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五月的西安

陈林

五月的北京气候宜人,可西安已经37、38度了,和朋友相约趁还算淡季,一起去看看这座古时的长安城---西安。<div>上次去西安还是多年以前,当时的印象是西安有些土气,满街漂荡羊肉泡馍的味道。据说如今的西安建设得很现代,很想去看看。</div><div>下面就记录我们三个朋友一周游西安的过程,总体对西安感觉很好,无论对古建筑的保护还是古今的结合都有独到之处。当然也有不理解的地方,也许看到只是片面,挂一漏万。</div> 提前订好市中心的酒店,登上北京至西安的高铁列车。到达西安北站直接打车到酒店,下午就在酒店楼下吃了第一顿正宗陕餐,羊肉泡馍,酸汤扯面,味道不错。 我们住的酒店很方便,出门就是西安城的标志“钟楼”,环钟楼一圈地下通道七个出口,通内城的各个方向。这里交通四通八达,紧邻地铁2、6号线入口,还有多路公交车站。 观钟楼周边景色,环岛东南角开源商城五层“李宁专柜”的天台可看日落,被称为”落日天台“。 哈哈,果然楼顶有一方寸土,果然有此天台。钟楼敦敦实实地座落在眼前,周边景色一览无遗,“知道你会来,所以我在等”! 向游客问好 落日前的钟楼 钟楼饭店、钟楼与落日 太阳下山,西边泛红,城里开始亮灯,远处是古楼城楼,夜西安热闹起来。 <p class="ql-block">与钟楼合影</p> 深蓝色与金黄色 傍晚去逛钟楼西北角的回民街,网红打卡特色小吃街。<br>整条街热闹非凡,沿街各种路边滩,灯红酒绿,叫卖声不断,但看的人多,吃的人少,那几样食物,不够新鲜也没了胃口,只有几家名店分店坐满游人。<br>这里虽叫回民街,大部分是汉民食品,羊肉串不知是不是真羊肉,”肚包肉、锅包肉“高声叫卖,据说没有几家由本地人经营,大多是河南人做的“陕西小吃”赚游客的钱,不知道河南人又惹了谁。 <p class="ql-block">回民街上的高家大院,听说这里的”陕西皮影戏“很有味道,但今天演出其它节目,我们凭身份证免费进院,逛逛这颇有年代感的院子。</p><p class="ql-block">走着走着,离酒店越来越远,雇了辆电动车回酒店,车夫师傅七拐八拐送我们回去,一路聊天说,我们仅逛了回民街七分之一......</p> 第二天的重头戏是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 简称陕历博。<div>西安的必去景点中,“陕西历史博物馆”位居榜首。<div>鉴于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于1991 年6月20日落成开放的“陕历博”,是中国博物馆事业的一座里程碑。</div><div>这座有唐代建筑特点的博物馆,"中央殿堂、四隅崇楼",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致,融民族传统、地方特色于一体。<div>我们曾经参观过国内外许多博物馆,开始对参观陕历博不以为然,但预约参观的程序和参观过程,真的惊到我了。</div><div>首先是预约非常困难,需要抢票。在北京时开始预约,每天四次放票前做好准备,但放票后秒没,让我们几乎要放弃,经过朋友弃而不舍争取,抢了多个回合,终于拿到三张入场券。</div></div><div>再说参观过程,陕历博无论在西安还是陕西省,都地位显赫,有庞大的本地出土的展品,馆藏文物多达 370000余件,上起远古人类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展出文物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其中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器独步全国,唐墓壁画举世无双。可谓琳琅满目、精品荟萃。</div><div>面对如此庞大的高等级展品,展室的面积就显得太小了,重点展室人头攒动,每件展品前都挤着几个脑袋,大家只能轮流错开看介绍,拍照就更加困难。加上天气闷热,冷气不足,我感觉要窒息,没看多少就走到大厅里坐下来喘口气,拿着导览器自己看,反到更清楚一点。