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西津渡~一街看千年

龙腾愉悦

<p class="ql-block">苏州老年大学摄影协会组织会员于五月十八日去镇江西津渡去参观,采风。</p> <p class="ql-block">学员们纷纷报名积极参加,在大家的期盼中近百名会员兴高采烈的来到想向望已久镇江西津渡……。</p> <p class="ql-block">唐.李白</p><p class="ql-block">西津渡诗词:</p><p class="ql-block">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p><p class="ql-block">安得五彩虹,架天作长桥。</p><p class="ql-block">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p> <p class="ql-block">诗句刻在历史的齿轮上,更刻在了这条千年古巷中,将千年西津渡的传说娓娓道来。</p> <p class="ql-block">走在这条被车轮磨出深深印辙的青石板路上,使人感受到无限的春日遐想和思古之幽情,西津古街~一街可看千年。</p> <p class="ql-block">西津渡承载了数千年的烟雨,见证了数千年的变迁,李白的句诗不仅描绘了春景之美,也体现了西津渡的历史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古时候的西津渡有象山为屏障,临江断矶绝壁,是一个天然港湾。但到了明末清初,由于地理、水文的变化,江岸逐渐北移,渡口已下移到玉山脚下的超岸寺旁,现在的西津离长江江岸有 300 多米的距离,在这里已看不到奔腾的大江,听不到江水的喧哗。</p> <p class="ql-block">西津渡,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镇江城西的云台山麓,是依附于破山栈道而建的一处历史遗迹。西津渡古街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p> <p class="ql-block">古时候,这里东面有象山为屏障,挡住汹涌的海潮,北面与古邗沟相对应,临江断矶绝壁,是岸线稳定的天然港湾。</p> <p class="ql-block">六朝时期,这里的渡江航线就已固定。规模空前的“永嘉南渡”时期,北方流民有一半以上是从这里登岸的。</p> <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发生在这里的重要战事有数百次之多。西津古渡依山临江,风景峻秀,李白、孟浩然、张祜、王安石、苏轼、米芾、陆游、马可·波罗等都曾在此候船或登岸,并留下了许多为后人传诵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题金陵津渡</p><p class="ql-block">张祜 (唐)</p><p class="ql-block">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p><p class="ql-block">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津渡古街全长约1000米 ,始创于六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建设,留下了如今的规模,因此,整条街随处可见六朝至清代的历史踪迹。</p> <p class="ql-block">西津渡,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这里原先紧临长江,滚滚江水就从脚下流过。</p> <p class="ql-block">清代以后,由于江滩淤涨,江岸逐渐北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脚下的超岸寺旁。当年的西津古渡离长江江岸已有 300 多米距离。</p> <p class="ql-block">宋熙宁元年 (1068) 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舟次瓜洲时,即景抒情,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p> <p class="ql-block">镇江自唐代以来便是漕运重镇,交通咽喉。西津渡则是当时镇江通往江北的惟一渡口,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自三国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清代诗人于树滋所写的诗更道出了西津渡口人来舟往的繁忙景观:粮艘次第出西津,一片旗帆照水滨。稳渡中流入瓜口,飞章驰驿奏枫宸。</p> <p class="ql-block">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变使西津渡逐渐淡化和削弱了作为渡口的功能,但是它活化石般的风貌却得以基本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西津渡古街的文化内涵在于它的津渡文化、宗教文化和民居文化。</p> <p class="ql-block">沿着古街一路往西走,街道两边鳞次栉比的两层小楼把我们带回到那笙歌曼舞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古街上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遗迹。砖木结构,飞檐雕花的窗栏一律油漆成朱红色,给人以“飞阁流丹”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我们仍能清晰地看到沿街“民国元年春长安里”、“吉瑞里西街 · 1914 ” 、“德安里”等题额。</p> <p class="ql-block">据老人们回忆,从观音洞下行一直到长江路,这短短的几百米长的街道上竟有各式店铺150多家。</p> <p class="ql-block">从行业种类上看,大致有饮食方面的,有生活方面的,有文化方面的,当然,这里还有许多为船家服务的店铺,诸如木匠店、缆绳店等。</p> <p class="ql-block">青石板路面上那深深的车辙足以证明这千年古渡、千年老街当年的繁华。那错落有致的两层小楼,那翘阁飞檐,那窗上的雕花,那斑驳的柜台,那杉木的十板门,无不向我们娓娓诉说着“千年古渡,千年老街”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走在这条被车轮磨砺出深深印辙的青石板路上,耳边传来了千年的历史回声,这一切使我们情不自禁地激发出无限的遐想和思古之幽情。</p> <p class="ql-block">见多识广的英籍华人女作家韩素音置身西津渡古街时,也不由发自内心地连声赞叹说:“漫步在这条古朴典雅的古街道上,仿佛是在一座天然历史博物馆内散步。