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归乡的路上

<p class="ql-block">  还没入伏,内地已经热情洋溢的烘烤着每个在外面行走的人了。想在外面坐会,只能勉为其难的选择一大早或者太阳落山后了。正好合唱团演出结束后要放假两周,我计划再请一段时间的假,六月末和我先生开车出发,一路走一路玩,最终目的地是去祖国最凉爽的地方——呼伦贝尔,令人神往吧!</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我们行程850公里,用时十个半小时到达内蒙古中部城市——通辽,第二站去东方小巴黎哈尔滨;第三站去呼伦贝尔大粮仓扎兰屯,第四站牙克石。</p><p class="ql-block"> 下面就按顺序把我走过的城市留给我的直观印像一一记录总结一下,留下文字、留下回忆,留下我感恩的心!不虚此行才对得起付出的辛苦和劳累。</p> <p class="ql-block">  出门在外,吃好住舒服才是关键,我们让女儿给定好连锁会员酒店——全季酒店。这个连锁店我们在赤峰住过两次,干净舒服,价格公道,那里的早餐内容丰富,营养全面,吃的很顺口。我们为了休息的好一点,住了两晚,完全解除疲倦再继续前行。</p><p class="ql-block"> 全季酒店在每个城市都是建在十字路口黄金路段,可以说寸土寸金,所以室内空间不是很大,但装修简洁富有文化气息很吸引人的眼球,看一眼就会喜欢上那里。酒店服务除了前台有文质彬彬的服务人员,客房服务都是机器人跑腿,现代感十足!</p> <p class="ql-block">  对于通辽我们俩都是第一次去,本来应该对那里是陌生的,但因为曾经有非常要好的闺蜜从牙克石调到通辽工作过几十年;还有个非常要好的妹妹曾在通辽读药学;我的外女在通辽读的师范大学,加上城市建设哪里都差不多…所以感觉一点不陌生。开车进城,所有商店的门脸牌子除了汉字,旁边或底下都有蒙文,亲切感油然而生,我恍惚回到了呼伦贝尔。大街小巷各种饭店,各种买卖,还有说话口音口气都是和牙克石没有任何区别,出租车司机的热情实诚,笑着唠东北磕,骄傲的说着自己的老婆孩子,还有自己名字有多牛“三个字涉及三个国家领导人”他姓胡,名鹏环,还真是这样,他的解释让我记忆力不太好的人也牢牢记住了他的名字。亲切的乡音乡情,让我们很快就入乡随俗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通辽不是新兴城市,所以街道布局看起来很老旧,临街的买卖都是低成本,利润不高的生意,比如牛肉干特产店,拉面馆,建筑材料等等…饭店客人很少,特产店进了几个,几乎没有顾客,由此推断,这里的生活水平是低成本平平常常,慢节奏的百姓生活,这也是北方大部分城市的缩影。平平淡淡才是真嘛!</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相对比较繁华的一个十字路口。</p> <p class="ql-block">  每到一个城市,我最想看的是博物馆。不巧的是赶上了周一,全国绝大多数博物馆都是周一休馆。来一次通辽不能白来,也不想走出太远去科尔沁草原,在我的认知中,这里的沙漠草原一定不如呼伦贝尔大草原,我先生理解我的心意,打车去了通辽非常著名景点《孝庄园文化旅游区》。</p> <p class="ql-block">  这个四A级景点实际是达尔罕亲王府,也就是孝庄文皇后的娘家。</p><p class="ql-block"> 王府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已经有近四百年历史了。经多次修缮,正式营业是2012年八月。参观这里会让人们了解科尔沁人文历史,满蒙联姻,康乾盛世以及中国近四百年历史。这里绝对称得上是大型综合性历史人文景区。对于孝庄这位杰出的辅佐过三位皇帝的女性我不说,大家也都从电视剧中,历史书籍中了解过她。如果您有机会来通辽不妨来这里看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这个蒙古包是完全是草原上真正蒙古包的样子。里面是个小商店,冰棍很好吃。</p> <p class="ql-block">中国版图</p> <p class="ql-block">王府介绍。</p> <p class="ql-block">王府内设几个展览馆分别展示通辽地区历史遗迹和文物。</p> <p class="ql-block">平锅</p> <p class="ql-block">铁爪</p> <p class="ql-block">孝庄画像</p> <p class="ql-block">皇后大印</p> <p class="ql-block">  听说通辽市区有个市民最喜欢的公园,晚饭后感觉必须出去走走,我们选择去了城市中的绿洲《西拉木伦》公园。