</div><div>之后总结:</div><div>1、年龄超过65岁,免门票而且不用上网抢票,门口有老年通道,照顾不会使用抢票程序的年长者,直接排队入馆参观。</div><div>2、进门参观一定要花30元租个导览器,按文物编号阅读就很清楚。千万不要参加导游在门口组的看展团,以为他可以带你有序参观,实际每人发一个耳机,导游在里面讲,大家挤在一起听,收取每人30元费用,你可能都挤不进去看。</div><div>3、真心希望博物馆调整展品,改善参观环境,有的展馆空空,有的拥挤不堪,如遇学生假期旺季,不知挤成什么样。</div><div><br></div></div> 就我们看到了很少一部分的展品分享:<br>位于博物馆中央大殿前端,陈列一尊巨大的千年石狮(唐代顺陵石狮复制品)。 第一展馆:第一单元《人猿揖别》,距今115万年前的先民遗存,这里展示了距今50万年会用火并直立行走了蓝田人模型 鎏金铁芯铜龙(公元618-907年),大唐龙兽的经典之作。 今年是龙年,这里专门有个展厅展出与龙有关系的各种物品,还有一些有趣的游戏,这里人不多。 以龙为目标的视力表,你能看清楚龙的开口冲哪边吗? 馆藏国宝秦始皇陵铜马车二号车,1980年出土于秦陵封土西侧20米处车马坑。拉车的马与驾车的装备,非常细腻逼真。 二号车通长317厘米,通高106厘米,总重量为1243千克。 在秦代,安车又称辒辌,曾为秦始皇出巡乘驾。 女倌俑,笑咪咪的 青铜龙,长度超过2.5米,重量近100公斤的两条龙盘在一起,是陕历博最吸晴的文物之一,据推演,很可能是某种巨大乐器的支架,但因为不是很完整,缴获时已被破坏为八块残品,经复原成现在的样子,真正的用途不得而知。 出土于宝鸡商代晚期的卤 宝鸡出土的青铜器 出土于宝鸡西周的梁其壶 西周的盠方彝 西周青铜器”鲁方彝盖“,器身已经遗失。盖内有六行五十个字铭文,讲述商人”齐生鲁“做生意赚到钱,制作此彝纪念亡父。 西周青铜器“师才(不认识)鼎” 鼎内有很长的铭文,可以在网上搜到铭文的大至意思。 <div>西周青铜乐器师丞钟,上面铭文大意是师丞这个人为祭祀祖先面铸此大钟。是目前国内出土最大的西周青铜钟。</div><div>其实,陕历博最牛的是绝大多数展品都是本地出土,这点大约没有任何博物馆可以与之媲美。</div> 看过精美绝伦的商周青铜器,精彩的陶俑和汉唐金银器,最后参观地下一层的“唐代壁画珍品馆”,这个展厅收费,人很少,65岁凭身份证免费,凉快而且清静。<br><b>“唐代壁画珍品馆”</b>是我国第一座唐墓壁画展馆。这个馆由中意两国合作建设,于2011年6月20日正式向社会开放,是国内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唐代壁画专题陈列馆,展品包括章怀太子墓客使图、马球图、狩猎出行图,懿德太子墓阙楼图、仪仗图,永泰公主墓宫女图在内的壁画珍品97幅。<br>展览运用先进的意大利展柜和文物保护展览设备,展示了陕西省在壁画研究、保护方面的最新成果。里面的五件国宝级墓地壁画,“客使图、阙楼仪仗图、宫女图、马球图、狩猎出行图”堪称镇馆之宝,这里不允许拍照。 从陕历博出来,中午很热,打车回酒店,楼下吃第二顿陕餐,肉夹馍、牛肉面、辣子拉皮,味道也不错。之后回酒店睡个午觉,躲躲正午的大太阳。<div>下午出门是去准备参观大雁塔,坐地铁到大雁塔北广场,出地铁就让导游小姐姐拦截,上车带去了唐 . 新开门景区,参观唐长城、艺术雕像和曲江池公园</div> 这里的唐城门挺气派,门前的唐明皇、杨玉环及随从雕像栩栩如生。 曲江湖上龙头吐水在西下的落日映照下,胜似江南。这里应称为曲江池遗址公园,里面的建筑彰显秦汉雄风,传承隋唐源脉,跨原带隰(xi),湖泊连延,是历史盛景的完美再现。<div><br></div> 曲江公园附近建有高档社区,环境很好,有个很大的回音壁,趴在那里,可以清楚地听到很远的人喃喃细语。站在整个环的最中间,听自己的声音被放大许多倍,真有聚音作用,朋友在中间高歌一曲,果然声音嘹亮。 一小时后,旅行车把我们送回大雁塔附近,虽然多少有些被蒙骗的感觉,但这也是我们在西安市里去过最清静的景区了,还是挺好玩的,三人收费100元真的不贵。司机送我们回到大雁塔边,才知道这时大雁塔早己关门,只能在远远看到大雁塔尖和周围的建筑。