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沙江镇-沙江古村S海湾-“一不小心惊艳了世界”的滩涂 <p class="ql-block"> 当天下午,离开杨家溪仙气飘飘的古榕树林,旅行车把17个观光客送到三沙光影栈道。</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三沙海湾高坡西侧的栈道入口开始漫步下行。这里能将“光影栈道”一览无余:木条栈道一层一层和缓地竖直降维,方向朝东南、朝海边蜿蜒,在临海的山崖上镶嵌着一条自西向东、先下后上的优美曲线。栈道落到谷底后,温柔地随着曲折的海岸迂回前行,抵近一片亲水的金色礁石、礁盘,然后又突然回头,朝东偏北方向逐渐抬升,缓慢地离开海岸,最后是一程长长的、包含着上上下下的东向登山路,终点是设在远处海湾大桥旁的景区出口。</p><p class="ql-block"> 阳光从厚薄不匀的云层中漫射出来,左观,背阳方向的海湾浅蓝,有时含绿,一排排浪花相互协调,共进共退,反复拍打曲折的岸线,似游嬉,似缠绵;西望,斜阳躲在厚薄、色彩深浅不匀的云里,海面灰暗,偶尔也染点金色。同一片海面,以我为界,两侧是截然不同的色彩、光影,这表明视网膜接收的左右光影的波长不同。假设在我右侧100米处的海边同时还有个人和我同时观察,头部同时扭转方向,他看到的左右蓝、灰两种颜色的海水分界线就右移100米!可在我与他之间的海面,此时什么也没做啊。这就是关于人(或别的观察者)观察与否、观察角度、观察方式在能动地影响微观物质(如光子)“行为”的现象?“分界线”究竟在哪里?不也进了“薛定谔的猫”的迷宫吗?</p><p class="ql-block"> 世界真奇妙。</p> 霞浦-三沙光影栈道-我站定往左看-东海的色彩 霞浦-三沙光影栈道-我站定往右看-东海的色彩 大家一路观赏,偶尔也停下来拍照,脚下的高度在逐渐降低。<br>我终于贴近了海边,踏上海水冲积成的石滩,躲闪着乱石间的坑洼、孔洞、明缝、暗隙,小心翼翼地在或圆、或斜、或尖棱的乱石上以足尖“碎步”,最后站到一块朝海里倾斜的淡黄色大礁盘上。海拔顿时归零。<br> 礁盘上那细细的麻面,是海水千百年孜孜不倦地啃咬的痕迹,还是由地壳开裂时流出的含气岩浆凝成?湿漉漉的圆石面居然一点不滑。我依然不敢怠慢,缓缓前行,给予每个大小石蛋以足够的尊重,直至不断扑打、挑逗着“游客止步”牌的海浪前,双臂扶住深褐色的原生态木桩般扭曲着的水泥栏杆,站到东海大舞台的最前沿,凭海临风,观看海浪与海岸韵律、节奏分明的聚散。这是大海平静时的心率,海里波涛列队成阵,间距分明,秩序井然,轮番冲来,黄色的礁盘、礁石或前挺或后伏,将涌上来的波涛撞碎成无数浪花,然后消失。循环往复的音像,如一部雄壮的乐曲,一场盛大的歌舞。海水如此强大的节律,步调一致,前赴后继,昼夜不停,是谁在幕后指挥? <br> 三沙光影栈道-脚下海拔归零-我已贴近海面 挂着“游客止步”警示牌的仿木钢筋水泥栏杆 见我已经到位,被浓云遮蔽的太阳,用力将它面前的朦胧拨开,浮现出金色轮廓,在海面上映照出一道由远及近的光晕;形态各异的黑灰、蓝灰、白灰色的阴云继续朝太阳扑来,要捍卫“阴间多云”的天气预报。可云层遮蔽夕阳的劳动也有累的时刻,当云层稍息,海空漫射的阳光乘机透过薄弱处渲染,金光熠熠,金辉闪耀,让长条形的,放射状的,鱼鳞斑的云含红、含黄、含白,最阴暗的乌云也妥协成灰色,这时三沙的光影凄美、诡异、壮丽、动人,应是“波谲云诡”的本意。