</p><p class="ql-block"> 西拉木伦河在蒙古语中,意为黄色的河。为西辽河北源,发源于大兴安岭山地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这个公园被这条河流分为南北向,前后两部分,河流南面是大广场,市民跳广场舞,做短视频等非常热闹,河流北面是茂密的树林,最深处还有一个寺庙。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有这样一个闹中取静的地方真是百姓的福气!</p> <p class="ql-block">市民每日的活动都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三个小伙卖力表演。</p> <p class="ql-block">  二号早晨我们 从通辽出发,目的地哈尔滨我亲爱的三姐家。下午三点半之前到达哈尔滨。一下高速立刻感觉走进了高楼林立的大都市。让人心旷神怡!尔滨您好!我们也来凑个热闹。尔滨经过去年冬天旅游热后,市旅游局一定高度重视了旅游带来的各种效应,看上去市区干净卫生,市民文明程度也大大提升,夏季的旅游热已经来临!愿尔滨越来越好!东北振兴尔滨是老大哥是东北各地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到来着实给我姐填了麻烦,她的人缘太好,邻居们争先恐后请我们喝茶吃饭,送我们尔滨最好吃的香肠,面包!令我们感动不以。当天下午就去了小七妹家,喝着茶,聊着天,欣赏着主人的摄影作品,参观了他家的收藏和主人的书法绘画作品,真是一个有深厚功底多才多艺的文人,十分佩服!</p> <p class="ql-block">  临行前一天晚饭是美女摄影爱好者田田安排的。喝到高潮 大家都兴奋起来,一起唱《乌苏里船歌》,选这首歌唱,是因为在坐中有一位老者是这首歌的词作者。他幽默风趣的给我们讲述了写这首歌时的历史背景和体验生活的乐趣,也讲述了因为这首歌引发的许多不公的历史对待以及后续广为传唱的热度和乌苏里江畔如今的发展,让大家唏嘘不已的同时也对这位老者更加佩服尊重!八十五岁了,思路清晰,思维敏捷,表达能力如此之强,我想一个是他就是个聪明的人,一个是和他常年笔耕不辍,一直工作分不开,这能力真是我们所有人所向往的样子,我们希望老了时也能如他一样,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作家胡老和原作协主席是老朋友了。后者是我三姐夫。</p> <p class="ql-block">  到了尔滨,一定要看看尔滨的变化。我姐姐夫带我们来到松花江边,看造型优美雅致的尔滨大剧院,去城市的绿肺湿地公园看野鸭嬉戏玩耍,看芦苇一簇簇整齐划一的随风摇摆,听游人发出由衷的赞叹!是呀!一个城市有一处生态环境这样好的地方实属不易!野鸭不避人,水质清澈,荷叶碧绿,芦花干净,作为尔滨的客人,我为尔滨点赞👍。</p> <p class="ql-block">远眺大剧院。</p> <p class="ql-block">看野鸭子游玩真能返老还童,一饱眼福。</p> <p class="ql-block">荷花尚未开,荷叶已经铺满湖面,有的正在徐徐打开帷幕。</p> <p class="ql-block">芦苇塘里芦花开。</p> <p class="ql-block">小鸭子</p> <p class="ql-block">来到哈尔滨最最著名的中央大街。</p><p class="ql-block">这是防洪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  这一百多年前的馒头石,每一块都见证着尔滨的发展历史,</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是“一国两朝”发祥地,即金、清两朝。</p><p class="ql-block"> 19世纪末,哈尔滨已出现村屯数十个,居民约3万人,为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1896年至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工商业及人口开始在哈尔滨一带聚集。中东铁路建成时,哈尔滨已经形成近代城市的雏形。20世纪初,哈尔滨就已成为国际性商埠,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这里,19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成为当时的北满经济中心和国际都市。1932年,哈尔滨沦为日伪统治,1945年,哈尔滨从日伪统治下解放,人口已达70余万。