<div><br></div> 这是是大唐不夜城的最北端,也就是玄奘广场,曲江公园,红墙碧瓦,水上有亭。 天渐渐暗下来,索性吃个便饭,从北向南游览“大唐不夜城”。 曲江的秦腔爱好者在这里聚会 西安旅游,有一项大生意就是租唐装,化唐妆。<br>路上许多门店高声叫卖,拉客人素装进去,艳抹出来,再购买些头饰,插在头上叮叮铛铛的,犹如仙女下凡。回头看,左边一个涂脂抹粉,右边一个浓妆艳抹,满城尽是杨贵妃啊!真有穿越回大唐的感觉。<br>许多唐装女主专门雇佣摄影师跟拍,也是一种玩法。 大红灯笼高高挂 天渐暗,一轮明月高挂,城里餐厅灯火通明,人们推杯换盏,好一幅“大唐不夜“画卷。 是否有穿越回大唐的感觉? 大雁塔亮起。 雕像:鉴真与玄奘两位唐代高僧<div>*<b>玄奘(602-664年)</b>,唐代高僧,我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div><div>贞观三年(629)朝廷因饥荒允许百姓自行求生,玄奘从长安出发,经姑臧出敦煌,辗转到达印度学习。游历印度大部,宣讲大乘教义,获得很大声誉,五年后于贞观十九年返回长安。大雁塔的建造,就是为供奉玄奘法师从天竺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收藏。</div> <b>*鉴真(688-763年)</b>,唐代高僧,日本律宗初祖,亦称“过海大师”“唐大和尚”。自幼出家,曾游历洛阳、长安等地,究学佛教三藏。曾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中华文化,后双目失明。 沿着灯光璀璨的大唐不夜广场,从北一直走到南端,非常华丽,灯光色彩斑斓。比真人还高大的塑像群,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到承相房玄龄、杜如晦等等,支撑大唐文明的绘画诗歌,书法与科学艺术的领军人物。步行街沿路都是舞台,一派歌舞升平。<br>据说大唐不夜城是花费五十亿精心打造,还登上今年春晚舞台。不禁心生疑问,这个规模,这种热闹,能坚持多久,能收回成本吗?<br>同伴告诉我,不能只看广场上的收入,还包括吸引每天几十万游客来西安旅游的住宿、餐饮和交通等各种消费,也许吧!最近看到介绍,这里还吸引了过境免签外国朋友光顾,会给西安带来许多经济效益吗? 由于前一天大雁塔关门,第三天我们又重新来到这里,白天的大唐不夜城广场很安静,几位清洁工人在打扫卫生,清扫地面,擦拭石阶围栏,准备晚上给游人落坐,看着烈日下辛苦劳作的清洁工人,心生几分感动。 广场上有许多组铜制雕像,多是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民间游戏,成语典故,细腻光亮,栩栩如生。 皮影戏表演的雕塑 终于来到大雁塔,见到西安的标志。 大雁塔建于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塔高64米,塔身枋、斗拱、栏额均为青砖仿木结构。<div>唐贞观二十二年 (648),太子李治为其母文德皇后追荐冥福,建立慈恩寺。唐永徽三年(652),为供奉玄奘法师由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而建造的一座五层砖塔。</div><div>武则天长安年间(701—704),由武则天及王公施钱,重加营建至10层,后经兵火仅剩7层。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又加修饰,留传至今。塔本名慈恩寺塔,称大雁塔,则是为与后建的荐福寺小雁塔相区别。</div> 大雁塔是佛教寺庙,我们去参观的时候,正遇到有法事活动,一众女施主在静听庙中布道,外面见治安民警和工作人员维持秩序。 园中唐式僧侣雕像。 走近大雁塔,可见塔的细节,听塔四周的风铃被风吹动叮咚作响。 离开大雁塔,准备去参观小雁塔和西安博物馆。出租车师傅告诉我们,这两个地方是在一起的,如果去过陕西历史博物馆,就不用看西安博物馆了,没什么可看,也就看看它的建筑。果然,到达后看过,西安博物馆真展品不多,但环境不错,穿过这里去参观小雁塔。<div><br></div> 西安博物馆,展出了一位意大利汉学家、摄影师拍摄的1979-1983年间西安的87幅照片,勾勒出那时西安城市画卷。 