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最忆是龙舟

筑路人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端午小长假在家没有外出。前两天电视里充斥着不是景区人多、交通拥堵,就是家长送孩子高考(今年碰上高考日)。但播报最多的还是各地端午民俗节日热闹的氛围,尤其是龙舟训练备赛或竞赛的画面,像龙舟泛起的浪花一波接一波。</p><p class="ql-block">第三天高考结束了,也正是端午节,便去县城护城河观赏最精彩的民俗活动——龙舟竞渡。这样的活动已举办很多年了,每次在现场观看,都有那种亲睹为快酣畅淋漓的感觉,如同几万人现场观球赛一样,电视机前是无法比拟的。再加疫情影响停办了几年,想到这里仿佛要见老朋友,心中有点迫不急待。来到河边,一切静悄悄的,没有锣鼓呐喊声,没有一艘龙舟在水面,成群的观众也没来,只有三三两两的晨练老者。我很惊讶,端午民俗这一标志性活动取消了?前两天赛完结束了?果真这样,今年又是一件憾事。一打听才知道,龙舟竞渡被推迟十天后举行,原因是端午与高考撞车了。我在河边蹀躞,心想这一推迟使得回乡探亲的游子们大为失望,也使得当地端午民俗氛围大为失色。</p><p class="ql-block">相传划龙舟起源于战国时期,贤臣屈原投江自尽,许多百姓划船追赶施救,之后每年五月初五便有了龙舟竞渡——这半宗教半娱乐性民俗活动。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推进,一些传统的端午习俗逐渐被淡化、丟失或失去原意。龙舟竞渡也不例外,如今已经很难找到沈从文《边城》中所描写的端午龙舟那淳朴的风味了。也就是说龙舟文化原本是“屈原、端午、龙舟”三维一体的端午文化一部分,却不知不觉从中慢慢独立出来,演变为一种纯体育竞技项目(龙舟比赛),或者说它正游离在端午文化与体育项目之间,不断来回转换身份。现在人们有认识到端午文化是龙舟文化之母的还是有良知的,最不应该的是把两者割裂开来,龙舟文化成为端午文化之友,端午期间有更好,没有也无妨,这是对端午文化的不尊重。此次龙舟赛被推迟便是一例,尽管在全国也许是个例。</p><p class="ql-block">奥运会比赛推迟改期是可以理解的,端午节的龙舟赛被推迟改期是不可理解,屈原要知道一定不会同意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推迟改期到初十可以吗?如果那样的话就不叫春晚了。年卅全家团员年夜饭可以推迟改期吗?如果那样的话,还有亲情相聚除夕守岁的年味吗?</p><p class="ql-block">我知道,不是所有人在端午见龙舟就会想起两千多年前投江的三闾大夫屈原的,就如圣诞前夜狂欢通宵的上帝子民们,他们都是为了庆祝耶稣诞生而欢乐的吗?但是祖先们传下来的东西,我们应该怀有敬畏之心,维护它的尊严,特别是那些大权在握突发奇想随意改变它的人,要不然又如何能“不走样”的一代接一代传承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