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三泉郭家庄古村落考察简志(上)

甫承堂~左家鹏

<p class="ql-block">孝义三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p><p class="ql-block">汾阳明藩文化研究专委会委员</p><p class="ql-block">左家鹏/文</p> <p class="ql-block">近日、汾州文化研究协作交流专委会孝义分会,汾阳明藩文化研究专委会;李景耀、王涛,朱学泉,左家鹏、秦吉财等一行数人走近汾阳三泉郭家庄古村落。</p><p class="ql-block">郭家庄位于汾阳城南30里,自古属三泉镇管辖,地理位置于虢义河南岸,又是村西南向的曹村河、辛壁河汇入虢义河的交汇处,西南岸是辛壁,北岸是聶生村。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全国人民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的形势下,勤劳勇敢的郭家庄人利用自己的有利地形在此拦水筑坝,建设了“小河沟”水库,使得全村4000亩耕地几乎都成为了水浇地,粮食产量大大提高……。如今的这座小河沟水库随着整个虢义河的枯干已启不到了当年的作用,但“小河沟”水库永远记载于《汾阳县志》,记载于郭家庄人民的心中。</p><p class="ql-block">历史上的郭家庄村是一个自然形态的村落,是一个建在河岸上的村庄,村里住着“三刘四马”等大户人家,有着自己的生活习俗和方言习语。在人文历史方面,郭家庄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自古已来人们称之为凤凰村的郭家庄,至今还保留着几乎完好的明清老宅,寺庙,祠堂,寨子,他们见证了郭家庄曾经的辉煌。</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有幸跟随郭家庄村人马年生老师和年轻有为的村书记温万强一起游走在乡村的各个角落,深切体会郭家庄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天启二年重修龙天庙碑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龙天庙”位于郭家庄村东北,村东“丁字门”正北。始建年代不祥,南北走向,自南向北二进院落,入头道门后拾阶而上进入第一院落,依次进入二门二院,二院内东西窑洞各三间,正北为三开间枕头型无樑大殿,殿前左壁墙有一清朝道光二十六年重修龙天庙碑记。</p><p class="ql-block">龙天庙分两次建成,最初只有独院,也就是现在的二进院落。天启二年增修南窑三间、茶房两间,庆成王龙岳道人,也就是第九代庆成王朱敏泥为龙天庙题写庙门匾额“龙天行宫”。就是现在看到的头道门。据村里老人回忆,在这头道门上面还建有倒座乐楼一座(乐楼面朝二进院门)。这就形成了二进院落。郭家庄龙天庙是老百姓祭祀用来求雨的,有碑文记载“风调雨顺国正民安”。</p><p class="ql-block">龙天庙紧挨的一户人家保管着天启二年重修龙天庙碑记(嵌石),明确的记载了天启二年增建南窑三间茶房两间等事由。碑记里更重要的一个信息是“汾州府汾阳县三泉里国顺庄……”,这说明明朝时期郭家庄的村名是“国顺庄”。在我们游走在乡间时发现一“义和门”石匾额,上书有乾隆年“郭家庄”字样。可以推断村名郭家庄是在清朝初期改过来的。</p> <p class="ql-block">崇祯九年重修寨志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郭家庄北寨;村里人习惯叫娘娘庙。寨门面南,寨内的建筑虽已破坏不堪但规划布局仍是保留原样,窑洞建筑规范整齐,水井,石磨,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前两排住人,后面建有二层大殿,据村民说在大殿内以前供有圣母娘娘。所以现在人把这个寨子称为“娘娘庙”,其实它是一座居民堡寨。因当时社会混乱,村里人为保生命财产安全,在这里集资建寨筑池。“这和苏家庄崇祯十年建的寨子功能是一样的,它是住人的,在寨子里还建了一个小型的“关公庙”以保一方平安”。郭家庄北寨与苏家庄寨子他们都是一个时期的产物,主要是为躲避匪患战乱住人的,并非是专门的寺庙。</p><p class="ql-block">寨门左上方有明朝崇祯九年(嵌石)碑记,由于时间久远文字已模糊不清难以辨认,大概意思是,寨子的创建据本朝已有200余年,由来已久,今有村民刘姓、马姓、等人为保生命财产安全,筹资集粮施地维修寨子,建好后分到各家名下,并立石万古为志。</p><p class="ql-block">依此推断北寨的创建年代应为明朝早期正统年间,据今已500余年。