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当年在农场中学里当教师的二三事

道伟( ZHU)

<p class="ql-block">  五十五年的时光如同白驹过隙,然而,那些在黑龙江军垦农场度过的九年知青生涯,却时常像老电影般在我的心头回放。那些岁月,是我青春的烙印,是我人生旅途中不可磨灭的篇章。每当夜深人静,那些刻骨铭心的往事时而会在脑海中一一浮现,感受着它们曾经带给我们的酸甜苦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是1975年初夏,一纸调令将我从朝夕相处的战友身边调离,从连队的田野走向了团直属中学的讲台。那份调令,不仅是一份工作的变动,更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面对即将到来的分别,我的心中充满了依依不舍。那些与我一同在风雨中并肩战斗的战友,那些我们一起大田作业,一起修水利,一起上山伐木的日夜,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里,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心中对教育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也让我对即将到来的教师生涯充满了期待。我深知,这是我多年的愿望,是我人生中一个新的起点。在那片黑土地上,我留下了青春的足迹,而在未来的教育征途上,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去影响更多的生命,去播种知识的种子,去收获智慧的果实。</p> <p class="ql-block">  五十六团团部招待所,小白楼。团直属中学离团部西边大约六百米左右。</p> <p class="ql-block">  照片是目前(双河农场)新建的校园。</p><p class="ql-block"> 刚进团直属中学时,全校共有四个年级,六、七(初中)和八、九年级(高中),每个年级各有二个班。学校师资以原公安五处音河劳改农场子弟中学的老教师为主体,有部分的知青(文革前的高中生为主)教师。学生来源主要是团直属机关和附近连队的干部职工子弟。团首长的子女基本都在这个中学学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团直属中学,校园布局还是比较宽敞而有序。一走进校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宽广的操场,四百米的跑道环抱着足球场,中央设有领操台,是举办各类活动和集会的场所,也是全团每年举办田径运动会的场所。操场一侧,与教学区之间隔着一条车道,左右两侧各有一排整齐的平房教室,每排长约五六十米。</p><p class="ql-block"> 左侧的平房是初中六年级的教室和教师办公室,这里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老师们辛勤工作的地方。右侧则是七、八、九年级的教室,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求知的气息。穿过教学区,高中部的教室后是一片绿意盎然的菜地,每年冬季将浇成冰场,是冬季上体育课的场所,也是校园里的一道亮丽风景。</p><p class="ql-block"> 菜地之后,是学生宿舍和后勤办公室,离团部较远连队来的学生可居住在学校。部分青年教师也居住在学校。而在教师办公室的后面,是一个篮球场,同学们在这里挥洒汗水,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篮球场的后方,便是学校的食堂,和木工房,马车房。</p><p class="ql-block"> 整个校园布局较合理,功能也较齐全,充满了和谐与活力的氛围,是当时整个团条件最好的学校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学习滑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75年的八月,我带着对未知的憧憬和对教育的热忱,踏入了团直属中学,</span>命运的安排让我成为了一名体育老师。那时学校在冬季,体育课的内容是滑冰。作为一个南方青年,我此前在上海仅学过四轮溜冰,对冰刀滑冰却一无所知。面对这份挑战,我知道我不能退缩。</p><p class="ql-block"> 多年后,在遥远的魁北克,当其他留学生好奇地询问我这位上海人如何能在冰上翱翔时,我向他们讲述了这段充满坚持和勇气的往事。他们的惊叹和敬佩,让我再次感受到了那段经历的宝贵和意义。</p><p class="ql-block"> 这段经历,就像是我人生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它告诉我,无论面对多么艰难的挑战,只要有决心和勇气,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它不仅让我成为了一名负责任的老师,更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加坚强和自信的人。</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我独自一人,手持一把靠背椅,踏上了冰面。月光如洗,静谧的冬夜中,只有我和我的决心。我身着厚重的冬装,面容坚毅,双手紧握椅背,身体缓缓前倾,开始了我与冰的亲密接触。月光温柔地洒在冰面上,为我孤独的练习增添了一抹诗意和神秘。</p> <p class="ql-block">  那些夜晚,我感受到了冰的寒冷,也感受到了内心的炽热。每一次跌倒,我都毫不犹豫地爬起来,因为我知道,我不仅仅是在学习滑冰,我是在学习如何面对挑战,如何超越自我。终于,在无数次的尝试和坚持后,我摆脱了椅子的束缚,开始在冰面上自由滑行。那一刻,我仿佛飞翔在云端,内心的喜悦和自豪无法言表。我学会了,不仅是为了教课,更是为了战胜自己的恐惧和不确定性。</p> <p class="ql-block">  小初一的学生们,这些十二三岁的孩子们,多数是家中的掌上明珠,对寒冷有着本能的畏惧,对冰上运动自然也带着一些恐惧。学校为他们提供的冰鞋相对简陋,通常是由一块木板和冰刀组成,再用绳子将冰刀与鞋子紧密捆绑,一旦捆绑不牢,冰刀就会偏离,影响滑行。因此,我常常要亲自帮助一些小女孩们将冰刀正确地捆绑在她们的鞋上。也常常用自已学习滑冰的过程和体会,来激励她们。