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八月六日一早,出发去刘家峡水库。</p> <p class="ql-block">刘家峡水库位于黄河上游,位于甘肃临夏永靖县/城西南1公里处,距兰州市75公里,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建造的大型水电工程,竣工于1974年。为黄河上游开发规划中的第七个梯阶电站,兼有发电、防洪、灌溉、养殖、航运、旅游等多种功能。 水库地处高原峡谷,被誉为“高原明珠”,景色壮观。</p> <p class="ql-block">水库概况</p><p class="ql-block">在甘肃省西南部,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黄河上游干流河道上,东距兰州市约100公里。1958年9月动工兴建,1969年3月第一台机组发电,1974年底全部建成。混凝土重坝,最大坝高147米,长204米;左右岸各有副坝连接,高12~46米,长636米;大坝总长840米。水库总库容量57亿立方米,有效库容量41.5亿立方米。水库河段多年平均流量877立方米/秒,最大水头114米。水电站装机容量122.5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55.8亿度。并与兰州、天水、关中和西北4个电网相连接,形成一个横跨陕、甘、青三省的西北大电网。为黄河干流开发的第一期重点工程之一。是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防凌、灌溉、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2]。</p> <p class="ql-block">刘家峡水库大坝。</p> <p class="ql-block">发电厂。</p> <p class="ql-block">泄洪渠。</p> <p class="ql-block">六日还游览了炳灵寺。</p> <p class="ql-block">炳灵寺。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西南35公里处的小积石山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12月,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炳灵寺历史渊源流长,自古以来是佛教圣地,也可以称道教圣地,(或哲学圣地)。现经1600多年历史公元393—431年(47年)建立西秦。炳灵寺是藏语‘十万佛洲’之音(十万弥乐佛现灵的说法)。 </p><p class="ql-block">炳灵寺最早叫“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后历有龙兴寺、灵岩寺之称。明永乐年后,取藏语“十万佛”之译音,取“炳灵寺”或“冰灵寺”之名。炳灵寺在唐代称为龙兴寺,宋代称为灵岩寺,初建于16国时期。</p><p class="ql-block">炳灵藏语为“笨郎”,即“十万佛”之意。远在十六国时期,鲜卑族乞伏氏曾在枹罕建立西秦政权(公元385-431年),统治达47年之久。炳灵寺石窟,始建于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从十六国时代起,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各代,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西秦建都临夏期间,国王御驾亲临石窟,挥毫题词,真迹尚存于岩壁之上。</p><p class="ql-block">自公元420年凿窟起到宋代,石窟对汉传佛教、净土宗、华严宗和禅宗的影响较大。</p><p class="ql-block">在隋代曾是一个繁荣的商船停泊之处,也是古“丝绸之路”南去吐蕃的必经之地,经济发展和不同文化的交溶造就了炳灵寺。</p><p class="ql-block">元末明初,藏传佛教中的黄派(格鲁派)传入炳灵寺。炳灵寺石窟在承袭前代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吸收和融合外来佛教艺术,以崭新的姿态、简洁的手法,创造了生动的雕塑形象和绘画艺术。</p> <p class="ql-block">七日从临夏州永靖县出发,去拉卜楞寺参观游览。住拉卜楞寺镇。</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1980年对外开放旅游。2018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1][2]</p><p class="ql-block">寺主是第六世嘉木样呼图克图,其他领导人包括八大堪布、四大赛赤。拉卜楞寺在历史上号称有108属寺(其实要远大于此数),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整个寺庙现存最古老也是唯一的第一世嘉木样活佛时期所建的佛殿,是位于大经堂旁的下续部学院的佛殿。