<br> 我想延长在海边逗留的时间,便向大家斩钉截铁地“预言”:随着夕阳继续西斜,空中的金色会向绯红变幻,出现赤橙黄绿的夺目光影。实际上那只是摄影家们坚持、却常难以变现的关于阴、晴各有高下的“信仰”。遗憾的是,“预言”被现实打个粉碎,海空后来的演变越来越差强人意,刚才拍的几张金光熠熠的照片,已是三沙滨海在这个下午最美的一抹亮色。<br> 从“北大荒”开始风雨同舟走过半个多世纪之路的三对夫妇 三沙光影栈道-当天下午海空最美的一抹亮色 由于一步三回头地观察、拍照,我已落到最后。<br> 我开始追赶。上坡的步道和无数名山的山路一样上上下下地捉弄人,那是栈道的故意,是协助山海光影留人的美意。然而,这番美意却令“70后”老童们尴尬:发福的老龚难以消受上上下下的待遇,撑着拐杖还时常要停步坐下喘气;年龄最大、中风后腿有微疾的老傅拖累早年连里的卫生员渐渐落到后头;少年时受过足球训练的更生站在台阶上测自己心率,他的心动过速难道又卷土重来(据说运动履历多会留下心脏故障)?他见群里唯一的房颤病人赶上来了,便顺手给我搭脉,说也超120,应当歇息。一路追赶,我原来未觉异常,经他这么提醒,立即有了心脏蹦出胸腔的感觉。4年前在衢州攀登江郎山,为抢先登顶,我和阿亮还能在爬山路上奔跑对决,如今我已英雄气短。令人诧异的倒是拄着登山杖、迈着八字步,在栈道上踉跄的成华,居然一直走在大家的最前头。<br> 一群“70后”老童的囧态,都被三沙海湾微笑着记在心里。<br> 霞浦-沙江村-S海湾中的渔村 霞浦-沙江村-养殖、晾晒海藻的滩涂-曾在巴西奥运会上惊艳世界 霞浦海湾多,浅处成滩涂。潮涨时滩涂与外海一道连成汪洋,潮落时水尽处现出泥滩,水浅处漂浮网箱,还有小型海藻晾晒场。无论泥滩、网箱、晒场,都是海边人顽强谋生的迹象,是海边生活日常与自然景观的美妙融合,在地理位置、朝向与潮水性情特殊的海湾,便造化出奇景秘境。<br> 出游的第二天上午,旅行车开进沙江镇,拐进一条狭小巷弄,在一个T字路口停下。这里高矮不一的民房交错,像内陆小城不起眼的角落。这与号称“沙江S湾摄影基地”如何勾联?下车后我们跟司机踏上一条更窄的坡道,两旁房屋更加密集,过了左侧的天主教堂,司机拐进一幢灰色水泥楼的跨巷门洞,在一个小窗前买票。窗边一张白纸,几个大字歪歪扭扭:“门票每位15元”。<br> 我实在搞不懂,如此狼狈的场景怎么会“一不小心惊艳了世界”?<br><div> 上了楼梯,灯光开始明亮,有了点公共场所的眉目。二楼坚守灰色毛坯的立场,还通栏无窗,是一个粗糙的内平台,设几排固定长凳。我们站了上去,一片海湾跃入眼帘,我立即暗惊:密集的竹竿一排排竖直插在水中,呈S形曲线阵形,朝远处延展,漫漶海湾。这是养殖、晾晒海带、紫菜的广阔“水田”,它细节精致、纤巧、优美,线条悠扬、静谧,场景宏阔,气质非凡。这是我未见识的新奇,确有惊艳世界的震撼力。<br> 听说观景还可更上一层楼,大家跳下长凳,借楼梯一涌而上。<br></div> 沙江村S海湾-阴天的氤氲之美 沙江村S海湾-晴朗的傍晚之美景(官网照片) 顶层是楼顶平台,毛坯状依然,却是全视野。<br> 为了让世界看到霞浦,有关机构曾在此拍摄201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宣传片《大美霞浦》,“沙江村S海湾”是主角之一。平台比楼下高几米,视野与滩涂的俯视角也已增大。我不懂,这片2016年就打动世界的景观,观景楼为什么至今这样潦草马虎?<br> 9:15,老天依然阴沉,头顶是乌云,在远处淡化为或深浅不一的灰色。