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拓跋鲜卑”历史文化园

旭日

<p class="ql-block"> 摄影编辑制作:旭日</p><p class="ql-block"> 华为手机摄影:mate30pro</p><p class="ql-block">时间地点:2024年6月3日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嘎仙沟“拓跋鲜卑历史文化园”</p>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28日游览“拓跋鲜卑历史文化园”。“拓跋鲜卑历史文化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嘎仙沟经营林场内,国家4A级旅游景区,内蒙古自治区十大历史名胜风景区。文化园区始建于2002年,2016年被授予内蒙古优秀文化旅游景区名片,2019年被授予全国森林最佳目的地和最美森林疗养步道殊荣,2021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景区入口</p> <p class="ql-block"> 游客服务中心</p> <p class="ql-block"> 鲜卑人居住的山洞遗址</p> <p class="ql-block">拓跋鲜卑历史文化园现由乌力楞、祭坛、拓跋鲜卑历史博物馆、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及拓跋鲜卑旧虚石室一嘎仙洞几个部分组成。展馆隐藏在密林深处,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映衬,是一座结合大兴安岭自然环境与森林民族民俗文化的生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嘎仙洞遗址</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有一个诺大的山洞,叫“嘎仙洞”。“嘎仙洞”是拓跋鲜卑历史文化园的重要依托,“嘎仙”是鄂伦春语,“猎民之仙”的意思。鲜卑族是中国古代东北的少数民族之一,世居中国北方。就是居住在嘎仙洞的拓跋鲜卑部落创建了北魏王朝,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呼伦贝尔文物工作者在西侧石壁上发现了北魏太平真君四年石刻祝文,从此解开了鲜卑民族的千古之谜。</p> <p class="ql-block">嘎仙洞位于大兴安岭北段顶巅之东麓,为天然洞穴,坐落在一道高达百米的花岗岩峭壁之上,洞口距地面25米,洞口略成三角形,坐北朝南,洞南北长113米,东西宽二、三十米,洞高近15米,洞内宽敞宏伟,如大厅,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可纳数千人,它是一个由第四纪冰川运动所形成的我国最大的基岩洞。嘎仙洞前有一条不足百米的嘎仙小河,正是这条小河哺育了拓拔鲜卑民族在这里世世代代繁衍生息。</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中的石窟雕像</p> <p class="ql-block">拓跋鲜卑历史博物馆建筑面积2140平方米,该建筑外形象征着大鲜的抽象艺术造型,螺旋上升,寓意人民生活蒸蒸日上。整体造型又如桦树皮盒上下环扣。外立面悬挂反映森林狩猎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的铜版,四周圆形环路,寓意四通八达、八方来客。</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中的石窟雕像</p> <p class="ql-block">整个展馆以拓跋鲜卑民族南迁路线为脉络,以挖掘出土的拓跋鲜卑民族历史文物为主体,辅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角度,完整的讲述了拓跋鲜卑民族与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鄂伦春族是典型的森林民族,在漫长的狩猎、迁徙、发展和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断深入,鄂伦春非遗保护得到高度重视,鄂伦春兽皮制作技艺、鄂伦春族赞达仁、桦树皮制作技艺、鄂伦春族舞蹈(黑熊搏斗)、鄂伦春狍角帽制作技艺等均列入非遗保护名录。</p> <p class="ql-block">非遗馆,精致的非遗作品牵动着每一位来到此处的游客,观看、聆听、体会,以及在非遗传承人的悉心教授中亲手制作桦树皮制品、剪纸、缝制民族手工包等,形象地宣传了鄂伦春非遗的历史渊源、保护传承,让来自各地的游客体验欣赏称赞,感受到鄂伦春非遗文化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拓跋鲜卑历史文化园,旨在重建鄂伦春族文化的“原生环境”,丰富拓跋鲜卑历史文化园内涵,充分展示鄂伦春族独特的兽皮、桦皮、居住、饮食以及根植于狩猎文化的民族音乐、舞蹈、信仰等民俗风情,体现鄂伦春族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智慧,展示鄂伦春族“勤劳勇敢、崇尚自然、自强不息、豁达开放”的民族精神。主要建筑包括斜仁柱群、鄂伦春非遗传承基地、祭祀区、萨满馆、熊馆、鹿馆、狍子馆、生态馆、弩箭馆、渔猎馆、额尔根渔猎体验区、演艺广场、游客服务中心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