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州行《黄崖关长城》《盘山》2024-6-23至26日(一)

wx

<p class="ql-block">再次来到蓟县,是因我们阔别五十年的老战友,相聚在《黄崖关长城》脚下媛媛民宿游《黄崖关长城》《盘山》</p> <p class="ql-block">《黄崖关长城》坐落于天津蓟县城北28公里的崇山峻岭之巅,东有悬崖为屏,西以峭壁为依,水陆关隘,边城掩体,战台烟墩,古寨营盘一应俱全,以雄关险隘著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史载,黄崖关长城始建于北齐天保七年(557年),距今已有1450余年的历史。明代蓟镇总兵戚继光对其重新设计、包砖大修,创建长城沿线上的八卦城,并建有实心楼、空心台、烟墩台、烽火台及“牛头马面”等建筑,将万里长城精华荟萃于一地,具有小而全的特点,被长城专家称为“中国万里长城之缩影”。</p> <p class="ql-block">1985年,天津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邓小平“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伟大号召,先后修复了黄崖关长城主体城墙3025米,楼台20座等众多古建筑。目前,在全国长城景区的文物景观中有九项,即:八卦关城、水关、长城博物馆、百将百家碑林、长城题材的名人篆刻碑林、毛泽东诗词墨迹碑林、载入吉尼斯的长寿园、竹刻名人名联堂和台北碑苑等。推出的太平古寨观光游、王帽顶古长城探险游深受中外游客喜爱,晚照黄崖、二龙戏水、云海烟波三大奇观享誉全国。国防大学校长、军委副主席张震将军曾盛赞黄崖关“万里长城瑰宝,独属蓟北雄关”</p> <p class="ql-block">黄崖关长城宛如绵延至天山的巨龙,全段长城建在陡峭的山脊上,好似一条巨龙起伏腾跃。它自山海关腾起,巨龙般翻越过燕山的千山万壑,又同穿过凝固的大地波浪,抵至天津最北部的蓟县黄崖关,陡然拱身拧体,利爪牢牢抓住山的脊梁,盘桓卓立,与雄浑的山势,构成一派凶险气象,故有诗云“城堞远望如刀齿,咬定青山不放松”。 距国家文物部门最新考证,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天津长城长度为40283.06米,现存遗址120处,东与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关相接,西与北京市平谷将军关相连,地跨一个镇11个自然村,因其建筑风貌独具特色,有异样长城之称谓。</p> <p class="ql-block">万里长城百道关口,风格迥异各有千秋,黄崖关长城以玄妙的八卦城独树一帜,以浓郁的人文气息冠绝一方,以得天独厚的自然风貌饮誉京东,以风格独特的餐饮环境便捷游客,是中国北方绝佳的旅游和避暑度假胜地。</p> <p class="ql-block">盘山是天津周边为数不多的国务院批准的5A景区之一,该景区始记于汉,兴于唐,极盛于清,是自然山水与名胜古迹并著,佛家文化与皇家文化共融的旅游休闲胜地,历史上众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竞游于此,乾隆对盘山可谓情有独钟,自乾隆四年(1739年)始,一生中有28年共32次登临盘山,最多时一年来了三次,并发出了“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的慨叹。直到当上太上皇以后,已87岁高龄时,乾隆还最后一次到盘山。以帝王登临次数之多来算,全国名山中恐怕无出盘山之右者。清代诗人王士祯在谈及盘山时写道:“海内言名山者,五山之外,若黄山、匡庐……自唐文皇驻跸兹山,辽金诸帝莅止不一。迨于本朝,翠华临幸再至……诸名岳莫敢望焉。”道出了当时盘山在全国名山中的显赫地位。</p> <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盘山位于天津市蓟州城西12公里,南距天津市区110公里,东临唐山市100公里,西至北京90公里,似一条巨龙,盘桓于京东津北。乾隆御书 “连太行,拱神京,放碣石,距沧溟,走蓟野,枕长城,盖蓟州之天作,俯临重壑,如众星拱北而莫敢与争者也”。</p> <p class="ql-block">地形地貌</p><p class="ql-block">盘山属燕山山脉南部分支出系,中低山地貌,海拔高度一般在400~600米。主峰挂月峰,海拔高度864.4米。坡度一般大于35°,面积约20平方公里[2]。