</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教学过程中,我看到了学生们在冰上的坚韧和专注,他们的每一次尝试,每一次进步,都让我感到了巨大的成就感。尤其是当那些最初对冰上运动抱有恐惧的学生,逐渐克服恐惧,开始自信地在冰上滑行时,我的心中充满了宽慰和温暖。这种成就感不仅仅来自于他们的技能提升,更来自于我能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发现冰上运动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  对于七年级以上的学生来说,他们通常能够熟练地处理冰刀,很多人会自带冰刀来上课。我的工作更多地是提醒他们注意安全,讲解一些技巧和要求。但即使是这些学生,当他们取得进步时,我的心中同样会涌起一股满足感。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见证成长的过程,这份成就感是我作为教师最宝贵的财富。</p> <p class="ql-block">  1976年上半年老俞回齐齐哈尔前与学校支部书记及其他老师合影。</p><p class="ql-block">团直属中学,也有五六个上海人教师,年龄差不多,相处也很融洽!尤其是高考复习期间更是结下深厚友情!至今大家都老了,但还有微信群保持着这段友情。</p> <p class="ql-block">  1976年 冬季带领五十六团男女乒乓球队参加嫩江地区乒乓比赛,获得男女团体单打四项冠军,团领导接见合影。其中三个是校乒乓球队的,有六人是上海知青(包括我和团副政委),二名现役军人(政治部主任和干事)</p> <p class="ql-block">  在那个寒假即将来临的冬天,学校欣然批准了我申请举办团直属中学首届冬季运动会的计划。这次盛会以短距离“速度滑冰”为主角,我们巧妙地运用红蓝墨水在冰面上绘制出鲜明的跑道。得益于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付出和精心筹备,运动会不仅像模像样,更充满了活力与激情,成为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校园盛事。</p> <p class="ql-block">1976年高中九年级一班毕业照(教他们体育)。</p> <p class="ql-block">  上政治课</p><p class="ql-block"> 1976年的暑假,学校迎来了两位来自齐齐哈尔市体育学校的毕业生,他们接替了我的位置。我转而接过教八年级政治课的教学任务。当时,学校的教育提纲要求我们教授毛主席1956年的重要讲话《论十大关系》。之前从未接触过这篇文章,因此,对于我来说,这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我从未涉足过这片知识的领域,但我知道,作为一名教师,我必须站上讲台,引领学生们穿越这篇伟大的讲话,去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于是,在那个漫长的暑假,我常在学校图书室书架间穿梭,翻阅着每一本可能触及的资料,希冀能从中找到教学的灵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这篇讲话的基本方针是: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p><p class="ql-block">十大关系指的是:</p><p class="ql-block">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p><p class="ql-block">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p><p class="ql-block">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p><p class="ql-block">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p><p class="ql-block">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p><p class="ql-block">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p><p class="ql-block">七、党和非党的关系</p><p class="ql-block">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p><p class="ql-block">九、是非关系</p><p class="ql-block">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这学期我常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他们的智慧如同灯塔,受益匪浅,得到很大启发。我根据教学提纲,一点一滴地备课,将每一个概念、每一个论点都细细咀嚼。终于,在汗水的浇灌和不懈的努力下,我完成了这个学期的教学任务,不仅向学生们传授了知识,更与他们一同成长,共同领悟了《论十大关系》的深远意义。</p><p class="ql-block"> 回望那段时光,我仿佛能看见自己在教育的田野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那份坚持和努力,不仅让我在教师生涯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学习与成长的力量。这段经历,如同一首老歌,每当旋律响起,总能唤起我心中最深的感动和最真挚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  做小初一的班主任</p><p class="ql-block"> 在1977年的暑假,学校委以重任,去担任新一届初一班级的班主任,并教授数学课程。面对这一全新的挑战,虽然我初出茅庐,缺乏直接经验,但得益于之前两年担任副班主任的见习经历,我得以近距离观察并学习了几位资深教师——于老师和潘老师——的班主任工作。他们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负责的精神,为我树立了学习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数学一直是我学生生涯中最为喜爱的学科。