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正式建立了人民政权,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p><p class="ql-block"> 这座城市因为各国在此生活搞建筑,留下许多欧式房屋,许多欧式生活方式也保留了下来,所以来到这里的人都觉得尔滨特别时尚。打扮时髦画着妆的美女随处可见,西餐厅多的数不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站在防洪纪念塔前面看中央大街。</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一个亮点 马迭尔阳台音乐。据说到了晚上,每个游客手持一只马迭尔冰棍看阳台演出,要多浪漫有多浪漫。</p> <p class="ql-block">舞台虽小观众多。</p> <p class="ql-block">传统工艺锤糖棒,</p><p class="ql-block">软糯香甜齿留香。</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一亮点,</p><p class="ql-block">带走糖果意深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糖果店室内好漂亮。</p> <p class="ql-block">西餐厅门口。</p> <p class="ql-block">万国洋行</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糖果店。</p> <p class="ql-block">姐夫姐姐请我们吃哈尔滨最好吃的西餐,好吃,真的很好吃!享受!真的好享受!</p> <p class="ql-block">  七月四号一早我们驱车奔赴呼伦贝尔扎兰屯市。离牙克石越来越近了,我决定在扎兰屯休息一晚,毕竟开车的人不是我,坐车的人都累,何况开车的人了。中午一点多一点我们到达扎兰屯,住进了女儿给定好的汉庭连锁酒店。</p><p class="ql-block"> 我们安排好入住就去了最著名景点《吊桥公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吊桥公园位于扎兰屯市区。是一处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属于AAAA级景点。吊桥是清光绪三十年(1905年)修建东清(中东)铁路时,沙俄修建的悬索桥,当时生活在扎兰屯的沙俄人没事就在吊桥公园溜达休息,有桥就可以过河到对岸林中漫步,是不是很惬意!</p><p class="ql-block"> 吊桥由两根巨大的铁索和42根细铁索共同悬于雅鲁河上。 质量是杠杠的,外秀内刚。走在上面略略有点摇晃,走进公园看到的是一派祥和景象,处处干净整洁,古树参天,树林中有多个亭台楼阁,小松鼠随处可见,中草药介绍为游人提供中药知识,如果不是时间有限,我真想在某个亭子里躺会儿,看看漂浮游走的白云,听听鸟的合唱。去河边坐坐打几个水漂,洗洗晒红的脸。</p> <p class="ql-block">正面看吊桥,上面的五角星是苏联国旗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丁香阁,多舒服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您能读下来吗?歌颂扎兰屯美景的文字。</p><p class="ql-block">人人都说江南好,只因此地未登临</p> <p class="ql-block">孔雀草。</p> <p class="ql-block">鲜艳的凉亭</p> <p class="ql-block">一根六干,我给它取名姊妹树。</p> <p class="ql-block">  这棵 百年老榆树,它见证了扎兰屯的发展从无到有,从战争的废墟中挺立;它看到了这座吊桥走过的所有人,包括沙俄和侵略中国的日本人;它为这座桥担惊受怕过,真怕战争或人为毁了它,历史的建筑不能重来,它由衷地为这座桥能保留至今而感到庆幸!它还必将见证扎兰屯的兴盛繁荣!它喝着雅鲁河的水不断增加着年轮,大地已经赋予它灵性!如今根深叶茂,正值青春!</p> <p class="ql-block">  离开吊桥公园走进扎兰屯历史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坐落在原中东铁路俱乐部旧址。</p><p class="ql-block">这个是猛犸牙齿化石。</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讲述了扎兰屯历史。</p><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个点心模子,引起了我的回忆,记得我小时候看到过家里有三个点心模子,我妈妈还用她们做过月饼。