2008年汾阳县人民政府树立了保护碑。</p> <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郭家庄西寨,位于村子的西部,创建年代应为元明时期,这座寨子的功能应为军事堡垒观察哨所,说是军事堡垒、倒不如说这是当时郭家庄村民为自保自救而自建的村一级的防御工程。我们前文讲过郭家庄村的地理位置在虢义河的南岸,又是曹村河、辛壁河汇入虢义河的入口处。而西寨位置就在这个交叉口,站在西寨的哨台上整个义河和辛壁河方圆五十里尽收眼底。但有匪患敌情可迅速通知村民,村民可及时避难于村里的北寨、南寨。</p><p class="ql-block">西寨经头道门、二道门、进入寨内。寨内部面积不大,东西大约五十步,南北三十步,寨内建筑现已无存,据村人讲述,原有住人窑洞,水井等生活设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妙觉寺”正门</p><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妙觉寺”位于郭家庄村东与现在的村委会紧邻,此寺庙村里人习惯叫“大庙”,创建年代不祥,现看到的为明代建筑。东西两跨院,西为二进,东为独院,留有小门贯通。西跨院原有佛像三大士,协天大帝(关公)等,现佛像已毁,大殿已坍塌,只留存石狮一对(清代石狮),石狮连同底座高约两米,显得很是高大威猛,院中保畄有民国拾年重修“妙觉寺碑记,此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郭家庄村学校,现校舍还保留原样。东跨院院落保存几本原样,进寺门东西各三间窑洞为和尚们的居住所,大殿为三开间枕头型无樑殿,殿内中央有一佛龛,供明代泥塑真身坐像和尚一尊,保存完好。此院在清代、为村大社办公地,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这里是村大队的库房。大殿墙壁保留一清朝同治年间嵌石(碑记),记事内容与寺庙无关,说的是村里的事情,这更能证明这里曾是村大社的办公地。门扇还刻有“聚義社”三字。说到聚義社还得再说一事,郭家庄村在清朝时共有三个社,村里面有大事需三社公议,“妙觉寺”同时也是“聚義社”的办公地。每逢过年或重大节日,村民都来这里祭祀或商讨重大事宜。</p><p class="ql-block">在这里需要注解的是,东院的建筑年代早于西院。西院的一对清代雕刻风格的石狮,高诉了我们它的建筑年代。东院是元明建筑,大殿里供奉的佛像(明代彩塑)很是特殊,一般寺庙大殿都是,阿弥陀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而这座寺庙供奉的(塑像)是一位盘膝而坐的老和尚,而且这座三开间枕头型无樑殿只有中央一间建有进深佛龛,整个“妙觉寺”好像是为纪念一位得道高僧而建的,这个佛龛连同塑像早在清朝早期已被本村人用砖封存保护起来了,所以才一直保存至现在,很有可能是一尊真身塑像,值得我们去研究。</p> <p class="ql-block">一天的时间很是很紧,匆忙之间去了几处老宅寺庙寨子,回来之后随手写了记录,不实之处再交流。</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 <p class="ql-block">“小河沟”水库</p> <p class="ql-block">水库高罐遗址</p> <p class="ql-block">龙天庙大门</p> <p class="ql-block">龙天庙二门</p> <p class="ql-block">道光二十六年重修龙天庙碑记,本邑居士吴占山沐手撰书。</p> <p class="ql-block">义和门石匾额</p> <p class="ql-block">“妙觉寺”同治年碑记,</p><p class="ql-block">孝義縣儒学生员冯東山撰书</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年整修“妙觉寺”碑记</p> <p class="ql-block">现存的一对清代石狮</p> <p class="ql-block">“妙觉寺”東院大殿门刻“聚義社”</p> <p class="ql-block">郭家庄北寨,寨门</p> <p class="ql-block">汾阳政府树立的保护碑2008年</p> <p class="ql-block">西寨头道门</p> <p class="ql-block">西寨二道门</p> <p class="ql-block">寨内遗存的水井</p> <p class="ql-block">西寨哨台(瞭望台)</p> <p class="ql-block">西寨哨台(瞭望台)</p> <p class="ql-block">西寨内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