西安博物馆的一楼大厅,地面用不同颜色的地砖,勾勒出古代西安的地图,清楚可见周边的几条河流。 配合一带一路的亚美尼亚友谊展,利用花窗做介绍挺漂亮。 看完西安博物馆这仅有的展览,才体会与“陕历博”的拥挤对应的西安博物馆的冷清。基本建设跟不上,上楼没有电梯,观众只能爬楼梯,看来财力、物力都投给了“陕历博”,可是我想,如果建“大唐不夜城”的五十个亿,拿出一部分好好充实一下这里,对西安是否更有意义? 走出西安博物馆,按路标到小雁塔景区,其实是在一个院内,即荐福寺。 <div>小雁塔与大雁塔是唐代长安城保留至今的两处标志性建筑,地理位置相距三公里。因规模小于大雁塔,故称小雁塔。</div><div>小雁塔在西安南门外的荐福寺内,属于保护比较好的著名唐代佛塔,是唐朝都城长安(西安)保留至今的重要建筑。<br></div> 小雁塔所在的荐福寺内,露天摆放着不少历代精美的石佛、石狮、石马、拴马桩等石雕,与大雁塔的喧嚣相比,小雁塔安静了许多。有一座大钟,游人可敲钟,雁塔鸣钟是西安一景。<div><br></div> 荐福寺院内古树众多,沿着正门进入,在大雄宝殿南面可见一大片古树群,有一棵百年古楸树,主干粗壮,笔直向上,旁支较少,树叶茂盛碧绿与周围的古槐相映成趣,阳光从树叶间泻在树干上,显得尤为古雅苍劲,葱茏秀丽,树的四周还插有之前脱落的枝干,一旁指示牌显示,古楸树树高18米,胸径345厘米,树龄800年,属于一级保护古树。 据西安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小雁塔院内建档古树名木共计9株,分别是8株国槐和1株楸树。7株国槐和1株楸树为一级古树,1株国槐为三级古树,“多年来,这些古树经我们园林工作者的悉心呵护,长势良好,根深叶茂,已经成为小雁塔园区内重要的景观标志。” 前人建造荐福寺时规划是一片槐树林,至于这棵古楸到底为什么会在这里,并没有记载,我们猜想会不会是种子意外飘落,就此扎根。 古树与记录历史的碑文 这棵一级保护古树国槐 编号0045,1300年树龄 树的有些枝杈已经枯死,用铁架支撑 小雁塔:塔形秀丽,被认为是唐代精美的佛教建筑艺术遗产。 小雁塔始建于公元707年(唐代景龙年间),是一座典型的密檐式砖塔。小雁塔初建时为十五层,高约46米,塔基边长11米,塔身每层叠涩出檐,南北面各辟一门;塔身从下往上逐层内收,形成秀丽舒畅的外轮廓线;塔的门框用青石砌成,门楣上用线刻法雕刻出供养天人图和蔓草花纹的图案,雕刻极其精美,反映了初唐时期的艺术风格。<br>塔的内部为空筒式,设有木构式的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可达塔顶。明清两代时因遭遇多次地震,塔身中裂,塔顶两层残毁,仅存十三层。 走过古树古碑荐福寺,在东南可见一片日式园林与院落,更加别有风味 小雁塔院内 一直觉得大雁塔应该应该比小雁塔高大许多,但现在站在小雁塔前,也并不觉得矮小,它们的区别在哪里?<br><b>1、时间</b><br>大雁塔又称“慈恩寺塔”建于唐永徽三年(652年)。<br>小雁塔又称“荐福寺塔”建于唐中宗景隆元年(707年)。<br><b>2、目的</b><br>大雁塔是为了保存唐代著名高僧玄奘经由丝绸之路从天竺带回长安的卷轴佛像而建造。<br>小雁塔是为了存放义净法师从天竺带回的佛教经卷而建。<br><b>3、建筑细节</b><br>大雁塔前五层盖了九层,后几经变更层数和高度。最后固定为七层塔,总高64.517米,底边长25.5米。<br>小雁塔是早期密檐方砖宝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上面两层损坏,现存13层,高度43.4米。该塔是唐代佛教的一处精美建筑遗产,是佛教传入中原并融入汉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div>这里记录了小雁塔曾经修理的过程:康熙二十二年至二十六年(1683-1687年),紫谷禅师、信士杜应元等募缘重修塔院和塔台,底层塔身的情况<br></div> 小雁塔还有个特别神奇的经历,据当地人说,小雁塔自建成至今,共经历过6次大型地震,期间塔身曾三度裂开、三度合拢,却始终不曾倒塌。