</p> <p class="ql-block">这里才是镇江旅游的真正金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先生更是把这里誉为“中国古渡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不仅如此,西津渡还是宗教与世俗、人文与自然的和谐交融,本身就是一部令人玩味无穷的历史长卷。</p> <p class="ql-block">关于这一点,古街上由东向西的四道券门石额上的题刻就给了我们明白无误的提示。题刻分别是:“同登觉路”、“共渡慈航”、“飞阁流丹”、“层峦耸翠”。</p> <p class="ql-block">无疑,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原汁原味的历史风情和风貌。西津渡古街救生会、昭关石塔、观音洞的维修和保护,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 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p> <p class="ql-block">英国领事馆旧址是座19世纪后半叶的拱券廊式建筑,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根据不平等的《天津条约》,长江沿线被迫对外开辟了五个通商口岸,镇江就是其中之一。1865年,云台山下沿江一带被划为英租界。清同治三年(1864)在这里修建了英国领事馆。光绪15年(1889)正月初六,由于英国人无端殴打中国小贩,数千被激怒的镇江民众愤而焚烧了领事馆。主楼是清政府赔款于1890年重建的。1927年北伐军兵临镇江,镇江人民收回了英租界,结束了英帝国主义在镇江享有的特权。</p> <p class="ql-block">云台阁为仿古建筑风格楼阁,建筑形式具有宋、元古建特征,是镇江古建筑历史上体量最大的建筑。云台阁内陈设的“镇江城市发展主题馆”,展现了3000多年城市发展和市井变迁的历史过程,将古代镇江城市的轮廓框架,一一展现给大家细致观摩。</p> <p class="ql-block">一进阁门的正中央,是云台阁微缩模型,左侧是《西津胜境图》,进入一楼大厅,一面巨型玉雕《云台阁颂》出现眼前。上得二楼,分别放置着《明府城》紫铜浮雕,《清镇江城》楠木木雕,《民国省会镇江城》蒙古黑影雕。到了四楼,便是最让人兴奋的了,我们在此能360°无遮挡看尽镇江城全貌,西津渡的黛瓦粉墙一排排鳞次栉比、镇江市区的高楼大厦一座座错落有致繁华初显,大厦矮屋相映成趣相得益彰。金山焦山北固山交相辉映,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救生会始建于康熙三十一年(1693),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事实上,救生会的创设应追溯到宋代。救生会,顾名思义就是济渡救生的意思,是带有慈善性质的水上安全救助机构。</p> <p class="ql-block">由于西津渡特殊的交通位置和军事地位,加强安全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到了宋代,统治者更是将镇江视为漕运咽喉。于是,当时的镇江郡守蔡洸在西津渡创设了救生会。清代后期,镇江和扬州的绅士发起成立了京口救生会、瓜洲救生会和焦山救生会总局,专门从事义务打捞沉船和救生会事宜。</p> <p class="ql-block">佛教典籍《华严经》有一个劝人为善的故事。说是善财童子因为受到文殊菩萨的教化而幡然悟性,于是决定走遍全国寻访圣贤,以求得进一步的升华。善财童子一路南下,跋山涉水饥餐露宿,先后求教于53位高知者。最后在观世音菩萨的点化下大彻大悟,成为观音的左胁侍。据说善财童子参拜的第一位高知者就是镇江焦山定慧寺方丈海云法师。</p> <p class="ql-block">五十三坡的地名便是从这一故事中得到的启发。我们每上一级台阶,仿佛就是参拜了一位圣贤,走完了53级台阶,也就意味着完成了对53位高人的求教。像善财童子一样,陶冶了情操,净化了思想。五十三坡计有53级台阶,取名五十三坡,反映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p> <p class="ql-block">西津渡街是古老的、历史的,但同时它又是年轻的、现代的。古街的居民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沉浸在往事的回忆里,悠闲自得地生活着。</p> <p class="ql-block">也许他们的眼前是骑着毛驴上金山的游客的身影,耳畔交织着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和笙箫管笛如泣如诉的旋律。</p> <p class="ql-block">他们咀嚼着历史,如同咀嚼着回卤豆腐干和麦芽糖的滋味。</p> <p class="ql-block">唐宋元明清,一眼看到今。”游客站在这里,古渡的千年历史记忆被悄无声息地复原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来自苏州老年大学摄影学会的会员们不禁驻足感叹:“虽然只有短短几米长,就已经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文化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西津渡迎来了颜值的巅峰时刻。屋檐上挂着的灯笼亮起,沧桑古街变得朦胧而神秘,檀板敲打,京胡伴奏。</p> <p class="ql-block">街角的尚清戏台灯火辉煌,传统戏曲表演轮番登场。夜市里的人声不绝于耳,锅盖面的香气飘散,烟火氤氲。</p> <p class="ql-block">镇江西津渡是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地方。无论是它的自然风光、文化内涵还是美食,都让人难以忘怀。它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故事和魅力,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发现。</p> <p class="ql-block">老年大学摄影学会会员朱永初老师在美篇中提供了非常珍贵和丰富多彩的照片,在此深表由衷的感谢!</p> <p class="ql-block">千载镇江西津渡,向往己久来此处。</p><p class="ql-block">李白题诗呈眼前,文化底蕴延古今。</p><p class="ql-block">古时西津临江建,水文变化移三百。</p><p class="ql-block">江水涛声听不见,遗迹尚存达千年。</p><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战事多,历代诗人诗篇牛。</p><p class="ql-block">西津古街达千米。六朝至今痕迹留。</p><p class="ql-block">商铺林立品种齐,游人如织看大戏。</p><p class="ql-block">历史建筑随处见。记录苍桑阅春秋。</p><p class="ql-block">夜晚灯下灯火明,赏心悦目欢歌行。</p><p class="ql-block">西津古街赏不尽,暂时收笔停一停。</p><p class="ql-block">谢谢胡金福老师的赞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