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九章 回校复读</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校长管理有方</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中考成绩显赫</div> 新来的周校长年轻有为,他重视复读班教学,调配加强了师资力量。事实证明这一举措收到了立杆见影的效果,来年高考我们文科复读班,录取了2个本科生、1个专科生和若干名中专生,高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理科复读班考取了多少人我就不知道了。<br> 当年考生的高考鉴定是周校长亲自写的,我的鉴定校长写入了“模拟考试地理单科成绩全县第一”的内容。与此同时,母校的初中班教学成绩在县里首屈一指,其他乡镇望尘莫及。之后校长调任县教育局当领导,副局长、局长和党组书记直至退休。他任局长其间,县里的高考成绩名列广西前茅,不时有全区状元诞生,名声显赫,享誉八桂大地。<br> 周校长夫妻俩是同届同学,据我所知,是县里考上桂林中学四个学生中的两个,毕业那年刚好赶上“文革”开始,高考取消了,他俩失去了直接读大学的机会。之后俩人当民办教师,结为夫妻生育两个孩子,恢复高考后他俩同赴考场,双双考上教育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中学教书。校长妻子姓李是我的数学老师,第一年补习我听过她的课,李老师在课堂上用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成语,我记得很清楚。后来我们同在县中教书成了同事。<br> 我教书的第五个年头他俩的大女儿读高中了,我成了她的班主任老师。她是个热心、直爽、“偏心”的好学生,俗话说得好“家丑不外扬”,她对外总讲我的好话,班级好、老师好、同学们好!二女儿学业优秀,同样是个热心人,担任广州市同乡会会长,不辞辛劳助力家乡建设,亲力亲为为乡亲服务,我和我的家人也得了她的不少帮助。我们两代人同为师生关系,兼有朋友情谊,几十年来真诚相待,心照不宣。<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遇良师峰回路转</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成益友情投意合</div> 数学贺老师是从县教育局教研室借调来的,是个20出头的年青教师,虽然年青但课上得很好,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他为人朴实,待人诚悬但又不失幽默风趣,有时也讲点笑话活跃课堂氛围,“畜生,贫农”和“令尊就是我,令堂就是你妈”的笑话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br> 老师选择从初中三年级的课程开始复习,刚好与我暑假的复习进度相吻合。我咬紧牙关跟上了老师的上课速度,学完了初三、高一和高二的课程,当课程上到高三立体几何时,我选择了退让,回头巩固已有成果。当年高考我的数学成绩在班上排列第二。峰回路转,数学成绩的提高,成了我考上本科的关键。<br> 后来我和贺老师同在县中教书,一起带过毕业班,再后来老师调到了桂林市重点中学。老师搬家那天,我参与装运行李送到桂林,还联系在桂林工作的同学安排中餐,借机聚了一回。<br> 我们亦师亦友,几十年来从未间断往来,用老师的话讲我是他“最好的学生”。有一年正月初四,老师一家四口故地重游,上午游览灵渠我充当讲解员,中午恰好有学生给我拜年,于是在饭店订了两桌,推杯换盏中我喝高了。下午游水街我坚持继续导游,因为水街改造我任工程部主任,历史和现状我都熟悉,谁知我酒后开车晚到了一步,在水街门口上厕所的过程中手机被偷了,我们因此失散了。之后的很长时间我们没有联系,直到老师打我电话,具体间隔了多久就不记得了。<div> 往后老师还回来了两次,一次陪同老师游览了高尚镇的黑天鹅养殖生态园和白石乡的天生桥景区,一次是教师节前夕我安排的老师餐会,当晚就住在我学生开的酒店里。再往后我们的见面都在桂林市区了,多次去看望老师。<br><br>附笑话:<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令尊就是我令堂就是你妈</div> 有一个药店,有一天,他爸爸要出去,他就对他儿子说:“我要出去了,你有没有把所有的药品名称都记起来?”他儿子就说:“记起来了。”<br> 过了一会有一位教授来了他就问:“令尊在吗?”阿达就说:“没有令尊这种药。”教授又问:“那令堂在吗?”阿达也说:“也没有令堂这种药。”教授一听就知道他是阿达,就走了。<br> 他爸爸回来就问有没有人来买药,阿达就说:“有。”阿达又说:“可是我找不到令尊和令堂这两种药?”他爸爸听了之后就打了他儿子一巴掌,然后跟他儿子说:“令尊就是我,令堂就是你妈。”<br> 第二天他爸爸出去后教授又来了,他又问:“令尊令堂在嘛?”<br> 阿达就打了教授一巴掌说:“令尊就是我,令堂就是你妈。”</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