<br>明代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陕西六级大地震使小雁塔从上到下由中间裂开一条缝,最宽处裂开达一尺,而在三十四年后(公元1521年)的又一次大地震中,这条裂缝神奇地一夜之间合拢。此后的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6年)和四十二年(1563年),小雁塔又一次上演神奇地“离合”,清代康熙年间(公元1691年)小雁塔第三次开裂又复合(公元1721年),而就是这3次“神合”,让小雁塔成了许多西安人心中的“神塔”,而且传说每当小雁塔的塔身开裂时,当年一定会发生各种灾害,而当塔身合拢时,当年则会风调雨顺、庄稼丰收。<br> <div>当现代专家实地考察过小雁塔后,认为小雁塔裂开是真的,但合拢却是假的。<br></div><div>根据专家推测,小雁塔自明朝嘉靖年间第一次裂开后,就一直没有合拢过,古人看到的塔身合拢,其实只是一种假象,是裂开的部分渐渐被土覆盖,再遇到雨水充足的年份,裂开的部分就会长出大量杂草。随着杂草越长越多,塔身裂开的部分渐渐就被杂草遮住了,看上去就像塔身合拢了,这也是为什么说塔身合拢时,必然是丰收之年的原因。而在干旱之年,没有雨水的滋润,塔身裂缝里的杂草渐渐就枯萎了,于是就形成了塔身再次裂开的假象。<br></div><div>但小雁塔能在开裂情况下,经历如此强烈的地震灾难而屹立不倒,的确是个奇迹,取决于它的地基是直径为60米的半球形夯土地基,下大上小的锥形,粘性大的沉积泥砖更加强塔身的坚固。半球形的地基就如同一个不倒翁,在晃动的过程中,抵消地震传来的力量。</div><div><br></div> 如今我们走近小雁塔,看不出中间有任何裂开的痕迹,建造的精细和周边的破损是很明显的。相对于大雁塔的大,小雁塔确实小一些。如果从外观看最明显的区别,两座塔的顶尖是不一样的,很好区分。 第三天的傍晚游览西安城墙,是西安最值得游览景观之一。<div>西安人引以自豪的城墙又称西安明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div>现存城墙为明代建筑,全长13.7千米,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洪武十一年(1378年)竣工,遵循明太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建设,当时是西安的府城。明太祖朱元璋将次子朱樉册封为秦王,藩封、府治同在西安城,因而城池规模宏大坚固。</div>西安城墙自建成后历经三次大的整修。明隆庆二年(1568年)陕西巡抚张祉主持修复第一次使土城变成砖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源主持对城墙和城楼作了整修;真正让西安城墙亮起来,则是1983年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政府大规模修缮,动员地方政府与百姓垫钱烧城砖,补建已被拆毁的东门、北门箭楼、南门闸楼、吊桥,并建成环城公园,从而使这座古建筑焕发了昔日风采,成为西安的一大旅游景观。<br><div><br></div></div> 要高度称赞西安内城的交通,城墙以内没有高架立交桥,也不见“中国式过马路”的人流堆积,所有交叉路口和人行道都走地下通道,形成人车分流。<div>我们坐公交到登城墙的入口永宁门,心想会有许多人聚集排队,结果非但不见人流,甚至找不到入口,咨询了执勤民警,才知道有专门的地下通道,直通永宁门前。<br><div><br></div></div> 西安城墙有四座主城门: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这四座城门也是古城墙的原有城门。我们选择从永宁门登城墙,这是西安城墙中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城门。<div>城墙包括永宁门前的护城河,木制吊桥和砖砌拱形门洞。