即使在投身兵团的岁月里,我仍会在闲暇之余翻阅高中数学的复习资料,温故而知新。那些年间,时常也有个别初中生向我咨询一些数学问题,我也乐于指导帮助他们。在团直中学的那一年多时间里,我经常在晚自习期间关注住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与他们共同探讨数学问题。如今,我将这些宝贵的经历转化为教育的基石,以更加成熟和自信的姿态,迎接新一批学生的到来。我期望能够将我的知识和热情传递给学生们,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和成长。</p> <p class="ql-block">  刚接班做小初一的班主任,在教室里召开班干部会议。</p> <p class="ql-block">晨课,每天却会有的,讲讲班级情况,周一要小结上周的情况。</p> 教初中的代数 <p class="ql-block">  复习迎接高考的日子里</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七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那年冬天更令许多人,难以忘怀,记忆犹新,真可谓是最特殊"冬天"。有人说,一九七七年,中国没有冬天。因为在那一年的冬天,中断了十一年的高考又重回祖国大地。对于我下乡已近九年,和大多数知青一样,上学无门,返城无望之际,中央决定要恢复高考,这一重大消息真是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在人生迷雾之中看到了一缕曙光,春天提前来临,希望和梦想又重新写在我们的脸上。</p> <p class="ql-block">  初试过后,我们进入了紧张的备考阶段。在短短的二十几天里,我们相互鼓励、讨论和帮助,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这段难忘的日子里,我们还得到了教研组老教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特别是哈尔滨老高三的郭老师,他甚至在周日专门为我们这些报考老师辅导高中有机化学。他的讲解深入浅出,注重重点和难点,让我们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夜深人静,我仍然在小办公室里,挑灯夜战。不到十二点不会回宿舍。</p> <p class="ql-block">  虽然我是68届的高中生,但我的高中生涯实际上只有短暂的一年,高二的课程和高三的知识几乎未曾触碰,它们就像一片待垦的荒原。我需要在紧迫的时间里,自我学习并复习那些本应在课堂中获得的宝贵知识。那段时间,每晚的睡眠都被剥夺,晚12点,早5点,不足五个小时,但我心中仍燃烧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热切期待,那是我前进的动力!是啊,每个清晨,当大多数人们还沉浸在梦乡时,我已早早地踏进自己的小天地——我的办公室,开始了一天的复习。然而紧接着又是一天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学任务,好在那时己接近期末。</p><p class="ql-block"> 在那段日子里,每一缕晨光都是我追求知识的见证,每一次夜幕降临,都是我对明天希望的新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高考前一天,我们来到语文教研组,向矫老师请教作文的写作技巧。我问他,明天的作文题目可能会是什么,应该如何下笔。他回忆起60年代的一次高考作文题目是“每当我唱起《国际歌》”,并根据当前的形势推测,这次的题目可能是“每当我唱起《东方红》”。他的分析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p> <p class="ql-block">  当天下午,我们急忙寻找相关素材,由于图书室已锁门。最终不得以,通过一个小窗口进入学校图书收藏室,找到了五六本有关歌颂毛主席的资料,这让我们兴奋不已。</p> <p class="ql-block">  77年高考,我们团直中学也是一个考点,我们是占了有利位置,但我在整个名单中排在最后一名,考场中我已排不进去,所以他们就直接用我的办公室当作一个考场,二个工作人员监考我,一个考生,这在中国高考史上也算的上是非常奇特的现象了,难忘这情景!</p><p class="ql-block">图片(金临应用AI生成)</p> <p class="ql-block">  在1977年,那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我抓住了恢复高考的机遇,凭借不懈的努力,我终于考入了上海师范大学,后来该校荣耀地恢复为华东师范大学。这不仅圆了我多年以来的梦想,更让我踏入了那令人向往的知识殿堂。</p> <p class="ql-block">  1977年高考前,担任初中(六年级)班主任,教数学,43年后与当年学生在北京合影。有幸地是她家三兄妹我都教过,她哥是1976年九年级一班(教体育),她姐是八年级一班(教政治)。去年微信中聊起,感到挺有缘的。</p> <p class="ql-block"> 原团直属中学老师相聚上海,上面照片中,第二排左一是1977年七年级的学生,现是北大医学院博士生导师。</p> <p class="ql-block">  在团直属中学工作短短二年半里,它却成为了我内心深处的温馨港湾。那里的一切都如同一幅幅动人的画卷,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之中。领导们的关怀、同事们的友爱、学生们纯真的眼神,都是我心灵最宝贵的滋养。</p><p class="ql-block"> 在那里我收获了成长,也播种了希望。虽然时光匆匆,但那些与同事们并肩作战、与学生们共同探索知识的时光,仿佛就在昨日,历历在目。我们共同经历了很多,所有一切都编织成了我生命中最为珍贵的记忆,它们如同陈年的佳酿,随着岁月的沉淀而更加香醇,更加醉人。</p><p class="ql-block"> 岁月的长河缓缓流淌,但那些情感却依旧鲜明如初。每当我回想起在团直属中学的点点滴滴,心中总是涌起一股暖流,那是一段深刻影响我一生的时光,一段永远值得我珍惜的回忆。我将永远怀念那片给予我坚韧与勇气的土地,怀念那些陪伴我成长的日子,它们是我人生旅途中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道伟(ZHU)</p><p class="ql-block">图片:AI生成</p><p class="ql-block">照片:原创</p>