</p> <p class="ql-block">这些算盘我看着也十分眼熟,家里也曾有过各种算盘。</p> <p class="ql-block">  这段文字让我记起,我的父亲就是解放前大概1946年前后在扎兰屯参加土地改革,参加清匪工作。听我妈妈讲我爸没有工资,每月给点高粱或小米。家里人口多,我妈妈为了弥补家用,日夜做草绳,编草袋子卖点钱。还抽空参加支援抗美援朝的工作,做鞋支援前线等爱国活动。我爸爸1953年被党组织派到牙克石参加开发大兴安岭林区工作。1954年我三姐出生后我妈带领全家搬到牙克石,才离开布特哈旗扎兰屯。虽然我没有出生在扎兰屯,但我的老家在这里,我依然感到亲切无比。</p> <p class="ql-block">  扎兰屯地方不太,历史悠久,值得看的地方很多。可以说农业发达,旅游业也兴旺!</p><p class="ql-block"> 扎兰屯因为地理位置极佳,位于兴安岭以南,气候是呼伦贝尔最舒服的地方,有道是:</p><p class="ql-block">魅力扎兰,塞外苏杭。</p><p class="ql-block">农业为本,鱼米之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来到扎兰屯休息还有一个原因,是这里有一个特别要好的小妹住在这里,她和她老公热情的接待了我们,第一站带我们参观了中东铁路纪念馆,在这里我才知道,中东铁路是苏联铺就,1935年卖给了日本,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铁路又回到苏联人手心里,最后达成一致是中苏合用。无论是前苏联还是日本人,都从我国掠走了大量木材煤炭等大量战略物资。如今虽然这些都成为了历史,但屈辱曾在,历史不能重演!被欺辱的日子不好过,想起来都觉心里压抑的很。</p><p class="ql-block"> 发张段铁路照片是想说,铁路路基宽,运输能力就强,当时苏联人铺建的铁路比我们的宽。那同样跑一趟运输,运走的物资就会多很多。</p> <p class="ql-block">  当年这个叫洋井,我家在牙克石住的房子就是苏联人盖的,家里就有洋井。这在当年不是每个家庭都有的,大多数百姓都是在院里共用的水井里打水,冬天井沿冻冰滑的很,打水很危险。</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小妹带我们来到扎兰屯秀水国家森林公园,在这里可以一览众山小,能看到雅鲁河和整个扎兰屯。站在山顶享受凉爽的夏风,呼吸着青草树林的味道,真让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第三站扎兰屯滑雪场。滑雪场相当正规漂亮,可惜夏天看不到滑雪的壮观场景。</p><p class="ql-block"> 离开滑雪场,小妹一家三口带我们去扎兰屯最好的饭店去享受美食,那顿饭吃的特别舒服,聊的开心几乎忘了时间,饭后她们夫妻俩送我们回到酒店,我要由衷的说一声谢谢!认识你们真好!让我感受了温暖,体会了什么是真正的友情。</p> <p class="ql-block">油菜花开了!</p> <p class="ql-block">百合花也开了!</p> <p class="ql-block">  一路休息一路走,已经是第五天了,该到目的地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离开了扎兰屯,踏上了回家的路。临行前小妹夫妇俩请我们吃了蒙古特色早餐,锅奶茶配蒙古馅饼,又买了蔬菜水果等,送我们到高速路口,才离去。</p><p class="ql-block"> 我似乎感觉有点累了,从扎兰屯到博克图还有高速可走,博克图到牙克石高速封堵,据说在修路,一路时而颠簸,时而顺畅,三百多公里走了四个半小时。</p><p class="ql-block"> 到家了,放松下来感觉很疲倦!看来年龄不饶人了,回家我做卫生买生活用品,出去吃饭…杂事拖延。这个美篇拖到今天才写,几次都想犯懒不写了!但想到胡老85岁高龄还在工作写作,想到三姐邻居大哥每日绘画写书法,出门不放过任何值得留住的画面,积累素材摄影做片;想到性情中人田田,不怕吃苦,起早贪黑风吹日晒做片,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跟上现代化节奏,做片都用上AI人工智能了,无人机都用坏了几个:想到三姐所有邻居们乐观的生活态度,各个用心种地,种花,分享做好吃的方法,见面幽默的打着招呼,对待朋友以诚相待…想到……我似乎也要逼自己一把,不就是几个小时的时间吗?放弃一个午休就能把所见所闻,所有感动都留在这个美篇中,我感到很值!感谢大家也感谢我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