</div> 晚霞与护城河上的桥 这里记录了1989年永宁门月城闸楼吊桥重建,接受日本藤田一晓先生的赠与的169万人民币,于1989年5月开始至1990年9月竣工,恢复了永宁门的历史风貌。 永宁门后复建的箭楼 走进永宁门拱门后所看到的 永宁门结构的介绍 赶上雨后的好天气,白天的热气散尽,人们欣赏着晚霞映照下的城墙与周边建筑、城墙与落日。 城墙上的景色 城墙上的景色 落日与与火烧云 在宽大的城墙上可以骑自行车游览,有单人和双人自行车,租车和还车都非常方便。 城墙上排列整齐的自行车,左边单人,右边双人 尽管天暗了下来,借与还自行车的人络绎不绝 有些特色商店,出售相关文创产品,纪念品或食品。 特色商店 大糖盛世 纪念品商店 造物潮集 太阳慢慢落下地平线,天空扬起漂亮的蓝调。 城墙灯光,更映照古城新颜。 城墙夜景 城墙夜景 孩子们的最爱 城墙夜景 城墙上的小摊贩,卖些小玩具 无数的唐装美女拍照留念 飞天女专门带了个女摄影师,拍照前帮她摆出要飞的姿势,<br>这里的人像摄影师是可以用自己的技能挣快钱的。 天越来越黑,但人流却越来越密集 城墙向下看 站在美丽夜景的城墙上,看城墙内外,不一样的景色,内城里是灯火通明、车水马龙,甚至可以看到不远的钟楼;内城外,高楼林立,新颖气派,你能从这些照片中分辨出是城内还是城外吗? 城墙向远看 城墙夜景 在城墙出口有一张西安城墙与周边的全景图,可以看到这里离我们住宿的酒店并不远,就一路溜达着往回走,顺道在“白鹿原”小吃店吃了几样小吃,味道还可以。<br> 第四天,两位朋友参加旅行社一日游,参观必打卡的兵马俑、临潼华清池、丽山兵谏亭等,因为我去过两次就没参加,借此在酒店休息一天。<div>上午接到她们的电话,报名晚上看一场演出,大型情景剧《驼铃传奇》,导游答应来酒店接我去一起看。<br>近些年,大型情景剧成为旅行的附加项目。西安的几场演出《长恨歌》《西安千古情》《驼铃传奇》等,据说最好看的是《长恨歌》,很难买到票。<br>我们选择了《驼铃传奇》,应该说还不错,尤其是舞台效果。整个演出台和观众座席,是一个大的连动机构,随着剧情的进行,舞台在转,减少了幕间的转换时间,布景精细逼真;观众的座位也转,有雨、风、震动,特定场景从观众席走上舞台,更符合实情实景。<br>《驼铃传奇》故事情节很简单,很久以前在丝绸之路上运送货物的驼队,路途中经历火山、雪崩、强盗、死亡,越过艰难险阻,战胜恶狼群的攻击,运货到西域,买回家乡需要的物资。戏里遇到的狼群是三十多头经过驯化的西伯利亚真狼,从观众席奔跑上舞台,与驼工拉扯撕咬,真实惊险。驼工们在返回家原路上在巴比扬大佛前许愿,保佑他们好运相伴,一路平安。</div> <div>驼工们满载返回家的路上,来到梵衍那国,到巴比扬石窟朝拜,舞台上出现了高大慈祥的巴比扬大佛,利用声光电的技术,非常逼真。</div> 演出场内没有拍照,这三幅照片是借用网上的,向拍摄者致谢,从中可以看到演出效果很震撼。<br> 第五天安排了去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br>一早按照昨晚看的地图,从酒店走去碑林博物馆,路上选了”魏家凉皮“店吃早餐,餐后先通过三学街文化街区,走过书院门,关中书院、文昌门,路过民国元老于佑任故居,文房四宝一条街,到达碑林博物馆。 大名鼎鼎的西安碑林,我也去过两次了,这是收藏中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汉族文化艺术宝库。 碑林是在西安孔庙旧址上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馆区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书法四部分组成,设七个陈列室、六条游廊和一个碑亭,陈列面积4900平方米。<div><br></div> 可惜,最近碑林在维修,全部碑都看不到,仅在极少碑的拓印展出,有幸看到我很喜欢的大咖讲解员肖静,正在给学生们讲解。 碑林院子里的景致还是不错的,有两座碑。 加圣号诏碑,记录了元大德十一年,朝廷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的皇帝圣旨。 这个碑记录明成化九年,对孔庙和碑林的大修情况。 在维修中的碑林里,这只重六吨的景云钟孤零零的立在院子里,满身灰尘。 