[1]</p><p class="ql-block">1982年被中国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简介</p><p class="ql-block">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0.5公里处。本名噶丹夏珠卜达吉益苏奇贝琅,简称扎西奇寺,是我国藏传佛教(即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一般称拉卜楞寺。第一世嘉木样阿旺宋哲大师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五十三年(1714)建立“拉章”(即嘉木样佛宫),“拉章”音变为“拉卜楞”,意为寺院最高活佛府邸。</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p><p class="ql-block">寺院坐北向南,占地总面积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包括六大学院、16处佛殿、18处昂欠(大活佛宫邸)、僧舍及讲经坛、法苑、印经院、佛塔等,形成了一组具有藏族特色的宏伟建筑群,房屋不下万间。</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宗教体制的组成以闻思、医药、时轮、吉金刚、上续部及下续部六大学院为主,在全蒙藏地区的寺院中建制最为健全。闻思学院是其中心,又称大经堂,有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数百间房屋,占地十余亩,为藏式和古宫殿式的混合结构,顶上有鎏金铜瓦、铜山羊和法轮、幡幢、宝瓶等装饰物。它以显宗为主,着重研习印度佛学家所著的五部大论(《释量论》、《般若论》、《中观论》、《具舍论》、《戒律论》)。</p><p class="ql-block">全寺所有梵宇,均以当地的石、木、土、茴麻为建筑材料,绝少使用金属。整体建筑下宽上窄,近似梯形,外石内木,有“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之谚。各庙宇依其不同的功能和等级,分别涂以红、黄、白等土质颜料,阳台房檐挂有彩布帐帘,大中型建筑物顶部及墙壁四面置布铜质鎏金的法轮、阴阳兽、宝瓶、幡幢、金顶、雄狮。部分殿堂还融合和吸收汉人建筑成就,增盖宫殿式屋顶,上覆鎏金铜瓦或绿色琉璃瓦。</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内珍藏的民族文物和佛教艺术品共计1万余件。各殿堂内高8米以上铜制鎏金或檀香木雕的大佛就有十六尊。各种质地多样的中小型佛、菩萨、佛塔、法器等不胜枚举。寺内还珍藏有历代嘉木样大师的衣物和其它生活用品,又有帝王册封和赠赐的金敕、印鉴、封诰、大幅匾额、千佛树、珍珠塔、玉如意、陨石、海马牙等。</p> <p class="ql-block">八日早起,赶往甘加秘境八角村。</p> <p class="ql-block">甘加秘境位于甘肃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甘加镇,南镶千年古刹作海寺,东邻甘加溪豁,凌越北部的达里加山,总面积达131.23平方公里。南北部海拔落差达1300米,独特的地质构造使得其蕴藏了崖壁、草原、高原湖泊、石林、峡谷、史前溶洞、河流等多种地质资源在内的青藏高原所有的景致特征。</p><p class="ql-block">甘加秘境融合了好几处寺庙和八角古城。尤其是白石崖寺,非常值得一去。</p><p class="ql-block">八角古城、作海寺、白石崖寺、等多个千年藏传佛教古寺簇成了甘加的历史文化积淀,涌现出了宗喀巴大师、贡日仓女活佛、更敦群培、十世班禅大师等学术大师和高僧大德。</p> <p class="ql-block">八角古城全貌。古城。位于甘肃省夏河县甘加滩偏东,央曲河和央拉河在此汇流,曾是甘青交通之要冲。八角城,因城周有八个城角,中间成一个空心 “十”字形而得名,藏语俗称“卡尔昂”,藏文史书以 “卡尔雍仲”记载,意为“卍”字城。城墙全长2.2公里,城内占地300亩。城外有护城河,也有护城壕,还有外廓,主城门朝南,南门外另有外城一座,城墙夯土板筑,夹棍眼,还清晰可辨。建筑设计上与传统方形城的格局不同,为我国现存古城所罕见。</p> <p class="ql-block">八角村俯瞰</p> <p class="ql-block">八月八日还游览了桑科草原。</p> <p class="ql-block"> 桑科草原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境内,距夏河县城拉卜楞西南18公里,有公路直通。桑科草原属于草甸草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草原面积达70平方公里,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这里人口少面积大,仅有4000多牧民,草原却辽阔无际,是一处极为宝贵的自然旅游景区。这里设有藏式帐篷接待站两处,每年7-9月搭起藏包,为游客准备新鲜奶茶、糌粑、藏包、手抓羊肉等藏区特色风味,还为游客准备了马匹、牦牛、射击篝火晚会等草原旅游节目。游人在这里可以尽情体味神秘淳朴的藏族风情。</p> <p class="ql-block">本文中使用了许多岚山大哥和金茂大哥的照片,在此表示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