</p><p class="ql-block">气候类型</p><p class="ql-block">景区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支配,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属大陆性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气爽,冷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少雪。在四季中,冬季最长,有156~167天;夏季次之,有87~103天;春季56~61天;秋季最短,仅为50~56天。天津年平均降水量为520~660毫米,降水日数63~70天,7、8月份降雨量约占全年的70%。</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盘山始记于汉,兴于唐。极盛于清。历史上建有72座寺庙和13座玲珑宝塔,一座皇家园林──静寄山庄,早在唐代就以“东五台山”著称佛界,清康熙年间以“京东第一山”驰名中外,民国初年盘山同泰山、西湖、故宫等并列为中国十五大名胜之一。</p><p class="ql-block">旧名无终山、徐无山、四正山、盘龙山。相传东汉末年,无终名士田畴率宗族人隐居于此。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率军队北伐乌桓时,田畴请为向导,为大破乌桓建功,曹操对其“表封亭侯,食邑五百”。但田畴不受,仍然隐居于此,因此人称田盘山,简称盘山。</p><p class="ql-block">据《盘山志》载,从魏武帝曹操开始,唐太宗、辽太宗、辽圣宗、金世宗以及清代的康熙、乾隆等历代帝王都曾游览过盘山,并在盘山大兴土木,开山建寺,留有300多处摩崖石刻。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善男信女,进山逛景。参禅礼佛,络绎不绝。远在初唐时,唐太宗李世民东征凯旋途中到此游赏,就曾赞口不绝,吟诗“兹焉可游赏,何必襄城外”,高度赞美盘山的绚丽景色。到明清两代,这里建起寺庙72座、宝塔13座,行宫、楼台比比皆是,景况空前,成为香火极旺的佛家圣地。唐代时期兴佛教,盘山与山西五台山东西相呼,被称作“东五台”。清幽的自然风光和众多佛寺,引来了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众多的文人墨客等或来参禅礼佛,或来游山玩水,留下了无数诗赋墨宝、碑记题刻,以及传奇故事,为盘山平添了许多人文景观和无限情趣。清朝康熙皇帝进山9次,乾隆皇帝第一次巡游盘山时拍案称奇,情不自禁吟出:“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命人在山东部兴建规模浩瀚的行宫“静寄山庄”,盘山发展鼎盛至极,此后他又27次到此巡游。帝王既以此离宫处理朝政,又以此为避暑之胜地。清帝为观赏山庄景色,每年耗费巨资,选中国传统造园之手法,集南北园林艺术之精华,使静寄山庄成为宏伟壮观,秀丽华美的皇家园林。</p> <p class="ql-block">但时至本世纪上半叶,由于战乱破坏、年久失修,建筑多不复存。抗日战争时期,盘山地区是冀东革命根据地之一。日军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盘山许多佛寺等毁于战火和敌人的破坏,但盘山晴岚迭翠的清秀风光依然令人钟情。解放后,盘山脚下建立了烈士陵园,供后人瞻仰凭吊。许多革命遗迹已经向游人开放。盘山的一些古建筑已经得到恢复、重建,盘山正以崭新的姿容,再次成为令世人瞩目的游览胜地。</p><p class="ql-block">盘山风景名胜区作为天津市唯一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在蓟州区乃至天津市的旅游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众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竞游于此,清乾隆皇帝,先后巡幸盘山32次,留下了歌咏盘山的诗作1702首,并发出了“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的感叹。</p> <p class="ql-block">这么美的景色,只有部分勇士有缘享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