在碑林的一个展室,我们参观了一位北大学人、考古专家董作宾的介绍,看到几幅有意思的照片。<br>董作宾(1895-1963),河南南阳人。1923年,进入北大国学系,学习语言学、考古学、人种学和历史学。1924年冬,参加故宫收藏珍品的分类编目工作。1928年至1937年在安阳进行殷墟调查科学发掘15次,董作宾参加了前7次和第9次发掘。奠定了我国田野考古学的基础,培养了一大批考古学专家。他1933年发表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公认是一部中国甲骨文史上划时代的名著。他对甲骨学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甲骨断代学。<br>1931年北京学人欢迎蔡元培返北平留念的照片,前排右起第五人即是董作宾本人,如果放大来看,许多大名鼎鼎的北大学者都在此列。 下面几张照片,都记录了当时北大国学、考古的学者们。中国四位研究甲古文的大家郭沫若、董作宾、罗振玉、王国维,被称为甲古四堂 北大国学门的教授里,也包括胡适、梁漱溟、董作宾等等。1921年底,北京大学决定改组原有的研究所,作为毕业生继续研究专业学术之所,成立国学门。虽然国学门只成立了四、五年,但它却称得上是中国近现代最早建立并成功运作的人文学术研究机构之一。其中考古学研究室就是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前身。 董作宾教授在1955年--1958年在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上古史和古文史,这两所大学培养了朱光潜、丘成桐、余英时等著名学者。他也曾在芝加哥大学进行汉学研究,是那里第一代汉学家之一。 芝加哥大学汉学家有傅斯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罗常培、顾颉刚、梁思永、徐中舒等 在此展厅,还展出了董作宾的印作,因引入甲古文入书法冶印,别有情趣,下面是他的一些作品。<div>因为碑林的维修,我们没有看到真实的碑,但在这看到了这些关于中国国学文化的记录和照片也算是补偿吧。</div> 离开碑林,看还有时间,就打车到广仁寺参观。 有人说,去不了西藏,就去西安广仁寺吧,这是一座藏传格鲁派寺院,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皇帝来陕西巡视时,拨专款敕建。 广仁寺是西北和康藏一带大喇嘛进京路过陕西时的行宫,因此又称“喇嘛寺”。广仁寺为中国唯一绿度母主道场,也是陕西仅存的一座藏传格鲁派寺院。<div><br></div>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为保卫、巩固边疆安全,亲自“周览”西安城内地形,选择此地,由朝廷拨款,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修建一座佛寺,向蒙族、藏族表明,清政府充分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习俗和保护藏传佛教,笼络人心,达到巩固西北边陲的目的。<br> 我们看广仁寺很新,相信这座藏传喇叭寺很有钱,香火盛。<br>让我感受深的是进寺的过程,这里不用预约(西安大多景点是需要预约),不收费,不安检,而是门口的工作人员双手棒上一小瓶饮用水和一包纸巾,让游人感到一丝温情。 在西安的最后一项活动,我们准备去爬华山。<br>西岳华山,历来以山势险峻,群峰奇秀著称,以我们七十岁左右的年龄,本来的没有征服她的妄想的。<br>但在西安游历的过程中,问过导游和出租车司机师傅,都推荐坐华山西峰索道缆车上山,完全没有难度,是老人和孩子都上得去的登华山路径,从而引起了我们的兴趣。<div>正好赶上第六天是雨过天晴的好天气,上山。</div> 1、先从西安乘车到达华山底下的客服中心,我们包了一辆出租车,早上从酒店接,开车送到华山脚下有100多公里,用了一个多小时,之后在那里等我们接回西安酒店,往返一共600元。<div>2、华山客服中心分为三路,一路西峰索道,一路北峰索道,一路徒步上山,我们到西线西峰巴士车站。