还会自行溃提,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甚至千斤巨石,从这里拋入外江(利用离心力原理),确保内江通畅,着实有鬼斧神工之妙。</h3> <h3>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李冰在无火药爆破的情况下,以火烧石,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在玉垒山凿出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因形状酷似瓶口故名“宝瓶口”。</h3> <h3>离堆~开凿玉垒山分离出来的石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