偶尔,阳光钻出云缝,斜射几道“丁达尔光束”点缀海湾。海天交汇处,群山连绵,水墨画似的海面,林立的竹竿使我联想印度洋里的斯里兰卡科格勒海滩海钓。海钓是落后的生产方式,早被印度洋遗弃,浅海滩里插着一片木杆林,每根木杆上坐一个肤色漆黑的渔民,专为旅游业作“海钓秀”,舞动海钓杆下不知真假的小鱼。海钓场面小,远没有沙江海藻场这番恢弘阵势,更无轻歌曼舞式的齐整、舒展。尤其是S形水道中有三两条小船在游弋,为美丽的海湾点睛。<br> 阴天的沙江湾上午,似诗,似画,竟有几分渔歌唱晚的意境。<br> 司机自告奋勇替我们拍摄的没有风景的沙江村S海湾集体照 阴天的沙江湾上午似诗,似画,竟有几分渔歌唱晚的意境(官网照片) 午后,我们离开具有300多年历史的霞浦溪南镇畲族古村落“半月里”,驱车前往牙城镇南湾村,观看海上迷宫,滩涂“甲骨文”。<br> 据说,因村民与景区的利益争议,“甲骨文”景区工程还是个“半拉子”,防腐木栈道铺设到半路被村民截停,无法连接公路。为了堵截旅游车,村民还在土路修筑工事——土包和坑洼,致使人行艰难。司机说,当天潮水要两小时后才能灌满滩涂,现出“甲骨文”。原地等待还是去观景台“点到为止”,让我们选择。17人一分为二:9人在烈日下越过村民的封锁线,踏上平整的栈道,到达居高临下的观景台;另8人在车上休息。<br> 旅游途中我大多立场积极,因此也站到了观景台上。<br> “还等什么潮水,这不就是‘甲骨文’吗?”我惊呼。<br> 霞浦-南湾村滩涂-未经海潮“删减”的“”甲骨文” 这张照片上部左右两条水道就是正在涌进滩涂的潮水 南湾“甲骨文”,本是因养殖和村民赶海需要,在滩涂垒起长长短短、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围堰和弯曲的矮堤。有人偶然发现,涨潮时海水漫进滩涂,部分围堰、矮堤被水淹没,水面上会留下一些断断续续的“笔画”,像甲骨文字。这种并非刻意的现象,后来经人为测算、设计,改造围堰、矮坝,使水淹滩涂时的“甲骨文”弄假成“真”,以假乱真。<br> 此时,潮汛被月球引力牵拉,开始朝滩涂缓慢涌进:海水像无数涓涓细流,顺着枝杈般的沟渠朝周围扩张,不紧不慢。两个小时,是指滩涂开始涨水到满潮所需时间。<br> 眼下,广大、干涸的滩涂满是白色盐渍,就像铺展开来、厚薄不匀的宣纸,黑色的围堰、矮坝,是挤作一团的黑色“甲骨文字”,由于未经水面删除、修饰,“原稿”“字”多、间距小,影响审美。观景台老板递来手机,里头存有最佳“甲骨文”照片,画面上“文字”被海水删得只剩寥寥数字,每字只有寥寥几笔,有的像游鱼,有的如弯臂,还有的像没有完成的“八”字或“人”字,依靠绯红的云霞映照,蓝色的海水衬托,围堰的金色闪光,果然有比当下更美的光影。<br> 大家没有静等两小时的耐心,只能与甲骨文的“修改稿”擦肩而过。<br> 这是我们没有等来的“甲骨文修改稿”(借用网络照片) 霞浦-南湾村-潮满时的甲骨文(借用网络照片) <p class="ql-block"> 读一次“原稿”也不错,何况“两稿”如同天空阴晴圆缺,氛围、趣味、境界都不相同,各有各的长处啊。跋涉一段热气蒸腾的田间,才艰难地站到观景台上的9位英雄这样安慰自己,也相互安慰,最终心存不甘地别了南湾。</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旅游时难免的遗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