</div><div>3、坐大巴车40分钟,送到西峰索道停车场,票价40元。</div> 景区大巴车到达大华胜景的牌楼下,离西峰缆车站还有一段距离,在工作人员诱导下,购票排队等待坐滑道车,票价30元 排了半个多小时,终于等到接我们的滑道车,两个人一辆,很快就到达终点,西峰索道口 西峰索道的票提前在网上购好,单程140元,因年龄关系8折112元,并且免门票 <div>华山西峰索道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条采取崖壁开凿硐室站房、起伏式走向、设中间站的单线循环脱挂式索道,总计投资5亿元<br></div> <div>西峰索道线路斜长4211米,相对高差894米,每厢可乘8人,运行速度最高6米/秒,单程运行时间25分钟。</div><div>因为华山山势陡峭,乘坐索道就像坐过山车一般,随着山势上上下下,周围的悬崖峭壁,是需要胆量的。。<br></div> 西峰索道在运行中间需要变更动力系统,乘客并不用下车换乘,坐在缆车轿厢里等待,但是感觉到明显的震动颠簸,系统变更后再一次启动。 随着索道登上华山,周围风景秀丽,惊险刺激。 到达西峰站下车,出站 乘西峰索道到达就是中午了,这个院子可供游人吃饭、休息,这里有各种餐饮食品出售,我们除了吃自己带的面包和水,还买了一份炸鸡薯条,很方便。 这里是登华山西峰与南峰的分界点,我们选择的是最省力气的西峰那条路上山 西峰登顶唯一比较惊险的地方叫鲤鱼脊,是一段两边悬崖,中间只有一米多宽光秃秃的石头路,两边有铁链拦着,但晃晃悠悠的不能用来支称。这时高度已经在云雾中,几米之前就看不清楚。只要你放胆走过这段路,就到了华山西峰的山顶。 不久到达西峰,在西峰看对面的南峰,是华山的最高峰,在云雾中时隐时现,看鲤鱼脊上的行人很小了。 再看远一点的东峰,那是华山观日初的最佳地点,肉眼可看到右侧顶上的观景台上的人流。 <p class="ql-block">西峰上的云雾不停变换,展现不同的景致,如果天好无云,可以见到下面的渭河与黄河。</p> 对着咖啡厅的玻璃墙面,留一张登顶合影 这个原来西峰的劈山救母石已经封了不能上去 长长的鲤鱼脊,我们走在这条路上见到有人不爬了往回走,其实,再坚持一下就到西峰顶了。<div>这条西峰游览线路,老人和带孩子都能完成,没有难度,就是要选择一个好天气,如果遇到大雾,就什么也看不到了。</div> 下山的索道缆车,坐在里面仍然惊险刺激,但人们沉浸在登山的喜悦中,不再紧张。<div>回来时在窗口实名购下山缆车票,需要带好身份证。</div> 下了缆车,到这个黑色牌楼就是下山滑道的起点,白色的牌楼是下山滑道的终点,我们直接走下来,看介绍图片很高,实际也就是五、六层楼高的台阶。 重新回到大华胜景的牌楼,已经下午三点多了,华山导览图可见我们现在的位置 在索道终点会给每个客人拍照,每张照片收费30元,可以把电子底片发给你。这种服务在滑道终点、景区巴士终点都有,也是景区的额外收入。<div>坐上返程景区出山的大巴车,给出租车司机师傅发信息,他于40分钟后在车站接我们,顺利返回西安酒店。<br></div> 登华山,是我们此行的意外收获,没想到有了西峰索道,七十岁登华山变成很轻松的事。<div>二十多年前,我们全家曾经爬过华山,当时是从山底一直爬到山顶,从晚上九点爬到第二天早上七点,一共九个小时,非常辛苦,但也非常快乐。到底那时年轻,一路上过北峰,上了西峰、南峰,还没到东峰天已经大亮,就先生一个人上了东峰。下山坐北峰索道,那是一段终生难忘的经历。</div><div>在我们爬华山的当天,同去的另外一个朋友,参观了法门寺、佛指舍利,唐代唯一没有被盗的乾陵,武则天的无字碑,李治墓和61尊无头的番臣石像,也是收获满满。</div> 西安给我们留下是很美好的印象,无论是城市面貌,还是人间交往,真的不土。食物也很美味,基本口味是酸、辣、香、油泼的味道,吃过的肉夹馍、羊肉泡馍、酸汤面,米皮、面皮,搅团,还有一种似洋芋擦擦的做法,各种蔬菜裹面粉蒸,拌上醋和蒜汁吃,非常清淡开胃,朋友平时不吃羊肉,在西安吃饭完全不是问题。 第七天我们按原计划离开西安,在现代化的西安北站坐返京高铁,西安行,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